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焊接结构生产教学探究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ay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本文提出了以学生感兴趣的产品制作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思路。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通过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
  关键词:焊接结构生产 产品制作 教学载体
  焊接结构生产是笔者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进行调研、分析、整合后形成的模块之一。课程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一直制约着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对学生课外兴趣进行调研,并最终确定课程要完成的目标——产品,让学生为这一目标的实现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焊接结构生产的课程内容安排以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以焊接方法与技能为重点。课程内容融合了焊接方法与操作、焊接检验、金属焊接性及焊接结构等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焊接结构生产课程安排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是理实一体化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采用现场教学法,教学场所全部安排在焊接实训室进行。经过近几年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提高了;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面对更多来自心理、生理、环境的变化,承受着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更大压力,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悲观、厌学等心理问题。由于这些心理问题,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的倦怠现象,主要表现在学习心理方面:缺乏就业信心,学习方向犹豫不定,缺乏学习动机,思想混乱,想学的东西太多。在学习策略方面:缺少学习方法,记不住;有时迷茫,不知从哪学起。最终表现为:学习不认真、不努力;学习不主动;上课不听讲的倦怠现象。
  钢结构制作模块是技能型很强的课程,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但要具有理论知识,更需要较高的焊接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要学好该课程,不仅要经过大量的技能训练,还要有实践经验积累。这就给学生一种“脏、累”的感觉。鉴于高职学生的学情,很多学生一开始学习兴趣较高,但难以坚持下来,最终导致课程教学不圆满。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措施,如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开展竞赛等等。采取的措施很多,虽然当时效果显著,但长期效果不明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对学生采取问卷形式、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分析认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或兴趣维持时间短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职业兴趣、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主动性。
  二、课程改革思路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我们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工科类学生的兴趣爱好、课余生活等进行了调研,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职业、专业学习联系在一起。我们将学生感兴趣的产品作为载体,并将生产这一产品作为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比如,学生对矿车比较感兴趣,我们就以矿车的生产制作过程为主线,以矿车生产各环节为载体,让学生为实现矿车的生产自主学习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用学生感兴趣的矿车作为学习的动力,可以让学生为完成这一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以产品制作为载体,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兴趣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职业的爱好。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创新
  基于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兴趣教学法,将学生兴趣引入课程
  通过调研,我们将学生感兴趣的产品建立资源库,在第一堂课进行课程介绍时,让学生了解通过学习将来能够从事的行业与工作,同时向学生展示资源库的资源。通过调查、讨论、分析,确定学生最感兴趣且适合教学的产品,并进一步充实产品资源库。将确定的产品的制作作为载体引入课程,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程,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以产品制作为载体,对全部生产过程实行理实一体教学
  以产品制作为载体,从产品分析、备料、下料到装配焊接,再到最终的产品检验,全部在实训室进行,实行理实一体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取并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指导实践。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厌烦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整个教学过程贴近生产实际,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进一步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增加专业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3.将抽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抽象为直观
  焊接应力与变形是焊接结构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焊接结构生产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点比较抽象且较难理解、记忆。在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制订方案前,教师要提示学生应力与变形的问题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制订方案,对于不愿接受教师建议的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想法制订方案并实施。由于方案的不同,最终产品的变形也不同,通过互相交流,学生既可以直观地了解应力与变形的影响,也可以学习到防止应力与变形的措施,还能清楚消除应力与变形的措施。
  金属焊接性一直是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但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散,且若教学安排不够合理,学生学习之后不知用在何处,所以学生的厌烦心理较重。在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金属焊接性应用到其中,根据不同的选材使学生了解所选材料的焊接性及其焊接工艺,根据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了解其他材料的焊接性及其工艺措施。
  通过这种方法,将抽象理论直观化,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厌烦心理。
  4.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制订方案,自主完成任务,教师只起引导和监督作用。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产品结构图样、材料和所需的设备、工具及使用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及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生产流程布置及安排;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各生产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生产中出现问题时给学生提供建议或意见;监督整个生产过程及进程。
  四、小结
  为满足企业需求,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要勇于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并对课程教学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实践证明,将学生感兴趣的产品制作为载体,引入课程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热爱专业,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知识、技能基础和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顺祥.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李兴国,肖占军.基于课程化模式的高职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模块建构与实施[J].高教高职研究,2013(16)
  [3]陆洪.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7).
  (作者单位:李仕慧,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王英杰,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2016年7月1日,三部委提到将在2020年的时候,培育出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同年10月份,住建部公布了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的名单,山东省有7个小镇入选;2017年
9月16日,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汇报会在长沙召开。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来武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我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上取得的成效。
成果简介:企业应用中具有用户群范围广泛、位置分散、个性独立等特征,无法通过在客户端为这些用户部署加速设备或安装客户端软件等形式实现加速,
2010年6月的一天,很多到香港时代广场购物的顾客,都在停车场附近捡到了一张做工精美的小卡片,上面只有简短的一句话:“请把金币带回家!”按照卡片上的提示,人们怀着好奇心,来到一家胶水专卖店的柜台前,发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热闹的“擂台赛”。  在一面高大的背景墙上,主办方用胶水粘上了十个硕大的金币,他们邀请现场的观众亲自动手,在五分钟之内,只要谁能把金币剥下来,就可以把它带回家。一个小男孩率先跑上去,
2005年高考试卷(理工类)安徽卷填空题第15题答案值得商榷,下面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垃圾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各种垃圾处理的需要,其作用与摆放位置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民间发明人荣克光看来,垃圾桶不仅是盛放垃圾的容器,更是人
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一厂二期尿素装置原设计产能为600 t/d,采用水溶液全循环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因此,公司于2011年12月决定采用GXZH高压圈节能增产技术对本套装置进行
中央电视台《幸运 5 2》栏目中有一个猜商品价格的游戏。规则如下 :给出一种商品让参赛者猜价格 ,主持人给出提示语“高了”“低了”。例如参赛者猜某种商品价格为 1 0 0元 ,
仝卫明,甘肃省成县索池乡索池村一名普通农民,却拥有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当地,他被称为“农民科学家”。    生活因发明而充实  前不久,在成县农科院的旧家属区,绕过一排排低矮的平房,笔者来到了仝卫明的家。  这是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兼做卧室、客厅,厨房和试验室。屋子的墙壁已被熏得乌黑,旧式的转角沙发、简易的塑料衣柜、破旧的圆桌,已经发黄的五斗橱和两张床,便是仝卫明的全部家当。  提起发明创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