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时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总觉得这书名既滑稽又有趣,老是有“这莫不是一本炼钢指南”的感觉,据闻就连当年印刷此书的出版社都曾因为有这样的顾虑而建议更名,只因奥斯特洛夫斯基坚定决绝的态度才作罢。多年以后,细细回味方懂得书名的深意,其实就算是在和平年代,一名男孩成长为一名男人,也需要这样一个战胜困境也战胜自己的过程,才能百炼成钢。
机器和人心的共鸣
去年夏天,苦于找不到实习工作的我无意中听表叔说起他所在的邯郸钢铁厂人手紧俏,于是我便作为危险系数相对较小的检修队编外人员,成为了炼钢工人的一员。
走进高大宽厚的钢铁厂正门,发现这里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遍地是高耸的烟囱和煤烟,反而到处是整洁光亮的合金管道和明净的钢板,偶尔还会从脚手架上传来一阵尖而狭长的锯轮切割声,老沈戏称那是“钢铁的闲暇小调”。
老沈是我师父,有着短小的身材和藏污纳垢的双手,五十岁上下的年纪。我一去,他便带我走了走“家伙”。那是他们的行话,指鼓风间和冷鼓工段这些地方,是既教人尊敬又让人畏惧的“家伙”。让人尊敬的,是它们生产了庞大到难以计数的财富;让人畏惧的,是它们已经制造了大大小小数十起惨剧。
这些厂房通通建得封闭而宽敞,游丝状的光线浮在空中,已经不足以照出机械原本的光泽。管道、熔炉都蒙了层黑黑的阴影,猩红的钢水就从那之中流泻出来,缎带一样霞光四射。在外面不怎么听得出来,其实机器的运转声是相当大的,可以说震颤耳膜。等“嗵嗵”的撞击声渐渐跟人的心率持平后,那共鸣简直妙不可言。
老沈要上工的地方不在钢锻区,而是除尘区,负责这个区的检修工作。钢剌和锯轮占据了维修间的大半空当,切割的火花犹如乱飞的萤火虫。老沈从基础的工具和使用工序开始给我讲解,这一讲就到了傍晚。
惯例检修“逼”自己受伤
由于维修队充当的是幕后英雄的角色,再加上我根本就不具备专业知识,自然没有太多活计,但是没过多久便赶上了月底的惯例检修。起初我还不以为然,亲身参与之后才知道那是要把整个工厂的机器一个不落地维修保养一遍,着实考验人的耐力。
检修大致分为两个步骤,第一队人员先行把故障排查出来,再由第二队修整。老沈平日里寡言少语,闷在车间敲敲打打,看不出竟是维修队的技术总监。
我隶属维修部第二队,负责给维修技工传递器械,别以为这活就是递东西那么简单,光是焊接条和锯片的种类就多达几十种。我似一根木桩杵在那里,嘴里默默记诵各种工具的名称。刚刚递给李工4寸的锯片,那边王头又要15厘米的焊接条,我便戴起黑不溜秋的手套赶紧去铡刀那边轧制特殊规格的焊条。
铡刀的刀刃寒光点点,用在我的手里却粗钝异常。王头等得不耐烦,索性走过来自己把焊条剪断,这让我羞窘难堪,于是拼着命去剪下一根焊条。一声巨响下,焊条倒是飞出两截,我的右手虎口也马上磨起一个大水泡,之后又不小心被钢条刮破,顿时脓水四溢。
我拖着这只伤手一直坚持到半夜十二点散工,等到归置器具时才有时间撕下手套来看看,伤口已经红肿发炎,朝外翻绽。老沈给我简单擦洗了一下,敷上些消炎药。我猜他其实早就看出了端倪,只是没有点明。后来临行前我问老沈当时是不是故意让我吃些苦头,老沈嘿嘿一笑,我很感激他,如果他当时爱护我,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要逼自己一把,而这口气一旦松下来就很难再提上去了。
回到宿舍,连衣服都懒得脱就躺进了被窝里。虽然只是一张连棉絮都没有的床板,四处还弥漫着浓郁的汗臭,以及经年无人清扫的厕所发出的味儿,但却是我睡得最舒心的一夜。
“死里逃生”升格为男人
那件海蓝色的工作服就像一张记录纸,随着它上面越来越多的清洗不掉的污渍,我越来越熟练地驾驭手头的工作,从传接工具的新兵转为第一线焊接工种。当然,以我的水准还不能焊接精密仪器,我具体要操作的对象是脚手架上被探伤机检测出来的隐患部位,属于高空作业,需要搭乘升降梯至钢架顶部再利用保险绳悬在半空。
把绳索的一端按照老沈的方法打好结后,我便从架项荡了下来。只是简单的一悠一荡,老沈给我示范了无数遍,我事先也练习了无数遍,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那样的干净利落,不是挤肿了脚趾就是磕破了膝盖。
今天虽然也荡得不怎么顺,但好歹还是站稳了双脚,然后开始用焊接机上的火焰一点点抹平钢架上的裂隙。突然,我的前方传来了一阵悠长的锯轮声——有人切割钢管。我顺着声音看去,吓出一声冷汗:正在锯开的管子不就是我固定保险绳索的那根么?
