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是一个企业创造价值、实现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发电企业通过不断完善经营管控机制,推进技术创新,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但是距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在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掌握核心技术、提升经营管控能力等方面仍有不少工作要做。
一、我国发电企业经营面临的挑战
1.电力产能相对过剩,机组普遍出力不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但是电力装机仍呈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0亿千瓦,接近于法国、英国、意大利三个国家装机容量的5.5倍,电力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2018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仅为3862小时,仅占全年可工作时间的44%,给企业经营带来严峻挑战。
2.市场电量逐年增加,迫使企业让利保量。2015年3月,国家开启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通过构建市场交易机制,推动电网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谈判,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为争取有限的市场空间,各发电企业纷纷“降价保量”,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市场交易电量2.1万亿千瓦时,占售电量比重近40%,发电企业平均降价0.0635元/千瓦时,让利419.3亿元。
3.煤价持续高位运行,成本管控压力巨大。我国七成以上的发电量来自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的主要原料就是煤炭,其成本占到火力发电成本的60%以上。近年来我国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2018年反应煤电采购成本的CECI5500大卡综合价波动区间为571-635元/吨,各期价格均超过绿色区间上限,煤电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2018年,全国火电企业亏损面接近50%。
4.核心技术受控于人,创新能力亟需提升。目前,我国发电机组高端芯片、高温材料等尖端技术仍然被国外垄断,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另外,我国基层发电企业基础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普遍停留在引进、消化、再创新阶段,企业每年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设备和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发电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盈利能力的突出瓶颈。
5.评价指标体系不足,企业经营缺乏规划。目前,我国发电行业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大都根据行业特性关注电量、电价、供电能耗等重点指标变化情况,没有形成反应各指标联动关系的数学模型,企业管理者往往根据指标变化后的情况对点发力,经营管控缺乏统一规划,限制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二、我国发电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途径
1.加强市场营销,提升市场占有水平。发电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由电量和电价决定。因此,各发电企业必须紧跟国家政策和形势变化,深入研究电力市场放开条件下的竞争策略和措施,加强市场营销,谋求未来竞争优势。一要掌握区域大用户和售电公司资源,根据客户类别、生产规模、电压等级、用电量、负荷特性、预期电价、电费成本占比、经营状况等信息,建立一定电压等级以上客户信息档案,积极开拓市场。二要建立营销、生产、燃料、财务协同工作机制,营销部门负责争计划、争订单,发电部门落实负荷,检修部门控制损失电量,燃料部门提供发电保障,有效形成“日保周、周保月、月保年”的电量营销格局。三是建设辅助支持系统。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紧密结合,围绕全面准确掌握电力市场情况、获取交易信息、对接当地交易平台和科学报价,开展营销技术支持系统、营销数据系统、成本费用数据系统的开发工作,建设配套辅助支持系统,为竞价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加强安全环保,确保绿色优质发电。发电企业要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加强安全环保管理,确保绿色优质发电。一要强化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充分利用技术监督、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价等有效手段,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质量和深度,持续提升设备可靠性,确保运行可靠,实现电量“争得来,发得出”;要强化重大危险源管控,特別要加强系统性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与管控,切实做到危险源辨识全覆盖、管控无遗漏,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二要加强环保治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大力推进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强环保设施运维管理,深入推进灰、渣、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进废水近零排放,树立企业绿色品牌形象,保障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节能降耗,构建成本管控优势。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抓紧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探索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扎实推进发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持续降低供电煤耗,保持机组先进的经济性,降低运行成本。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深入研究国家《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优先发电试行办法》相关规定,推广应用热电机组热电解耦等运行方式,提高机组的非常规调峰能力,为电网更多地接受新能源电力创造条件,在获取电网辅助服务补偿收入的同时,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4.优化机组运行,提升效益创造能力。火电企业要针对低利用小时、低负荷率的运行特点,通过试验明确不同季节、负荷、煤种工况的主、辅机运行方式、参数控制目标,降低辅机单耗,提升效益水平。水电企业要加强水情测报、优化水库调度,降低发电耗水率,千方百计减少弃水损失,全力提升水能利用率,提高经济运行水平。新能源企业要打开电网限电、设备故障、性能等电量损失情况,狠抓原因分析和问题治理,努力提升风能、光能利用率,增加利润贡献。
5.健全指标评价体系,推进精准经营管控。构建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发电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保企业管理者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精准经营管控,提升效益水平。一要建立健全电价测算工作机制,根据火电发电成本结构,结合发电量、供电煤耗、入炉标煤单价等指标,研究确定边际电价和目标利润电价,有效测算市场盈利能力。二要完善成本指标体系,对企业度电财务成本和度电完全成本进行有效测算,随时掌握企业盈亏平衡点,同时根据成本变动情况,有的放矢加强燃料管理、降低财务费用、控降管理费用、优化经济运行等工作,加大成本控降力度,提升企业效益。
