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的五大发展优势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y61032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年,几乎就是整整一个人生。但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那只不过是短暂一刻而已。我们穷己一生去体察新中国70年的历史,深感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进步最快、国运最佳的时代。
  笔者以为,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明显得益于五大优势。
  首先是树立起了现代国家的国威。曾几何时,古老中国在西方列强面前,显得羸弱、衰败,坠入了任人宰割的苦难深渊。所以,“救国”成了近代以来所有仁人志士的共同鹄的!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一个崭新的现代国家站立起来了。扫荡列强在华势力,新中国再也不受任何外国的支配。建国之初的朝鲜战争,我们敢与头号强国美国叫板,打出了新中国的威风。1962年在国内经济特殊困难的时期,一场中印边境之战,捍卫了西南边境的安全与稳定。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煞了当时苏联的野心。1978年我国刚刚从“文革”混乱中走出,一场中越之战不期而遇,但是中国军人以行动宣示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意志。从总体上说,新中国的国威是打出来的。当然经政治、外交、军事等全方位的努力,我们毕竟争取到了以和平为主的外部环境,并且锻造出中国独立自强的国际形象,这是中国发展的一大优势。
  其次是形成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追求国家大一统的理想,尽管历朝历代在制度安排或治理方略上都有过不少建树,但是总是留有诸多缺憾。在大一统的表象下,地方诸侯割据、山大王林立的现象,其实也是常态。进入近代,更是边疆危机频发、军阀割据屡见。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举消除千年匪患,结束地方隔阂,形成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从根本上消除了国土分离的危险。随着港澳回归,祖国统一进程更是稳步推进。只有台湾暂时偏据一隅,有待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第三是发挥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终于迎来1949年的新生。亿万工人农民本着“喝水不忘掘井人”的知恩图报、翻身不忘本的朴素情感,广大知识分子怀抱报效国家、兼济天下的赤诚之心,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于国家建设。即使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文革”动乱年代,中国人民也是与国家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维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当拨乱反正,掀起改革开放大潮以后,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更是喷涌而出。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经济企业界的创业精神、社会各界守望相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归根结底都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体现。我们的人民是多好的人民!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崛起的不竭动力。
  第四是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近代以来,外部因素的刺激促使中国市场开始发育,但是由于工业化水平太低,市场发育尚不健全,分布也不均衡。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计划经济,虽说工业化曾取得一定进展,但也曾使市场发育受到阻滞。不过,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又重启了市场发育的进程。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让中国获得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活力和效率。沿海城市、经济特区蓬勃发展,内地经济也日趋繁荣。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当然不在话下,而国企改革则促使国营企业也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因而其运行也能顺应市场经济的法则。如今,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房地产、金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交易更加便捷,凸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第五是对外开放,赶上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其实,自清末洋务运动起,国人就逐渐知道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1872年第一批官派学童留学美国,而后陆陆续续有大批青年人留学欧美、日本以及苏联。当下的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全面的努力。外贸、外资、留学、旅游、科技合作、文化交流,各个方面都以“与国际接轨”为标准,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所体现的民族意志无非是学人之长,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势。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我们更加开放,更有可能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一切人类文明的精华采取“拿来主义”的包容态度。我们赶上了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从而获得了发展的优势。倒是那些叫惯了“全球化”的西方国家,卻出现了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倾向,这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宏观地回望新中国7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上述五大优势能不令人感慨么!
