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4-0200-01
目前,汽車在中国大陆家庭中的拥有率不断上升,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2002年时,百户家庭拥有汽车保有量仅为0.9辆,而到了2011年,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8.6辆。由此可见,十年以来,中国家庭拥有汽车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近3年以来,中国国内汽车消费进入了井喷时代,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汽车消费进入井喷时代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一、国内汽车消费快速发展的诱因与动力
1、人民群众平均收入水平快速增长。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群众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增高,以往在农村出现的“万元户”、“十万元户”等名称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不仅那些依靠创业办企业的群众富起来了,而且一大批具有专业特长的群众也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发家致富,群众整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约为5800元,而农村居民收入仅为2200元,到了2011年,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人民币,农村居民收入6977元。群众收入的增加为一部分群众率先消费汽车这一奢侈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据有关单位调查显示,2007年以来,我国国内汽车消费的数量与增幅均为多年来之最。
2、汽车价格以及使用费用得到控制。在许多人的眼中,汽车曾经作为生活中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交通工具,曾经的桑塔纳售价将近20万元,而此时的工资一年才不足一万元,也就是说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不吃不喝20年才能够买上一辆汽车,加上多达几十种的使用费用,更是为普通家庭所无法承受,汽车成为了官员与富商的特权交通工具。而近年来,随着国产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政策优惠,汽车的价格进一步下探,各种原先高高在上的汽车降下了平台,一辆家用1.6升排量的家用汽车,实际售价在6-10万元区间,小排量的奇瑞QQ、江南奥拓等汽车的售价甚至低于30000元,这样亲民的价格为汽车进入普通家庭扫清了障碍,加之养路费的取消、大量收费站的撤销以及重要节日高速公路的免费通行等,进一步降低了汽车使用成本,加快了汽车进入百姓家庭的步伐。
3、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汽车得到普及和大量消费的一个基础就是交通设施的改善,近年来,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不仅在地级市之间有高速相同,县区之间都有高等级公路相连,镇区之间、村居之间都有柏油马路和农村水泥公路相连,形成了纵横交错、遍及每一个角落的硬化道路建设体系,过去群众感慨的小汽车到门口这样的交通道路建设条件得到了实现。这样的交通发展状况也为汽车这一消费品迅速进入百姓家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想象,连汽车都无法开到家门口的交通设施,又怎能有效刺激群众的汽车消费欲望呢?哪怕群众手中拥有再多的资金。
4、各级城市建设范围呈现扩大趋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就连在三线城市以及县城以及,造城运动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新城区、开发区、临海新区、滨江新区等各种名目的造城运动将原有老城区的范围明显扩大,人们住在老城区、工作在新城区,或者住在新城区、工作在老城区,公共交通工具无法完全满足日常需要时候,汽车这一能够为自身经济能力所承受的交通工具便走进了家庭,成为了人们生活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二、国内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带来的利弊
1、汽车消费增长带来的益处。首先,国内汽车消费的增长有效拉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汽车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从上游到下游,形成了一整套的产业链条,这样一条产业链上集聚了钢铁、机械、交通等上百个行业与领域的经济实体,汽车消费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效的增长极,也创造了巨大的税收与财政收入。其次,汽车消费快速增长促进了国产汽车行业的发展壮大。从当初的上汽、一汽、东风等国有汽车生产一枝独秀,到现在的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等一批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抓住了汽车消费快速增长这一历史发展机遇,靠高性价比将产品打进了市场,甚至出口国外,走向世界。另外,汽车消费的增长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便了生活和提高了生活质量。
2、汽车消费增长带来的弊端。首先,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带来了更多的汽车尾气排放,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这一点在大中城市表现更为明显。其次,汽车数量的增多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匹配矛盾进一步加大,集中表现在城市交通拥堵、停车位紧缺等方面,以至于部分城市只能采取限行措施,给群众带来了明显的不便。另外,汽车消费数量的快速增长,而驾驶人员整体技能呈现出下降趋势,引发交通事故的概率更高。
三、针对国内汽车消费增长拟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
1、以环保为门槛,在保证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首先要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检测标准,对于无法达标的汽车坚决予以强制淘汰,使用这样的方式将那些污染较大的车辆淘汰出去,进一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其次,要大力扶持环保节能汽车产品,不仅要鼓励企业研发混合动力汽车,还要大力发展纯电力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实现群众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2、以建设为基础,在兼顾城乡建设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道路设施建设。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不仅要通过高速公路免费、降价等经济杠杆提高这些公路使用效率,而且要加大道路建设投入,依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车辆需求,因地制宜、分阶段地开展公路建设,以满足汽车消费高速发展带来的交通压力。
3、以创新为动力,在现有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国有品牌企业。国货当自强,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国家应当在审批、税收、贷款以及科技研发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力度,为国有品牌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扶持,鼓励国产汽车行业从单纯的模仿走向自主创新,从中低档走向高端,将汽车产业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汽车消费进入井喷时代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期,国家以及各级政府、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应当积极应对,抢抓机遇,发展壮大,全力打造汽车强国。
