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懂事后一直被暗示“学习是个苦差”,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不愉快的事不经过意识就被知觉所抵制,大大消耗人的精力,如果能使学生课堂上处于愉快的放松状态,他们的精力更容易集中到学习上来,脱离学习苦役。如何增进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开启情感密码,调动教育过程中的正向情感,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提高教育效果,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课堂效率;情感;情感密码
【中图分类号】R75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21-01
1 情感含义和功能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一系列肯定的情感体验即正向情感,反之,就使人产生负向情感。情感是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具有动力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保健功能。正向情感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负性情感则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所以课堂上如果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正向情感,对课堂活动的组织及提高课堂效率意义重大。
2 如何激发正向情感
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中发生发展的,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刺激物对人们发生信号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引起的。布鲁姆等人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1/4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 那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影响学生认知,探索学生情感密码、激发正向情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变苦学为乐学呢?影响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即认知对象、认知情境、认知者本身的特点,是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的重要因素。下面就此谈一下如何通过影响认知与情感而促进乐学。
3 认知者-学生自身因素
3.1认知者的需要与价值兴趣与动机
“符合需要的”就是有价值的事物,有了价值就有了追求动机,就产生了动力。能满足学生需要,符合其动机的事物又会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与认知的对象。针对我校有些学生被逼学医,目标不明确,更谈不上需要、价值、动机、兴趣,因此学生入校后,课堂内外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励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让获取医学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而主动获取。讲述一些代表性先例,使学生倍有价值感,明确了动机,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求知欲,为今后病理学的快乐学习做好铺垫。
3.2认知者的情绪状态
情感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功能,学生会爱师及课。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给人或物赋予积极品质,用积极的“眼光”知觉人和物并乐于接受;反之则本能加以抗拒。所以学生的情绪及对教师的印象,对课堂听课情绪及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影响很大,教师应努力让学生以积极正向的情感进入课堂。微笑,用热情感染我们的学生,自己也会越来越开心,我们的问候也越发真诚,我们也将更受欢迎,学生爱师及课,这就是正暗示效应中的移情。进而学生会把这种积极的情绪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课堂吸收率大大提高,这样的课堂才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所以课堂上经常和学生出现冲突的老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了。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节自己讲课的方式,一旦出现负情感,还要避免感染其他学生,避免不良情感的扩散,这就是情感的信号功能。
3.3认知者的经验
个体接触新的情境时,总是按照以有知识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进行知觉时,与知识经验有关的信息往往处于注意的中心;而成为学生在知觉中记住的东西。利用这一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网络,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及学生身边案例,引起学生注意,让后面所讲知识成为对学生有意义想了解并获取的东西,自然也就成了记住的东西。学生兴趣空前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举一反三,踊跃列举描述自己身边病例,并在教师的诱导下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而这个结论也正是学生的注意中心并记住的东西。
4 认知情景-课堂环境的创设
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有助于学生正向情感的产生,爱师及就会认真听课。所以轻松愉快和精力集中是一致的。为达到这一目标,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4.1教会学生“深呼吸和心理放松”
目前学校学生几乎全是动用有意注意去学习,大脑过度疲劳,能量过度消耗、大脑缺氧,注意力涣散;另一方面课前课外对其他事物的有意注意会成为学生马上进入课堂教学过程的障碍,影响学习效率。在传统教学的准备阶段,我尝试了让学生闭眼安静2分钟配合以深呼吸进行组织教学,此时学生接受的信息量马上减少,心无杂念,头脑冷静、身体放松,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身体和呼吸上,便于学生更快地从课前状态进入课中;而且深呼吸能显著提高脑的供氧量,有效消除大脑疲劳,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具体的方法略。做深呼吸同时可配合意念想象达到心理放松心情愉悦。建议使用时机:思想不集中时;持续地有意注意后;焦虑失眠时,这种放松方法可依据自己的需要灵活使用,很受学生的欢迎。
