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孤客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f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云而生,朦朧入境。盛世的诗篇似片片灼红,醉入一个个把酒言欢的梦中。寥寥文字,叙叙而谈,终是说不清梦中的清意,似于云端而飞,脚踏霓裳彩雯,却又稍留于山棱清溪旁,驻足而视。孑然一身,行走于茫茫天地之间,思索着无穷无尽的空间之外。
  像是一位天地孤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盛世之唐,繁丽如织,然而在这缥缥缈缈的背后,却有些空虚、落寞盈上心头。孤独感带着这些行者悄然“出走”,生命的寂寥一时被空间和时间放大无措。行走于浩瀚天地,将万物融汇在自己的意识形态中,将格局放大至宇宙天际,思索着生命的无常、事物的寻常,想寻找醍醐灌顶的透彻,却最终不免陷入烟尘漫天的迷茫,就这样,又回归“入世”的道路,与顾影自怜相伴的更多的是自负。
  时代的辉煌气象,早已默默注定了这一切。空前的盛世将一切推向最高峰,盈满的自负骄傲是历史的自赞,却又不绝缠绕着苍凉孤单的灵魂。他们出走于天地间,站在最高峰的位置,和宇宙对话。这种毫不刻意的宇宙意识,是他们想脱离尘俗,追寻想象中的自我与完美的必然结果。他们把自己放在宇宙万物中去讨论,内心的孤独打开他们的格局。在稳定的农业社会被打破,游牧文化浸染的时代,他们好似一群流浪者,面对绝对自我的孤独感将他们逐渐推向一定的高度。也许现在,我们根本找不到这种感觉,因为保守稳定的农业文化,将我们隐形地束缚,我们自然没有他们胸中的那番天地。时代的伟大也许正在于此,它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将一切推向无法预想的高度。
  少年心动,最爱那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相望却不相闻,现实的阻隔纵然令人情殇,但自然的月光可以打破这种绝望,相连万里。月光是宇宙当中非常本质的某些东西,诗人将自然万物容纳于心中,在和它们对话交流的同时,寻找着生命的定位和联系。在茫茫宇宙天地中,有什么是你真正牵挂的,放不下的。月光向来深情,千古不疑。“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诸如此类,用月光这一自然之物,将孤单的生命相连。不过,不是万物皆有这种力量。对月光的牵挂只是一种生命的真实状态,无关道德伦理。诗人在和宇宙对话的过程中,寻找到疑问的答案。在孤独地出走思索中,寻觅到生命平常却易被人忽视的力量,将它作为情感的输出脉络。不过,这种幸运的概率是极其微小的。大部分诗人会常常在思索中陷入迷茫,心底对于宇宙的发问根本无法解答,孤独感的缠绕,一时无减反增。在天地间流浪到最后,还是无奈地回归尘世。
  盛唐之象,我们永远无法体会,自然,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诗人心中对于“出走”的执着和思考。千篇详解,恐也无法抵达情肠与灵魂的透彻,那深如秋潭的思绪也并没因此泛起些许波澜。宇宙之广阔,本就无人能通透其中的因果循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愿意做梦。在天地间,步履沉沉地行走着。愿在把酒而歌的午后,就着几分诗篇的余味,我们也可一同入梦。
  (作者系北京市一○一中学学生)(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溽暑日中忽暗天,霹雳轰响似龙吟,及至风起玄城破,晴雨,天机倒转一瞬间。  莫笑童子衣衫短,岂知,金鳞非是池中物。待到风云弥天时,化龙,敢笑黄巢不丈夫。  奉慈母书  慈母纤纤手中线,豆灯点点刺幕帘,  寒冬雪舞风嚎夜,炎夏木秀日高天。  倏忽来往行千里,情深意厚越万重,  素羊跪乳有真意,玄鸟反哺报深恩。  端午之作  汨罗江畔为谁言?楚军阵前车折辕。  艾草雄黃天问台,离骚九歌放狂言。  血泪皆
期刊
【摘要】书声琅琅,是一堂优质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朗读技巧的习得必须在反复训练中才能掌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灵活多样的朗读训练与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引领;音乐;体悟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纵观现行小语各册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文本
【摘要】通过分析河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材和考查的方向,提出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措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现代文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阅读包含语文的各个方面,可以说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极大限度地提高初
食篇  近喜食鸡排,鸡排者,始于琉球,传至中原。盖取带骨鸡胸肉,以盐姜葱蒜等腌之,裹以面粉,烈火烹油炸至金黄,酥脆鲜美,味极酽酽。病中胃口不佳,食之忽失微恙;寻常食之,眼明力健;曝鳃之境食之,遂生耿志;安栖之日食之,倍觉气爽。初食,如舐西式汤品之酥皮,齿触即碎,继而唇齿如溺巨泽,人无所依,香嫩泌骨,舌触即糜;再食,如咀噬仙桃。嚼之愈劲,愈劲嚼其之心愈盛,至于唇齿不及合,气不及更,顷刻而食尽矣。当是
期刊
【摘要】语文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除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肩负着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文史结合法,是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和前提,是对作家、作品相关历史知识的必要补充,是知人论世的要求,也是学生鉴古知今、把握未来的良好手段。文史结合教学法有很多,如历史背景介绍法、历史事件切入法、历史故事讲解法和文人年谱梳理法等,教师可以综合运用,灵活把握。运用过程中要注意
东汉蔡伦的一個小小改进,擦亮了人类文明的火花。纸,脱胎于渔网树皮的污浊,以一袭素服款款而来,穿越沧海桑田,直到今天,依旧是那样地洁净,在现代绽放新生独守本真。纸洁净素雅,宽容大度,大千世界浓缩其上,或激昂跌宕,或缠绵悱恻,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而当繁华落尽,纸上的痕迹亦日渐模糊,纸便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样。汲汲于记录的职责,虔诚于传承的初心,纸一直在那里,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李杜诗篇万口传,而承
期刊
一片青松,傲视寒冬,其奇美在于映衬雪后的纯白;一群苍鹰,盘旋九霄,其壮美在于彰显天空的广阔;一群少年,田野跃动,其健美在于展现青春的奔放。青松傲寒、苍鹰矫健、少年蓬勃,融为一体,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它们美在与自然相辅相成、珠璧交辉。它们因和谐而融合,因融合而深远,因深远而永恒。  上帝赋予人类耳朵是让我们倾听声音。自然之声原本是和谐优美的,可我们每天奔波忙碌,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世界中,从不曾心无旁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