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作文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真情实感,思想肤浅贫乏,不能深入挖掘客观事物的深刻内涵,思维向度、文章结构单一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作文课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学生眉头紧蹙,久久不能下笔;布置作文时,学生嘟哝“不知道怎样写”“想不到写什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成为一件美好的事呢?
一、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引入源头活水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的作文必须寻到“生活”这一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领学生去感受体验,感受闹市的一街风景,体验大自然的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欣赏初春萌发的每一枚嫩芽,留心身边每一朵花儿的盛开与凋零,关注每一阵秋风的拂面和游走,捕捉每一声痛苦的呻吟和欢乐的笑声……从而树立学生大语文观,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本和语文课堂,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现实。
同时,注意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总结写作方法,并及时进行写作训练,学以致用。如学习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时,学生都能体会得到老舍先生对北平深沉而浓烈的爱,并被先生那颗赤子之心感动。此时我适时进行写作引导,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与你所认识的北京一样吗?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如此感人?学生经过交流讨论总结出:老舍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和画面,如“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小蝌蚪”“嫩蜻蜓”“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等,同时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给我们呈现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北京,写出了“我的北平”。通过这样的思考探究学生们明白了: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应该追求真实、自然。写作时不一定要选择雄伟壮观的景物和轰轰烈烈的事情,只要我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是浓厚的,那么从小处着手,涓涓细流同样也能打动人心。随后进行了半命题式作文“家园的——”写作训练,学生都能精心选择自己具有独特感受的东西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关注社会,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二、联系阅读教学,以阅读促写作
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之一。以阅读教学的内容命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和依据。例如:学习完必修一“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后,我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结合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感受,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成长体验,同时还引发了他们对生命意义、人生进程的思考。
以阅读教学的写作素材命题,则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写作的蓝本,使学生感觉有章可循。一般来说,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学过“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后,我提出“拿起手中的笔,描写家乡的某一事物,流泻我们对家乡的那份美好的感情”的写作要求,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基本懂得通过写事物背后的故事来抒发感情,并涌现出不少佳作。学了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后,我要求学生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回家后与父母沟通交流,学生们都能写出真情实感。这次写作体验不仅让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加深了与父母的沟通交流。
三、回归课本,深挖教材的价值
人们往往把学生写作中“无米下锅”归结为他们两点一线,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积累、体验等,事实上,中学生已经阅历很多。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而且,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材为他们提供了为数甚多的阅读材料,其中有很多可以取做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珍藏的缘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深挖教材的价值。
如《十八岁和其他》中“读书的苦与乐”一节,引导学生思考读书苦中寻乐,乐在何处,乐有何因,联系蒋士铨在母亲督促下寒夜读书苦中得乐的故事,充分联想父母之爱,从平常的生活故事中寻找不平常。
四、多写片段,多记周记,让写作“厚积薄发”
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学生的大作文所反映出来的个性及闪光点远不及小作文(或片段描写),而后者的总体水平又远不及随笔。这是因为学生在开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所获得的愉悦远远超过苦参或“硬挤”的产品,在随想中他们的参与性强,写作兴趣浓厚,创作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能敞开心扉说真话,诉真情。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多练笔,养成记周记的习惯。对周记的字数、体裁、内容都不作限制,这样学生不再将每周写作视为一种负担。趣闻逸事、烦恼忧愁、生活感悟、内心独白等都能成为周记内容,学生掌握了写作的主动权,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笔自由描绘生活、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渐渐地学生的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综上所述,写作必须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学会用一双慧眼观览外物,用一颗纯真的慧心体察外物,读写结合,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创作风格,方能让我们的写作成为一件美好的事。
(邳州市第二中學)
一、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引入源头活水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的作文必须寻到“生活”这一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领学生去感受体验,感受闹市的一街风景,体验大自然的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欣赏初春萌发的每一枚嫩芽,留心身边每一朵花儿的盛开与凋零,关注每一阵秋风的拂面和游走,捕捉每一声痛苦的呻吟和欢乐的笑声……从而树立学生大语文观,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本和语文课堂,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现实。
同时,注意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总结写作方法,并及时进行写作训练,学以致用。如学习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时,学生都能体会得到老舍先生对北平深沉而浓烈的爱,并被先生那颗赤子之心感动。此时我适时进行写作引导,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与你所认识的北京一样吗?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如此感人?学生经过交流讨论总结出:老舍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和画面,如“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小蝌蚪”“嫩蜻蜓”“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等,同时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给我们呈现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北京,写出了“我的北平”。通过这样的思考探究学生们明白了: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应该追求真实、自然。写作时不一定要选择雄伟壮观的景物和轰轰烈烈的事情,只要我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是浓厚的,那么从小处着手,涓涓细流同样也能打动人心。随后进行了半命题式作文“家园的——”写作训练,学生都能精心选择自己具有独特感受的东西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关注社会,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二、联系阅读教学,以阅读促写作
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之一。以阅读教学的内容命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和依据。例如:学习完必修一“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后,我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结合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感受,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成长体验,同时还引发了他们对生命意义、人生进程的思考。
以阅读教学的写作素材命题,则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写作的蓝本,使学生感觉有章可循。一般来说,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学过“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后,我提出“拿起手中的笔,描写家乡的某一事物,流泻我们对家乡的那份美好的感情”的写作要求,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基本懂得通过写事物背后的故事来抒发感情,并涌现出不少佳作。学了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后,我要求学生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回家后与父母沟通交流,学生们都能写出真情实感。这次写作体验不仅让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加深了与父母的沟通交流。
三、回归课本,深挖教材的价值
人们往往把学生写作中“无米下锅”归结为他们两点一线,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积累、体验等,事实上,中学生已经阅历很多。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而且,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材为他们提供了为数甚多的阅读材料,其中有很多可以取做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珍藏的缘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深挖教材的价值。
如《十八岁和其他》中“读书的苦与乐”一节,引导学生思考读书苦中寻乐,乐在何处,乐有何因,联系蒋士铨在母亲督促下寒夜读书苦中得乐的故事,充分联想父母之爱,从平常的生活故事中寻找不平常。
四、多写片段,多记周记,让写作“厚积薄发”
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学生的大作文所反映出来的个性及闪光点远不及小作文(或片段描写),而后者的总体水平又远不及随笔。这是因为学生在开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所获得的愉悦远远超过苦参或“硬挤”的产品,在随想中他们的参与性强,写作兴趣浓厚,创作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能敞开心扉说真话,诉真情。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多练笔,养成记周记的习惯。对周记的字数、体裁、内容都不作限制,这样学生不再将每周写作视为一种负担。趣闻逸事、烦恼忧愁、生活感悟、内心独白等都能成为周记内容,学生掌握了写作的主动权,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笔自由描绘生活、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渐渐地学生的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综上所述,写作必须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学会用一双慧眼观览外物,用一颗纯真的慧心体察外物,读写结合,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创作风格,方能让我们的写作成为一件美好的事。
(邳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