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益追求健康、愉悦、高品质生活的当代中国,广场舞越来越成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娱乐、表演形式,它利用音乐、舞蹈抒发情感,将自娱性与表演性融为一体,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样式,通过富于节律的、欢快的踏节而舞,起到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作用。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广场舞一直是当地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大大小小的广场舞随处可见,规模最大的有上百人,最小的只有四五人。广场舞成为当下城镇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受到群众的喜爱与热衷。
【关键词】广场舞;奈曼旗大沁他拉镇;音乐;舞蹈
【中图分类号】G243 【文献标识码】A
一、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历史文化概况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源于奈曼部落,最早称“乃蛮”,意为“八”。据《清史稿》记载:“奈曼部辖一旗:扎萨克驻章武台,在喜峰口东北七百里。西南距京师一千一百一十里。古,鲜卑地。隋,契丹地。唐属营州都督府。辽、金为兴中府北境。明为喀尔喀所据,分与亲弟,号曰奈曼。”奈曼人缔造了当地浓郁的蒙古族民间音乐文化,《诺恩吉雅》《孤独的杜莱》《水香波热》《娜布琪公主》《龙艳》《张玉玺》等众多蒙古族民歌长久以来在当地传唱,以蒙古四胡演奏家吴云龙为代表的蒙古族艺术家层出不穷,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安代舞,以其节奏轻松欢快,动作简单易学,富于极其深厚的感染力,存在于奈曼旗民间文化之中。
二、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广场舞介绍
作为旗政府所在地的大沁他拉镇,广场舞一直是当地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大大小小的广场舞随处可见,规模最大的有上百人,最小的只有四五人。它由当地人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不受场地与舞种的限制。笔者于2014年3月参与观察,大沁他拉镇广场舞团体主要有五处,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人数多、规模大,时间也较为固定。从地点来看他们分散在镇内的各个方位,都属于人群活动密集的区域,在每一个地点都有住宅楼与商业环境。每个团体使用音箱等扩音装置,将下载好的歌曲通过音箱进行播放。
三、大沁他拉镇北新体育场广场舞的调查
镇北新体育场位于旗中心北面,属于乡镇新区地带,镇北新体育场东的广场舞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广场舞,每日参与的人数有130—150不等。整个活动时间为两个小时,前后通过音箱共播放了20首歌曲,人们伴随歌曲的节奏,跟随领舞者的舞蹈动作,随歌而舞。通过将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按照节奏节拍来划分肢体动作,每首歌曲与各自的舞蹈动作相配套,舞蹈动作幅度有大有小。每首歌曲的舞蹈风格都不相同,因此在每首歌曲播放完毕之后在与下一首歌曲相接时人们原地站立等待新歌曲的播放,而进行新的舞蹈动作。
在整个广场舞的进行中,领舞人员是它最大的特点,也是其最为人性化的体现,这也是这一团体活动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天气不断升温,每年的夏季是活动人数最多的季节,随着人数的增加,许多新成员主要通过对前一排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来熟悉,而在前排和中间部分安排领舞人员正是对整个成员舞蹈动作的正确与规范的矫正,使整体尽量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所以领舞人员的出现不仅对成员的帮助,而且对团体的整体性都有提高。
(一)人员参与情况
据镇北新体育场的广场舞中的一位组织者闫淑华介绍,这个广场舞团体创办快一年半的时间,起初只是十几个人组成的小团队,他们通过在网上观看广场舞的视频来编配舞蹈动作,在创办起初最为困难的就是舞蹈动作,并且没有专业学习过舞蹈的成员,于是就一首歌分配两三人回到家中有的通过网络学习,有的进行自己编配,等到第二天人们聚齐后开始汇报各自的舞蹈动作,一首一首地编制下来,现在已经有二十多首完整的歌舞。闫淑华,55岁,汉族,在当地保险公司上班,就住在新体育场附近的阳光小区中,闫淑华说她白天工作繁忙、压力大,每天所接触到的客户众多(闫淑华在保险公司担任销售),工作压力大,闫淑华认为人的注重力是心理的一种暗示,在翩翩起舞与伸展手脚的过程中,其注重力必然都集中于优美的乐曲舞蹈中,并沿着节奏将美和激情都抒发在舞姿上,因为注意力的转移,能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获得调整和歇息,广场舞的成员在美妙悦耳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能够消除烦恼、净化心灵,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况。