4.2对音乐运用的探究
音乐是暗示教学艺术手段之一,在某种情况下使用音乐的暗示手段,作用锦上添花。病理学教学理论性较强,抽象枯燥乏味,学习中易疲劳走神,尤其是自学、旧课复习、比较枯燥的发散性思维训练习题课、看显微镜时。此时配合适当的背景音乐会调动学生的潜意识,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知识构建并掌握大量知识信息,达成以快乐教学和有意识与无意识相统一为特征的暗示教学模式。前提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有便携式的听音乐的设备。实验形式:初期实验组两个班分别采用个性化选择音乐和公共背景音乐形式,后期均采取个性化选择和公共背景音乐的交叉使用。调查和访谈显示:依据个性化的选择,学生听后感觉心灵安宁舒适就不会对潜意识作用的发挥形成干扰,但对流行音乐的选择不能是學生最想学会的歌曲或节奏过于激烈的音乐,结构简单、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轻音乐就是不错的选择。
4.3善于让学生说“是”培养专业认同情感认同
“认同”才会“跟随”,认同的前提是信任,情感的信任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要取得学生的信任:首先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为满足各类学生受到尊重需要的心理建立“环境场”。其次要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为激发学生的积极动机,挖掘潜能建立的“情感场”。另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的自我实现提供“模拟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一名欣赏者,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点滴智慧火花、情感火花、德性火花,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
5认知对象-专业知识特点
由于认知对象本身特点不同,认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大小也不同。这里的认知对象即是所学科目,学生作为认知者觉得所学科目的价值和社会意义越大,就越容易被感知并贮存也就是获取知识,便于将来的提取利用。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借助教学内容,以学生为发展主体,更加注重暗示策略和手段的灵活使用,充分挖掘教材中和生活中隐含的积极暗示因素,精心创设各种暗示的学习情境,把枯燥的理论教学纳入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游戏、短剧、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中学习,充分展示学科魅力,正向调节学生对专业知识价值和意义的肯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大的发展自我的动机,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最终实现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总之,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应灵活运用,避免机械。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正向情绪,撬动学生的个人潜力,把授课的过程变成传播知识和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最终实现以景激情、以情启智的理想教学模式,达到学生学习愉快而不紧张、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开发潜能而不损害身心健康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课堂效率;情感;情感密码
【中图分类号】R75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21-01
1 情感含义和功能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一系列肯定的情感体验即正向情感,反之,就使人产生负向情感。情感是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具有动力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保健功能。正向情感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负性情感则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所以课堂上如果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正向情感,对课堂活动的组织及提高课堂效率意义重大。
2 如何激发正向情感
情感是在认识过程中发生发展的,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刺激物对人们发生信号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引起的。布鲁姆等人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1/4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 那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影响学生认知,探索学生情感密码、激发正向情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变苦学为乐学呢?影响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即认知对象、认知情境、认知者本身的特点,是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的重要因素。下面就此谈一下如何通过影响认知与情感而促进乐学。
3 认知者-学生自身因素
3.1认知者的需要与价值兴趣与动机
“符合需要的”就是有价值的事物,有了价值就有了追求动机,就产生了动力。能满足学生需要,符合其动机的事物又会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与认知的对象。针对我校有些学生被逼学医,目标不明确,更谈不上需要、价值、动机、兴趣,因此学生入校后,课堂内外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励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让获取医学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而主动获取。讲述一些代表性先例,使学生倍有价值感,明确了动机,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求知欲,为今后病理学的快乐学习做好铺垫。
3.2认知者的情绪状态
