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现代居住小区规划建筑设计新的变化和追求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现代居住小区规划建筑设计中需力求发展和突破的几大要求,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安居才能乐业,现代安居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的结合。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居住小区的全方位的需求,开创性地延续以文化追求、物质品质、生活环境品位为内容的人类居住理想,使现代居住小区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居住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应力求发展和突破。“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创造“人本生活乐土”更逐渐成为现代居住小区开发的共同理念。
1 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
高水平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场畅销的优秀小区,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然后特色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从几个方案中优选其中的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任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出精品。大量实例表明,深入的市场调查,准确的市场定位,精明的策划,正确的决策,以及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项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达到以下目标的住区:
(1)生态环境优秀的住区;
(2)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
(3)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
(4)人居文化上乘的住区;
(5)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为建设这类高品位住宅区,在规划上要做到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居住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居住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居住和廉租居住的套型面积较小、房室较少之外,舒适型居住应是面积较大,房室较多,部分还可设书房、健身室等,使居住及住区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健康(运动、保健)需求、安全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舒适需求、交往需求、休闲需求。当然,这一切都应在经济上可负担的条件下取得。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居住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達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的干扰。
三是居住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居住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居住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居住群落功能,布置好居住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2 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
2.1 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居住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2.2 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
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3 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住宅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四五十年可改造。住宅由于居住者年龄、家庭成员的变化,或由于变换居住者,应在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也可以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2.4 住宅空间设计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爱好。
2.5 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
新科技的发展、推广应用已由单一性逐步向集成化发展,住宅设计也应适应这趋势。
2.6 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
应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
3 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
3.1 创造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小区氛围,从而为人们提供创造丰富精神生活的优越生活空间,为人实现自身发展及人和自然的亲和提供良好的前景。有特色的小区就能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有特色的小区也更能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人们崇尚家的感觉得到尊重和发展。
3.2 切实注重环境设计,提供自然化的宜人的环境空间。仅仅种点树,铺上草的传统绿化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方式的更高要求,“环境有价”;认真规划设计小区景观环境,追求环境空间的人文品味,使小区环境景观与小区空间、小区建筑有机结合,同时贯穿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在设计中尽可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及原有的环境系统,最终提供尊崇自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小区环境,使居住生存、发展、享受和陶冶的四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3 认真研究市场定位,搞好小区住宅建筑房型设计,努力创造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使用舒适的室内空间,小区住宅设计的好坏,其单体平面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小区楼盘未来的市场前景。在相对有限的面积中应力求做到使用功能最合理化,为人们提供既经济合用,又灵活丰富的户型空间,住宅建筑设计,既设计建筑本身,从广泛意义上说,更设计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对人的行为生活构成的关注应作为设计出发点之一。
3.4 不断优化设计,力求在满足经济实用而又美观新颖的原则下,尽可能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形成发展商与购房者双赢的局面,使小区住宅既物有所值,更能物超所值,因为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既是每个发展商所希望的,也是每个购房者所期望的。没有优秀的规划建筑设计,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小区住宅。目前,建设部对今后住宅设计提出了“精密设计”的要求,这比精品设计又要更进了一步,也更切合住宅设计的特点和需求,因为居住本身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应充分规划设计好每一平方米,从建筑布局到设备管线,从结构布置到家具摆设,一点一滴都要精心考虑,认真研究,使住宅设计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更高的舒适度。
3.5 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为小区形象和小区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物业管理是一项全面复杂的工作,应尽早介入、参与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这既有助于小区整体形象的确定和延续,也有助于小区综合质量的提高。“回家的感觉真好”,物业管理的全程服务才使小区泛发出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才使建筑空间环境展示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万科物业管理提出物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无人管理”, “无人管理”的含义是住户处处都感受到物业管理提供的服务,都又看不见物业管理在提供服务,这种境界将使整个居住小区沐浴在人性化的和谐安宁的氛围中,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人居环境也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升。
总之,我国居住区正在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居住区环境建设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一个居住区环境的好坏,不仅反映规划设计的水平,也是居民文化素养、文明程度的反映,又是社会管理、物业管理水平的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使得人们对住宅的功能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促使我们一方面要关注生活、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居住区规划中城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创造出更富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柴彦伟 ,城市空间,北京:科技出版社
朱家瑾编:居住区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黎熙元编,现代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
杨玲 王中德,强化中心、消除断裂——对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一点思考。建筑师,2004.(2):27~28