根据笔者在2014年3月26日当晚发放的问卷表统计,当晚参与广场舞的人数共135人,其中以成年人居绝大多数,而在其他年齡段的人数比之较少,人数的差距反映人们的年龄段对于广场舞的热爱程度与重视程度,正是因为白天工作的繁忙与压力使得人们在身心上都渴望得到释放,在晚饭过后人们摆脱了工作都走出家门进行娱乐活动,而广场舞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肢体的协调使得身心得到放松。
在所抽取的十人为新体育场广场舞中前五排与后四排中的各五人进行调查。从性别上来看,女性占到了70%,男性只有30%,这一现象不仅在这一团体得以体现,且在其他广场舞中也是如此。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广场舞的舞蹈编配大多为女性,有的肢体动作偏于女性化;在娱乐项目中男女的喜爱范围也有不同,男性更多地参与到下棋、打球等活动中;也有些男性则碍于面子问题,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舞蹈动作。这也是男性较少的原因。对于广场舞给参与者带来的实际效果,超过60%的人表示自从参与跳舞以后身体状况改善非常明显,40%的人表示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体重减轻体、型苗条、身体抵抗力增强、精神状态更好、对自己更加自信等方面。
(二)广场舞中的音乐与舞蹈
1.广场舞中的音乐
在广场舞的表演中,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节奏、旋律与审美,给参与者以美的享受,同时达到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作用。2014年3月26日镇北新体育场广场舞使用的音乐有:《一路歌唱》《大地飞歌》《幸福山歌》《金风吹来的时候》等广场舞中的音乐都是通过设备音箱的播放来传达歌曲的节奏节拍,镇北广场舞的歌曲为15—20首,歌曲形式都为一首完整歌曲,通过顺序自动播放音乐。歌曲中音乐种类较为丰富,有改编的民歌、时下的流行歌曲等,其特点是节奏较明显、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此外从上述歌曲可以总结出人们对于现代歌曲种类的喜爱。节奏欢快、富于韵律的通俗歌曲、新民歌、草原歌曲成为广场舞的主要音乐来源。 2.广场舞中的舞蹈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人们通过肢体语言的表现,来传达出内心的思想感情,广场舞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在参与与观察广场舞动作中发现,舞蹈的编创并不是由一人完成,而是在团体刚刚创立时由几人共同构思舞蹈动作慢慢完善而形成,这几位主力军在队伍中的位置往往都是第一排,起到带领示范的作用,在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参与者加入其中,他们是站在队伍的后面跟随第一排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从而至熟练。广场舞由于参与的人数较多,不适宜复杂的动作,所以肢体语言均十分简单,以其中的一首歌曲的舞蹈动作为例:《天蓝蓝》的广场舞动作分解:按节奏前后摆臂,双脚沿顺时针方向走圈;双手叉腰,双脚向左移两步,拍手;双手叉腰,双脚向右移两步,拍手。歌曲的舞蹈动作都采用重复式的进行,一首歌曲中某两句或某一段为一整套动作,而一首歌曲的其他部分都為重复。广场舞的每一首舞曲,由不同的节拍、不同的节奏所组成。所以每首曲子的舞步也随着特定的节奏而重复。通过观察每个人的舞蹈动作,这一形式能够让舞者跳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完全属于自己的诠释,更增添广场舞的魅力。
大沁他拉镇最初的广场舞活动场地只有一处,表演时唢呐、鼓、镲,以三人组成的乐队,跳舞人员则手拿扇子、花绸巾,是颇具民族特色的东北秧歌形式。随着现代气息在大沁他拉镇的不断注入,两种形式的广场舞依然存在,但从广场舞的数量、参与人员的情况来看,当地民众对于健身操式的广场舞的热爱明显高于东北秧歌式的广场舞。广场舞一般都是在广场上、公园里、楼前空地等开阔的空间进行,人们可以随意在此处进行娱乐活动不受管制、自由走动。没有空间的限制,也没有表演时舞台与观众的界限,领舞者、参与者、围观者可以随时交流,成员可以随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欣赏者亦可随时加入表演队伍中去,通过跳广场舞,使人民的精神得以放松,生活得到愉悦。
广场舞的活动时间是晚饭后,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而广场舞既起到了百步走的功效且通过音乐与舞蹈的运用使人们的精神追求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更加的自信。在广场舞的成员中有很多与自己经历、爱好相同的人们,在工作了一天之后一边进行舞蹈动作的舒展,一边随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深入在广场舞中找到了很多的好友。广场舞属于集体舞蹈形式,在这里的活动人们很多,不容易产生在家中的孤寂感,通过互相学习与对健康的共同追求促使许多人来到此处。广场舞作为一种现代城市中的文化产物,它的存在能够反映出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给予人们最简便的放松方式和对审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朱芳琳(1991-),女,汉族,内蒙古通辽人,现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音乐)。
