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清宜西部开发先锋

来源 :福建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ruime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的烈日,炙烤着成都,空气中充满了浮躁的气息。刚从都江堰回来的洪清宜,却身心清爽,坐在成都欧洲风情街的一家咖啡吧里,心平气和地讲述着他和成都之间的故事。
  这位在上班时间分秒必争、随时捕捉商机的闽籍港商,在休息时间就变得很“成都化”,喜欢找个清净之地让自己沉静下来。
  22年,对于洪清宜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概念,20多年的光阴,让他见证了成都的成长,也汇聚了他的事业在中国西部成长的绝大多数元素。
  初闯成都,他被其他港商质疑
  20多年前,港资企业在成都不过百家,主要以经营成都的土特产或从事贸易为主,真正做实业的很少。而且这些港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在后来的竞争中,很多都沉没于市场的风云变幻中。
  由于缺乏沟通和理解,四川对于当时的港商来说,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以至于当洪清宜在1992年到成都投资时,受到了很多其他港商的质疑:“怎么想到四川去发展?”他们担心投资风险很大。
  “当初许多港商都不敢深入内地发展,他们的市场只局限于沿海地区。”洪清宜说。
  洪清宜却对西部市场充满了信心。在到成都投资前,他曾到厦门、福州、广州、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并在厦门投资了房地产。厦门曾经是归国华侨投资的首选之地,在大家都在抢滩这块市场的时候,他却感觉厦门的房地产过于集中,日趋饱和。
  1992年,当大多数港商的关注重点还在华南、东南沿海时,洪清宜只身来到四川,眼前的景象冲击着他的视觉:宽阔的马路,密集的人口,好一番大城市的气派!再一看,随处可见老房子,人均住房面积低,每人仅6平方米,求购新房子难,民众需求潜力大,地价又便宜。
  这,就是商机!
  可是,成都给了洪清宜一个下马威。“实际情况跟我的预期有落差。那个时候购房都是现钱交易,当时的房价是每平方米1000多元,老百姓买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要20万元左右。当时感觉这里的有钱人还是不多,不像沿海那样,所以市场很小。不过自从银行提供了住房按揭贷款,成都房地产市场就出现了高速增长。”
  除此之外,成都人缓慢的生活节奏也让洪清宜很不适应。“香港讲究速度。街上的人们都是一路小跑,特别有时间观念。香港人的效率很高,法制比较健全,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完整的程序条文作依据,而且办事的人会给你明确的答复,让你对正在进行的项目进度心中有数。在香港一个小时或者几分钟就可以办好的事情,过去在这里却要拖几天才会办,中间还要催几次。”
  但在洪清宜看来,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的。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总会自己多做一些工作,把急切的心理放慢下来,适应成都的情况。“大家都是中国人嘛,有什么事情都是可以沟通解决的。而成都之所以有大城市气派,还因为这里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求新变强的意识很强烈,也比较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
  商人特有的感觉,让洪清宜坚决投资3000万元,在成都落下第一子——成立成都高达房地产公司,并参与府南河改造工程,接着又开发了配套住宅小区府南新区及西城家园、浣花园、西城花园等大中型住宅项目,建筑面积达38万平方米。
  洪清宜以3000万元开发商业住宅起步,20多年来成功地把管理资本运转到了如今的20亿元。而直到2004年,香港的房地产商才开始大举进军西部,这时,市场竞争已经日趋激烈。
  爱折腾的基因
  1956年,洪清宜出生于福建石狮市蚶江镇洪窟村一个侨属家庭,祖父辈均旅居菲律宾、香港等地,经商谋生。那时候,父母要养育兄妹5人,颇为艰难。因为是家中老大,洪清宜比其他孩子更早懂事,在上学之余,他总是勤快地打理家务、喂养牲畜,为父母分忧。
  1978年5月,洪清宜念完泉州师范学院,离开家乡,去了香港。初到香港,两手空空,语言又不通,他进了工厂打杂工,一边学粤语一边接触市场,搜集各种信息,寻找挣钱的商机。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贩卖小件商品,赚取从此地到彼地的差价。这样一来,他等于打两份工,收入由千把元增至两千余元。
