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上个世纪初叶,一位严肃的思想家、伟大的艺术家一劳伦斯,在他的《虹》和《恋爱中的女人》这两部小说中表达了他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一实现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以摆脱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异化。当前我国正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本文作者认为,劳伦斯的理想社会和我们的和谐社会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意欲在人、自然和社会之间构建和谐,以医治现代社会的一些痼疾及促使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 劳伦斯 和谐社会 《虹》 《恋爱中的女人》
D.H.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但是他作为一个严肃的思想家、伟大的艺术家的身份却日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劳伦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和机械文明对人性的异化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一在此,可以克服机械文明对人的异化使人性得到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这其实就是他为之付诸毕生心血的“拉纳尼姆”,在艺术创作上,《虹》和《恋爱中的女人》就是他对和谐社会的整个构建历程。很多人曾批评过劳伦斯的以两性和谐来医治人类异化的构想。其实,这是过分强调了他作品中对两性关系的描述,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他的小说,同时细细分析他的作品对其他方面的描写,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联系当前我国的和谐社会,劳伦斯确实是在努力为人类建立一个这样的和谐社会。这是他在对社会、人类和人性进行深深思考后提出的。
劳伦斯出生在英国中部伊斯伍德矿区,那是原始的农业英国—“美好英国”—的缩影,与他长大后所看到的被工业文明“机械化”的英国形成鲜明的对照。劳伦斯一生憎恶工业文明。在他看来人类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发现失去的本能的、生物的、激情的自我”,他一生都在尝试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一拉纳尼姆,在此,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们以男女之爱为中心,男子间是一种“血谊兄弟”的关系。
从表面看,《虹》是纵面剖析三代人的婚恋史,而《恋爱中的女人》(以下简称《恋女》)则是横面对比两对青年男女不同的情爱追求,实际上两部小说折射的是劳伦斯为创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心路历程。
《虹》一开篇,劳伦斯就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一幅“伊旬园”风光一田园牧歌般恬静优雅的马什农庄,在这里,人与自然紧紧相连,共生共存,春天,“他们会感到生命活力的冲动…知道天地的交融”,夏天,“田野里绿油油的麦浪翻滚,像一匹绸缎在庄户人脚下波光荡漾”,秋天,“鹌鹑忽的飞起,鸟群像浪花般的飞掠过休闲的土地”,冬天,“男人们坐在屋里的火炉旁,女人们不慌不忙的张罗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依相生。而随后的工业文明—运河、煤矿、火车一的侵入把这片宁静、秀美的土地肢解的七零八落,“人和他身后的世界(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丧失殆尽。此后布朗文家族的三代人开始了他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寻找和谐的斗争。
第一代人汤姆和莉迪娅.也是农业英国的最后一代人,生活在工业文明之初,他们与大自然还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属于和谐一丈夫和妻子之间颇有默契,继父和继女像亲生父女一样;人与社会之间也没有明显冲突。
由于现代文明的异化,第二代人,威尔和安娜,已远不能实现他们的父辈们享有的那种和谐。人已脱离自然,美丽的小镇已变的杂乱无章,被笼罩在灰色的煤灰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已丧失一丈夫背叛妻子。父女疏远;人性已被扭曲一为了赚钱。矿主剥削矿工至死,对什么也不在乎对于矿工和他的妻子来说,“婚姻和家庭只是个过场戏”,“道德和不道德是一回事”;学校跟军队、监狱一样,同事之间互相恶意中伤,校长乱施淫威一和谐早已随风逝去。
等第三代人,厄秀拉和戈珍长大时.工业文明已侵入社会的内部,社会已满目疮痍,一片混乱,和谐早已支离破碎。人和自然已经成为对立的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一杰拉德残酷的鞭打他的母马,疯狂的扑抓那只无辜的兔子;杰拉德的妹妹被淹死其实是自然对人类实施的报复;《恋女》最后的茫茫雪山暗示:如果人类继续胡作非为,自然将会一片贫瘠,人类也将最终灭亡。人与人之间也毫无和谐可言:丈夫和妻子互相冷落、躲避对方,就像杰拉德的父母父子、母子之间也无亲情;兄弟姐妹之间也互不关心;至于恋人,戈珍和杰拉德的恋爱充满着苦涩和斗争,彼此都想控制对方一已被工业社会机械化和工具化的现代文明的产儿是不可能在爱情中奉献自己、真正实现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等待他们的只有堕落、幻灭和死亡对于作为老板的杰拉德来说,工人只是他的工具,所有的东西与他发生关系是由于其有用性。社会上,旧的暴乱已发生。新的随时有可能爆铯放荡不羁的艺术家聚在一起,生活放纵,自甘堕落。