【关键词】广场舞;奈曼旗大沁他拉镇;音乐;舞蹈
【中图分类号】G243 【文献标识码】A
一、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历史文化概况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源于奈曼部落,最早称“乃蛮”,意为“八”。据《清史稿》记载:“奈曼部辖一旗:扎萨克驻章武台,在喜峰口东北七百里。西南距京师一千一百一十里。古,鲜卑地。隋,契丹地。唐属营州都督府。辽、金为兴中府北境。明为喀尔喀所据,分与亲弟,号曰奈曼。”奈曼人缔造了当地浓郁的蒙古族民间音乐文化,《诺恩吉雅》《孤独的杜莱》《水香波热》《娜布琪公主》《龙艳》《张玉玺》等众多蒙古族民歌长久以来在当地传唱,以蒙古四胡演奏家吴云龙为代表的蒙古族艺术家层出不穷,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安代舞,以其节奏轻松欢快,动作简单易学,富于极其深厚的感染力,存在于奈曼旗民间文化之中。
二、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广场舞介绍
作为旗政府所在地的大沁他拉镇,广场舞一直是当地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大大小小的广场舞随处可见,规模最大的有上百人,最小的只有四五人。它由当地人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不受场地与舞种的限制。笔者于2014年3月参与观察,大沁他拉镇广场舞团体主要有五处,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人数多、规模大,时间也较为固定。从地点来看他们分散在镇内的各个方位,都属于人群活动密集的区域,在每一个地点都有住宅楼与商业环境。每个团体使用音箱等扩音装置,将下载好的歌曲通过音箱进行播放。
三、大沁他拉镇北新体育场广场舞的调查
镇北新体育场位于旗中心北面,属于乡镇新区地带,镇北新体育场东的广场舞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广场舞,每日参与的人数有130—150不等。整个活动时间为两个小时,前后通过音箱共播放了20首歌曲,人们伴随歌曲的节奏,跟随领舞者的舞蹈动作,随歌而舞。通过将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按照节奏节拍来划分肢体动作,每首歌曲与各自的舞蹈动作相配套,舞蹈动作幅度有大有小。每首歌曲的舞蹈风格都不相同,因此在每首歌曲播放完毕之后在与下一首歌曲相接时人们原地站立等待新歌曲的播放,而进行新的舞蹈动作。
在整个广场舞的进行中,领舞人员是它最大的特点,也是其最为人性化的体现,这也是这一团体活动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天气不断升温,每年的夏季是活动人数最多的季节,随着人数的增加,许多新成员主要通过对前一排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来熟悉,而在前排和中间部分安排领舞人员正是对整个成员舞蹈动作的正确与规范的矫正,使整体尽量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所以领舞人员的出现不仅对成员的帮助,而且对团体的整体性都有提高。
(一)人员参与情况
据镇北新体育场的广场舞中的一位组织者闫淑华介绍,这个广场舞团体创办快一年半的时间,起初只是十几个人组成的小团队,他们通过在网上观看广场舞的视频来编配舞蹈动作,在创办起初最为困难的就是舞蹈动作,并且没有专业学习过舞蹈的成员,于是就一首歌分配两三人回到家中有的通过网络学习,有的进行自己编配,等到第二天人们聚齐后开始汇报各自的舞蹈动作,一首一首地编制下来,现在已经有二十多首完整的歌舞。闫淑华,55岁,汉族,在当地保险公司上班,就住在新体育场附近的阳光小区中,闫淑华说她白天工作繁忙、压力大,每天所接触到的客户众多(闫淑华在保险公司担任销售),工作压力大,闫淑华认为人的注重力是心理的一种暗示,在翩翩起舞与伸展手脚的过程中,其注重力必然都集中于优美的乐曲舞蹈中,并沿着节奏将美和激情都抒发在舞姿上,因为注意力的转移,能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获得调整和歇息,广场舞的成员在美妙悦耳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能够消除烦恼、净化心灵,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况。
根据笔者在2014年3月26日当晚发放的问卷表统计,当晚参与广场舞的人数共135人,其中以成年人居绝大多数,而在其他年齡段的人数比之较少,人数的差距反映人们的年龄段对于广场舞的热爱程度与重视程度,正是因为白天工作的繁忙与压力使得人们在身心上都渴望得到释放,在晚饭过后人们摆脱了工作都走出家门进行娱乐活动,而广场舞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肢体的协调使得身心得到放松。
