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茶心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tsx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小佛在翻地种菜时不小心伤了手。手掌内侧,浮起了几个肿块。
  他觉得其中有一个看起来特别像小写的英文字母“d”。于是,他就用红、蓝色的颜料“拯救”患处。一勾一描,淤血肿块便幽默地变成了纹身“Bad”。
  如果他没有给自己贴上“木匠”的标签,他和城市街头的嘻哈青年别无二致:帽子反戴、纹身、板鞋、牛仔裤、T恤、滑板……“标配”一样都没少。然而,这并不代表他推崇城市的生活,充其量只是他的一种生活态度。
  “滑板就是木头,玩滑板的人都喜欢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玩滑板也不等于闹,其实,我挺安静的。”的确,他似乎更喜欢离群索居。
  他的工作室原先在景德镇一个叫“三宝”的地方。尽管他没有像其他陶艺家那样聚居在那个颇有名气的“国际陶艺村”里,但是他还是觉得不理想。“那个地方,知道的人太多,总是会有人过来玩,蹭下工具做点东西什么的,节奏比较乱,不够安静。”
  为了给创作腾出更完整的时间,他带着所有“家当”往更远的地方搬。“现在的地方完全就在一座山里面了,前面的路都是泥巴路,不容易找,不容易去。”远离了喧闹与烦扰,每天的时间就变得纯粹。“一天能工作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天黑了不好做事情,就尽量把白天时间都用好,不让别人来打断我(创作进度)。”
  在他的眼里,做木匠就是做木匠,并没有什么高尚华丽的理由。若是一定要提炼到一种精神,那就是——生活!“这是一段时间里的生活状态,一切都在生活里,轻松舒适都是生活外的娱乐。而我所认为的真正的生活应该是劈柴流的汗而不是点起篝火的快乐。”
  待在山里,他更能“把自己想明白”。劈柴生火,翻地种菜,肚子管饱。闲暇之余,他会跑到山林深处游泳,或是在水潭里划皮划艇,或是在高高的树上荡秋千,或是在林间的吊床上打盹晒太阳,或是临流而坐喝茶发呆,或是跟朋友喝酒看星星……全然是一种隐者的生活。
  其实,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一股豪放恣肆、蓬勃生长的野性,一种追求自由的强烈渴望。他发来一张自己的人体艺术照:前景是一泓碧潭,上方是一面黝黑嶙峋的岩壁,数丛幽草,点缀罅隙。一丝不挂的他,披散着头发,背对着镜头,默立在飞瀑垂落撞击成的水帘中,脚边水花四溅。山,水,人,时间就像是突然静止了。
  他用最没有挂碍的身体和心灵去拥抱自然。“可能我更喜欢野人或原始人的生活,不过,现在还不太可能吧,呵呵。”这个男孩很腼腆地笑了。
  自由是他永恒的虔诚信仰。他坦言,他创作很随意随性,“太没规矩”。
  圆为“规”,方为“矩”,“规矩”本来就是来自传统木作的术语,从而引申为法度、准则。一组锋利的金属工具在木面上游走,锯、削、刨、锉、凿、刻、磨,刨花木屑如雪飞扬,一块木头,慢慢被打造了成一件规整光洁的木器。
  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木料,在小佛手上变成作品后,却有着颇为另类的风格。茶铲、茶则是他创作最多的木艺作品,形制不一而足,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原原本本地保留了锉凿的痕迹,使之呈现出粗粝朴拙的质感,仿佛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叛。
  打量一件木料的时候,他并没有考虑太多,脑海中没有一个大致的、可供参考的原型,而是遵循材料的自然形态、纹理去自由发挥。“我做的都比较随性,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材料长啥样减去一些多余的,留下的部分就是作品了。”
  器具是否实用,他不怎么在乎,更不会为了“有用”而去钻牛角尖。对于茶铲、茶勺之类的器具,他比较在意握持部位,如柄的长度、角度等,因为他喜欢那种握住东西的感觉,那是一种安妥、持稳。“我特别爱送东西给朋友,从小就是,还喜欢捡东西。木头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是大自然给的礼物,所以我一直在做木头的礼物,尽量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圈住它,还是自由些好。”
其他文献
早就耳闻海南的茶是中国最南方的茶,因为纬度低,春天来得更早,加之四面环海的海岛优势,这里的茶就让人向望了。  海南有什么茶?来旅游的人群都只知道苦丁茶与“兰贵人”什么的,而这些“非茶之茶”缺少茶味,真正的茶,在海南的产量并不低,它们大多数是被加工成红茶与绿茶的,比如海南的白沙绿茶,五指山水满红茶等。海岛的土壤与热带气候,使得这里的茶有着特别的滋味。  最特别的海南茶长在五指山,在海南岛,五指山海拨
