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决定你的福报大小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有人羡慕:某人的福报真好,家世风光,子孙多又孝顺,要金钱有金钱、要爱情有爱情、要事业有事业、要官位有官位。为什么他什么都美满?我怎么什么都要不到?你能决定你的福报大小吗?◎文/定虑23岁没“断奶”
  有新闻说,一名23岁的青年向银行借钱吃饭,被拒之后又向警察借钱。经过民警的询问才得知,其高职毕业3年多了,不出去找工作,整日在家无所事事,靠父母养活。后因发生家庭矛盾,他离家出走,但由于没有任何技能,只得流落街头。据民警介绍,该青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为什么活得这么苦?”
  23岁还要靠父母养活,还没“断奶”,当然活得苦了。虽然这只是个例,但生活中也确实会听到许多抱怨,有一些人生活过得十分艰难辛苦,心中就认为不公平,他们怨叹世间怎么有的人事业生活双丰收,我怎么什么都要不到?别人的福报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福报来自哪里
  福报其来有原因,别人的福报必定是有福报的来源。福报不是偷来的,福报不是抢来的,福报不是妄想就有,福报更不是怨恨就可以获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福报从哪里来?由此也就可想而知了:勤劳节俭有福报,善结人缘有福报,关键是你有播撒福报的种子吗?田地里如果没有播种,如何能开花结果呢?你对有利大众的公益善事,都积极参与了吗?如果你没有参与,怎么会有你的份福报呢?一个人的福报有多少,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一念的善心,可以消除很多的罪业;一念的慈悲,能够增加很多的功德。有的人因为“拾金不昧”而获得福报,有的人因为“不贪不义之财”有了善缘,有的人因为“救苦救难”而消灾免难……不必羡慕别人的福报比我大,也不必研究别人的福报从哪里来,但看自己怎么做,福报就会从哪里来。
其他文献
生命中有贵人相助,是一件很幸运也很幸福的事儿。  曾与朋友聊起有关“贵人”的话题,这是一个比我年轻的同事,可能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他跟我很感慨地说起:一个人的发展真的很需要“贵人相助”,否则仅凭一己之力就太艰难了!我何尝不同意他的观点,曾几何时亲眼目睹和感叹,多少人的成功,凭的是有贵人提携,可以说有无“贵人”出现,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的命运。  这样说似乎并不武断,甚至可以这样下结论:绝大多数人的
期刊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惨遭殃祸  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出了一点事业。在我看来,他们的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一家人其乐融融。  另一个兄弟,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他们家的生活特别好,当时
期刊
一位五十几岁的出租车司机,会拥有几间房子?1间、2间还是3间?答案是4间。不可思议吧?我也好奇。  前一阵子我从高铁左营站搭出租车,准备到屏东一所大学去演讲,在排班出租车中,我搭到 部崭新的车子。从左营到屏东的车程需要四五十分钟。一路上,司机一直跟我聊天,问我从哪来,为什么要去屏东,从事什么行业,有没有炒股票……  我很纳闷他为什么要问这些?他坦诚相告,他已经五十几岁,是一位退伍军人,没有一技之长
期刊
“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好好爱自己,或还在为到哪里寻觅灵魂伴侣苦恼,那么,曾经自在游走于出世、入世之间的陈宇廷,或许在他的经历和感悟中有你想要的解答。”  陈宇廷:名门之后,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商学院MBA,曾在麦肯锡任职,三年剃度出家修行,现投身慈善公益。NPP公益伙伴创始人之一、执行长。香港商界环保协会(BEC)理事,阿拉善生态协会(SEE)副会长。  从出家苦行到还俗创建NGO;从狂涓不
期刊
贵人,顾名思义,就是高贵的人,有权位、权威、地位、影响力的人。贵人词,源于预测绝学《大六壬》:制约人类一切活动之吉凶、盛衰的十二神之首,就是贵人。凡事遇到贵人,则自然逢凶化吉,锦上添花,谁不期望?故而,人们把帮助自己实现梦想的人,都称之为“贵人”。诸如萧何推荐韩信给刘邦,张良桥上遇见老叟,皆是贵人显现的实例。  找到贵人的方法之一,就是蔡旭礼老师所言:学生要对师长经常问好,有礼貌,有恭敬心。推而广
期刊
人以食为先。人生在世,任何人都离不开吃,离不开喝。苹果虽然是一种水果,但可以充饥当饭吃,可以解渴当水喝。这样一种普通、易见而又有益于身心的水果,能够成为苹果计算机公司著名的品牌标志,是有其缘由的。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是虔诚的佛教徒,受到禅宗的影响——“农禅并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人生理念,也深知佛教所提倡的普度众生、众生平等,给予切众生拔苦与乐的理念。所以,乔布斯在入定禅思中悟到了
期刊
在我所提倡的“心五四”运动中,“四感”是与人相处时的四种主张一一感恩、感谢、感化、感动。其中,“感动”的意思是指,以智慧来处理事、以慈悲来对待人,以勤勉、谨慎、恭敬、谦虚、宽容的态度,凡事从自己以身作则,自然能够产生力量感动他人。  可是,只要存有想感动别人的念头,心中就一定有特定对象,也会产生期待;一旦期待落空,就会觉得挫折、无奈。但如果只是单纯地帮助他人,心中没有特定的对象,也不在乎做了以后会
期刊
最近10多年来,喜欢佛教、学习佛法、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了。无论走在街头巷尾,还是躺在飞机商务舱里,手腕上戴着佛珠、胸前挂着观音像的人见惯不怪。不过,就整个人口的比例来看,学佛的人仍然是少数,大众对佛教的认知也见仁见智。当看到老奶奶颤颤巍巍地将积攒的零花钱投入寺院的功德箱,当企业家对佛教事业一掷千金的时候,总有人感觉这些人被洗脑了,不理性,多少有点愚昧。作为宗教研究者,我们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那
期刊
古时候有个财主,从拥有九十九只羊的那一天起,就眼巴巴地盼望着能再添上只羊,好凑够一百只。  一天深夜,他辗转反侧之际,忽然想起村后的山上有座寺院,寺院里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养了 只羊。于是,第二天大早,财主便前去恳求禅师慈悲为怀,将那只羊让给自己。当时,禅师正闭目静思,眼皮也没有动一下,只淡淡地说:“牵走吧!”  个月之后,财主又来求见禅师。禅师见他愁眉苦脸、面容憔悴,便问他为何如此心焦?  财主苦笑
期刊
故事发生在东北的一个农村。村中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这个独生子从小体弱多病,夫妻二人对这个孩子真是宠爱有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为了给孩子治病,几乎花光了家中的所有财产。  当这个孩子长到18岁的时候,有一天,孩子指着家中唯一剩下的一匹大花马说:“我要吃马肉,把这匹马杀了。”夫妻俩看着这好端端的马,要杀了吃肉有点舍不得。这可是家中唯一值钱的牲口了,全家地里的活全靠这马来干,可他们看到儿子躺在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