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本文提出了以学生感兴趣的产品制作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思路。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通过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
关键词:焊接结构生产 产品制作 教学载体
焊接结构生产是笔者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进行调研、分析、整合后形成的模块之一。课程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一直制约着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对学生课外兴趣进行调研,并最终确定课程要完成的目标——产品,让学生为这一目标的实现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焊接结构生产的课程内容安排以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以焊接方法与技能为重点。课程内容融合了焊接方法与操作、焊接检验、金属焊接性及焊接结构等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焊接结构生产课程安排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是理实一体化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采用现场教学法,教学场所全部安排在焊接实训室进行。经过近几年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提高了;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面对更多来自心理、生理、环境的变化,承受着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更大压力,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悲观、厌学等心理问题。由于这些心理问题,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的倦怠现象,主要表现在学习心理方面:缺乏就业信心,学习方向犹豫不定,缺乏学习动机,思想混乱,想学的东西太多。在学习策略方面:缺少学习方法,记不住;有时迷茫,不知从哪学起。最终表现为:学习不认真、不努力;学习不主动;上课不听讲的倦怠现象。
钢结构制作模块是技能型很强的课程,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但要具有理论知识,更需要较高的焊接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要学好该课程,不仅要经过大量的技能训练,还要有实践经验积累。这就给学生一种“脏、累”的感觉。鉴于高职学生的学情,很多学生一开始学习兴趣较高,但难以坚持下来,最终导致课程教学不圆满。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措施,如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开展竞赛等等。采取的措施很多,虽然当时效果显著,但长期效果不明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对学生采取问卷形式、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分析认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或兴趣维持时间短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职业兴趣、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主动性。
二、课程改革思路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我们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工科类学生的兴趣爱好、课余生活等进行了调研,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职业、专业学习联系在一起。我们将学生感兴趣的产品作为载体,并将生产这一产品作为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比如,学生对矿车比较感兴趣,我们就以矿车的生产制作过程为主线,以矿车生产各环节为载体,让学生为实现矿车的生产自主学习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用学生感兴趣的矿车作为学习的动力,可以让学生为完成这一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以产品制作为载体,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兴趣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职业的爱好。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创新
基于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兴趣教学法,将学生兴趣引入课程
通过调研,我们将学生感兴趣的产品建立资源库,在第一堂课进行课程介绍时,让学生了解通过学习将来能够从事的行业与工作,同时向学生展示资源库的资源。通过调查、讨论、分析,确定学生最感兴趣且适合教学的产品,并进一步充实产品资源库。将确定的产品的制作作为载体引入课程,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程,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以产品制作为载体,对全部生产过程实行理实一体教学
以产品制作为载体,从产品分析、备料、下料到装配焊接,再到最终的产品检验,全部在实训室进行,实行理实一体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取并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指导实践。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厌烦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整个教学过程贴近生产实际,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进一步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增加专业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3.将抽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抽象为直观
焊接应力与变形是焊接结构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焊接结构生产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点比较抽象且较难理解、记忆。在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制订方案前,教师要提示学生应力与变形的问题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制订方案,对于不愿接受教师建议的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想法制订方案并实施。由于方案的不同,最终产品的变形也不同,通过互相交流,学生既可以直观地了解应力与变形的影响,也可以学习到防止应力与变形的措施,还能清楚消除应力与变形的措施。
金属焊接性一直是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但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散,且若教学安排不够合理,学生学习之后不知用在何处,所以学生的厌烦心理较重。在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金属焊接性应用到其中,根据不同的选材使学生了解所选材料的焊接性及其焊接工艺,根据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了解其他材料的焊接性及其工艺措施。
通过这种方法,将抽象理论直观化,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厌烦心理。
4.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制订方案,自主完成任务,教师只起引导和监督作用。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产品结构图样、材料和所需的设备、工具及使用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及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生产流程布置及安排;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各生产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生产中出现问题时给学生提供建议或意见;监督整个生产过程及进程。
四、小结
为满足企业需求,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要勇于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并对课程教学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实践证明,将学生感兴趣的产品制作为载体,引入课程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热爱专业,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知识、技能基础和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顺祥.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李兴国,肖占军.基于课程化模式的高职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模块建构与实施[J].高教高职研究,2013(16)
[3]陆洪.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7).
