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播在“大地”上的瓷实亮丽文字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香木梳子》《昭化神韵》《曾家山印象》《苍溪纪行》《站在卢沟桥上》《登长城》《走进岳麓书院》《听纳西古乐》《拜访天鹅咖啡馆》《步入圣殿———在维也纳听音乐会》《蒙娜丽莎的微笑》等等。
  这是近10多年来出自广元本土的著名作家童戈先生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的16篇散文作品。
  “人民日报”的分量众所周知。高山仰止。能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这样高大上的平台上发表数量如此之多的文学作品,对于一个文化人的价值分量与意义,那是明摆着的。据我所知,童戈应该是广元作家中在此平台上发表文学作品数量最多的一位,这更弥足珍贵。
  据童戈老兄长说,他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的作品还不止这些,可惜我没读全。我只能就这16篇散文作品“姑妄言之”了。
  1.用精短散文讲鲜活故事
  用精短的散文讲出鲜活生动、情感丰满的正能量故事,是这16篇散文的共同特点。换句话说,用精短的散文叙事,用精短的散文讲外国故事、讲中国故事、讲中外文化交流故事、讲广元故事、讲朋友亲情故事,是这16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创作手法与风格。用短文讲故事,用优美精短的散文讲出可读性强的故事,并非易事,从某種意义上说也是创作挑战。童戈长期执着于向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投送这种精短格调的散文作品且成果丰硕,实堪肯定与颂赞。
  2.走出来的篇章
  读这16篇作品,会产生一种感觉:无行走不成文。你看,童戈总是在一番行走之后而成文,但他似乎又不是刻意或者急于要去“做文章”。他总是在行走中缜密思考着,上下求索着,而后坐下来再冷静地好好想想,最后才在他的笔下流泄出惜墨如金的文字来。又由于他为文贵精贵短,所以,他的文字总是力求,一定要字字“有内涵”,字字能“制造响动”,字字能“摇曳生姿”。
  3.亲吻大地的文字结晶
  我不时想,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何以如此青睐、厚爱、钟情来自川北广元小小一隅的童戈的散文?大约就是因了童戈散文原本就有极接地气的“味儿”吧。他这些篇什,没有虚无缥缈,没有杜撰玄幻穿越仙气,没有闭门造车,是典型的“纪实”或曰“非虚构”,其语言质朴、生动、准确、干净、清朗、亮丽,也多原汁原味的摄入。这些篇什完全源于生活、阅历、行走,它们无不依靠、附着在大地之上才得以生长出来。所以,这些篇什给人的感觉,似乎又总是散发着土地的芳香,土地的光泽,有土地的厚重与瓷实,有土地的丰满与滋润,更有土地精美的奉献。
  4.流淌在当下与历史之间的文化清泉
  童戈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与诗意的人,是一个生活味、烟火味十足的人,率性的人,也就是说,他生活在“当下”,生活在火热而又时尚现代的现实生活洪流与滚滚红尘中,他的文字很有生活味、烟火味、人情味。同时,童戈又是厚实而有历练的人,不乏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纵深感的人,他对一人、一事、一物、一地,总是关注着它们一路走来的状况,那些人、事、物、地的昨天、今天、明天,他都要去抚摸触碰,进而找到只属于他的那份独特的心灵感应与情感表达。


  5.“小我”与“大我”交融的珠玑文字
  从童戈这16篇作品里又不难窥见,“小我”,“大我”,总在这些文字里轮番登场,交替闪耀,甚至于分不清“我”的“大”与“小”,真可谓是“文字万变不离我”。童戈不做简单的“看客”,不置身事外,他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文字中去,做到了“人”与“文”、“小我”与“大我”的高度统一。
  一个“小我”在中国的大地上行走,一个“小我”在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上行走,他的心里始终有祖国,始终对养育他并给他生活、工作环境的那片土地充满挚爱与感恩,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我们没有理由小觑。无论外国如何光怪陆离,眼花缭乱,无论国际友人如何深情,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何在,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姓什么,我们没有理由埋没他的文字光辉。童戈就是这类人中的一分子。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绚烂的季节。春天一到,纷纷绽放的红梅、茶花、杜鹃、玉兰、樱花、海棠、桃花、梨花、迎春花……争先开放,这万紫千红的一朵朵鮮花便组成了美不胜收的春天画卷。鲜花便成了春天的序言。  鲜花是春天的灵魂。鲜花集天地之灵秀,以美姿美容呈现给天地,呈现给人类……正月里梅花开,梅花是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他高洁、坚强,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王安石在《梅》诗中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