目前,汽車在中国大陆家庭中的拥有率不断上升,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2002年时,百户家庭拥有汽车保有量仅为0.9辆,而到了2011年,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8.6辆。由此可见,十年以来,中国家庭拥有汽车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近3年以来,中国国内汽车消费进入了井喷时代,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汽车消费进入井喷时代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一、国内汽车消费快速发展的诱因与动力
1、人民群众平均收入水平快速增长。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群众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增高,以往在农村出现的“万元户”、“十万元户”等名称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不仅那些依靠创业办企业的群众富起来了,而且一大批具有专业特长的群众也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发家致富,群众整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约为5800元,而农村居民收入仅为2200元,到了2011年,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人民币,农村居民收入6977元。群众收入的增加为一部分群众率先消费汽车这一奢侈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据有关单位调查显示,2007年以来,我国国内汽车消费的数量与增幅均为多年来之最。
2、汽车价格以及使用费用得到控制。在许多人的眼中,汽车曾经作为生活中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交通工具,曾经的桑塔纳售价将近20万元,而此时的工资一年才不足一万元,也就是说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不吃不喝20年才能够买上一辆汽车,加上多达几十种的使用费用,更是为普通家庭所无法承受,汽车成为了官员与富商的特权交通工具。而近年来,随着国产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政策优惠,汽车的价格进一步下探,各种原先高高在上的汽车降下了平台,一辆家用1.6升排量的家用汽车,实际售价在6-10万元区间,小排量的奇瑞QQ、江南奥拓等汽车的售价甚至低于30000元,这样亲民的价格为汽车进入普通家庭扫清了障碍,加之养路费的取消、大量收费站的撤销以及重要节日高速公路的免费通行等,进一步降低了汽车使用成本,加快了汽车进入百姓家庭的步伐。
3、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汽车得到普及和大量消费的一个基础就是交通设施的改善,近年来,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不仅在地级市之间有高速相同,县区之间都有高等级公路相连,镇区之间、村居之间都有柏油马路和农村水泥公路相连,形成了纵横交错、遍及每一个角落的硬化道路建设体系,过去群众感慨的小汽车到门口这样的交通道路建设条件得到了实现。这样的交通发展状况也为汽车这一消费品迅速进入百姓家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想象,连汽车都无法开到家门口的交通设施,又怎能有效刺激群众的汽车消费欲望呢?哪怕群众手中拥有再多的资金。
4、各级城市建设范围呈现扩大趋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就连在三线城市以及县城以及,造城运动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新城区、开发区、临海新区、滨江新区等各种名目的造城运动将原有老城区的范围明显扩大,人们住在老城区、工作在新城区,或者住在新城区、工作在老城区,公共交通工具无法完全满足日常需要时候,汽车这一能够为自身经济能力所承受的交通工具便走进了家庭,成为了人们生活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二、国内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带来的利弊
1、汽车消费增长带来的益处。首先,国内汽车消费的增长有效拉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汽车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从上游到下游,形成了一整套的产业链条,这样一条产业链上集聚了钢铁、机械、交通等上百个行业与领域的经济实体,汽车消费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效的增长极,也创造了巨大的税收与财政收入。其次,汽车消费快速增长促进了国产汽车行业的发展壮大。从当初的上汽、一汽、东风等国有汽车生产一枝独秀,到现在的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等一批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抓住了汽车消费快速增长这一历史发展机遇,靠高性价比将产品打进了市场,甚至出口国外,走向世界。另外,汽车消费的增长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便了生活和提高了生活质量。
2、汽车消费增长带来的弊端。首先,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带来了更多的汽车尾气排放,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这一点在大中城市表现更为明显。其次,汽车数量的增多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匹配矛盾进一步加大,集中表现在城市交通拥堵、停车位紧缺等方面,以至于部分城市只能采取限行措施,给群众带来了明显的不便。另外,汽车消费数量的快速增长,而驾驶人员整体技能呈现出下降趋势,引发交通事故的概率更高。
三、针对国内汽车消费增长拟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
1、以环保为门槛,在保证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首先要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检测标准,对于无法达标的汽车坚决予以强制淘汰,使用这样的方式将那些污染较大的车辆淘汰出去,进一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其次,要大力扶持环保节能汽车产品,不仅要鼓励企业研发混合动力汽车,还要大力发展纯电力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实现群众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2、以建设为基础,在兼顾城乡建设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道路设施建设。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不仅要通过高速公路免费、降价等经济杠杆提高这些公路使用效率,而且要加大道路建设投入,依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车辆需求,因地制宜、分阶段地开展公路建设,以满足汽车消费高速发展带来的交通压力。
3、以创新为动力,在现有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国有品牌企业。国货当自强,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国家应当在审批、税收、贷款以及科技研发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力度,为国有品牌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扶持,鼓励国产汽车行业从单纯的模仿走向自主创新,从中低档走向高端,将汽车产业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汽车消费进入井喷时代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期,国家以及各级政府、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应当积极应对,抢抓机遇,发展壮大,全力打造汽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