其他文献
“救火卫”三个字,是不是这样写,不清楚,只晓得,童年时每逢国庆,就随小朋友一起兴冲冲到“救火卫”去看灯。“救火卫”其实是过去浦东第一座消防瞭望塔,建于1954年。在我少儿时期,印象中这是浦东最高的建筑了。  “救火卫”在上海浦东南路庄家桥附近,门前有个公交车站名叫“庄家桥”,据说抗战胜利后就设有此站。当年,这里是个大站头,对面就是浦东大名鼎鼎的商业街东昌路。庄家桥往南一点,有条马路叫“沈家弄”,有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上海市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寻访党的革命活动遗址,其中一大会址、陈独秀寓所和一大代表住宿处的博文女校等,即是第一批被找到、复原和开放的红色遗址。  上世纪50年代,上海在成为人民的城市后,如何确认和复原第一批红色遗址,全力以赴守护好、建设好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其间的一些做法,通过档案资料的梳理,仍可予以具体呈现,这对今日上海红色资源的
期刊
1976年10月以后,上海师范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鲁迅著作注释组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注释组成员分工南下北上,拜访许多刚刚获得“解放”的文坛前辈,整理了一批口述史料,后以《鲁迅研究资料》为书名编印了一册“内部资料”。其中,巴金、任白戈、艾芜、郑育之、段可情五位老作家的谈话整理稿,又以《访问五位同志的谈话记录》为题发表于1978年10月创刊的《新文学史料》第1辑。  当时赴成都访问艾
期刊
《世纪》编辑部:  感谢你们一直将贵刊寄给我。许多文章我都很爱读。  贵刊今年第3期《谭其骧日记中的“考教授”》一文中有一处小误:第65页“王福山[復旦大学生物系教授]”。王福山教授在1952年前是同济大学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时改任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复旦本来只有数理系,院系调整后分为物理系和数学系),没有当过生物系教授。  此颂  撰安  金冲及  2020年5月26日  (作者为中央
期刊
在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中医中药发挥了显著的效果。值此之际,读到2020年第3期《世纪》刊登的张晓平《父亲崔月犁:喊响“振兴中医”第一人》,由衷地对崔月犁这位老前辈产生深深的敬意。同时,笔者想介绍《胡乔木书信集》中1982年11月17日胡乔木致信崔月犁把脉振兴中医的一封信,作为对张晓平一文的补充。  1982年11月13日,《北京晚报》第一版刊出新闻“中药抗瘤粉昨晚通过鉴定,卫生部长崔
期刊
我和武老的交往  我知道武健华同志的名字是在1979年3月,当时我由中央党校借调到中共中央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知道办公室有三位同志来自中央警卫团,其中职务最高的是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武健华,另两位同志任办公室党委常委。  中共中央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是在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的当晚,在华国锋同志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决定成立的。中央政治局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
期刊
2013至2014年,受上海市文联文学院所托,我受命为音乐界泰斗钱仁康先生写传记,也由此有缘读到了张定和与钱仁康的通信,了解到张定和曾为四姐张充和的一首诗《趁着这黄昏》两次谱曲及这首诗究竟为谁而作的一些细节。  1997年1月6日,81岁的张定和写信给他的老朋友钱仁康教授:四姐张充和曾写有纪念故去小友的《趁着这黄昏》诗一首,为了把四姐张充和对故去小友的深情表达于万一,我已经完成了《趁着这黄昏》重新
期刊
四、丈夫设下“苦肉计”让罗馥贞身陷痛苦  在北京的罗苑中,庄惕深是主子,他早已摸透了罗馥贞的脾性。罗馥贞的本性既善良又近乎迟钝软弱,她忙于孩子们,早已把当初罗迦陵交代她的“是要你去看牢这个男人”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庄惕深作为主子,对自己的生活是满意的,他穿着长袍马褂,念一点古典诗词,抽空练练书法,身边有二三十人可呼唤。出门有马车,听戏去“吉祥”,早晚进炷香,再请几个打鼓佬上门教戏学唱。在上海他
期刊
记得在1949年4月中旬的一天午后,我穿过无锡城中公园,去中山路办事,刚出公园南门,就见到了动人的一幕:著名实业家荣德生稳坐在自备的人力包车内,满面笑容,悠然自得,还时不时地向路人招手示意。那位荣德生的专职车夫,似乎与他的老板配合默契,有意放慢脚步,缓步而行,让荣老板多些时间与过往行人招呼示意。马路两旁行人中,有认识荣先生的,自言自语说:那不是荣大老板吗,怎么上街兜风来了?有的说:听说荣老板已迁厂
期刊
今年,喜逢周慧珺先生的八十华诞。算起来,与先生相识,已有二十多年了。  早在1973年1月,《人民中国》日文版发表《现代书法作品选辑》,刊登了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二十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其中先生的作品赫然在目。从此,其人其书便印在我的脑海里。点名让我参加书协组织的专题辩论会  真正与先生的见面并交谈,是在1992年的秋天,上海市书协在佘山召开会议,讨论有关上海书法在全国地位的问题,会期两天。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