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实施已有多年,农村中小学校语文教学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走出这些误区,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一、农村中小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误区
农村中小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误区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农村中小学校不具备实施新课程的条件
实施新课程改革,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只要有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分和合适的土壤,一粒种子就会发芽,就会茁壮成长。”同样,实施新课程也需要合适的条件,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包括多媒体室、电脑室、语音室、校园信息网等。目前,有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还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导致一些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不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所以,有的语文教师就以此为借口,认为条件不具备,实施新课程是不可能的事。
2.实施新课程就是上一些漂亮的课,追求表面的课堂形式的活跃
有的语文教师,也包括一些学校领导,对实施新课程还停留在表面的应付上,认为只要能拿出几堂漂亮的课,多开展一些活动就行,但真正要达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没有具体目标。没有追求教育理念上的真正的转变,没有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和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工夫。应付式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比武时,搞几轮试教试讲,像演员表演一样,上一堂花哨的课。
3.实施新课程是年轻教师的事,中老年教师奈何不了,能照老样子上课就不错了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年龄结构逐步趋于老化,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思想观念也相对陈旧,认为自己搞了几十年教学,年龄老了,很多新事物也难于接受了,尤其是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跟不上形势,不懂电脑,操作不了多媒体,能说不能行动了,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自己能按老办法完成教学任务就不错了,让年轻人去干吧!
4.实施新课程,教学辅助手段多,活动多,挤占时间多,教学质量不升反降
有的教师,包括一些学校领导认为,实施新课程,运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开展的活动多,挤占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学质量不仅提不高,反而有所降低。有个教师说:为了上一节多媒体语文课,要花大量时间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导致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达不到教学效果,不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的效果好。
5.新课程教材容量大,花的时间长,不如原来的教材好教
有的教师认为,实施新课程后,新版的语文教材比原来的语文教材容量增大了,而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一个学期下来,课文教学完不成,质量也提不高,倒不如按传统的教材教学。
二、走出实施新课程的误区
针对以上存在的误区,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解决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就上文中提到的五个方面的问题,试探性地提出五种解决办法。
1.因地制宜,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条件灵活实施新课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实施新课程本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认真钻研和挖掘教材,分析本地、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办学条件虽然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但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教师本人是否愿意改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如有的课文情境,不能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可以根据实际进行创设。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或利用活动、实物、图片等进行情境教学。况且,农村学校条件正在逐步改善,要等条件改善好了再实施新课程,那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精神
实施新课程,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如果仅仅停留在上一些漂亮的课上,追求表面的课堂活跃,这种表演式的教学,看起来很热闹,但就等于“穿着新鞋走老路”,是毫无意义的。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目的意义,转变观念;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极开展集体讨论,形成教学研究之风,不能使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最后,教师要利用教材的各种内在因素,借助各种有效手段,“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观察、理解、思维、比较、想象等多种积极因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积极学习,不断进取,教师要人人充当新课程的积极探索者和勇于实践者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活到老,学到老。”一个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投身于新知识、新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探索。农村中小学校的语文教师,年龄结构偏老,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如果中老年语文教师以年老为借口,不思进取,不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改,就会贻误下一代。所以,积极进行新课程学习和改革,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年轻教师的责任。原国家教育部长周济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一个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着爱,牢固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努力去学习、探索、实践,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
4.认清新课程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意义,努力摆正实施新课程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实施新课程不仅不会使教学质量降低,而只会是提高,看就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真正得到了转变,实施新课改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在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和多种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观察、理解、思维、比较、想象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助于学生接受新事物,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教学中,多种辅助手段的运用和多种活动的开展,不会耽误教学时间,不会没有效果,而是如何运用的问题。
5.把握新课程的要义,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烦琐的分析和机械的重复训练中解放出来
新课程教材的容量加大了,新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有的语文教师还没有理解新课程的要义,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按照老的传统进行教学,“满堂灌”“牵着学生鼻子走”,一段一段地分析,不断地重复训练,自然而然,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学质量提不高。只有大胆创新,大胆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有意识地利用和开发合理的教学资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化县羊角塘镇中心学校)
