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情”相牵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idl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大家都用得很多,用得精纯。笔者在此也无需赘述。我重点想说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内,更要关注课外广阔的社会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更要关注学生整体所代表的时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就必须情动课内,眼观于天下,情动心间,受益终生。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积蓄情感,表达体验,以读促写
  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固然重要,但真正使情感体验充溢语感训练的全程,还必须使学生把经历的情感体验,由联想想象状态转化为语言现实——写出来或说出来,即进行情感表达训练,以读促写,提高素养。
  (1)引导实践,将体验付诸实施
  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或进行某些科学、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将以前所有的情感体验用于实践中,同时也在这些活动中重新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因此在体验性阅读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实践,学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如教学沈从文的《边城》,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湘西边城——凤凰古镇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心生向往之情。我适时请求到过凤凰古镇的同学谈自己的感受,特别注意引导其说说与作者感受不同之处。如果没有人去过,就通过多媒体播放国庆黄金周旅游部门欺诈游客的新闻调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让学生在文学中穿越历史,正视现实,了解社会的进步与阴暗,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表达体验
  在进行体验性阅读教学时,不仅应重视对字词语句的结构、节奏、气势以及感情色彩进行推敲、训练,还应引导他们将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生活实际出发去阅读文本,让他们亲临其境,去观察、去领悟大自然,鼓励他们在活动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饱含深情地写出来。学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的校园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既指导了学生运用了从文本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熏陶了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3)巧妙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使创新之“泉”涌出
  由于教师努力地创设情景,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因而,学生就能摆脱羁绊与束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才能充分凸现学生的天真率直、敢想敢说的个性。教师既要尊敬、保护他们个性的表达,也要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创新之花恣情绽放。
  二、延伸整合,升华体验,放眼未来
  (1)静读默思,促进思想情感的升华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旦我们对某件事情有了投入,有所付出,就会格外的专注。学习也如此。当学生亲自实践,“潜心会文”有所得时,一方面会胸有成竹地畅所欲言:另一方面,他们会格外专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倾诉之后便有反思。在比较与反思过程,学生学会不断完善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受,使自己的感受由“浅显”变为“深刻”,由“片面”变为“全面”,由“单调”变为“丰富”。当学生一旦有所受益时,会更热衷于“默读静思”这种读书方式,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2)引导学生熟悉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活动
  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一种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是一种情感形式的意象。因此,艺术创作本质上就是情感的塑造,就是情感的这种和那种形式的经营和建立,就是使情成体”。这种成了“体”的“情”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物化,也是一种理性化了的审美情感。读者来欣赏这种艺术品时,只有带着一种审美的情感去认识的体验,才可能产生与作者情感相通的感情共鸣,读者在阅读时审美情感就会得到升华,对社会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读《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能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让学生对现时社会中所曝出的黑心棉、地沟油等事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正视社会丑恶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大语文”观的体现。
  (3)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地去认识生活和人的本质,逐步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道德情操的培养是通过知识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種渠道来实现的。通过美的领悟和体验,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逐渐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连在一起,这有利于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更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陈情表》时,学生已然为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真情而动容,更为李密进退两难、忠孝难两全的处境而忧心,就此顺势引导在现代社会中,如出现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你作何选择?根据学生的选择自然分出忠、孝两个辩论小组,在课后搜集资料,准备辩论赛。后来经过辩论,更让同学们认识了孝是奉养和尊敬父母,而忠则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民族心态中正、立正纠错,诚恳厚道、尽心尽力,这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在新的时代,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尽忠应先于尽孝。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要遵循文学创作与鉴赏的规律,循文入义,披文入情,紧紧抓住文本中的情感这条线,妙手轻轻拨动“情”弦,让作者与学生灵魂赤裸裸地相见,奏鸣出一曲最动人的华章。因此,只有“情”牵课内外,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真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与学生未来同发展,为学生幸福奠基。
其他文献
<正>一个班的学生作文,通常情况下,教师感到满意的不会太多,这很正常,因为毕竟是在"学";大部分学生写得好,不但符合要求,而且佳作多,这种情况很少见。有学生回忆我的教学,说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十二韵》中曾这样写道:“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课程中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教材的“经院式”的编写,许多教材的内容大多是教育概念的组合,与教育教学实际相脱离.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前社会讲究实惠的利己主义,并且这一主义已严重泛滥,鉴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尤为
2011年7月25日至26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杭州举行。全国教育干部培养工作组副组长、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郑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此,身为一名数学教师,
《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7期发表了朱国伟老师的《陆游诗义再探》一文(以下称“朱文”),在这篇文章中,朱老师对学术界关于陆游《书愤》一诗有争议的几个问题做了一番梳理,并
长期以来,初中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缺乏个性化教学意识,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个性需求往往被忽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科目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新
期刊
《将进酒》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特点:想象丰富奇丽,情感奔放豪迈,语言清新而自然。诗中作者的感情是跌宕 The poe
学生伤害事故是学校办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事实,也是困扰学校工作、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严重问题。学生伤害事故一重预防,二重处理。要从法律角度正确界定学生伤害事故,明确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