情感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功能,学生会爱师及课。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给人或物赋予积极品质,用积极的“眼光”知觉人和物并乐于接受;反之则本能加以抗拒。所以学生的情绪及对教师的印象,对课堂听课情绪及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影响很大,教师应努力让学生以积极正向的情感进入课堂。微笑,用热情感染我们的学生,自己也会越来越开心,我们的问候也越发真诚,我们也将更受欢迎,学生爱师及课,这就是正暗示效应中的移情。进而学生会把这种积极的情绪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课堂吸收率大大提高,这样的课堂才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所以课堂上经常和学生出现冲突的老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了。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节自己讲课的方式,一旦出现负情感,还要避免感染其他学生,避免不良情感的扩散,这就是情感的信号功能。
3.3认知者的经验
个体接触新的情境时,总是按照以有知识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进行知觉时,与知识经验有关的信息往往处于注意的中心;而成为学生在知觉中记住的东西。利用这一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网络,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及学生身边案例,引起学生注意,让后面所讲知识成为对学生有意义想了解并获取的东西,自然也就成了记住的东西。学生兴趣空前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举一反三,踊跃列举描述自己身边病例,并在教师的诱导下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而这个结论也正是学生的注意中心并记住的东西。
4 认知情景-课堂环境的创设
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有助于学生正向情感的产生,爱师及就会认真听课。所以轻松愉快和精力集中是一致的。为达到这一目标,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4.1教会学生“深呼吸和心理放松”
目前学校学生几乎全是动用有意注意去学习,大脑过度疲劳,能量过度消耗、大脑缺氧,注意力涣散;另一方面课前课外对其他事物的有意注意会成为学生马上进入课堂教学过程的障碍,影响学习效率。在传统教学的准备阶段,我尝试了让学生闭眼安静2分钟配合以深呼吸进行组织教学,此时学生接受的信息量马上减少,心无杂念,头脑冷静、身体放松,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身体和呼吸上,便于学生更快地从课前状态进入课中;而且深呼吸能显著提高脑的供氧量,有效消除大脑疲劳,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具体的方法略。做深呼吸同时可配合意念想象达到心理放松心情愉悦。建议使用时机:思想不集中时;持续地有意注意后;焦虑失眠时,这种放松方法可依据自己的需要灵活使用,很受学生的欢迎。
4.2对音乐运用的探究
音乐是暗示教学艺术手段之一,在某种情况下使用音乐的暗示手段,作用锦上添花。病理学教学理论性较强,抽象枯燥乏味,学习中易疲劳走神,尤其是自学、旧课复习、比较枯燥的发散性思维训练习题课、看显微镜时。此时配合适当的背景音乐会调动学生的潜意识,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知识构建并掌握大量知识信息,达成以快乐教学和有意识与无意识相统一为特征的暗示教学模式。前提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有便携式的听音乐的设备。实验形式:初期实验组两个班分别采用个性化选择音乐和公共背景音乐形式,后期均采取个性化选择和公共背景音乐的交叉使用。调查和访谈显示:依据个性化的选择,学生听后感觉心灵安宁舒适就不会对潜意识作用的发挥形成干扰,但对流行音乐的选择不能是學生最想学会的歌曲或节奏过于激烈的音乐,结构简单、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轻音乐就是不错的选择。
4.3善于让学生说“是”培养专业认同情感认同
“认同”才会“跟随”,认同的前提是信任,情感的信任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要取得学生的信任:首先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为满足各类学生受到尊重需要的心理建立“环境场”。其次要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为激发学生的积极动机,挖掘潜能建立的“情感场”。另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的自我实现提供“模拟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一名欣赏者,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点滴智慧火花、情感火花、德性火花,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
5认知对象-专业知识特点
由于认知对象本身特点不同,认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大小也不同。这里的认知对象即是所学科目,学生作为认知者觉得所学科目的价值和社会意义越大,就越容易被感知并贮存也就是获取知识,便于将来的提取利用。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借助教学内容,以学生为发展主体,更加注重暗示策略和手段的灵活使用,充分挖掘教材中和生活中隐含的积极暗示因素,精心创设各种暗示的学习情境,把枯燥的理论教学纳入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游戏、短剧、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中学习,充分展示学科魅力,正向调节学生对专业知识价值和意义的肯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大的发展自我的动机,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最终实现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总之,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应灵活运用,避免机械。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正向情绪,撬动学生的个人潜力,把授课的过程变成传播知识和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最终实现以景激情、以情启智的理想教学模式,达到学生学习愉快而不紧张、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开发潜能而不损害身心健康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