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小佛在翻地种菜时不小心伤了手。手掌内侧,浮起了几个肿块。
他觉得其中有一个看起来特别像小写的英文字母“d”。于是,他就用红、蓝色的颜料“拯救”患处。一勾一描,淤血肿块便幽默地变成了纹身“Bad”。
如果他没有给自己贴上“木匠”的标签,他和城市街头的嘻哈青年别无二致:帽子反戴、纹身、板鞋、牛仔裤、T恤、滑板……“标配”一样都没少。然而,这并不代表他推崇城市的生活,充其量只是他的一种生活态度。
“滑板就是木头,玩滑板的人都喜欢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玩滑板也不等于闹,其实,我挺安静的。”的确,他似乎更喜欢离群索居。
他的工作室原先在景德镇一个叫“三宝”的地方。尽管他没有像其他陶艺家那样聚居在那个颇有名气的“国际陶艺村”里,但是他还是觉得不理想。“那个地方,知道的人太多,总是会有人过来玩,蹭下工具做点东西什么的,节奏比较乱,不够安静。”
为了给创作腾出更完整的时间,他带着所有“家当”往更远的地方搬。“现在的地方完全就在一座山里面了,前面的路都是泥巴路,不容易找,不容易去。”远离了喧闹与烦扰,每天的时间就变得纯粹。“一天能工作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天黑了不好做事情,就尽量把白天时间都用好,不让别人来打断我(创作进度)。”
在他的眼里,做木匠就是做木匠,并没有什么高尚华丽的理由。若是一定要提炼到一种精神,那就是——生活!“这是一段时间里的生活状态,一切都在生活里,轻松舒适都是生活外的娱乐。而我所认为的真正的生活应该是劈柴流的汗而不是点起篝火的快乐。”
待在山里,他更能“把自己想明白”。劈柴生火,翻地种菜,肚子管饱。闲暇之余,他会跑到山林深处游泳,或是在水潭里划皮划艇,或是在高高的树上荡秋千,或是在林间的吊床上打盹晒太阳,或是临流而坐喝茶发呆,或是跟朋友喝酒看星星……全然是一种隐者的生活。
其实,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一股豪放恣肆、蓬勃生长的野性,一种追求自由的强烈渴望。他发来一张自己的人体艺术照:前景是一泓碧潭,上方是一面黝黑嶙峋的岩壁,数丛幽草,点缀罅隙。一丝不挂的他,披散着头发,背对着镜头,默立在飞瀑垂落撞击成的水帘中,脚边水花四溅。山,水,人,时间就像是突然静止了。
他用最没有挂碍的身体和心灵去拥抱自然。“可能我更喜欢野人或原始人的生活,不过,现在还不太可能吧,呵呵。”这个男孩很腼腆地笑了。
自由是他永恒的虔诚信仰。他坦言,他创作很随意随性,“太没规矩”。
圆为“规”,方为“矩”,“规矩”本来就是来自传统木作的术语,从而引申为法度、准则。一组锋利的金属工具在木面上游走,锯、削、刨、锉、凿、刻、磨,刨花木屑如雪飞扬,一块木头,慢慢被打造了成一件规整光洁的木器。
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木料,在小佛手上变成作品后,却有着颇为另类的风格。茶铲、茶则是他创作最多的木艺作品,形制不一而足,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原原本本地保留了锉凿的痕迹,使之呈现出粗粝朴拙的质感,仿佛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叛。
打量一件木料的时候,他并没有考虑太多,脑海中没有一个大致的、可供参考的原型,而是遵循材料的自然形态、纹理去自由发挥。“我做的都比较随性,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材料长啥样减去一些多余的,留下的部分就是作品了。”
器具是否实用,他不怎么在乎,更不会为了“有用”而去钻牛角尖。对于茶铲、茶勺之类的器具,他比较在意握持部位,如柄的长度、角度等,因为他喜欢那种握住东西的感觉,那是一种安妥、持稳。“我特别爱送东西给朋友,从小就是,还喜欢捡东西。木头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是大自然给的礼物,所以我一直在做木头的礼物,尽量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圈住它,还是自由些好。”