期刊
2015年的头一个月,已过不惑之年的李亮东就收获了两件得意之作:先是他的“阜山窑”里成功地烧出了一尊影青釉释迦摩尼佛像,釉色纯一,质地细腻,毫无悬念地成为迄今为止最能体现他艺术成就的作品。此后没几天,妻子的产房里传出一阵洪亮的哭声,儿子呱呱坠地了。  双喜临门,让李亮东一下子陷入了幸福的包围,他那张有些沧桑的脸庞竟笑得像小孩般阳光灿烂。他笑言,自从回到家乡以后,幸运和幸福就在一天天一点点地“生长”
期刊
普洱茶喝的是正味 人们通常喜爱的气味,是诱人或令人惬意的气味,所言的陈香气味,也是诱人而使人惬意的气味,而不是使人厌弃或至少无诱惑力的气味。但凡有过霉变的茶,无论是茶叶还是茶汤,或浓或淡,难免带有霉气味或陈旧性霉味,刺鼻而令人厌恶或至少不诱人,有着不使人感到惬意的气味,因而都是霉臭味,而不是陈香味,包括现代“熟茶”的气味也不是纯正的陈香味。所以,凡是曾霉变过的茶,包括有过霉变而带有类似气味的熟茶,
期刊
怒江茶马古道,从始至终都没有一段平坦。整日为马帮安全操心的马哥头位根本无暇欣赏苍茫大地、月白风清,他们沿怒江溯流北上,后来被人们用来抒情的无限风光则是令他们胆颤心惊的坎。石门关,有杀气;石月亮,有血光;秋那桶,仙女与鬼魅共存;老姆登,泥石流行动诡异。  我也无法免俗,到怒江全为一睹怒江的风景。遥远的怒江在峡谷间默默奔流,而峡谷之上,是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是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一条已被衰草掩埋的
期刊
经过千年的传播与流通,全世界大约有40多亿人饮茶,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产茶叶。然而,有饮茶习惯、有生产茶叶不等于就有茶文化,茶文化的形成必须要有人文的参与和内涵。世界茶文化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乌龙茶文化、绿茶文化、红茶文化。  世界三大茶文化中,西方以红茶独占鳌头,东方是乌龙茶和绿茶的天下。而在世界三大茶文化中,不论乌龙茶文化、绿茶文化或红茶文化,它的颜色、香气、滋味和外形各有特色,都具有自己感
期刊
3l枚茶章,是茶学与印学的交汇,于方寸之间展现了武夷岩茶的产区和品种,  这种以茶入印的形式在今天看来正是宏扬茶学的一个良好形式。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要好好传承下去。”在武夷山脚下“瑶珍号”第1 2代传人刘水兴眼里,31枚老茶章是祖辈留给他最值钱的东西。  武夷山茶博会期间,机缘巧合,记者在刘氏“万里瑶珍”茶店见到了武夷岩茶“瑶珍号”的31枚茶章。它们为“瑶珍号”第12代传人刘水生、刘水兴、
期刊
稳定,于陶瓷而言,意味着对窑火的成功驾驭。当然,也意味着高成品率。不过,这不是艺术,至多只能算是产品,泯灭了个性,有着千篇一律的面孔。  不稳定,或者叫作“变数”,恰恰正是铸就建盏美学的艺术密码。窑炉中,火、釉、土,三者犹如难以驯服的野兽,腾跃、飞舞、舔舐……张狂不羁。火灭窑冷,出窑的刹那,一抹华丽的斑纹在一片黑釉盏中脱颖而出,心头涌上的兴奋也随之冲破了紧张和不安。  或鹧鸪,或油滴,或兔毫,偶得
期刊
雍容华贵,被帝王所钟爱。大概这是许多人把自家尊贵的茶品命名为“国色天香”的缘由吧。见识过很多“国色天香”,都不曾留下印象。直到遇见善善仙茗的这款“国色天香”,被惊艳,成为脑海里深刻的印记。这次,打破惯例。先从叶底开始,窥探这茶的秘密。  每一片复活的叶子,在开水的浸润下柔软地在盖碗里抱做一团,不娇柔不造作,安然纯美。舒展的叶底肥厚软亮,是成熟且富活性的绿褐色。这样的叶底是所有好茶必须有的基准条件,
期刊
云南普洱茶,典型的老茶新宠,老茶老在千年古茶树遍布澜沧江中下游两岸的原始森林之中,新宠新在原生态无污染高品质及其强大的保健功效,为世人所追捧。然而近十多年来,过度的追求商业价值,使其优异的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水土大量流失,古茶树被人为矮化,且不分季节无度采摘,直接造成品质下降,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正面临着空前的浩劫,尽管不断有一些老茶学专家和有识之士四处呼吁,但在强大的商业利益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期刊
茶道艺术家从泡茶过程到茶汤的产生,创造了一种临场感和一期一会的空间,这是茶道艺术重要的特质。临场感是茶道生命的实际体验,一期一会是主、客对茶道艺术创作的全力以赴与珍惜。  茶道艺术家从事茶道艺术作品的创作,他们的作品包括泡茶前的准备,然后泡茶、奉茶、喝茶,以及最后的收拾三个阶段。准备了茶具,安置妥了茶席,取来泡茶用水、拿出平时选定又处理妥当的茶叶、煮好水、取得准确的温度、衡量应使用的茶叶, “分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