  等熟悉了香港的大街小巷,认识了客户、商品、厂家、批发商,洪清宜就专职做起了推销员。他以数千元资本起步,经营笔、纸、计算器等文具,还有内地紧缺的衣裤、家电、小五金。
  尽管货品单一,但因为洪清宜合理安排,注重诚信,头个月就挣了六七千元钱,第二个月盈利居然上万元。
  洪清宜不满足于当批发商。为挣更多钱,他又琢磨着自己组装加工,租屋设厂。从选购原材料、外发、组装、包装入箱、推销送货、结账收款,洪清宜一身数职,全都自己搞定。
  洪清宜的血液里,流淌着“爱折腾”的基因,当厂子走上正轨后,他再次有了新的想法。
  1985年,他把电子设备引入泉州,创办了龙山电子厂,同时经营家电进出口贸易,代理日本名牌产品,如索尼、松下等。
  1992年,他以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判定成都的房产处于上升通道的最佳投资机会,毅然举资。数年后,他在成都站稳脚跟,国家制定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也出台了。他以先声夺人的绝对优势,走在了时代前列。
  筹建冠城,成都有了新标杆
  成都市中心玉带桥,冠城广场38楼,洪清宜的办公室就在这里。如今,外资企业进入成都,冠城等写字楼是入驻的首选之地。但修建冠城广场,却让洪清宜经历了他在成都投资最痛苦的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都的商业地产空前发展。由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到成都投资的人日益增多,但成都的高档写字楼却很少。1995年开始修建的新时代广场,在1996年修建期间销售率达到80%,“一下子就卖疯了,价格高达8000元/平方米。”
  看到市场前景,洪清宜在香港回归前的1996年开始筹建冠城广场。1997年香港回归后,洪清宜更是决定把自己的投资重心放在西部。但第二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以及香港企业在内地的投资力度明显放慢,而市场的消费能力也在减弱。对洪清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冠城广场在1998年进行预售时,房子几乎卖不动了,出售率还不到5%。   房子销售不出去,洪清宜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险。“非常艰难,那个阶段是我在成都发展最困难的时候。”
  为了走出困境,洪清宜将其在全国所有产业的资本全部调集到成都,同时调整促销手段,以招租的形式来化解危机。当初成都好的写字楼每月租金价格为180元/平方米,洪清宜把冠城广场的租金价格调低至100元/平方米来抢占市场。最后,冠城广场的出租率达到了95%。
  冠城广场总投资达4亿元,直到2000年,还有2000万元装修款项没有着落。尽管洪清宜找了很多家银行,但还是没贷到款。“因为当初外资企业与本地银行接触并不多,所以找贷款很难。”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家银行终于贷给了他这笔装修款。
  后来,冠城广场成为成都三甲(级)写字楼之一,又因地处成都市正中心,连接成都市盐市口、春熙路、骡马市三大黄金商圈,周边云集高档写字楼、金融机构、星级宾馆、政府机关、被誉为成都市的“中央商务区”,成为成都的地标。
  我想在成都养老
  2001年,洪清宜加大了在成都的房地产投资力度,把自己旗下的多个房地产公司整合为冠城集团。
  2003年,内地与香港CEPA协议(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正式签订,洪清宜把这看作是中央对香港的政策倾斜。
  2003年香港许多零关税产品进入内地,让许多香港的厂家和品牌找到重生之路,港商对内地投资的热情升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西部城市成了港商的新目标,香港大财团纷纷进入四川,洪清宜明显感觉到了成都房地产业的竞争压力。最明显的迹象就是土地成本加大,买地现金流的压力增加。
  而作为商人,洪清宜总是在想办法降低风险,捕捉更多的商机。2004年,冠城集团投入近3000万元在泸州出港口建立了物流公司。洪清宜用了“不错”二字来形容该物流公司的收益。
  2005年,洪清宜又进入了农业领域。到2007年,冠城集团在四川阿坝已有将近7000亩的树莓种植基地。据介绍,树莓在欧美的价格每公斤近200元,其深加工产品利润更为可观。而四川阿坝州的地理条件正好为树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从1992年初入成都到如今,一转眼,洪清宜已经在成都扎根22年。“只要有心发现,四川的商机有很多。”20多年的时光,洪清宜和西部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一个大都市,历史悠久,人文丰富,成都人性格包容、豁达,让任何初到成都的人都有一种家的感觉。我非常喜欢成都,这儿确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以后退休了,我就想在成都养老。”
