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间会以我们无法感知的方式从我们的生命中消失,谁也无法逃避这种不断变化的身体状况来摆脱逐渐衰老和死亡。但是古代的遗迹东西可以做到这一点,它们可以战胜自然力的限制,把带着古代符号和文化的信息传递给我们。这样我们可以掌握它们进化过程,了解我们之所以创造现在所生活环境的原因,我们可以把许多古老的习惯变成能够继承的习俗加以弘扬。
【关键词】斗兽场 建筑
直到今天,当我们看到一座历史建筑时,我们会惊叹于它庞大的体量和精湛的技术。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必须以批判性思维来分析这些符号。我们不仅要知道任何作品的存在都比没有更特别,而且要知道任何东西都可以携带好和坏的符号,这是我们从多个方面分析事物的重要能力,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向分析这个作品。
一、从感官方面感官介绍艺术作品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0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现在仅存遗迹,它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纪念碑。坐落在罗马帝国的心脏地带,英雄们在这里诞生,也在这里被摧毁。罗马圆形大剧场是意大利的历史象征,它被用作一个非常大的剧场,服务于每个罗马人。与此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充满死亡和奇幻的地方,国王拥有整个帝国的力量。
罗马竞技场至今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座建筑是由柱子、拱门和拱顶组成的复杂体系。它们分散了将近25万吨的石头的重量,使得这座建筑比周围的街道高50米。在这座建筑里,可以容纳8万名观众。斗兽场高57米,其结构就好像现代的体育场,呈椭圆形。它的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5米,周长为527米,其占面积约2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足球场的面积。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底部三层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多立克柱式,艾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这些柱式也就是古代雅典里的三种柱式,第四层则壁柱装饰,柱体系统代表了西方古代文化长期发展和革命的集体成果,正因为斗兽场遵循了建筑注视的规律,排列和石柱拱门这两种经典建筑注视,从而舍弃成功成为优势以来建筑的绝对典范。
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座位分成60排,渐排升起,分为5区。底层第1区是王帝和贵族的座席,第二层为罗马阶级阶级较高的市民,第三则是平民区,在往上是阳台,一般上观众只能站在阳台看表演。同时,建筑高度的多样性也反映了罗马人所处社会阶段的不同。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仍然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大问题。
但令人疑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建筑能建在罗马政治中心附近,因为娱乐建筑一般不会建在这样一个严肃的地方,在入场处,屹立着一座巨型雕像即太阳神索尔,它原本是暴君尼禄的雕像。据说,领导者想要展现自己与上一任截然不同的民主性质的政府,于是通过破坏上一位君主建造的宫殿后,在原地又建造起罗马圆形大剧场,同时把雕像换成了太阳神索尔的形象。
在建筑物的地下,它是专门属于角斗士的区域,他们在里面战斗以取悦观众。在那个时期。这些人通常是从奴隶、囚犯和被俘士兵中挑选出来的,他们被以各种形式运送到帝国各地,扮演超级明星的角色,与其他士兵或野兽发生冲突,直到一方死亡,这可以让观众感到有趣的同时反映国家繁荣。在角斗场的中心区域地下,工程师安装了精巧的木质升降机,用以把危险的野兽送到表演台,奴隶们将猛兽推到木板处,机关启动,营造野兽和角斗士凭空出现的戏剧性效果。
剧场内还能够上上演大型海战,在大斗兽场的地下,一条进一米宽的水渠穿墙而过,通过周围的一个巨大蓄水喷泉引入近13万立方米的水源,它们通过一堆水道迷宫到达剧场中央。这使得剧场中心住满水以后能够上演海战进景。整个圆形剧场由石头作为原料,25万吨石材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环形地基,其周长近1公里,宽30米,12米高由混凝土材料制成。
圓形剧场从整体到局部、从空间的到表演功能的塑造,都给人一种精致的印象,因为它们保留原材料固有材质、色彩的的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一切回归其本身的功能性,既突出了建筑墙面的凹凸感,其椭圆形式又表达了优美的弧线,为我们展现出两千多年前工程师精湛技艺。
二、古代艺术作品的未来希望
现在,它正面临着用现代技术进行修复,通过结构修复和颜色修复,以确保它能被子孙后代所享用。工人们必须仔细扫描几乎被摧毁的建筑并爬上50米的钢网来完成这些工作,在这种视角下,它们可以俯瞰城市,在原来的城墙上体验壮观的景象,但是古罗马成为了过去。
我们不能只分析我们遇到的事物的表面。我们必须发掘它的背景,因为任何东西都是承载着一系列历史和故事的象征,这些信息可以指导我们的方向。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创造我们的审美体验能力,为这个时代创造更多的多元艺术品。
总之,罗马斗兽场有着综合性极强的建筑形式,研究领域涉及多种学科包括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环境学、人文学、历史学等。我们要从实际大环境出发,了解古罗马人的爱好,将实际和设想相结合,最后做出一个合乎逻辑的赏析。每一种文化都有其深植的土壤,想去理解这种文化,就必须置身于当时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中去。因此,在这里绝对离不开对罗马文化和当时历史的分析。我们在分析如此辉煌的建筑案例的同时,不能太过于艺术化,尽管艺术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手法自成一体,风格呈多样化,但是我们要从那个时代的本质出发,从那个时代的科技现状出发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分析这个艺术品,这样我们在能够在自己设计的时候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王若诗. 古罗马斗兽场的遗址文化[J]. 上海工艺美 术,2020(01):110-111.
