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老年中风患者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住院号尾数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加地西泮治疗,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地西泮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有效率。取单耳神门、心、枕、内分泌、皮质下、交感为主穴,通过辨证结合胃、肾、肝、脾穴,隔日一次,两耳交替。结果:耳穴压豆加地西泮组有效率为90%(36/40),单用地西泮组有效率为50%(20/40)。耳穴压豆组明显优于单用地西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压豆是改善中风后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操作简便,经济价廉,起效迅速,易被患者接受,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中风患者;入睡和睡眠障碍;耳穴压豆;地西泮
在我国,中风是主要致死、致残疾病之一。我国中风的年发病率为109.7~217/10万,患病率为719~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41.8/10万。存活患者很多遗留有睡眠障碍并发症。失眠又称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睡眠潜伏期长,实际睡眠时间少,觉醒次数与时间增多,不少患者出现昼夜颠倒、白天过度嗜睡、夜间睡眠过短或彻夜不眠等。而中风后患者约95%伴有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因而失眠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与转归,更使中风症状加重,致残率与病死率增加。因此,必须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以提高脑血管病的疗效。2012年3月至2013年05月,我科采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压豆治疗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失眠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我院脑科住院经前期治疗后进入恢复期的患者,排除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者,按住院号尾数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为耳穴压豆加地西泮,对照组40例,为单用地西泮。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2-76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6-72岁。
1.2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为难以入睡(>30min),易醒(>2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白天困倦,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晕头胀,民慌心烦,有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②每晚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③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约3个月以上;
1.3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治愈:睡眠时间恢复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无多梦,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3小时以下。无效:治疗后睡眠情况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者。
2 治疗方法
2.1选材: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
2.2选穴:取单耳神门、心、枕、内分泌、皮质下、交感为主穴,通过辨证结合胃、肾、肝、脾穴。
2.3方法:
2.3.1耳穴压豆根据中医辨证进行治疗。参照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内科学》中中风恢复期辨证为风痰淤阻型、气虚络淤型、肝肾亏虚型3种证候,将中风后失眠分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心胆气虚型、痰热内扰型及肝郁化火型5种证候。耳穴压豆组用75% 的酒精常规消毒耳廓, 将王不留行籽贴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 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嘱患者或家属自行按压, 每穴60-100次, 每天3- 5次,双耳交替操作,贴敷1次持续3天。按压程度以耳朵发红、发热、发胀为宜。
2.3.2两组均口服地西泮2.5mg,每晚1次,7天为1疗程。
3 治疗效果:见表
4 讨论
中风是慢性病程,恢复期多遗留肢体障碍等并发症,而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疾病,长期用药等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影响情绪变化,而中风本身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故中风患者恢复期多有失眠症状,而失眠夜可影响中风患者的情绪稳定,不利于中风的恢复。
现代医学中风后失眠一般采用口服镇静、催眠等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佐匹克隆、艾司唑仑等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产生耐药性,使患者长期依赖此类药物,一旦停药,失眠症状可复发。
耳穴疗法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首次提出了耳穴诊治的原理,《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并行》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从不同方面论述了耳与经脉、经别、经筋、脏腑的关系,并对耳穴进行了描述。《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也说明耳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廓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变色等反应,则说明耳不仅与脏腑的生理活动有关,与其病理变化也是不可分割的。耳廓是人体的一个缩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在耳廓上有它的固定位置。人体经脉、穴位有的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周围,沟通耳与全身脏腑器官,当脏腑功能失调时,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在耳廓该脏腑所属的区域就会发生异常,这样通过耳穴压豆就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作用,从而治疗疾病。
耳穴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籽按耳穴位置埋在压痛点处,加以固定,可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操作方法。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的一各睡眠障碍综合征。耳穴压豆,是根据“耳针”的原理,采用小颗粒的植物种子如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一种操作方法。耳与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耳穴疗法治疗失眠,主要在于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协调阴阳,调理脏腑。
耳穴压豆以中医基础理论及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疾病辨证治疗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耳穴压豆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失眠症状。且耳穴压豆操作简单易行,使用安全,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费用不高,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老年中风患者;入睡和睡眠障碍;耳穴压豆;地西泮
在我国,中风是主要致死、致残疾病之一。我国中风的年发病率为109.7~217/10万,患病率为719~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41.8/10万。存活患者很多遗留有睡眠障碍并发症。失眠又称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睡眠潜伏期长,实际睡眠时间少,觉醒次数与时间增多,不少患者出现昼夜颠倒、白天过度嗜睡、夜间睡眠过短或彻夜不眠等。而中风后患者约95%伴有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因而失眠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与转归,更使中风症状加重,致残率与病死率增加。因此,必须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以提高脑血管病的疗效。2012年3月至2013年05月,我科采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压豆治疗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失眠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我院脑科住院经前期治疗后进入恢复期的患者,排除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者,按住院号尾数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为耳穴压豆加地西泮,对照组40例,为单用地西泮。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2-76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6-72岁。
1.2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为难以入睡(>30min),易醒(>2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白天困倦,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晕头胀,民慌心烦,有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②每晚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③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约3个月以上;
1.3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治愈:睡眠时间恢复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无多梦,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3小时以下。无效:治疗后睡眠情况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者。
2 治疗方法
2.1选材: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
2.2选穴:取单耳神门、心、枕、内分泌、皮质下、交感为主穴,通过辨证结合胃、肾、肝、脾穴。
2.3方法:
2.3.1耳穴压豆根据中医辨证进行治疗。参照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内科学》中中风恢复期辨证为风痰淤阻型、气虚络淤型、肝肾亏虚型3种证候,将中风后失眠分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心胆气虚型、痰热内扰型及肝郁化火型5种证候。耳穴压豆组用75% 的酒精常规消毒耳廓, 将王不留行籽贴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 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嘱患者或家属自行按压, 每穴60-100次, 每天3- 5次,双耳交替操作,贴敷1次持续3天。按压程度以耳朵发红、发热、发胀为宜。
2.3.2两组均口服地西泮2.5mg,每晚1次,7天为1疗程。
3 治疗效果:见表
4 讨论
中风是慢性病程,恢复期多遗留肢体障碍等并发症,而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疾病,长期用药等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影响情绪变化,而中风本身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故中风患者恢复期多有失眠症状,而失眠夜可影响中风患者的情绪稳定,不利于中风的恢复。
现代医学中风后失眠一般采用口服镇静、催眠等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佐匹克隆、艾司唑仑等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产生耐药性,使患者长期依赖此类药物,一旦停药,失眠症状可复发。
耳穴疗法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首次提出了耳穴诊治的原理,《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并行》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从不同方面论述了耳与经脉、经别、经筋、脏腑的关系,并对耳穴进行了描述。《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也说明耳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廓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变色等反应,则说明耳不仅与脏腑的生理活动有关,与其病理变化也是不可分割的。耳廓是人体的一个缩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在耳廓上有它的固定位置。人体经脉、穴位有的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周围,沟通耳与全身脏腑器官,当脏腑功能失调时,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在耳廓该脏腑所属的区域就会发生异常,这样通过耳穴压豆就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作用,从而治疗疾病。
耳穴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籽按耳穴位置埋在压痛点处,加以固定,可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操作方法。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的一各睡眠障碍综合征。耳穴压豆,是根据“耳针”的原理,采用小颗粒的植物种子如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一种操作方法。耳与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耳穴疗法治疗失眠,主要在于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协调阴阳,调理脏腑。
耳穴压豆以中医基础理论及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疾病辨证治疗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耳穴压豆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失眠症状。且耳穴压豆操作简单易行,使用安全,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费用不高,易被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