(作者单位:李仕慧,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王英杰,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焊接结构生产 产品制作 教学载体
焊接结构生产是笔者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进行调研、分析、整合后形成的模块之一。课程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一直制约着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对学生课外兴趣进行调研,并最终确定课程要完成的目标——产品,让学生为这一目标的实现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焊接结构生产的课程内容安排以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以焊接方法与技能为重点。课程内容融合了焊接方法与操作、焊接检验、金属焊接性及焊接结构等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焊接结构生产课程安排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是理实一体化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采用现场教学法,教学场所全部安排在焊接实训室进行。经过近几年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提高了;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面对更多来自心理、生理、环境的变化,承受着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更大压力,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悲观、厌学等心理问题。由于这些心理问题,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的倦怠现象,主要表现在学习心理方面:缺乏就业信心,学习方向犹豫不定,缺乏学习动机,思想混乱,想学的东西太多。在学习策略方面:缺少学习方法,记不住;有时迷茫,不知从哪学起。最终表现为:学习不认真、不努力;学习不主动;上课不听讲的倦怠现象。
钢结构制作模块是技能型很强的课程,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但要具有理论知识,更需要较高的焊接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要学好该课程,不仅要经过大量的技能训练,还要有实践经验积累。这就给学生一种“脏、累”的感觉。鉴于高职学生的学情,很多学生一开始学习兴趣较高,但难以坚持下来,最终导致课程教学不圆满。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措施,如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开展竞赛等等。采取的措施很多,虽然当时效果显著,但长期效果不明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对学生采取问卷形式、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分析认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或兴趣维持时间短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职业兴趣、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主动性。
二、课程改革思路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我们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工科类学生的兴趣爱好、课余生活等进行了调研,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职业、专业学习联系在一起。我们将学生感兴趣的产品作为载体,并将生产这一产品作为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比如,学生对矿车比较感兴趣,我们就以矿车的生产制作过程为主线,以矿车生产各环节为载体,让学生为实现矿车的生产自主学习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用学生感兴趣的矿车作为学习的动力,可以让学生为完成这一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以产品制作为载体,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兴趣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职业的爱好。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创新
基于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兴趣教学法,将学生兴趣引入课程
通过调研,我们将学生感兴趣的产品建立资源库,在第一堂课进行课程介绍时,让学生了解通过学习将来能够从事的行业与工作,同时向学生展示资源库的资源。通过调查、讨论、分析,确定学生最感兴趣且适合教学的产品,并进一步充实产品资源库。将确定的产品的制作作为载体引入课程,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程,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以产品制作为载体,对全部生产过程实行理实一体教学
以产品制作为载体,从产品分析、备料、下料到装配焊接,再到最终的产品检验,全部在实训室进行,实行理实一体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取并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指导实践。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厌烦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整个教学过程贴近生产实际,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进一步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增加专业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3.将抽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抽象为直观
焊接应力与变形是焊接结构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焊接结构生产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点比较抽象且较难理解、记忆。在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制订方案前,教师要提示学生应力与变形的问题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制订方案,对于不愿接受教师建议的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想法制订方案并实施。由于方案的不同,最终产品的变形也不同,通过互相交流,学生既可以直观地了解应力与变形的影响,也可以学习到防止应力与变形的措施,还能清楚消除应力与变形的措施。
金属焊接性一直是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但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散,且若教学安排不够合理,学生学习之后不知用在何处,所以学生的厌烦心理较重。在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金属焊接性应用到其中,根据不同的选材使学生了解所选材料的焊接性及其焊接工艺,根据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了解其他材料的焊接性及其工艺措施。
通过这种方法,将抽象理论直观化,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厌烦心理。
4.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制订方案,自主完成任务,教师只起引导和监督作用。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产品结构图样、材料和所需的设备、工具及使用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及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生产流程布置及安排;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各生产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生产中出现问题时给学生提供建议或意见;监督整个生产过程及进程。
四、小结
为满足企业需求,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要勇于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并对课程教学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实践证明,将学生感兴趣的产品制作为载体,引入课程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热爱专业,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知识、技能基础和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顺祥.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李兴国,肖占军.基于课程化模式的高职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模块建构与实施[J].高教高职研究,2013(16)
[3]陆洪.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7).
(作者单位:李仕慧,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王英杰,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