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探究式物理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究式习题更是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但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要透彻地领悟。为此,初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下面我就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在情境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演示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再引入2004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在讲物理是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再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先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究欲望。这时,学生的大脑中会产生思维碰撞,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再进行新课教学,效果相当好。
  二、经历过程,重视探究
  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过程。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体验、揣摩、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重力的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提出问题,由牛顿月光下观察到苹果落地,联想到月亮为何不会落地?思考如果在高山顶上把苹果高速抛出,它会落地吗?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借助实验,引导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对照、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的精神。
  四、重视主体,发展探究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的选取与组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知识的教育、观念的培养、能力的训练既要为学生近期的学习打下基础,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教学设计要在组织知识、选择方法、设计问题、设计实验、研究学生活动等方面下工夫。要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不应该简单回顾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而应该是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直观感觉的理解→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粗略描述→笛卡尔对运动描述的进一步升华→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这样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科学规律的得出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境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反思,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上公开课时,我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老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灵活采用多种探究形式,注重完整探究和不完整探究、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小组探究和个人单独探究、实验探究和演示探究、讨论探究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最重要的是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其他文献
常听学生说:"上政治课最轻松,如同听评书。""上政治课可以梦游周公,但也不影响听课效率。""不要动脑筋,不要记大量的笔记……"我觉得学生在政治课堂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仅仅是一种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样,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与重视,这是因为计算机仿真技术软件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人们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直观、高效、乐于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大力推广和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已非常重要。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驱动下,社会各界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有过程与方法的经历和体验,最终才可能培养学习兴趣、掌握技能、提高成绩。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互相转化的主要手段。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全体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只有不断思考
摘 要: 新课改后,初中思想品德在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改观,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对思想品德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更要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现实生活,在生活中回味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让课堂变得更生活化、实际化,从而实现教学的
摘 要: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人为本,根据高中历史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与才干。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兴趣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包括古今中外历史领域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益,等等,这些已成为历史教学的热点问题。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由于教师在整个教学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其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给予了积极且有正面的影响,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规
摘 要: 生成,是伴随着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逐渐被大家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它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冲击着原有的课程或课堂形态,构建着新的教学文化形式。因此,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把握生成,实现高效物理课堂成为我们迫切需要思考、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作者围绕高效物理课堂教学从生成的视角总结出一些原则和体会,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 高效物理课堂 生成 原则    1.生成的含义  《辞海
导言,一方面对上一单元的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另一方面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进行提纲挈领的提示,目的在于使知识点前后衔接起来,过渡自然,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导言为实施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作了开场白,从而导入新课。  导言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好的导言应当集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于一体,仅用寥寥数语就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才能激发其求知欲,促进其智力开发,活跃课堂气氛。  1.激发学生的兴
目的:1.骨碎补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诱导。2.观测兔软骨细胞-FN/PLGA/TGF-β1生物支架复合体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方法:1.进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课堂练习是师生之间学习情况的一种快速反馈,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双边活动,通过练习的训练和评价产生师生共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灵活性、深刻性、发散性、创造性方面得到发展,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富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人才。  一、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  1.课堂练习的内容选择与编制。  练习题目从题型看,可以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推理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从来源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