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记者要以独有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去观察生活,要善于思考和联想,把观察到的感性素材上升到理性认识,捕捉到别人感觉不到的信息。通过对人物、事件、细节的采写,表达出精髓,反映出不平常故事。通过和人物的交流体会人物内心所想,尤其注重细节性和故事性。好的新闻要能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关键词】新闻采写 细节 故事
只有能感动读者的新闻才有生命力。但是要采写出这样的新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观察生活,捕捉新闻素材,提炼新闻主题,通过细节生动形象地反映人物风貌,展现时代精神,写出感动读者的好新闻。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采写感动读者的新闻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善于抓住感人素材
一般而言,能不能写出好稿,写出的稿子能不能感动读者,素材很重要。找到好的题材线索,就成功了一半。我国宋代学者朱熹有句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五彩缤纷的生活,为记者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怎样才能变成写作的内容呢?这就需要借助于对周围事物认真仔细的观察,反之,便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生活中的素材也就不可能变成写作的内容。因此,记者要做一名善于捕捉生活中感人素材的优秀“摄影师”。
观察是写好新闻稿的前提条件,记者要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观察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和观察训练。只有在观察生活时做到细致入微,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观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和联想,把观察到的感性素材,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
记得有一次,我从市公证处那获得了一个线索,一位男市民积极为自己的堂弟捐肾,于是辗转联系上对方。刚开始,对方说他没有空,于是我问他什么时候有空,第二次打电话过去。谁知第二次他又没有空,于是我再次约定时间又打。如此反复,我明白他不是真的没有空,而是不想接受采访。但我敏感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好素材,于是并不放弃,依旧坚持。或许是我的坚持感动了对方,他终于答应接受采访,于是我写下了《公证处前演绎人间真情 要为堂弟捐出一个肾》的稿子,引起一定反响,获得好评。
前不久,医院感染科的医生打电话来,说医院一位病人因酒精性肝硬化呕血住院,抢救急需输血。他是RH阴性O型血,俗称“熊猫血”。在这危急关头,一位同样血型的好心人答应帮忙,挽救了一条生命。于是我立马前往医院,与感染科、中心血库和捐血者本人取得联系,深入采访,写下了《医生抢救及时,志愿者捋袖献血 “熊猫血”患者转危为安》的稿子。
二、通过细节描写写出感人的新闻
细微之处见精神。只有通过细节描写,才能生动形象地反映人物。尤其要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因为它是文章感人因素中的精华。
67年前的一个风雨夜,一位帅气的年轻人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向一旁的妻子深情告别,走进风雨中。谁知这一走,就没有回来。这个细节,是年初我在海影新村509幢采访陆飞鹫的遗孀、百岁老人施占玉时所了解到的。听媳妇陈慧珍讲起陆飞鹫的故事,施占玉凝望挂在墙上的陆飞鹫年轻时的照片,默默不发一语,只是轻轻地叹息着,让我深刻体会到老人对陆飞鹫的一往情深。
施占玉的儿子向我讲述了当年的动人情节。陆飞鹫不幸被捕后,施占玉曾倾尽家财,用尽关系多方营救,未果,只换来在丈夫行刑前去监狱见他最后一面。陆飞鹫叮嘱施占玉:“我是为革命牺牲的,你不要牵挂我,好好带大两个孩子。”施占玉含泪答应了。丈夫牺牲后,为了这句嘱托,年仅32岁的施占玉开始守寡,艰难地带大两个孩子,大半个世纪过着并不容易的独身生活……
革命者的感情总是深沉而又含蓄的,然而这种风雨中的患难之情也是最感人的。我在动笔前被他们的夫妻之情深深感动了。革命先烈为了信仰不惜牺牲生命,然而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爱情,也有着和普通一样的细腻情感,这些不为人知的一面就需要我们记者用笔展现出来。这次写稿对我而言同时也是一次提升,让我领悟到写稿子要有细节,要有故事,不能单纯说教,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三、通过采访对象的语言表现人物的个性
有人说,个性,是人物的心理与精神特质。个性,是人物形象的生命所在。的确,个性表现在人物的言谈、举止、气质、观点等方面。人物的内在精神,正是通过其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抓不住人物的个性,就会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抓住了个性化的言语、动作,就会形象凸现,使人物活起来。新闻人物常常是知名人物,但不知名人物往往也有新闻因素,关键是要在他们平凡的事迹中发现不平凡的闪光点。