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P113。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安居才能乐业,现代安居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的结合。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居住小区的全方位的需求,开创性地延续以文化追求、物质品质、生活环境品位为内容的人类居住理想,使现代居住小区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居住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应力求发展和突破。“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创造“人本生活乐土”更逐渐成为现代居住小区开发的共同理念。
1 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
高水平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场畅销的优秀小区,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然后特色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从几个方案中优选其中的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任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出精品。大量实例表明,深入的市场调查,准确的市场定位,精明的策划,正确的决策,以及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项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达到以下目标的住区:
(1)生态环境优秀的住区;
(2)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
(3)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
(4)人居文化上乘的住区;
(5)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为建设这类高品位住宅区,在规划上要做到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居住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居住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居住和廉租居住的套型面积较小、房室较少之外,舒适型居住应是面积较大,房室较多,部分还可设书房、健身室等,使居住及住区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健康(运动、保健)需求、安全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舒适需求、交往需求、休闲需求。当然,这一切都应在经济上可负担的条件下取得。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居住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達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的干扰。
三是居住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居住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居住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居住群落功能,布置好居住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2 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
2.1 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居住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2.2 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
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3 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住宅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四五十年可改造。住宅由于居住者年龄、家庭成员的变化,或由于变换居住者,应在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也可以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2.4 住宅空间设计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爱好。
2.5 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
新科技的发展、推广应用已由单一性逐步向集成化发展,住宅设计也应适应这趋势。
2.6 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
应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
3 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
3.1 创造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小区氛围,从而为人们提供创造丰富精神生活的优越生活空间,为人实现自身发展及人和自然的亲和提供良好的前景。有特色的小区就能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有特色的小区也更能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人们崇尚家的感觉得到尊重和发展。
3.2 切实注重环境设计,提供自然化的宜人的环境空间。仅仅种点树,铺上草的传统绿化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方式的更高要求,“环境有价”;认真规划设计小区景观环境,追求环境空间的人文品味,使小区环境景观与小区空间、小区建筑有机结合,同时贯穿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在设计中尽可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及原有的环境系统,最终提供尊崇自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小区环境,使居住生存、发展、享受和陶冶的四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3 认真研究市场定位,搞好小区住宅建筑房型设计,努力创造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使用舒适的室内空间,小区住宅设计的好坏,其单体平面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小区楼盘未来的市场前景。在相对有限的面积中应力求做到使用功能最合理化,为人们提供既经济合用,又灵活丰富的户型空间,住宅建筑设计,既设计建筑本身,从广泛意义上说,更设计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对人的行为生活构成的关注应作为设计出发点之一。
3.4 不断优化设计,力求在满足经济实用而又美观新颖的原则下,尽可能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形成发展商与购房者双赢的局面,使小区住宅既物有所值,更能物超所值,因为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既是每个发展商所希望的,也是每个购房者所期望的。没有优秀的规划建筑设计,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小区住宅。目前,建设部对今后住宅设计提出了“精密设计”的要求,这比精品设计又要更进了一步,也更切合住宅设计的特点和需求,因为居住本身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应充分规划设计好每一平方米,从建筑布局到设备管线,从结构布置到家具摆设,一点一滴都要精心考虑,认真研究,使住宅设计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更高的舒适度。
3.5 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为小区形象和小区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物业管理是一项全面复杂的工作,应尽早介入、参与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这既有助于小区整体形象的确定和延续,也有助于小区综合质量的提高。“回家的感觉真好”,物业管理的全程服务才使小区泛发出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才使建筑空间环境展示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万科物业管理提出物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无人管理”, “无人管理”的含义是住户处处都感受到物业管理提供的服务,都又看不见物业管理在提供服务,这种境界将使整个居住小区沐浴在人性化的和谐安宁的氛围中,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人居环境也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升。
总之,我国居住区正在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居住区环境建设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一个居住区环境的好坏,不仅反映规划设计的水平,也是居民文化素养、文明程度的反映,又是社会管理、物业管理水平的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使得人们对住宅的功能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促使我们一方面要关注生活、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居住区规划中城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创造出更富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柴彦伟 ,城市空间,北京:科技出版社
朱家瑾编:居住区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黎熙元编,现代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
杨玲 王中德,强化中心、消除断裂——对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一点思考。建筑师,2004.(2):27~28
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P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