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也开设了程序应用类课程,但教学效果并不佳。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对基本知识不理解,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对当前程序类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程序应用;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2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多高校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程序应用类课程。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也取决于教师如何完成该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学生无兴趣,学不会,感觉压力很大,种种现象反映出我们的教学工作出了问题。我们就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按照教材进行讲解,根据章节的程序示例,直接完成演示,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间一长就喜欢接受教师写好的现成程序,当自己独立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脑子空空,难以应对。只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对基本的语法规则没有做到真正理解
程序类课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课程的逐步展开,学习了更多新的知识点后,就把以前学过的基本的语法规则及语句控制给遗忘了。当程序中遭遇以往的知识点,就要不断的去翻书寻找,如变量如何定义,语句控制的相关用法等等,而对具体用法含义没有真正领悟。
(二)在解决问题时编程方式和传统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如变量的讲解环节,它的值是可随着程序的调用而变化,具体的式子在传统数学模式里是不成立。有些问题看上去很简单,需要程序解决时,又要循环又要中断,就出现了整个思考过程要程序化。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程序时,难于用计算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另外完全依附于教师,教一点学一点,下课后就算结束了,从不自己独立思考,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从而僵化了学习模式。
(三)学习兴趣随着课程深入而渐渐消失
学生在刚开始好奇的心理驱动下学习,随着难度加大而积极性渐渐削弱。当新鲜感没有的时候,就会主观的认为比较难,听不懂,学不会,就不去听也不去学了。这就直接导致课程教学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去学的念头,真正感受到编写程序的魅力。
二、对程序应用类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增加教学环节中实训课时
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激发自主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学的层面上,而要进一步达到会的深度。为了使学生真正作到学会并灵活运用这个目标,在教学上就应该加大实践操作的力度,要求教师形成一个从基本知识讲解到实践动手操作的指导团队模式。在进行课程教学的学期开始,就要求主讲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平时学习效果来设计适当的课程阶段性项目,在学生上机操作实现的整个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运用,从而加深其印象。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在解答专业知识点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自学能力。在必要时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进行分组,实现不同的项目开发与制作。这样就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及提高对课程的兴趣程度。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点讲解及实验实训的项目实践应用,都要做到任务分工明确,安排科学合理,效果检验及时,这样就能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整个教学体系
1、相关联课程的设置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应该讲求知识点的循序渐进,与课程紧密关联的课程应该有序的开展[1]。不能在教学中只为了让学生学习一门计算机程序课程而去开展教学,应该让学生有目标有基础去学,如学生应该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算法,处理问题的业务流程,关键数据的数据存储及去向等,这些支撑性课程要优先讲解。如果学生在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点时,只知道定义格式了解一些简单的例子,那么就很难到达理解运用效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会非常吃力,学生只能认识一些皮毛的东西,很难深入学习,当然最后效果将很不理想。所以,在教学开始前,课程的前序课程应该完成,同样也要告诉学生课程里的知识点将来在那里会用到。这样就不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来,为什么这样做的,做后有什么好处的问题等。
2、在课程知识点阶段性目标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设定的目标[2],明确我们在此阶段是在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逐步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激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存在向好的方面努力的倾向,当看到别的同学顺利实现了某些功能,自己就更加努力去实现,不断获得成就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学习气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联合其他课程,对各种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检验,如英语、数学等,促使各课程共同提高。另外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索能力,同学们之间良好的经验沟通,也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程序应用;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2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多高校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程序应用类课程。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也取决于教师如何完成该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学生无兴趣,学不会,感觉压力很大,种种现象反映出我们的教学工作出了问题。我们就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按照教材进行讲解,根据章节的程序示例,直接完成演示,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间一长就喜欢接受教师写好的现成程序,当自己独立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脑子空空,难以应对。只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对基本的语法规则没有做到真正理解
程序类课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课程的逐步展开,学习了更多新的知识点后,就把以前学过的基本的语法规则及语句控制给遗忘了。当程序中遭遇以往的知识点,就要不断的去翻书寻找,如变量如何定义,语句控制的相关用法等等,而对具体用法含义没有真正领悟。
(二)在解决问题时编程方式和传统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如变量的讲解环节,它的值是可随着程序的调用而变化,具体的式子在传统数学模式里是不成立。有些问题看上去很简单,需要程序解决时,又要循环又要中断,就出现了整个思考过程要程序化。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程序时,难于用计算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另外完全依附于教师,教一点学一点,下课后就算结束了,从不自己独立思考,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从而僵化了学习模式。
(三)学习兴趣随着课程深入而渐渐消失
学生在刚开始好奇的心理驱动下学习,随着难度加大而积极性渐渐削弱。当新鲜感没有的时候,就会主观的认为比较难,听不懂,学不会,就不去听也不去学了。这就直接导致课程教学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去学的念头,真正感受到编写程序的魅力。
二、对程序应用类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增加教学环节中实训课时
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激发自主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学的层面上,而要进一步达到会的深度。为了使学生真正作到学会并灵活运用这个目标,在教学上就应该加大实践操作的力度,要求教师形成一个从基本知识讲解到实践动手操作的指导团队模式。在进行课程教学的学期开始,就要求主讲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平时学习效果来设计适当的课程阶段性项目,在学生上机操作实现的整个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运用,从而加深其印象。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在解答专业知识点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自学能力。在必要时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进行分组,实现不同的项目开发与制作。这样就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及提高对课程的兴趣程度。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点讲解及实验实训的项目实践应用,都要做到任务分工明确,安排科学合理,效果检验及时,这样就能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整个教学体系
1、相关联课程的设置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应该讲求知识点的循序渐进,与课程紧密关联的课程应该有序的开展[1]。不能在教学中只为了让学生学习一门计算机程序课程而去开展教学,应该让学生有目标有基础去学,如学生应该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算法,处理问题的业务流程,关键数据的数据存储及去向等,这些支撑性课程要优先讲解。如果学生在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点时,只知道定义格式了解一些简单的例子,那么就很难到达理解运用效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会非常吃力,学生只能认识一些皮毛的东西,很难深入学习,当然最后效果将很不理想。所以,在教学开始前,课程的前序课程应该完成,同样也要告诉学生课程里的知识点将来在那里会用到。这样就不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来,为什么这样做的,做后有什么好处的问题等。
2、在课程知识点阶段性目标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设定的目标[2],明确我们在此阶段是在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逐步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激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存在向好的方面努力的倾向,当看到别的同学顺利实现了某些功能,自己就更加努力去实现,不断获得成就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学习气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联合其他课程,对各种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检验,如英语、数学等,促使各课程共同提高。另外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索能力,同学们之间良好的经验沟通,也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