采访时要注意尊重采访对象的个性,采访和写作要尽量保留谈话的本来面目。要将那些重要、深刻、清楚、有较高新闻价值的语言写进文章之中。
在东灶港某村庄荒无人烟的角落里,坐落着一栋黄色墙面、不太起眼的平房。平房附近没有别的建筑,显得特别落寞孤清。在这里住着一群容貌畸形、长相恐怖的人们,他们就是麻风病人。病人姜如芝双目失明,眼睛凹陷发红,皮肤黝黑,头发稀疏,腿部溃疡,身上散发出阵阵臭味,仿佛《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在她的身旁,一个中等个子、其貌不扬的男子正在为她换药,他就是麻风病人的守护者李庙林。对于别人闻之色变的麻风病人,多年来他照顾有加,对此他说:“他们很可怜,没有家人。我呢,父母、丈人、丈母娘都不在了,就把他们当父母养着。只要我身体允许,一定好好照顾他们,直至养老送终。”他质朴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我。
第一次采访李庙林时,未能畅聊。于是我又去了一次,谁知这次去却扑了个空,李庙林有事不在。他没有手机,联系不上,我便采访了村里和他熟识的人。第三次去东灶港,我终于找到了他。在写这篇稿子时我突破了自我写作模式,通过和人物的交流体会人物内心所想,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他的精神,这篇稿子获得了中国县市区域报新闻奖等奖项。
四、富有艺术感染力
新闻稿也应该赋予它艺术的魅力,在真实的前提下,应该写得活,写得美,写得生气勃勃,富有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记得我在老街大同街采访时,采访对象是一位照相馆的老板,当时他站在照相馆门口接受采访,吸引了一批市民,听说我要了解大同街,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起来,听其描述,大同街不光是条古街,还是条优美的街。于是,当我写稿时,我放开自己,把自己深深地融进角色,成为那个时代的人,汲取《雨巷》的灵感,仿佛在一个雨后,撑着油纸伞行走在这青石板铺地的老街上……诗的时空交替,电影的蒙太奇,音乐的旋律、节奏,绘画的透视……写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赋予作品春天般的美感和生命力,一篇通讯稿《这儿曾经青石板铺地商肆林立 大同街是个悠远的传说》一气呵成。这篇稿件也得到了业内同行的肯定。
参考文献
①孙玮,《善于观察 积累素材》[OL].山东教师教育网
②卢雪群,《做一名善于捕捉生活中感人素材的优秀“摄影师”》[OL].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③《细节里的感动——小议〈合格〉》[J].《故事天下》,2012(4)
④薛虹、张辉,《做好人物专访的几个要素》[J].《新闻传播》,2006(6)
⑤张宪,《追着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去写》[OL].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⑥《专访与新闻特写》[OL].道客巴巴
⑦金俊,《“四季歌”如何唱出新意》[J].《新闻实践》,2010(6)
【关键词】新闻采写 细节 故事
只有能感动读者的新闻才有生命力。但是要采写出这样的新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观察生活,捕捉新闻素材,提炼新闻主题,通过细节生动形象地反映人物风貌,展现时代精神,写出感动读者的好新闻。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采写感动读者的新闻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善于抓住感人素材
一般而言,能不能写出好稿,写出的稿子能不能感动读者,素材很重要。找到好的题材线索,就成功了一半。我国宋代学者朱熹有句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五彩缤纷的生活,为记者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怎样才能变成写作的内容呢?这就需要借助于对周围事物认真仔细的观察,反之,便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生活中的素材也就不可能变成写作的内容。因此,记者要做一名善于捕捉生活中感人素材的优秀“摄影师”。
观察是写好新闻稿的前提条件,记者要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观察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和观察训练。只有在观察生活时做到细致入微,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观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和联想,把观察到的感性素材,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
记得有一次,我从市公证处那获得了一个线索,一位男市民积极为自己的堂弟捐肾,于是辗转联系上对方。刚开始,对方说他没有空,于是我问他什么时候有空,第二次打电话过去。谁知第二次他又没有空,于是我再次约定时间又打。如此反复,我明白他不是真的没有空,而是不想接受采访。但我敏感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好素材,于是并不放弃,依旧坚持。或许是我的坚持感动了对方,他终于答应接受采访,于是我写下了《公证处前演绎人间真情 要为堂弟捐出一个肾》的稿子,引起一定反响,获得好评。
