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双辽市作为农业大市,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紧密结合双辽实际,坚持“走具有双辽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争当现代农业农村建设排头兵”的工作思路,不断凝聚发展合力,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后劲,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省和四平市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这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履行党的使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双辽市作为全国产粮先进市和全省农业大市,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农业农村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农业现代化推进取得新进展,农村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农村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双辽市立足市情农情,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全力以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始终坚持把规划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双辽市实际,制定了双辽市实施乡村振兴总体战略规划,明确重点任务、压实部门责任、设定时间节点、完善保障措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根本遵循。
始终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产能30亿斤阶段水平基础上,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到160万亩。保障粮食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77万亩。做强现代畜牧业。围绕现代畜牧养殖、加工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有序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全产业链畜牧业大项目建设,强化带户功能。2018年全市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61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全面加强田、土、水、路、林、电、技的建设和改造,2018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40万亩。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促进机械化向产前、产后延伸,培育农机作业服务市场。2018年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个,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95%以上。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机制,围绕提质增效需要,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模式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和集成应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以上。打造现代化农业引领平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建设,到2020年争取建设一个国家级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型适度规模经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积极培育和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0年农民合作社数量保持在2500家以上。全面落实国家、省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健全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支持“三品一标”认证,到2020年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到60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00个。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到2020年主要农产品例行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做大做强“郑家屯”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到2020年重点培育2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3个以上企业品牌、50个以上产品品牌。
始终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一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突出做好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农村厕所革命、卫生保洁等工作。2018年计划新建农村道路258公里,改造道路74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64户,修建农村厕所1万个;完成11个贫困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解决13275人、3788户饮水安全问题;建设省级重点村11个,争创美丽乡村5个。二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投入力度,推行减量控害生产模式,推广秸秆还田、深松、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2018年实施保护性耕作150万亩,确保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药施用量负增长。三是加大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力度。严格落实“河长制”,继续开展好“清河行动”,着力解决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深入实施秸秆禁烧,积极推广秸秆饲料、秸秆基料、秸秆燃料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18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5%,到2020年将达到85%以上。加快河湖连通工程建设,2018年完成河湖连通和水系连通两个项目建设,实现连通水库泡塘10个,增加湿地面积1.1万公顷、灌溉面积10万亩。深入开展全民大造林活动,今年完成造林3.9万亩。
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是重点实施好产业扶贫。扎实推进光伏电站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养殖到户扶贫、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和创业就业扶贫等普惠性脱贫产业。同时,统筹谋划投资少、见效快、收效长久的产业到村项目,确保谋划一个、成功一个、收效一个。二是全面做好保障兜底。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扶贫,强化医疗保障扶贫,确保特殊贫困人口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生活有兜底。三是充分激发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通过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作者:中共双辽市委书记)
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省和四平市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这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履行党的使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双辽市作为全国产粮先进市和全省农业大市,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农业农村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农业现代化推进取得新进展,农村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农村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发力,不断开创双辽乡村振兴新局面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双辽市立足市情农情,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全力以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始终坚持把规划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双辽市实际,制定了双辽市实施乡村振兴总体战略规划,明确重点任务、压实部门责任、设定时间节点、完善保障措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根本遵循。
始终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产能30亿斤阶段水平基础上,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到160万亩。保障粮食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77万亩。做强现代畜牧业。围绕现代畜牧养殖、加工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有序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全产业链畜牧业大项目建设,强化带户功能。2018年全市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61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全面加强田、土、水、路、林、电、技的建设和改造,2018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40万亩。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促进机械化向产前、产后延伸,培育农机作业服务市场。2018年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个,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95%以上。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机制,围绕提质增效需要,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模式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和集成应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以上。打造现代化农业引领平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建设,到2020年争取建设一个国家级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型适度规模经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积极培育和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0年农民合作社数量保持在2500家以上。全面落实国家、省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健全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支持“三品一标”认证,到2020年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到60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00个。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到2020年主要农产品例行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做大做强“郑家屯”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到2020年重点培育2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3个以上企业品牌、50个以上产品品牌。
始终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一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突出做好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农村厕所革命、卫生保洁等工作。2018年计划新建农村道路258公里,改造道路74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64户,修建农村厕所1万个;完成11个贫困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解决13275人、3788户饮水安全问题;建设省级重点村11个,争创美丽乡村5个。二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投入力度,推行减量控害生产模式,推广秸秆还田、深松、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2018年实施保护性耕作150万亩,确保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药施用量负增长。三是加大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力度。严格落实“河长制”,继续开展好“清河行动”,着力解决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深入实施秸秆禁烧,积极推广秸秆饲料、秸秆基料、秸秆燃料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18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5%,到2020年将达到85%以上。加快河湖连通工程建设,2018年完成河湖连通和水系连通两个项目建设,实现连通水库泡塘10个,增加湿地面积1.1万公顷、灌溉面积10万亩。深入开展全民大造林活动,今年完成造林3.9万亩。
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是重点实施好产业扶贫。扎实推进光伏电站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养殖到户扶贫、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和创业就业扶贫等普惠性脱贫产业。同时,统筹谋划投资少、见效快、收效长久的产业到村项目,确保谋划一个、成功一个、收效一个。二是全面做好保障兜底。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扶贫,强化医疗保障扶贫,确保特殊贫困人口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生活有兜底。三是充分激发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通过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作者:中共双辽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