他觉得其中有一个看起来特别像小写的英文字母“d”。于是,他就用红、蓝色的颜料“拯救”患处。一勾一描,淤血肿块便幽默地变成了纹身“Bad”。
如果他没有给自己贴上“木匠”的标签,他和城市街头的嘻哈青年别无二致:帽子反戴、纹身、板鞋、牛仔裤、T恤、滑板……“标配”一样都没少。然而,这并不代表他推崇城市的生活,充其量只是他的一种生活态度。
“滑板就是木头,玩滑板的人都喜欢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玩滑板也不等于闹,其实,我挺安静的。”的确,他似乎更喜欢离群索居。
他的工作室原先在景德镇一个叫“三宝”的地方。尽管他没有像其他陶艺家那样聚居在那个颇有名气的“国际陶艺村”里,但是他还是觉得不理想。“那个地方,知道的人太多,总是会有人过来玩,蹭下工具做点东西什么的,节奏比较乱,不够安静。”
为了给创作腾出更完整的时间,他带着所有“家当”往更远的地方搬。“现在的地方完全就在一座山里面了,前面的路都是泥巴路,不容易找,不容易去。”远离了喧闹与烦扰,每天的时间就变得纯粹。“一天能工作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天黑了不好做事情,就尽量把白天时间都用好,不让别人来打断我(创作进度)。”
在他的眼里,做木匠就是做木匠,并没有什么高尚华丽的理由。若是一定要提炼到一种精神,那就是——生活!“这是一段时间里的生活状态,一切都在生活里,轻松舒适都是生活外的娱乐。而我所认为的真正的生活应该是劈柴流的汗而不是点起篝火的快乐。”
待在山里,他更能“把自己想明白”。劈柴生火,翻地种菜,肚子管饱。闲暇之余,他会跑到山林深处游泳,或是在水潭里划皮划艇,或是在高高的树上荡秋千,或是在林间的吊床上打盹晒太阳,或是临流而坐喝茶发呆,或是跟朋友喝酒看星星……全然是一种隐者的生活。
其实,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一股豪放恣肆、蓬勃生长的野性,一种追求自由的强烈渴望。他发来一张自己的人体艺术照:前景是一泓碧潭,上方是一面黝黑嶙峋的岩壁,数丛幽草,点缀罅隙。一丝不挂的他,披散着头发,背对着镜头,默立在飞瀑垂落撞击成的水帘中,脚边水花四溅。山,水,人,时间就像是突然静止了。
他用最没有挂碍的身体和心灵去拥抱自然。“可能我更喜欢野人或原始人的生活,不过,现在还不太可能吧,呵呵。”这个男孩很腼腆地笑了。
自由是他永恒的虔诚信仰。他坦言,他创作很随意随性,“太没规矩”。
圆为“规”,方为“矩”,“规矩”本来就是来自传统木作的术语,从而引申为法度、准则。一组锋利的金属工具在木面上游走,锯、削、刨、锉、凿、刻、磨,刨花木屑如雪飞扬,一块木头,慢慢被打造了成一件规整光洁的木器。
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木料,在小佛手上变成作品后,却有着颇为另类的风格。茶铲、茶则是他创作最多的木艺作品,形制不一而足,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原原本本地保留了锉凿的痕迹,使之呈现出粗粝朴拙的质感,仿佛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叛。
打量一件木料的时候,他并没有考虑太多,脑海中没有一个大致的、可供参考的原型,而是遵循材料的自然形态、纹理去自由发挥。“我做的都比较随性,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材料长啥样减去一些多余的,留下的部分就是作品了。”
器具是否实用,他不怎么在乎,更不会为了“有用”而去钻牛角尖。对于茶铲、茶勺之类的器具,他比较在意握持部位,如柄的长度、角度等,因为他喜欢那种握住东西的感觉,那是一种安妥、持稳。“我特别爱送东西给朋友,从小就是,还喜欢捡东西。木头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是大自然给的礼物,所以我一直在做木头的礼物,尽量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圈住它,还是自由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