[2]田乐. 角斗场文化与审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王庆坤(1996.12.08),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室内。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关键词】斗兽场 建筑
直到今天,当我们看到一座历史建筑时,我们会惊叹于它庞大的体量和精湛的技术。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必须以批判性思维来分析这些符号。我们不仅要知道任何作品的存在都比没有更特别,而且要知道任何东西都可以携带好和坏的符号,这是我们从多个方面分析事物的重要能力,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向分析这个作品。
一、从感官方面感官介绍艺术作品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0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现在仅存遗迹,它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纪念碑。坐落在罗马帝国的心脏地带,英雄们在这里诞生,也在这里被摧毁。罗马圆形大剧场是意大利的历史象征,它被用作一个非常大的剧场,服务于每个罗马人。与此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充满死亡和奇幻的地方,国王拥有整个帝国的力量。
罗马竞技场至今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座建筑是由柱子、拱门和拱顶组成的复杂体系。它们分散了将近25万吨的石头的重量,使得这座建筑比周围的街道高50米。在这座建筑里,可以容纳8万名观众。斗兽场高57米,其结构就好像现代的体育场,呈椭圆形。它的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5米,周长为527米,其占面积约2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足球场的面积。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底部三层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多立克柱式,艾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这些柱式也就是古代雅典里的三种柱式,第四层则壁柱装饰,柱体系统代表了西方古代文化长期发展和革命的集体成果,正因为斗兽场遵循了建筑注视的规律,排列和石柱拱门这两种经典建筑注视,从而舍弃成功成为优势以来建筑的绝对典范。
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座位分成60排,渐排升起,分为5区。底层第1区是王帝和贵族的座席,第二层为罗马阶级阶级较高的市民,第三则是平民区,在往上是阳台,一般上观众只能站在阳台看表演。同时,建筑高度的多样性也反映了罗马人所处社会阶段的不同。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仍然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大问题。
但令人疑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建筑能建在罗马政治中心附近,因为娱乐建筑一般不会建在这样一个严肃的地方,在入场处,屹立着一座巨型雕像即太阳神索尔,它原本是暴君尼禄的雕像。据说,领导者想要展现自己与上一任截然不同的民主性质的政府,于是通过破坏上一位君主建造的宫殿后,在原地又建造起罗马圆形大剧场,同时把雕像换成了太阳神索尔的形象。
在建筑物的地下,它是专门属于角斗士的区域,他们在里面战斗以取悦观众。在那个时期。这些人通常是从奴隶、囚犯和被俘士兵中挑选出来的,他们被以各种形式运送到帝国各地,扮演超级明星的角色,与其他士兵或野兽发生冲突,直到一方死亡,这可以让观众感到有趣的同时反映国家繁荣。在角斗场的中心区域地下,工程师安装了精巧的木质升降机,用以把危险的野兽送到表演台,奴隶们将猛兽推到木板处,机关启动,营造野兽和角斗士凭空出现的戏剧性效果。
剧场内还能够上上演大型海战,在大斗兽场的地下,一条进一米宽的水渠穿墙而过,通过周围的一个巨大蓄水喷泉引入近13万立方米的水源,它们通过一堆水道迷宫到达剧场中央。这使得剧场中心住满水以后能够上演海战进景。整个圆形剧场由石头作为原料,25万吨石材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环形地基,其周长近1公里,宽30米,12米高由混凝土材料制成。
圓形剧场从整体到局部、从空间的到表演功能的塑造,都给人一种精致的印象,因为它们保留原材料固有材质、色彩的的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一切回归其本身的功能性,既突出了建筑墙面的凹凸感,其椭圆形式又表达了优美的弧线,为我们展现出两千多年前工程师精湛技艺。
二、古代艺术作品的未来希望
现在,它正面临着用现代技术进行修复,通过结构修复和颜色修复,以确保它能被子孙后代所享用。工人们必须仔细扫描几乎被摧毁的建筑并爬上50米的钢网来完成这些工作,在这种视角下,它们可以俯瞰城市,在原来的城墙上体验壮观的景象,但是古罗马成为了过去。
我们不能只分析我们遇到的事物的表面。我们必须发掘它的背景,因为任何东西都是承载着一系列历史和故事的象征,这些信息可以指导我们的方向。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创造我们的审美体验能力,为这个时代创造更多的多元艺术品。
总之,罗马斗兽场有着综合性极强的建筑形式,研究领域涉及多种学科包括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环境学、人文学、历史学等。我们要从实际大环境出发,了解古罗马人的爱好,将实际和设想相结合,最后做出一个合乎逻辑的赏析。每一种文化都有其深植的土壤,想去理解这种文化,就必须置身于当时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中去。因此,在这里绝对离不开对罗马文化和当时历史的分析。我们在分析如此辉煌的建筑案例的同时,不能太过于艺术化,尽管艺术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手法自成一体,风格呈多样化,但是我们要从那个时代的本质出发,从那个时代的科技现状出发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分析这个艺术品,这样我们在能够在自己设计的时候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王若诗. 古罗马斗兽场的遗址文化[J]. 上海工艺美 术,2020(01):110-111.
[2]田乐. 角斗场文化与审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王庆坤(1996.12.08),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室内。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