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而合理的课程建设是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载体。文章在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从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与学科教育的关系以及以实践活动课程为落脚点三个方面提出了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措施,最后还探讨了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创业教育 课程设置 学科教育 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识、焕发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创业活动的基石。创业是创新的行为载体和重要的实现形式,在大学中开展创业教育对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具有无可估量的现实意义。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加剧,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毕业生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559万人。但就业岗位并没有与高校扩招的规模一起增加,面对每年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国家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因而高校毕业生必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大学中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从培养创业意识开始,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唤起创业激情,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至于这种人才走向社会是去争取自主创业,还是甘于就业岗位,并没有一定的要求。
目前,教育部正选择少数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学术界也开始对创业教育进行理论探索。值得指出的是,课程是大学教育理念、大学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中介,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任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要转化为一种教育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目标要得以实现,离开课程乃是一句空话。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设置现状
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自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首次开设《创业教育》课至今,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大部分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个别学校开设为必修课;在授课形式上,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社会实践、企业实习、企业家讲座、创业计划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许多高校已建立了创业教育的专门研究机构或管理机构,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创业教育兴起过程中,创业教育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
1.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支撑
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较晚,创业教育目前还属于经济学领域,对现代的高等教育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创业课程除《创业学》、《大学生KAB创业基础》之类创业基础课程外,并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创业课程群,而创业教育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内容,如政策与法律常识、经营管理常识、人际交往与公共关系常识、税务、保险、金融常识等等。由于创业教育课程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目标没有纳入教育教学目标,创业教育仍是孤立于常规教育之外,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
2.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创业教育主讲师资其主要来自负责经济管理教学和就业指导教学的师资,这些“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就业的经历,以至于在讲授案例和指导模拟训练等操作内容上受到诸多局限,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然要求传授内容有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专业特点没有得到体现;不同专业讲授同一个案例,教育方法毫无创新。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依靠,致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
3.创业教育课程与创业实践活动相分离
创业教育课程有别于其他的课程教育,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他是一种开放的与各种创业活动密切有关的教育。听到的也许会忘掉,看到的也许能记住,但亲身实践过的才能真正理解,实践活动在创业教育课程中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但目前的创业实践活动多为校、院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创业竞赛和活动,无论是前者或是创业实验室、学生创业俱乐部,都是精英化的机构,大部分同学因各方面条件限制只能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
二、对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建议
1.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
高等学校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创业型人才,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即要从培养就业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要按照创业教育目标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设置由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课程等构成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块,构建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并在实施共同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确定不同专业、不同创业方向所涉及的不同课程。搭建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平台,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条件,使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成功创业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以学科教育为基础,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不是在学校学科课程体系外另起炉灶,而是用创业教育思想向学科专业课程渗透。一般来说,文科类学科专业主要渗透“智力创业”思想,理科类学科专业主要渗透“技术创业”思想。创业教育学科理论课程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于日常教育之中,是开展系统创业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3.创业教育课程须以实践活动课程为落脚点
创业实践活动课程是把创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运作过程,是为了实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训练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如果说学科课程在保证学生获取系统的创业基础知识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那么活动课程则在学生获取综合性应用知识方面发挥着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技能训练除了学生课余时间的自我锻炼外,还需要密切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与沟通。邀请校外创业成功人士来校授课,拓展企业实习岗位和实习空间,吸引社会知名企业投资设立创业基金等,引导社会、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创业教育活动中,也是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机构成。
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1.增加经费投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倘若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撑,实施高校创业教育的方针就只能是一句口号。现实中许多高校往往因为经费短缺致使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创业活动的开展等难于付诸实践。因此,国家教育和财政部门应该安排用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并加强对创业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做到专款专用。
2.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依赖于创新教育人才的建设,只有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才能真正发挥创业教育的实效,我们一方面可以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选拔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系统的专门培训,使其掌握创业教育的教学知识;另一方面,要引进一些既有创业实践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的优秀社会人士从事兼职创业教学与研究工作。总之,要建立起一支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3.改革高校教学评估机制
为了确保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是政府对高校办学水平有效监控的一种制度性建设,体现了以质量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其目标在于建立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内部和外部相结合、政府高校和社会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积极鼓励高校建立起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但是在现行高校教学评估机制中并没有涵盖创业教育的考核指标,这种考核机制的欠缺,使得高校缺乏应有的长效激励和监督。而把创业教育列入高校教学评估的考核指標之一,则能从制度上保障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在高校的顺利推行。
参考文献:
[1]李时椿,常建坤.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王洪才,高馨.论创新人才素质特征与高校办学定位[J].现代大学教育,2008,(5):81-86.
