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的VI设计思路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新媒体定义为新近出现的传播媒体及其应用形式,如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楼宇媒体终端等。而新媒体时代,则是各种新媒体以较高密度和频率集中出现,爆发式增长,大有替代传统媒体之势的这一时期。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宣传媒体的选择从传统向新媒体转变,除了宣传产品的主要内容以外,对企业自身的VI宣传也显得格外重视。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VI设计因受到新媒体相关特性的影响却逐渐显现出来,在新媒体时代下,VI设计必须考虑适应当前形势,运用新手段,确保在快速、超大范围中的传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性能。
  【关键词】:新媒体;VI 设计;新手段
  1.新媒体时代的VI传播特性
  1.1 VI概述和内涵
  VI的英文缩写是Visual Identity,VI也指的是一种视觉识别;VI设计是做具有感染力和传播性的个性化的部分;从广义上讲,就是企业产品的品牌形象通过个性和特点的相结合传达给观众有效的信息量,并产生同感和相同价值观的认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不断的创新,现在的VI设计的旧理念和设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根据社会发展自身的需求,对设计进行创新才能使得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
  1.2 VI在新媒体中的传播
  首先,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去地域性,与传统媒体不同,借助于互联网的新媒体能够摒除地域的限制,并将内容传播至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要求VI设计必须考虑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设计中需要强调一定的技巧,使品牌的特点明显地得到表达。其次,新媒体的传播具有互动性,在互动过程中需要尽量强化VI的地位,比如在logo的放置以及相关色彩的运用上要保证受众感受的无中断,用以加深受众对品牌的印象。最后,新媒体的传播还具有全渠道性,传播终端可能包含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短信等,这就要求VI设计中的相关内容需要考虑多种的可能性,比如理念口号和企业文化,既要满足图形化展示,也要考虑如何通过文字进行信息传达。
  2.VI设计在新媒体时代的现状
  VI设计是一整套的系统设计,既包括常见的LOGO,也包括延伸应用的名片、信封、衣服、领带、信纸、企业的公共设施等,如果每一个企业没有VI设计,那么就会显得企业不正规,也会让别人怀疑这家企业的现代化的程度。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仅靠上述内容进行品牌推广显然是不够的,因为除了LOGO 以外,其他VI内容鲜有在新媒体出现。好多企业在VI设计中花费重金,从传统角度看,设计本身并無太大的问题,甚至有些还是精品,但是结合实际的传播过程来看,作用甚微。究其原因有二:第一,VI在设计之初并未充分考虑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的影响特性,依旧保持着“传统VI应该具有什么”这一理念,而这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显然是不够的;第二,某些企业意识到新媒体传播的重要性,也试图将VI体现在相关的品牌推广中,但是并未对既有VI作整合,只是将其生硬地搬到新媒体之上,显得与整个时代背景格格不入,没有起到VI的核心作用,进而浪费了VI本身的价值。
  3.VI设计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
  3.1 VI设计应支持移动性需求
  在信息时代,VI设计在移动电子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平台上的展现方式可以插入声音、视频及动画的效果,使企业形象能更全面的展示给受众。传统的VI手册往往比较厚重,加上本身价值不菲,很多企业并不愿意随意将其赠与他人。与之相比电子设备更加轻便,也基本属于现代人出行的必备品。将VI设计方案置于移动电子设备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浏览。
  3.2 VI设计应考虑互联网色彩心理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相对精准的色彩表达是企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脱颖而出,快速吸引消费者,并有效形成印象区隔,打破沟通障碍的有力武器。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背景下,企业通过色彩营销与网络互动传播平台的结合运用,能更好地实现与目标消费者的密切互动,从而将产品、品牌信息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受众,引起情绪共鸣,实现“吸睛”与“攻心”并进的双层传播效果。
  比如红色,众所周知红色代表吉祥、热烈、激情和斗志,可口可乐就选择了非常正确的红色。在新媒体时代,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很多IT公司也选择将红色作为企业形象的基准色,红色活跃在YouTube、Adobe、新浪等知名公司,红色能显示出企业具有活力的风格(图1)。
  3.3 VI设计对全媒体的适应