一、我国发电企业经营面临的挑战
1.电力产能相对过剩,机组普遍出力不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但是电力装机仍呈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0亿千瓦,接近于法国、英国、意大利三个国家装机容量的5.5倍,电力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2018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仅为3862小时,仅占全年可工作时间的44%,给企业经营带来严峻挑战。
2.市场电量逐年增加,迫使企业让利保量。2015年3月,国家开启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通过构建市场交易机制,推动电网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谈判,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为争取有限的市场空间,各发电企业纷纷“降价保量”,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市场交易电量2.1万亿千瓦时,占售电量比重近40%,发电企业平均降价0.0635元/千瓦时,让利419.3亿元。
3.煤价持续高位运行,成本管控压力巨大。我国七成以上的发电量来自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的主要原料就是煤炭,其成本占到火力发电成本的60%以上。近年来我国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2018年反应煤电采购成本的CECI5500大卡综合价波动区间为571-635元/吨,各期价格均超过绿色区间上限,煤电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2018年,全国火电企业亏损面接近50%。
4.核心技术受控于人,创新能力亟需提升。目前,我国发电机组高端芯片、高温材料等尖端技术仍然被国外垄断,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另外,我国基层发电企业基础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普遍停留在引进、消化、再创新阶段,企业每年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设备和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发电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盈利能力的突出瓶颈。
5.评价指标体系不足,企业经营缺乏规划。目前,我国发电行业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大都根据行业特性关注电量、电价、供电能耗等重点指标变化情况,没有形成反应各指标联动关系的数学模型,企业管理者往往根据指标变化后的情况对点发力,经营管控缺乏统一规划,限制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二、我国发电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途径
1.加强市场营销,提升市场占有水平。发电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由电量和电价决定。因此,各发电企业必须紧跟国家政策和形势变化,深入研究电力市场放开条件下的竞争策略和措施,加强市场营销,谋求未来竞争优势。一要掌握区域大用户和售电公司资源,根据客户类别、生产规模、电压等级、用电量、负荷特性、预期电价、电费成本占比、经营状况等信息,建立一定电压等级以上客户信息档案,积极开拓市场。二要建立营销、生产、燃料、财务协同工作机制,营销部门负责争计划、争订单,发电部门落实负荷,检修部门控制损失电量,燃料部门提供发电保障,有效形成“日保周、周保月、月保年”的电量营销格局。三是建设辅助支持系统。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紧密结合,围绕全面准确掌握电力市场情况、获取交易信息、对接当地交易平台和科学报价,开展营销技术支持系统、营销数据系统、成本费用数据系统的开发工作,建设配套辅助支持系统,为竞价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加强安全环保,确保绿色优质发电。发电企业要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加强安全环保管理,确保绿色优质发电。一要强化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充分利用技术监督、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价等有效手段,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质量和深度,持续提升设备可靠性,确保运行可靠,实现电量“争得来,发得出”;要强化重大危险源管控,特別要加强系统性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与管控,切实做到危险源辨识全覆盖、管控无遗漏,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二要加强环保治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大力推进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强环保设施运维管理,深入推进灰、渣、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进废水近零排放,树立企业绿色品牌形象,保障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节能降耗,构建成本管控优势。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抓紧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探索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扎实推进发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持续降低供电煤耗,保持机组先进的经济性,降低运行成本。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深入研究国家《可再生能源调峰机组优先发电试行办法》相关规定,推广应用热电机组热电解耦等运行方式,提高机组的非常规调峰能力,为电网更多地接受新能源电力创造条件,在获取电网辅助服务补偿收入的同时,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4.优化机组运行,提升效益创造能力。火电企业要针对低利用小时、低负荷率的运行特点,通过试验明确不同季节、负荷、煤种工况的主、辅机运行方式、参数控制目标,降低辅机单耗,提升效益水平。水电企业要加强水情测报、优化水库调度,降低发电耗水率,千方百计减少弃水损失,全力提升水能利用率,提高经济运行水平。新能源企业要打开电网限电、设备故障、性能等电量损失情况,狠抓原因分析和问题治理,努力提升风能、光能利用率,增加利润贡献。
5.健全指标评价体系,推进精准经营管控。构建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发电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保企业管理者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精准经营管控,提升效益水平。一要建立健全电价测算工作机制,根据火电发电成本结构,结合发电量、供电煤耗、入炉标煤单价等指标,研究确定边际电价和目标利润电价,有效测算市场盈利能力。二要完善成本指标体系,对企业度电财务成本和度电完全成本进行有效测算,随时掌握企业盈亏平衡点,同时根据成本变动情况,有的放矢加强燃料管理、降低财务费用、控降管理费用、优化经济运行等工作,加大成本控降力度,提升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