一、农村中小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误区
农村中小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误区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农村中小学校不具备实施新课程的条件
实施新课程改革,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只要有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分和合适的土壤,一粒种子就会发芽,就会茁壮成长。”同样,实施新课程也需要合适的条件,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包括多媒体室、电脑室、语音室、校园信息网等。目前,有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还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导致一些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不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所以,有的语文教师就以此为借口,认为条件不具备,实施新课程是不可能的事。
2.实施新课程就是上一些漂亮的课,追求表面的课堂形式的活跃
有的语文教师,也包括一些学校领导,对实施新课程还停留在表面的应付上,认为只要能拿出几堂漂亮的课,多开展一些活动就行,但真正要达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没有具体目标。没有追求教育理念上的真正的转变,没有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和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工夫。应付式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比武时,搞几轮试教试讲,像演员表演一样,上一堂花哨的课。
3.实施新课程是年轻教师的事,中老年教师奈何不了,能照老样子上课就不错了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年龄结构逐步趋于老化,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思想观念也相对陈旧,认为自己搞了几十年教学,年龄老了,很多新事物也难于接受了,尤其是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跟不上形势,不懂电脑,操作不了多媒体,能说不能行动了,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自己能按老办法完成教学任务就不错了,让年轻人去干吧!
4.实施新课程,教学辅助手段多,活动多,挤占时间多,教学质量不升反降
有的教师,包括一些学校领导认为,实施新课程,运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开展的活动多,挤占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学质量不仅提不高,反而有所降低。有个教师说:为了上一节多媒体语文课,要花大量时间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导致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达不到教学效果,不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的效果好。
5.新课程教材容量大,花的时间长,不如原来的教材好教
有的教师认为,实施新课程后,新版的语文教材比原来的语文教材容量增大了,而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一个学期下来,课文教学完不成,质量也提不高,倒不如按传统的教材教学。
二、走出实施新课程的误区
针对以上存在的误区,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解决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就上文中提到的五个方面的问题,试探性地提出五种解决办法。
1.因地制宜,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条件灵活实施新课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实施新课程本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认真钻研和挖掘教材,分析本地、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办学条件虽然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但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教师本人是否愿意改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如有的课文情境,不能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可以根据实际进行创设。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或利用活动、实物、图片等进行情境教学。况且,农村学校条件正在逐步改善,要等条件改善好了再实施新课程,那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精神
实施新课程,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如果仅仅停留在上一些漂亮的课上,追求表面的课堂活跃,这种表演式的教学,看起来很热闹,但就等于“穿着新鞋走老路”,是毫无意义的。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目的意义,转变观念;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极开展集体讨论,形成教学研究之风,不能使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最后,教师要利用教材的各种内在因素,借助各种有效手段,“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观察、理解、思维、比较、想象等多种积极因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积极学习,不断进取,教师要人人充当新课程的积极探索者和勇于实践者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活到老,学到老。”一个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投身于新知识、新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探索。农村中小学校的语文教师,年龄结构偏老,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如果中老年语文教师以年老为借口,不思进取,不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改,就会贻误下一代。所以,积极进行新课程学习和改革,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年轻教师的责任。原国家教育部长周济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一个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着爱,牢固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努力去学习、探索、实践,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
4.认清新课程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意义,努力摆正实施新课程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实施新课程不仅不会使教学质量降低,而只会是提高,看就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真正得到了转变,实施新课改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在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和多种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观察、理解、思维、比较、想象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助于学生接受新事物,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教学中,多种辅助手段的运用和多种活动的开展,不会耽误教学时间,不会没有效果,而是如何运用的问题。
5.把握新课程的要义,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烦琐的分析和机械的重复训练中解放出来
新课程教材的容量加大了,新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有的语文教师还没有理解新课程的要义,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按照老的传统进行教学,“满堂灌”“牵着学生鼻子走”,一段一段地分析,不断地重复训练,自然而然,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学质量提不高。只有大胆创新,大胆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有意识地利用和开发合理的教学资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化县羊角塘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