期刊
当大地开始奏响春的旋律的时候,人们都期盼把时光和生活投入到无限的春光里,从中去寻找那无穷的乐趣和精神滋养。  朋友们说,那我们就去寻乐书岩寻乐吧。  哈哈,大家在笑声、风声、雨声、鸟鸣声中,走进了苍溪县寻乐书岩现代农业园。  在宽敞而现代的寻乐大道上,热情的东道主滔滔不绝:这个现代园区,有文化广场、养正楼、竹桥斋、花海田园、五曲溪、贾氏山庄、寻乐酒庄、贾儒珍旧居、恐龙洞、儒林院、游客服务中心等近二
期刊
那年我去江西南昌参加一个全国的会议,在赣江之滨参观了滕王阁,我们知道滕王阁是唐高宗李渊之子,滕王元婴任洪州(今南昌)都督时修建的。  近日,我去四川阆中古城参观了阆中滕王亭和玉台观,知道这是滕王元婴任隆州刺史时,在閬中玉台山修建的。  我们读历史就知道,李元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是一个一贯“骄纵逸游,动作失度,数犯宪章”,恶习累累的公子哥儿。可以说李元婴的一生荒淫无耻,贪黩不法,劣迹昭彰,是一个
期刊
山城堡,环县北部一个小山村,却因80年前一场关系中国命运的经典战役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作为一名环县人,一次追寻红色记忆的行动油然而生,一步一个脚印,随着探访的深入,一处处战斗遗址进入视野,一个个鲜活故事在耳边响起。  承载历史的战斗遗址  出了环县县城,顺着国道211线北行20公里,就是山城堡战役指挥部——河连湾。  走进一处四合院,纪念馆讲解员陈希祥说:“这里原是国民
期刊
最近,我有机会集中阅读了成就斐然的四川省公安系统优秀作家童戈(童臣贤)近期发表的散文作品,印象相当深刻。其实,在这以前我就零星地读过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散文,印象就是很鲜明的。我非常感佩地发现:一位从基层警员干起,直至三级警监、正县级干部;由于业余酷爱文学,十余年时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国城市公安传媒理事会以及省散文学会和市作协的领导人,而且在文学创作上著作颇丰,以散文作品而言,
期刊
我一贯主张散文在形式上是可以怎么舒服怎么来的。这并非不考虑形式,而是形式被心灵液化,在行文中随心灵的流动而流动,形式美就在这流动的纹案中。就这个特点而论,散文在文学的诸体试中,更像国画水墨,最后决定美学品格高低的是心灵,是修养,是情操。或简或繁,或雅或俗,见性灵则美,不见性灵则不美。  游记,作为散文的一种,也是这样。  从童戈先生的文章看,他的东南亚之行是来去匆匆的。这就决定了他的这组记游散文的
期刊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家乡的父母官打电话给我:家乡的乡亲们想把文革中毁掉的蚕丝庙修复起来……我当即表示支持。但是由于工作职责所在,我一直未能回乡膜拜。  大年正月初三,迎着春日丽阳,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十余人,虔诚的带上鞭炮和香蜡,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进阔别六十余年的蚕丝庙,共同去寻找承载千古的乡愁。  走到庙前,让寻找千古乡愁的情绪疯涨,让怀恋旧事的记忆填满脑际。  记得七十年前的蚕丝庙,倚山而建,全系
期刊
大年三十,全家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历来是春节的重头戏。  “红萝卜儿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记得童年时期,一到了农历的腊月就天天盼着那一餐丰盛的年夜饭。为了那餐年夜饭,人们差不多在吃“腊八饭”之后就开始准备了。再困难的家庭也要千方百计为年夜饭准备好鸡鸭鱼肉,而且一定要有鱼,“年年有鱼”其寓意是“年年有余”丰衣足食。记得年夜饭开饭之前,全家人要虔诚地祭祀神佛和逝去的祖先,因为大年三十也是祭祀的日子。
期刊
但凡爱读书的人都有买书的记忆,但是写买书这件事的文章不多,童臣贤能将少年时买书的记忆写出来,可见买书这件事在他的心灵里打下的烙印之深。“买书”不但感动作者本人,也深深感动着读者。  我们看一篇文章,首先看主题是不是突出、文章立意是否鲜明,还有文字流畅、语言准确、词意精练、内容感人等。如果以上几点都做到了,就是一篇好文章。《买书的记忆》这篇文章,我认为在以上几个方面都比较突出,是一篇值得称道的文章。
期刊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定然有许多人会不由自主地瞪大讶异的眼睛,露出一副怀疑的神情来。是啊,撒下一路驼铃声的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难道不是在汉武大帝龙辇所在的古城长安吗?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的码头,难道不是在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福建泉州吗?这是突然从哪方神圣冒出来的西阴呢?西阴到底是个什么所在呢?  若想打消心头的疑问,还请稍安勿躁,让我为您拉开中华文明发祥的历史帷幕,一起走进西阴。  西阴,地处禹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