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湖塘村。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开辟赣东北苏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曾当选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在白军“围剿”下坚持6年赣东北苏区,被毛泽东赞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组成抗日先遣队率红十军团北上,在皖南被7倍于己的国民党追兵包围。他指挥前军苦战脱险,为接应后部,不顾同志们劝阻,仅带10余人復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垄首村被俘。
蒋介石妄想利用方志敏的威望和影响,派人到狱中劝降。国民党要员轮番出马,许以高官厚禄,诱以叛徒出卖灵魂换取的“荣华富贵”,方志敏或严加驳斥,或嗤之以鼻,丝毫不为所动。敌人又用酷刑和苛待折磨他的久病之躯,却不能折服他的坚强意志,最后以颠倒黑白的“叛国罪”判他死刑。行刑时,刽子手让他背过身去,他直面枪口笑道:“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我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弹是怎样射穿我的胸膛!”
1935年8月6日,年仅36岁的方志敏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方志敏被囚禁时,用敌人提供“自白”的纸笔,扶病写下了一批向党汇报工作的信件和十多篇剖心明志的文章。这些文章和信件经由一名受他教育感化的狱吏转送宋庆龄、鲁迅等人,得以保存和出版,成为极为珍贵的中国革命历史文献。
其中《清贫》一文,曾入选新中国小学教科书。写的是方志敏被俘那天,国民党兵搜遍他全身上下,连衣角、裤缝、鞋帮都捏了个透够,却不料,除了一块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个铜板。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信共产党的大官真会囊底空空,举起拉出弦的手榴弹作势恫吓,瞪大眼睛满地里踅摸,结果还是大失所望,只好商定平分卖表和笔的钱。文中写道: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裤褂,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如今我们品味这些充满了自尊自信自豪,又透露着对反动统治阶级的蔑视与讥讽的文字,应不只是感到白军士兵迷信“官大必定钱多”的蠢态之可恶可卑、可笑可怜。我们更有必要懂得,身为我党我军高官的方志敏,为什么把“清贫”引以为自己由衷崇尚的莫大荣耀和恪守毕生的真理性信条?这在他另一篇遗著中有个注解,读来情真意切: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甘愿吃苦,乐于受穷。古贤景仰的“安贫乐道”,正是方志敏那一代共产党人身体力行的高风亮节。一代接一代的革命先辈笃行此道,我们的党和军队才能履险克难,一往无前,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证明了、完完全全证明了《清贫》结尾处力透纸背的一句箴言: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共产党干革命的目标绝不是让人贫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30多年来,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人民生活已经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盛,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富足。改革开放,时移物换。愿景非梦,福祉沓来。可是必须铭记:“成由勤俭破由奢。”一人如是,一家如是,一党如是,一国如是,古今中外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无数案例都在告诉我们,没有谁违背了这一铁律而能侥幸其外的。
再说得具体一点儿,人和权力、和名气、和财富一搭界,是有可能发生异变的;如果缺失有力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严于律己的高度自觉,腐败变质则在所难免。不是吗?有的共产党员“穷”的时候还像个共产党员,却不幸恰被鲁迅先生言中——“一阔脸就变”,由“个人享乐至上”而“自家先富第一”,由酒绿灯红无度而巧取豪夺成性,什么理想、信念,什么使命、责任,什么法纪、道德,什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统抛之九霄云外,不但党性泯灭殆尽,连起码的人性也所剩无几。简直说,他就不是他了。这一类教训已非个例,怎不令人堪忧!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组成抗日先遣队率红十军团北上,在皖南被7倍于己的国民党追兵包围。他指挥前军苦战脱险,为接应后部,不顾同志们劝阻,仅带10余人復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垄首村被俘。
蒋介石妄想利用方志敏的威望和影响,派人到狱中劝降。国民党要员轮番出马,许以高官厚禄,诱以叛徒出卖灵魂换取的“荣华富贵”,方志敏或严加驳斥,或嗤之以鼻,丝毫不为所动。敌人又用酷刑和苛待折磨他的久病之躯,却不能折服他的坚强意志,最后以颠倒黑白的“叛国罪”判他死刑。行刑时,刽子手让他背过身去,他直面枪口笑道:“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我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弹是怎样射穿我的胸膛!”
1935年8月6日,年仅36岁的方志敏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方志敏被囚禁时,用敌人提供“自白”的纸笔,扶病写下了一批向党汇报工作的信件和十多篇剖心明志的文章。这些文章和信件经由一名受他教育感化的狱吏转送宋庆龄、鲁迅等人,得以保存和出版,成为极为珍贵的中国革命历史文献。
其中《清贫》一文,曾入选新中国小学教科书。写的是方志敏被俘那天,国民党兵搜遍他全身上下,连衣角、裤缝、鞋帮都捏了个透够,却不料,除了一块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个铜板。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信共产党的大官真会囊底空空,举起拉出弦的手榴弹作势恫吓,瞪大眼睛满地里踅摸,结果还是大失所望,只好商定平分卖表和笔的钱。文中写道: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裤褂,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如今我们品味这些充满了自尊自信自豪,又透露着对反动统治阶级的蔑视与讥讽的文字,应不只是感到白军士兵迷信“官大必定钱多”的蠢态之可恶可卑、可笑可怜。我们更有必要懂得,身为我党我军高官的方志敏,为什么把“清贫”引以为自己由衷崇尚的莫大荣耀和恪守毕生的真理性信条?这在他另一篇遗著中有个注解,读来情真意切: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甘愿吃苦,乐于受穷。古贤景仰的“安贫乐道”,正是方志敏那一代共产党人身体力行的高风亮节。一代接一代的革命先辈笃行此道,我们的党和军队才能履险克难,一往无前,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证明了、完完全全证明了《清贫》结尾处力透纸背的一句箴言: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共产党干革命的目标绝不是让人贫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30多年来,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人民生活已经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盛,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富足。改革开放,时移物换。愿景非梦,福祉沓来。可是必须铭记:“成由勤俭破由奢。”一人如是,一家如是,一党如是,一国如是,古今中外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无数案例都在告诉我们,没有谁违背了这一铁律而能侥幸其外的。
再说得具体一点儿,人和权力、和名气、和财富一搭界,是有可能发生异变的;如果缺失有力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严于律己的高度自觉,腐败变质则在所难免。不是吗?有的共产党员“穷”的时候还像个共产党员,却不幸恰被鲁迅先生言中——“一阔脸就变”,由“个人享乐至上”而“自家先富第一”,由酒绿灯红无度而巧取豪夺成性,什么理想、信念,什么使命、责任,什么法纪、道德,什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统抛之九霄云外,不但党性泯灭殆尽,连起码的人性也所剩无几。简直说,他就不是他了。这一类教训已非个例,怎不令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