在所抽取的十人为新体育场广场舞中前五排与后四排中的各五人进行调查。从性别上来看,女性占到了70%,男性只有30%,这一现象不仅在这一团体得以体现,且在其他广场舞中也是如此。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广场舞的舞蹈编配大多为女性,有的肢体动作偏于女性化;在娱乐项目中男女的喜爱范围也有不同,男性更多地参与到下棋、打球等活动中;也有些男性则碍于面子问题,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舞蹈动作。这也是男性较少的原因。对于广场舞给参与者带来的实际效果,超过60%的人表示自从参与跳舞以后身体状况改善非常明显,40%的人表示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体重减轻体、型苗条、身体抵抗力增强、精神状态更好、对自己更加自信等方面。
(二)广场舞中的音乐与舞蹈
1.广场舞中的音乐
在广场舞的表演中,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节奏、旋律与审美,给参与者以美的享受,同时达到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作用。2014年3月26日镇北新体育场广场舞使用的音乐有:《一路歌唱》《大地飞歌》《幸福山歌》《金风吹来的时候》等广场舞中的音乐都是通过设备音箱的播放来传达歌曲的节奏节拍,镇北广场舞的歌曲为15—20首,歌曲形式都为一首完整歌曲,通过顺序自动播放音乐。歌曲中音乐种类较为丰富,有改编的民歌、时下的流行歌曲等,其特点是节奏较明显、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此外从上述歌曲可以总结出人们对于现代歌曲种类的喜爱。节奏欢快、富于韵律的通俗歌曲、新民歌、草原歌曲成为广场舞的主要音乐来源。 2.广场舞中的舞蹈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人们通过肢体语言的表现,来传达出内心的思想感情,广场舞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在参与与观察广场舞动作中发现,舞蹈的编创并不是由一人完成,而是在团体刚刚创立时由几人共同构思舞蹈动作慢慢完善而形成,这几位主力军在队伍中的位置往往都是第一排,起到带领示范的作用,在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参与者加入其中,他们是站在队伍的后面跟随第一排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从而至熟练。广场舞由于参与的人数较多,不适宜复杂的动作,所以肢体语言均十分简单,以其中的一首歌曲的舞蹈动作为例:《天蓝蓝》的广场舞动作分解:按节奏前后摆臂,双脚沿顺时针方向走圈;双手叉腰,双脚向左移两步,拍手;双手叉腰,双脚向右移两步,拍手。歌曲的舞蹈动作都采用重复式的进行,一首歌曲中某两句或某一段为一整套动作,而一首歌曲的其他部分都為重复。广场舞的每一首舞曲,由不同的节拍、不同的节奏所组成。所以每首曲子的舞步也随着特定的节奏而重复。通过观察每个人的舞蹈动作,这一形式能够让舞者跳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完全属于自己的诠释,更增添广场舞的魅力。
大沁他拉镇最初的广场舞活动场地只有一处,表演时唢呐、鼓、镲,以三人组成的乐队,跳舞人员则手拿扇子、花绸巾,是颇具民族特色的东北秧歌形式。随着现代气息在大沁他拉镇的不断注入,两种形式的广场舞依然存在,但从广场舞的数量、参与人员的情况来看,当地民众对于健身操式的广场舞的热爱明显高于东北秧歌式的广场舞。广场舞一般都是在广场上、公园里、楼前空地等开阔的空间进行,人们可以随意在此处进行娱乐活动不受管制、自由走动。没有空间的限制,也没有表演时舞台与观众的界限,领舞者、参与者、围观者可以随时交流,成员可以随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欣赏者亦可随时加入表演队伍中去,通过跳广场舞,使人民的精神得以放松,生活得到愉悦。
广场舞的活动时间是晚饭后,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而广场舞既起到了百步走的功效且通过音乐与舞蹈的运用使人们的精神追求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更加的自信。在广场舞的成员中有很多与自己经历、爱好相同的人们,在工作了一天之后一边进行舞蹈动作的舒展,一边随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深入在广场舞中找到了很多的好友。广场舞属于集体舞蹈形式,在这里的活动人们很多,不容易产生在家中的孤寂感,通过互相学习与对健康的共同追求促使许多人来到此处。广场舞作为一种现代城市中的文化产物,它的存在能够反映出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给予人们最简便的放松方式和对审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朱芳琳(1991-),女,汉族,内蒙古通辽人,现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