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作为新女性的厄秀拉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崭新思想的艺术家伯金才有希望担当起重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尽管在追求和谐之路上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厄秀拉从未气馁、放弃,在《虹》的结尾,她看到了彩虹:“她知道,他们就要挣脱那蜕变中的硬壳甲,用自己崭新、清洁的裸体去迎接那从天而至的光明、劲风和洁净的雨水。透过彩虹,她看到了大地上的新建筑,那些陈旧的、不堪一击的糟朽房子和工厂被一扫而光,这世界将在生命的真实中拔地而起,直耸苍穹”。对于厄秀拉这样在现代文明泛滥的社会中仍然不懈追求彩虹的人,彩虹的意义最为圆满和丰富,它是希望,激励、引导着现代人努力向前探索。只要努力,和谐之虹一定会实现。同样对于一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崭新思想的艺术家的伯金,他因为这个腐败的社会而痛苦,他深感有义务拯救众人于混乱中,去努力建造一个全新的社会,他爱世人,苦苦思索拯救众人的方法,并愿意完全奉献自己,甚至不惜以死为代价去换来世界的新生,那帮放荡不羁的艺术家讽刺他自以为是“救世主”,实际上,他自始至终都在为建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而努力一在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男人和男人之间彼此忠诚,友爱;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则是:不管是在恋爱还是婚姻中,两个生命个体既融为一体,又相互独立,他们的关系是一种“星际平衡”—既相依相伴,又自由独立。在被工业文明异化的社会里,只有像厄秀拉和伯金这样努力探索,不懈追求的人才能指引人们去构建一个全新的和谐社会。最后他们决定去南方,那里田野肥沃,硕果累累,阳光明媚,那是充满希望、不受文明枷锁禁锢的“伊甸园”,在那里,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将会实现。尽管小说最后留给读者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和谐终将会实现,明天会更好。
综上所述,劳伦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入剖析和对人性的解剖,一方面体现了他对人类和人性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揭示了他思想的超前性。当然,他对于和谐社会的构思远不能和我们今天所致力于建设的和谐社会混为一谈,我们的和谐社会在内涵、构建和体系等方面远比他努力实现的理想社会更为丰瞻、深刻和全面。但在那样的社会,他作为一位作家,能有如此超前的思想和洞察力已实属不易,这使他的作品更加散发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无穷的艺术魅力。他的和谐之虹的构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劳伦斯 和谐社会 《虹》 《恋爱中的女人》
D.H.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但是他作为一个严肃的思想家、伟大的艺术家的身份却日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劳伦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和机械文明对人性的异化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一在此,可以克服机械文明对人的异化使人性得到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这其实就是他为之付诸毕生心血的“拉纳尼姆”,在艺术创作上,《虹》和《恋爱中的女人》就是他对和谐社会的整个构建历程。很多人曾批评过劳伦斯的以两性和谐来医治人类异化的构想。其实,这是过分强调了他作品中对两性关系的描述,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他的小说,同时细细分析他的作品对其他方面的描写,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联系当前我国的和谐社会,劳伦斯确实是在努力为人类建立一个这样的和谐社会。这是他在对社会、人类和人性进行深深思考后提出的。
劳伦斯出生在英国中部伊斯伍德矿区,那是原始的农业英国—“美好英国”—的缩影,与他长大后所看到的被工业文明“机械化”的英国形成鲜明的对照。劳伦斯一生憎恶工业文明。在他看来人类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发现失去的本能的、生物的、激情的自我”,他一生都在尝试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一拉纳尼姆,在此,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们以男女之爱为中心,男子间是一种“血谊兄弟”的关系。
从表面看,《虹》是纵面剖析三代人的婚恋史,而《恋爱中的女人》(以下简称《恋女》)则是横面对比两对青年男女不同的情爱追求,实际上两部小说折射的是劳伦斯为创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心路历程。