  随着互联网科技和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地位与存在感日益下滑,往日人们在茶馆、公交车上手捧报纸和阅读杂志的景象难以再见,随之而来的是新媒体传播的狂轰滥炸,传播方式不断丰富,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传统的VI设计在这股浪潮中显然要寻求变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伴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传播终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手机中显示的LOGO要比在其他媒体中呈现的篇幅要小的多。这对VI设计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味地寻求粗犷的设计显然不适合在这样的小空间中呈现,设计需要突出主体内容,放弃常用尺寸的概念,以简洁、明了的设计观念创造清晰而又意义深刻的形象,使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视觉传达要求,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3.4 新手段在VI设计中的应用
  这里仍然以智能手机为例,扫描二维码成为当前人们使用较多的一种主动获取信息的方式,二维码具有使用简单、易于传播、名片化的特点。我们在进行VI设计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将既有元素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进行必要整合,比如在二维码中嵌入品牌LOGO,或者在二维码周边加入企业文化精神口号亦或是服务宗旨等等。
  4.VI设计在新媒体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4.1 静态走向动态
  VI的设计也从静态化走向了动态化的发展,首先我们就拿2008年可口可乐的奥运会组合标志为例子;
  从图2的例子可以直观的看出可口可乐的VI的设计是随着环境的不同,不断的变化的,随着时间感和空间感的不同灵活的反映出了运动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到了设计的感染力和传播性;从侧面看很大
  程度上VI的设计有自我发展和更新的趋势,也大大增强了传统上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背景奥运会是推向国际化的,从整体的角度看融入了很多传统的中国元素,再次可以看到可口可乐的标志和官方的标志相结合,既可以表现出可口可乐公司对二零零八年的奥运会的支持,又能体现出祥云吉祥的特征,风筝又代表了运动健儿们在公平竞争的规则下,进行自由的发挥,也代表了可口可乐公司对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的真诚祝福。
  4.2规范走向不规范
  目前,根据现状,可以看出VI的设计存在着一定的规范化,那么就要打破这种规则,适应于视觉性的理念。
  宝洁公司标志色彩及旗下品牌的色彩设计为例,一般的人们都会认为宝洁标志应该就是蓝色的,然而他们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扩展了色彩,有了红黄绿等等的颜色,风格各异;消费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的 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进行购买;而不是一味的规范的颜色和字体,让每个行业都大同小异;所以消费者就是根据设计者的理念消费的,这充分体现了市场的需求需要的是个性化,而不是规范化。
  4.3单一走向多元化
  VI的设计中现在更趋向于多元化,首先是图形在VI的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少,一个企业标志最终向消费者要传达的“我是谁”“我的理念是什么”并且让大家认识我,并且记住我;其次在造型上还有创意上和色彩的搭配上要有所创新;以墨尔本的新标志为例(图3),可以看出空间感立体感还有多元化。最后就是基于信息时代下VI的设计,要和媒体呈现数字化,运用互联网进行延伸。这种宣传更加高效也更加快速。
  4.4独特性变化和延伸性变化
  在材质上和工艺上还有造型上等等的个性化选择,去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消费者的审美观,最后是在功能和作用方面的延伸。在这个科学和艺术,市场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年代,研究艺术就应该不断的跨界不断的延伸,所以设计师每时每刻都要有紧迫感;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都认为自己三天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就更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运用的能力,在这个数字信息化的时代,进行一次艺术性的大改革,让艺术更加造福于人类。而设计师考虑的更多的应该是当代的需求,有需求才会有所创造,有所创新。
  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于信息时代下VI设计的设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我们也需要一次改革性的创新,借鉴国外好的优秀的设计理念,根据科技的需要不断的把基于信息时代下VI设计和高科技技術相结合,根据局自身的国情和经济的发展,在民主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延伸;让企业的形象设计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高中羽.经营与形象[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
  [2]倪勇,周小儒.企业形象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刑明,罗亚明,苏靓.符号学在品牌包装与CI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09,30(4):145
  [4]万凡,万萱.标志与 VI 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5]于方.论信息化时代数字化企业形象的构建[J].包装工程,2009,30(4):193-194
其他文献