[3]韩国文.创业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牛长松.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1):25-27.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体系与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JK06AGD007)。
[关键词]创业教育 课程设置 学科教育 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是增强创业意识、焕发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创业活动的基石。创业是创新的行为载体和重要的实现形式,在大学中开展创业教育对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具有无可估量的现实意义。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加剧,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毕业生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559万人。但就业岗位并没有与高校扩招的规模一起增加,面对每年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国家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因而高校毕业生必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大学中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从培养创业意识开始,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唤起创业激情,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至于这种人才走向社会是去争取自主创业,还是甘于就业岗位,并没有一定的要求。
目前,教育部正选择少数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学术界也开始对创业教育进行理论探索。值得指出的是,课程是大学教育理念、大学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中介,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任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要转化为一种教育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目标要得以实现,离开课程乃是一句空话。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设置现状
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自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首次开设《创业教育》课至今,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大部分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个别学校开设为必修课;在授课形式上,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社会实践、企业实习、企业家讲座、创业计划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许多高校已建立了创业教育的专门研究机构或管理机构,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创业教育兴起过程中,创业教育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
1.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支撑
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较晚,创业教育目前还属于经济学领域,对现代的高等教育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创业课程除《创业学》、《大学生KAB创业基础》之类创业基础课程外,并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创业课程群,而创业教育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内容,如政策与法律常识、经营管理常识、人际交往与公共关系常识、税务、保险、金融常识等等。由于创业教育课程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目标没有纳入教育教学目标,创业教育仍是孤立于常规教育之外,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
2.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创业教育主讲师资其主要来自负责经济管理教学和就业指导教学的师资,这些“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就业的经历,以至于在讲授案例和指导模拟训练等操作内容上受到诸多局限,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然要求传授内容有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专业特点没有得到体现;不同专业讲授同一个案例,教育方法毫无创新。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依靠,致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
3.创业教育课程与创业实践活动相分离
创业教育课程有别于其他的课程教育,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他是一种开放的与各种创业活动密切有关的教育。听到的也许会忘掉,看到的也许能记住,但亲身实践过的才能真正理解,实践活动在创业教育课程中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但目前的创业实践活动多为校、院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创业竞赛和活动,无论是前者或是创业实验室、学生创业俱乐部,都是精英化的机构,大部分同学因各方面条件限制只能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
二、对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建议
1.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
高等学校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创业型人才,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即要从培养就业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要按照创业教育目标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设置由创业教育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课程等构成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块,构建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并在实施共同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确定不同专业、不同创业方向所涉及的不同课程。搭建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平台,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条件,使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成功创业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以学科教育为基础,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不是在学校学科课程体系外另起炉灶,而是用创业教育思想向学科专业课程渗透。一般来说,文科类学科专业主要渗透“智力创业”思想,理科类学科专业主要渗透“技术创业”思想。创业教育学科理论课程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于日常教育之中,是开展系统创业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3.创业教育课程须以实践活动课程为落脚点
创业实践活动课程是把创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运作过程,是为了实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训练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如果说学科课程在保证学生获取系统的创业基础知识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那么活动课程则在学生获取综合性应用知识方面发挥着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技能训练除了学生课余时间的自我锻炼外,还需要密切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与沟通。邀请校外创业成功人士来校授课,拓展企业实习岗位和实习空间,吸引社会知名企业投资设立创业基金等,引导社会、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创业教育活动中,也是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机构成。
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1.增加经费投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倘若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撑,实施高校创业教育的方针就只能是一句口号。现实中许多高校往往因为经费短缺致使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创业活动的开展等难于付诸实践。因此,国家教育和财政部门应该安排用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并加强对创业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做到专款专用。
2.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依赖于创新教育人才的建设,只有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才能真正发挥创业教育的实效,我们一方面可以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选拔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系统的专门培训,使其掌握创业教育的教学知识;另一方面,要引进一些既有创业实践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的优秀社会人士从事兼职创业教学与研究工作。总之,要建立起一支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3.改革高校教学评估机制
为了确保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是政府对高校办学水平有效监控的一种制度性建设,体现了以质量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其目标在于建立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内部和外部相结合、政府高校和社会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积极鼓励高校建立起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但是在现行高校教学评估机制中并没有涵盖创业教育的考核指标,这种考核机制的欠缺,使得高校缺乏应有的长效激励和监督。而把创业教育列入高校教学评估的考核指標之一,则能从制度上保障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在高校的顺利推行。
参考文献:
[1]李时椿,常建坤.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王洪才,高馨.论创新人才素质特征与高校办学定位[J].现代大学教育,2008,(5):81-86.
[3]韩国文.创业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牛长松.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1):25-27.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体系与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JK06AGD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