《虹》一开篇,劳伦斯就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一幅“伊旬园”风光一田园牧歌般恬静优雅的马什农庄,在这里,人与自然紧紧相连,共生共存,春天,“他们会感到生命活力的冲动…知道天地的交融”,夏天,“田野里绿油油的麦浪翻滚,像一匹绸缎在庄户人脚下波光荡漾”,秋天,“鹌鹑忽的飞起,鸟群像浪花般的飞掠过休闲的土地”,冬天,“男人们坐在屋里的火炉旁,女人们不慌不忙的张罗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依相生。而随后的工业文明—运河、煤矿、火车一的侵入把这片宁静、秀美的土地肢解的七零八落,“人和他身后的世界(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丧失殆尽。此后布朗文家族的三代人开始了他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寻找和谐的斗争。
第一代人汤姆和莉迪娅.也是农业英国的最后一代人,生活在工业文明之初,他们与大自然还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属于和谐一丈夫和妻子之间颇有默契,继父和继女像亲生父女一样;人与社会之间也没有明显冲突。
由于现代文明的异化,第二代人,威尔和安娜,已远不能实现他们的父辈们享有的那种和谐。人已脱离自然,美丽的小镇已变的杂乱无章,被笼罩在灰色的煤灰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已丧失一丈夫背叛妻子。父女疏远;人性已被扭曲一为了赚钱。矿主剥削矿工至死,对什么也不在乎对于矿工和他的妻子来说,“婚姻和家庭只是个过场戏”,“道德和不道德是一回事”;学校跟军队、监狱一样,同事之间互相恶意中伤,校长乱施淫威一和谐早已随风逝去。
等第三代人,厄秀拉和戈珍长大时.工业文明已侵入社会的内部,社会已满目疮痍,一片混乱,和谐早已支离破碎。人和自然已经成为对立的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一杰拉德残酷的鞭打他的母马,疯狂的扑抓那只无辜的兔子;杰拉德的妹妹被淹死其实是自然对人类实施的报复;《恋女》最后的茫茫雪山暗示:如果人类继续胡作非为,自然将会一片贫瘠,人类也将最终灭亡。人与人之间也毫无和谐可言:丈夫和妻子互相冷落、躲避对方,就像杰拉德的父母父子、母子之间也无亲情;兄弟姐妹之间也互不关心;至于恋人,戈珍和杰拉德的恋爱充满着苦涩和斗争,彼此都想控制对方一已被工业社会机械化和工具化的现代文明的产儿是不可能在爱情中奉献自己、真正实现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等待他们的只有堕落、幻灭和死亡对于作为老板的杰拉德来说,工人只是他的工具,所有的东西与他发生关系是由于其有用性。社会上,旧的暴乱已发生。新的随时有可能爆铯放荡不羁的艺术家聚在一起,生活放纵,自甘堕落。
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作为新女性的厄秀拉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崭新思想的艺术家伯金才有希望担当起重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尽管在追求和谐之路上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厄秀拉从未气馁、放弃,在《虹》的结尾,她看到了彩虹:“她知道,他们就要挣脱那蜕变中的硬壳甲,用自己崭新、清洁的裸体去迎接那从天而至的光明、劲风和洁净的雨水。透过彩虹,她看到了大地上的新建筑,那些陈旧的、不堪一击的糟朽房子和工厂被一扫而光,这世界将在生命的真实中拔地而起,直耸苍穹”。对于厄秀拉这样在现代文明泛滥的社会中仍然不懈追求彩虹的人,彩虹的意义最为圆满和丰富,它是希望,激励、引导着现代人努力向前探索。只要努力,和谐之虹一定会实现。同样对于一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崭新思想的艺术家的伯金,他因为这个腐败的社会而痛苦,他深感有义务拯救众人于混乱中,去努力建造一个全新的社会,他爱世人,苦苦思索拯救众人的方法,并愿意完全奉献自己,甚至不惜以死为代价去换来世界的新生,那帮放荡不羁的艺术家讽刺他自以为是“救世主”,实际上,他自始至终都在为建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而努力一在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男人和男人之间彼此忠诚,友爱;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则是:不管是在恋爱还是婚姻中,两个生命个体既融为一体,又相互独立,他们的关系是一种“星际平衡”—既相依相伴,又自由独立。在被工业文明异化的社会里,只有像厄秀拉和伯金这样努力探索,不懈追求的人才能指引人们去构建一个全新的和谐社会。最后他们决定去南方,那里田野肥沃,硕果累累,阳光明媚,那是充满希望、不受文明枷锁禁锢的“伊甸园”,在那里,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将会实现。尽管小说最后留给读者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和谐终将会实现,明天会更好。
综上所述,劳伦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入剖析和对人性的解剖,一方面体现了他对人类和人性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揭示了他思想的超前性。当然,他对于和谐社会的构思远不能和我们今天所致力于建设的和谐社会混为一谈,我们的和谐社会在内涵、构建和体系等方面远比他努力实现的理想社会更为丰瞻、深刻和全面。但在那样的社会,他作为一位作家,能有如此超前的思想和洞察力已实属不易,这使他的作品更加散发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无穷的艺术魅力。他的和谐之虹的构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