  (本刊综合整理)
其他文献
在TVB 15年,主演的电视剧多次拿下收视冠军,是公认的“掘金王”,却六度与“视帝”头衔擦身而过;拼命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累到骑在马上也能睡着,却总是被人误解为靠“拼爹”上位的“富二代”……对此,林峰不喜欢解释,只希望用时间去证明:“我未有任何成绩被人看到,讲任何话都是废话。”  些日子,林峰主演的《使徒行者》收官,狂扫港剧多项纪录。该剧以最高一集平均收视32点,暂居年度港剧收视冠军;以单日网络播
期刊
果没有潘霜霜的事,林峰在观众眼里,一直是个乖乖仔形象,高大帅气、温文尔雅,用粉丝的话来说,玉树“林峰”是他名字的最佳解读。这个豪门出身的公子哥,不仅多金、会演戏,书读得也不赖,虽然拼不上“国民老公”,优质男友是不在话下了。  人红是非多,林峰的感情生活,自然也被人时刻关注着。不过在娱乐圈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林峰还是觉得自己不是个很会来事的人。  “可能因为我读的是男校,所以现在我见到喜欢的女生还
期刊
逢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到了傍晚,各家各户在水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同时,莆仙人还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
期刊
最近加拿大一所工程学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芯片托”,通过下颌的移动产生电能,除了手机、电子手表,助听器和人工电子耳蜗等都能用它充电,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电话打着打着就没电啦!
期刊
这款屏幕保护镜i-Free,除了防止辐射、调整亮度外,还整合了近视眼镜的功能。它可以通过感应测出使用者的眼睛度数,触控调节屈光度,让近视的人在不带眼镜的情况下也能轻松看清屏幕。
期刊
鹭江出版社詹朝霞/著  本书介绍了厦门著名特产“鼓浪屿馅饼”半个多世纪的传奇故事。公私合营、集体所有制、资产重组、兼并、拍卖、国有资产退出、私营企业、股权纠纷,这些时代风云中特有的经济名词,在鼓浪屿馅饼的发展史上都能找到,可谓是“小馅饼,大时代”。
期刊
这项Dryzoo技术,能为你的电子设备构筑一个肉眼看不到的纳米保护层。经过处理后的电子设备将拥有IPX7的防水等级,可以在10米深的水下使用30分钟,同时还能避免强烈撞击等多种伤害。
期刊
起“文房四宝”,人们便会脱口而出:浙江吴兴的湖笔、安徽歙县的徽墨、安徽泾县的宣纸、广东肇庆的端砚。那么,“文房第五宝”印泥最有名的产地在哪里呢?  在书画界,福建漳州的八宝印泥一直被公认是最好的。它已有300多年历史,在清代属于贡品,百年前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  印泥的好坏直接影响艺术效果,因此古今书画大家都对印泥非常重视,所作书画选用的印泥必须精良,以免有损作品的美观,降低作品的身价。八宝
期刊
刘兆玄,上世纪60年代红极一时的台湾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代表作有《长干行》《沉沙谷》等,曾替古龙代写《剑毒梅香》;1968年封笔后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台湾“行政院长”、中华文化总会会长。  们好像重启了历史。”封笔46年的武侠小说作家刘兆玄,再度以“上官鼎”为笔名,创作了长篇武侠小说《王道剑》。而这本书,和福建宁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王道剑》这本书,以明朝“靖难之役”为主轴,加入近年宁德历史学
期刊
他一心要做原创音乐,却没当上歌手;千方百计进了华纳唱片公司,当上中国区总裁,用5年的时间把华纳打造成了中国原创音乐的一面大旗,然后选择了离开。不是不爱音乐了,而是要继续爱下去,爱得更多。  燕姿、朴树、孙楠、郑秀文、汪峰、金海心、周迅、那英、老狼……这些名字你一定耳熟能详,但许晓峰这个名字你可能没听说过。不过要是没有他,上面提到的这些人,恐怕不会像现在这么红。  华纳唱片公司中国区总裁,这个身份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