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生活教育理论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a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以知识为本,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多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认真实践生活教育理论,可以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一.语文教学贴近生活
  语文与生活是同在的,语文课应该充满生活的气息,语文能力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得到发展。同时以生活的积累和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在学习《幼时记趣》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对照译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童年经历:想想自己捅马蜂窝的情景,说说把萤火虫当作星星的故事,回味自己堆雪人的感受………以自己的乐趣理解文中的乐趣,借此创设情境。当学生感到兴趣盎然时,让他们再次去认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己认识生字词,积累实词和虚词,了解常见句式,体会文章的中心内容和写作特点等。这样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拉近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语文教学服务生活
  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学生识字,指导学生读写,传授学生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其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中考和高考而学,教师为中考和高考而教,不了解学生对生活的需求,致使语文教学变了味,偏离了本真,招来了不少的怨声和骂名。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努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1.坚持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利用课前那5分钟的预备时间,先给学生提出说话要求,规定说话内容,说后进行简单评定。如我们的训练内容有“我的自画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理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成语,并造一个句”等。
  2.要求并指导学生写日记或周记。我要求学生针对生活进行观察思考,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周记。一开始,不少的学生不会写,也有的学生嫌麻烦不愿写,但通过耐心的说服和不断的指导,不到半学期的时间,学生们都学会了写日记和周记,并逐渐形成了习惯。
  3.规范学生的书写。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练习写字,要求每个学生对照自己最喜欢的字帖,每天坚持练一篇字。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落实好检查指导,我在班上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并举行了两次书法比赛,每次都认真地选出了优胜者,并进行了奖励。
  4.指导学生进行时事评论、新闻评论、人物评论。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是非评判能力和思考能力,教给学生了解认识社会的方法,教会同学们同学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处理突发事件,对身边发生的事应如何正确看待等。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三分钟讲演、口头作文、应用文写作研讨、登台讲课、小组辨论等活动。我经常告诉学生,在家中、在路上、走亲戚、与朋友交往、调查访问等,都是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不要轻易放弃。要积极为语文学习积累素材。
  三.生活为语文学习注入生机和活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班的学生养成了“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他们处处留心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语文意识日益增强,让语文学习充满了活力。
  例如,一个同学告诉我,他帮人家写了一份“分家协议书”,我感到奇怪,问他:“你怎么会写的?”,他得意地告诉我:“上网学呗!”
  我班每一个学生都自觉配有一本语文杂记本,记录的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及的语文知识。从妙辞佳句到精美文章、从历史典故到民俗俚语、从方言术语到风俗人情、从文学描摹到专题研究,成了语文资料的重要积累。
  总之,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语文教学从以书本为中心转移到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使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真知”,获得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能力、创造力,引领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永保魅力,永保潜力。
  
  顾锁英,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其他文献
能够荣登“世界文学四大吝啬鬼”排行榜,便可见葛朗台的能耐了。他一生执著的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一生奉行的是“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如何将这么一个执著狂、野心家、吝啬鬼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呢?我决定选取“旁人眼中的葛朗台”这一视角来解读《守财奴》。    一、拿侬眼中的主人    拿侬在文中出场的机会不多。但她一出场便是石破天惊的。当欧也妮拿刀对抗父亲的图谋时,拿侬嚷道:“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如果没有充分的写作素材,同样难以写出精彩的文章。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作文的材料哪里找?    首先,我们可以从各科教材中找到各类的素材。比如:哲理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事例类,“孔明挥泪斩马谡”……  其次,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积累各类素材。父母的关爱给我们带来的感受,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  另外
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师对“弘扬人文精神”,“唤醒主体意识”,“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大语文教育观”等理念高度重视;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赞成,但怎样落实这些理念,怎样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邀游,认识不一。在教学中,笔者探索出四个“yi”途径,即:意——疑——议——逸,具体做法如下。    意:在诵读中“意”语文    “意”就是沉潜吟咏,心通其情,意会其理。  众所周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美育过程是寓教于乐,寓智于美,以美育人的教育过程。在各学科中。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既包含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更包含美学艺术的熏陶。”初中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字兼美、涵义深刻的文章,无不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语文的人文性正是教师通过美育教育而使学生获得的。可以这么说,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学
写作个性的培养是一项综合的工程,其能力点包含着兴趣、思想及写作底蕴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释放心灵,张扬个性的同时,应结合其个性的能力点进行有效地培养。  初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构想  (一)构想初中语文个性化写作序列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的训练,应该以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发展为主线,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等一系列的
文学素养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黄金因素,是语文素养这顶王冠上的一枚硕大而璀璨的明珠。让文学世界和学生心灵相通,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努力追求在语言教育中,在“听说读写”中上好文学阅读课,通过学习文学语言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实现培养“语文人”和“文学人”的教学目标。言语的形式为言语作品的外部方面,言语的内容为言语作品的内部方面。言语的内容和言语的形式统一于言语作品之中,二者
一节怎样的课才算是成功的课呢?笔者认为自己和学生都感到快乐的课可以称之为成功的课,上到手舞足蹈,上到“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上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都可谓成功的课。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这样的课并不多,下面记几节让我感到快乐的课。  一.表演课  《孟子》选读中有一则“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讲述一齐人在坟场乞讨却欺骗妻妾是与富贵人欢宴,而后被妻妾发现的故事。我先将全班分为三
连续读了远人的几个短篇,发现远人的小说有个特点,即着重写小人物的心态,而且这种小人物的心态带有某种共性,几乎可以看作普通人的常态,耐人寻味的常态。  比如《死结》,就写了一个男人不平衡的心态。马建国之所以强暴了自己的养女,并上吊自杀,并非他真的过得多么不好,过得不好的比比皆是。他就是不平衡,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枉过了一生,连一个真正像样的女人都没有碰过。他得有所弥补,所以他走了一条绝路。这就是马建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作文,有效提升作文教学成效,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开展作文内涵教育,缓解学生畏难情绪  许多学生在作文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畏难情绪,“谈文色变”,有学生称作文写作为“难于上青天”,这样的畏难情绪成为了制约学生作文学习兴趣提升的重要消极情感,教师应当进行针对性的破解。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向学生阐述作文的内涵,让学生明白作文是通过语言文字手段,将自己生活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围绕
按照课程标准的解说,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这门课程应该从实践中学习,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实践机会。或许是因了浪漫的缘故,或许是因了语文的浪漫特征,拿到初二语文课本的第一天,我在书的首页默默地写下了以下几行字:“以青春之心灵,携青春之少年,唱青春之语文。”正是这朴素的几行字启迪着我在一年的教学中,面对着亦生亦友的青春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