前不久,医院感染科的医生打电话来,说医院一位病人因酒精性肝硬化呕血住院,抢救急需输血。他是RH阴性O型血,俗称“熊猫血”。在这危急关头,一位同样血型的好心人答应帮忙,挽救了一条生命。于是我立马前往医院,与感染科、中心血库和捐血者本人取得联系,深入采访,写下了《医生抢救及时,志愿者捋袖献血 “熊猫血”患者转危为安》的稿子。
二、通过细节描写写出感人的新闻
细微之处见精神。只有通过细节描写,才能生动形象地反映人物。尤其要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因为它是文章感人因素中的精华。
67年前的一个风雨夜,一位帅气的年轻人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向一旁的妻子深情告别,走进风雨中。谁知这一走,就没有回来。这个细节,是年初我在海影新村509幢采访陆飞鹫的遗孀、百岁老人施占玉时所了解到的。听媳妇陈慧珍讲起陆飞鹫的故事,施占玉凝望挂在墙上的陆飞鹫年轻时的照片,默默不发一语,只是轻轻地叹息着,让我深刻体会到老人对陆飞鹫的一往情深。
施占玉的儿子向我讲述了当年的动人情节。陆飞鹫不幸被捕后,施占玉曾倾尽家财,用尽关系多方营救,未果,只换来在丈夫行刑前去监狱见他最后一面。陆飞鹫叮嘱施占玉:“我是为革命牺牲的,你不要牵挂我,好好带大两个孩子。”施占玉含泪答应了。丈夫牺牲后,为了这句嘱托,年仅32岁的施占玉开始守寡,艰难地带大两个孩子,大半个世纪过着并不容易的独身生活……
革命者的感情总是深沉而又含蓄的,然而这种风雨中的患难之情也是最感人的。我在动笔前被他们的夫妻之情深深感动了。革命先烈为了信仰不惜牺牲生命,然而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爱情,也有着和普通一样的细腻情感,这些不为人知的一面就需要我们记者用笔展现出来。这次写稿对我而言同时也是一次提升,让我领悟到写稿子要有细节,要有故事,不能单纯说教,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三、通过采访对象的语言表现人物的个性
有人说,个性,是人物的心理与精神特质。个性,是人物形象的生命所在。的确,个性表现在人物的言谈、举止、气质、观点等方面。人物的内在精神,正是通过其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抓不住人物的个性,就会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抓住了个性化的言语、动作,就会形象凸现,使人物活起来。新闻人物常常是知名人物,但不知名人物往往也有新闻因素,关键是要在他们平凡的事迹中发现不平凡的闪光点。
采访时要注意尊重采访对象的个性,采访和写作要尽量保留谈话的本来面目。要将那些重要、深刻、清楚、有较高新闻价值的语言写进文章之中。
在东灶港某村庄荒无人烟的角落里,坐落着一栋黄色墙面、不太起眼的平房。平房附近没有别的建筑,显得特别落寞孤清。在这里住着一群容貌畸形、长相恐怖的人们,他们就是麻风病人。病人姜如芝双目失明,眼睛凹陷发红,皮肤黝黑,头发稀疏,腿部溃疡,身上散发出阵阵臭味,仿佛《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在她的身旁,一个中等个子、其貌不扬的男子正在为她换药,他就是麻风病人的守护者李庙林。对于别人闻之色变的麻风病人,多年来他照顾有加,对此他说:“他们很可怜,没有家人。我呢,父母、丈人、丈母娘都不在了,就把他们当父母养着。只要我身体允许,一定好好照顾他们,直至养老送终。”他质朴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我。
第一次采访李庙林时,未能畅聊。于是我又去了一次,谁知这次去却扑了个空,李庙林有事不在。他没有手机,联系不上,我便采访了村里和他熟识的人。第三次去东灶港,我终于找到了他。在写这篇稿子时我突破了自我写作模式,通过和人物的交流体会人物内心所想,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他的精神,这篇稿子获得了中国县市区域报新闻奖等奖项。
四、富有艺术感染力
新闻稿也应该赋予它艺术的魅力,在真实的前提下,应该写得活,写得美,写得生气勃勃,富有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记得我在老街大同街采访时,采访对象是一位照相馆的老板,当时他站在照相馆门口接受采访,吸引了一批市民,听说我要了解大同街,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起来,听其描述,大同街不光是条古街,还是条优美的街。于是,当我写稿时,我放开自己,把自己深深地融进角色,成为那个时代的人,汲取《雨巷》的灵感,仿佛在一个雨后,撑着油纸伞行走在这青石板铺地的老街上……诗的时空交替,电影的蒙太奇,音乐的旋律、节奏,绘画的透视……写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赋予作品春天般的美感和生命力,一篇通讯稿《这儿曾经青石板铺地商肆林立 大同街是个悠远的传说》一气呵成。这篇稿件也得到了业内同行的肯定。
参考文献
①孙玮,《善于观察 积累素材》[OL].山东教师教育网
②卢雪群,《做一名善于捕捉生活中感人素材的优秀“摄影师”》[OL].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③《细节里的感动——小议〈合格〉》[J].《故事天下》,2012(4)
④薛虹、张辉,《做好人物专访的几个要素》[J].《新闻传播》,2006(6)
⑤张宪,《追着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去写》[OL].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⑥《专访与新闻特写》[OL].道客巴巴
⑦金俊,《“四季歌”如何唱出新意》[J].《新闻实践》,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