【摘要】:16年,一部只有三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网络,点击量超过70万,豆瓣评分超过9.4。以故宫为题材拍摄的纪录片不少,但这部纪录片何以得到观众如此青睐?得益于一个“新”,《我在故宫修文物》以不同的视角,阐述不同的故事,表达不同的情怀,展现不同的价值观,这些都让观众耳目一新。  【关键词】:《我在故宫修文物》; 纪录片  一、题材新颖性  当今的纪录片题材已经相当广泛,如何才能找到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消防车建模工具,重点对消防车建模与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系统功能,证实了系统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消防车;建模;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前言:消防车由车门、车轮、消防云梯以及消防水管等不同部分组成,各部分性能的优化程度,及其运行的协调性,是影响火灾营救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设计消防车建模与仿真系统,是最大程度提高消
期刊
【摘要】:根据液压系统在汽车起重机中的应用对其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一种常规的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改进设计。  【关键词】:汽车起重机;液压;机构作用  (1)回转油路,扳动上车操纵阀的回转联到回转位置,回转马达两工作口油路通过上车操纵阀回转联与回油路沟通,该回转油路具有自由滑转功能,按下自由滑转控制开关使回转制动控制电磁阀球阀通电,打开回转制动器,回转马达两工作口油路通过上车操纵阀的回转联
期刊
【摘要】:塔式起重机是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和工业起重的机械,浅析了塔式起重机的研究现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了便于进行结构的建立和修改,采用APDL的方式,针对某塔式起重机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对建模的方法、技巧及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利用ANSYS建立塔机有限元程序,将程序相关几何尺寸参数化后可用做塔机的初步设计和产品系列化设计以及检测前的模拟实验,是下一步静态和动态性能分析的基础。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空间结构抗震研究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随着大跨空间结构分析理论和隔震技术的发展,从隔震系统的理论研究到各种隔震系统在各类工程中应用是一个很大发展。  【关键词】:大跨空间结构;摩擦摆隔震支座;工程应用  摩擦摆隔震支座是基础隔震的一种,基础隔震可分为橡胶垫基础、滑移基础隔震和混合基础隔震等多类。各类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性态有所不同,但其隔震原理基本相同,都是
期刊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户外装置、雕塑艺术直接进入城市的街道上或者广场中,一些所谓的公共艺术不断地蔓延在公共建筑的周边空间中,城市或乡镇举办的多样性艺术节或开放性艺术展演空间,商圈或周边广场的街头表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不光进入日常生活空间,也逐渐变成人与人、人与环境互动的媒介。  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是艺术与整个社会的纽带,是社会公共领域、文化领域的开放性平台,也是政治、社会公众和艺术家
期刊
【摘要】:城市海绵体,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所具备的“弹性”作用,它是一种城市雨水处理的综合系统。能够处理、利用雨水等方面的能力,也可称之为“海绵城市”。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收水、储存水、渗透地下水、净化城市居民用水等;同时能在干旱时将储存的水加以利用,缓解城市缺水状态。城市海绵体将降水进行不同规模的收集、净化、储存,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和防止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期刊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的影视产品呈现出碎片化、微小化、交互性的传播特点,影视产品的传播不应再是传统影视内容的简单转换,需要立足受众,从内容、影像、版权等方面寻求改变,以实现个性传播、分众传播,进一步满足受众的各种潜在需求。  【关键词】:移动终端;影视产品;传播;受众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自媒体和微媒体竞争合作,极大地释放了社会化内容的生产力和传播力,为移动终端影視产品的传播带来了重要机遇,
期刊
【摘要】:装配式住宅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技术以及结构体系,但是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工业化体系、设计和施工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的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概况,并指出了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BIM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中生产构件,然后施工现场进行拼装成型的建筑。主要装配式建筑包括木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的主要
期刊
【摘要】:随着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兴起,文化与艺术的垄断权逐渐消减,通俗的影像商品拥有巨大市场,作为给这一产业带来极大收益,拥有经济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的电影产业自然受到了广泛关注。绝大多数电影中或多或少都含有虚构成分,然而电影中构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的差距却往往被人所遗忘甚至是忽视,以至于造成了部分观众分不清幻象与现实这一现象的存在,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进而影响行为。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