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块的B超与CT图像比较的探讨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q3q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甲状腺肿块的B超与CT图像表现,探讨两种不同的影像方法在甲状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2例甲状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中56例为良性肿块,16例为恶性肿块患者。根据患者术前超声与CT的不同表现,结合手术病理可见的肿块边缘、囊变坏死等情况来进行对比。比较B型超声与CT的结果显示的正确率。结果:B型超声与CT在显示甲状腺症状、恶性肿块数量以及囊变坏死情况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诊断率为73.61%(53/72),CT诊断符合率为68.06%(49/72),而超声与CT联合诊断符合率可达90.28%(65/72)。结论:超声与CT均能够很好地显示甲状腺的症状,而将两者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甲状腺的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肿块;B超;CT图像
  【中图分类号】R81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171―02
  甲状腺肿块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良性肿块患者多发生结节性的甲状腺肿块,恶性肿块患者多为甲状腺癌患者,其中恶性肿块患者的术前诊断误诊率较高,可达50%-70%[1]。甲状腺肿块的良性与恶性治疗方式与预后方式均有所不同,因此通过有效的术前诊断能够提高甲状腺患者的诊断率,以此来进一步保证甲状腺患者的健康[2]。为探讨B超与CT图像在甲状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与效果,我院对72例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2例甲状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6例为良性肿块,16例为恶性肿块患者,男性18例,女性54例,年龄20-87岁,平均年龄 (42.15±2.68)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5.69±2.45)月。患者术前行超声以及CT检查,两种不同的诊断手段时间间隔需要控制在一周以内。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超声检查方法
  应用我院的LOGIQ-400、LOGIQ-p5的彩色超声诊断仪,所有患者取仰卧位,伸直颈部,直到充分暴露颈部。探头频率7到12MHz,使用二维超声来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以及位置等情况,注意观察不同肿块的内部细微结构的回声,进而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来观察患者甲状腺以及肿块内部以及周边的血管、血流分布状况。
  1.2.2CT检查方法
  使用我院的PICKER-PQ6000CT扫描仪,将管电压控制在120kV内,将管电流控制在130-210mAs之间。常规扫描工作主要是从声带扫描至胸廓入口,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增大扫描的范围。常规水平扫描结束后,经肘静脉高压注射非离子型的对比剂,范围在80-100毫升之间,速度控制在每秒2-3毫升,于注射后半分钟以及一分钟时行动脉期扫描以及静脉期扫描。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系统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72例甲状腺患者中有56例为良性肿块,16例为恶性肿块患者。其中甲状腺腺瘤与伴腺瘤样增生患者的影像表现有所类似,而结节性甲状腺肿块与腺瘤都为良性肿块;甲状腺的恶性肿块主要表现为甲状腺癌,本组研究中仅有16例患者为恶性肿块患者。为了进一步对比超声与CT影像之间的情况,在本组超声检出中发现有37例患者为单发病灶,其中35例为多发病灶。而肿块超声的具体表现为:(1)囊变坏死的患者有59例,其中54例为良性,5例为恶性;(2)形态规则的患者有62例,其中良性55例,恶性7例。肿块CT检查结果能够清晰看见良恶性肿块的数目以及囊变坏死的情况,并且能够根据肿块的形态、规则与回声情况来对不同的甲状腺患者进行诊断。因此B型超声与CT在显示甲状腺症状、恶性肿块数量以及囊变坏死情况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诊断率为73.61%(53/72),CT诊断符合率为68.06%(49/72),而超声与CT联合诊断符合率可达90.28%(65/72),具体对比情况见下表1。
  3讨论
  甲状腺作为人体最大的一个内分泌腺体,其位于人体甲状软骨下方位置,紧贴在甲状腺气管第三、第四软骨环的前面,主要由两侧叶与峡部组成。甲状腺肿块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多发于中青年患者,在临床上患者并无明显的症状,不过患者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做好术前诊断工作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甲状腺肿块的定性确诊不需要借助患者的详细病史以及体检结果,同时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医学影像手段来作为一种辅助检查的方式。而随着我国超声仪器技术的不断更新,甲状腺肿块的检出率也相应不断提升。其中B型超声以其快速、无创,以及较高的分辨率、较低的价格,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而CT成像技术也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甲状腺的结构,因此也成为了检查甲状腺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组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2例甲状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中56例为良性肿块,16例为恶性肿块患者,其中超声诊断率为73.61%(53/72),CT诊断符合率为68.06%(49/72),而超声与CT联合诊断符合率可达90.28%(65/72)。
  综上所述,超声与CT均能够很好地显示甲状腺的症状,而将两者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甲状腺的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1]齐玲青,艾小曼,杨秀玲,李惠云,刘辉.甲状腺肿块50例声象分析[J]. 现代肿瘤临床,2014,11(01):123-124.
  [2]陈丽莉.98例甲状腺肿块的超声图象分析[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8(04):89-90.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脑膜炎患儿实施良好治疗及护理,总结出更好的护理措施,增加患儿治愈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加快患儿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小儿;脑膜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164―02  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结核病中比较严重的疾病类型,主要指结核杆菌侵犯脑实质、脑膜所引起的炎症,多以5岁以下的小儿作为主要发病人群。
【摘要】目的:探讨采血护士与献血者语言沟通技巧的作用。方法:分析采血护士与献血者沟通的心里状态,从易发生矛盾及存在的问题入手,规范采血护士的言行举止,把服务理念贯通与沟通中。结果:信任、支持的沟通体系对献血者的心里安慰有重要作用。结论:采血护士的语言沟通技巧是调节与献血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手段,护士应重视语言学习与修养,努力掌握语言沟通技巧,采取沟通的方式找到平衡,诚心对待,注重服务细节,让献血者在采
【摘要】目的:本次探讨小儿气管异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气管异物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其气管异物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救治和护理,同时探讨降低小儿气管异物发生率的对策。结果:200例患儿当中,其中197例患儿在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异物取出;其中3例患儿在无麻醉情况下行气管镜检查将异物取出,未出现死亡病例,有效率为100%。结论:发生小儿气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婴儿母乳喂养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出生的婴儿200例,针对这些婴儿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随着月龄的增长,6个月以内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呈降低趋势,以 4个月以后尤为明显;其中以母乳不足导致母乳喂养失败的占65%、过早的添加辅食占30.0%,其他因素占0.5%。结论: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正确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帮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  【关键词】Fabry病;水解酶a-半乳糖苷酶;血管角质瘤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169―01  Fabry病是由于溶酶体中水解酶a-半乳糖苷酶缺乏,导致糖(神经)鞘脂蓄积而导致多系统受累的疾病。临床以特征的皮肤改变(血管角质瘤)、感觉异常、肾功能衰竭等为主要表现。本症又称弥漫性躯体血管角质瘤。1898年德国Fabry和英国A
【摘要】目的:观察传统成骨诱导培养液诱导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发生成骨分化的效果,初步探讨肾乳头钙化斑形成的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实验分为2个组:传统成骨诱导液组和对照组;各组细胞分别培养至第6d时,用茜素红钙染色试剂盒对各组细胞进行染色,于倒置显微镜下拍照,观察钙结节形成的情况。结果:细胞茜素红染色:成骨诱导组可见典型阳性钙结节表现,而对照组呈现阴性。结论:人肾成纤维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液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