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是否具有理性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为此,文章论述了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对推动中小学文明教育提出对策,具体包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加大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开发;在日常学科教学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注重教师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是近年来顺应人类文明趋势和国内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其教育对象是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成长的中小学生,尤其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相关实践和理论研究。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必要性 对策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定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反对人类中心论,也反对自然中心主义,它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致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式发展。生态文明所强调的是要以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据,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生态文明教育是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原则运用到德育之中,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态素质和生态意识,以期达到培养受教育者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问题,最优化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目的。生态文明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以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进而发展成“生态人”。这里的“生态人”不仅能够掌握广博的生态知识,具备较高的生态价值观,能够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用生态视角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还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能够承担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使命。那么,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还在于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具备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最终成为“生态人”。
二、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工业文明阶段发展的经验教学中所形成的,随着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到2013年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整体上有所改善,但是从我国2012年我国首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中,其指出全球地表植被生长状况转好,但是自2010年来,我国水域面积总体呈现萎缩趋势。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所以,加强全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应重点加强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二)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小学响应十八大报告的关键要求
十八大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渐上升。
(三)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强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生态文明素养是学生素质的重要部分,不可忽略对生态文明观念的认知和践行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四)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德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而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部分,必然是中小学德育的必然选择。
三、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推动中小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形成。由于中小学生的心里特点与大学生不一样,他们的行为自控力稍微薄弱,需要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进而成为“生态人”。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要建立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把学校建设成,“绿色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使得学生在亲近大自然过程中与自然界展开心灵对话,油然而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2)利用校园报刊、广播、网络、建筑物、宣传栏等媒介宣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小学生思维总体上的直观性,我们需要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画面宣传那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环保知识,还可以通过宣传生态保护先进事迹、张贴环保图画及名言警句、设置环保雕塑等形式。借助这些形式和手段,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自然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态观,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道德观。
(二)加大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开发
笔者认为在中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在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研究制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开发并开设特色校本课程,研发并增设活动课程,可以结合当地的特点,开发校本课程。(2)出台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计划,组织专家编写符合某一地区的生态文明读本,以必修课、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等形式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系列课程,完善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在体系。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必要性 对策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定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反对人类中心论,也反对自然中心主义,它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致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式发展。生态文明所强调的是要以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据,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生态文明教育是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原则运用到德育之中,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态素质和生态意识,以期达到培养受教育者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问题,最优化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目的。生态文明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以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进而发展成“生态人”。这里的“生态人”不仅能够掌握广博的生态知识,具备较高的生态价值观,能够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用生态视角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还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能够承担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使命。那么,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还在于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具备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最终成为“生态人”。
二、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工业文明阶段发展的经验教学中所形成的,随着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到2013年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整体上有所改善,但是从我国2012年我国首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中,其指出全球地表植被生长状况转好,但是自2010年来,我国水域面积总体呈现萎缩趋势。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所以,加强全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应重点加强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二)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小学响应十八大报告的关键要求
十八大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渐上升。
(三)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强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生态文明素养是学生素质的重要部分,不可忽略对生态文明观念的认知和践行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四)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德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而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部分,必然是中小学德育的必然选择。
三、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推动中小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形成。由于中小学生的心里特点与大学生不一样,他们的行为自控力稍微薄弱,需要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进而成为“生态人”。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要建立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把学校建设成,“绿色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使得学生在亲近大自然过程中与自然界展开心灵对话,油然而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2)利用校园报刊、广播、网络、建筑物、宣传栏等媒介宣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小学生思维总体上的直观性,我们需要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画面宣传那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环保知识,还可以通过宣传生态保护先进事迹、张贴环保图画及名言警句、设置环保雕塑等形式。借助这些形式和手段,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自然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态观,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道德观。
(二)加大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开发
笔者认为在中小学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在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研究制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开发并开设特色校本课程,研发并增设活动课程,可以结合当地的特点,开发校本课程。(2)出台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计划,组织专家编写符合某一地区的生态文明读本,以必修课、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等形式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系列课程,完善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