我急忙招呼那位工友,偏偏被锯子的声音盖了过去,慌乱中去解腰间的绳索,手指却抖得根本不听使唤。眼见钢管就要被锯断,我将被拉着坠下高空,我才想起手里还攥着电焊机,当下一挥将绳索烧断,下一秒,钢管“呼呼”地从耳边滑过。等我下到地上,双腿都软了。老沈问我死里逃生是什么感觉,我笑说自己终于升格为男人。
虽然是笑谈,我的实践工作还是因此告一段落,为期一个月零二十天的炼钢生涯到此结束。不过那钢水翻腾的壮观景象,会变成一种终身的回忆,那些和工友们一起有笑有泪的上工,那些受伤后难忍的疼痛,特别是那命悬一线的惊险,在多少多少年以后都不会失去它鲜活的色彩。因为正是那段热血沸腾的日子,让我蜕去青涩的外壳,变得柔韧而坚强。
机器和人心的共鸣
去年夏天,苦于找不到实习工作的我无意中听表叔说起他所在的邯郸钢铁厂人手紧俏,于是我便作为危险系数相对较小的检修队编外人员,成为了炼钢工人的一员。
走进高大宽厚的钢铁厂正门,发现这里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遍地是高耸的烟囱和煤烟,反而到处是整洁光亮的合金管道和明净的钢板,偶尔还会从脚手架上传来一阵尖而狭长的锯轮切割声,老沈戏称那是“钢铁的闲暇小调”。
老沈是我师父,有着短小的身材和藏污纳垢的双手,五十岁上下的年纪。我一去,他便带我走了走“家伙”。那是他们的行话,指鼓风间和冷鼓工段这些地方,是既教人尊敬又让人畏惧的“家伙”。让人尊敬的,是它们生产了庞大到难以计数的财富;让人畏惧的,是它们已经制造了大大小小数十起惨剧。
这些厂房通通建得封闭而宽敞,游丝状的光线浮在空中,已经不足以照出机械原本的光泽。管道、熔炉都蒙了层黑黑的阴影,猩红的钢水就从那之中流泻出来,缎带一样霞光四射。在外面不怎么听得出来,其实机器的运转声是相当大的,可以说震颤耳膜。等“嗵嗵”的撞击声渐渐跟人的心率持平后,那共鸣简直妙不可言。
老沈要上工的地方不在钢锻区,而是除尘区,负责这个区的检修工作。钢剌和锯轮占据了维修间的大半空当,切割的火花犹如乱飞的萤火虫。老沈从基础的工具和使用工序开始给我讲解,这一讲就到了傍晚。
惯例检修“逼”自己受伤
由于维修队充当的是幕后英雄的角色,再加上我根本就不具备专业知识,自然没有太多活计,但是没过多久便赶上了月底的惯例检修。起初我还不以为然,亲身参与之后才知道那是要把整个工厂的机器一个不落地维修保养一遍,着实考验人的耐力。
检修大致分为两个步骤,第一队人员先行把故障排查出来,再由第二队修整。老沈平日里寡言少语,闷在车间敲敲打打,看不出竟是维修队的技术总监。
我隶属维修部第二队,负责给维修技工传递器械,别以为这活就是递东西那么简单,光是焊接条和锯片的种类就多达几十种。我似一根木桩杵在那里,嘴里默默记诵各种工具的名称。刚刚递给李工4寸的锯片,那边王头又要15厘米的焊接条,我便戴起黑不溜秋的手套赶紧去铡刀那边轧制特殊规格的焊条。
铡刀的刀刃寒光点点,用在我的手里却粗钝异常。王头等得不耐烦,索性走过来自己把焊条剪断,这让我羞窘难堪,于是拼着命去剪下一根焊条。一声巨响下,焊条倒是飞出两截,我的右手虎口也马上磨起一个大水泡,之后又不小心被钢条刮破,顿时脓水四溢。
我拖着这只伤手一直坚持到半夜十二点散工,等到归置器具时才有时间撕下手套来看看,伤口已经红肿发炎,朝外翻绽。老沈给我简单擦洗了一下,敷上些消炎药。我猜他其实早就看出了端倪,只是没有点明。后来临行前我问老沈当时是不是故意让我吃些苦头,老沈嘿嘿一笑,我很感激他,如果他当时爱护我,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要逼自己一把,而这口气一旦松下来就很难再提上去了。
回到宿舍,连衣服都懒得脱就躺进了被窝里。虽然只是一张连棉絮都没有的床板,四处还弥漫着浓郁的汗臭,以及经年无人清扫的厕所发出的味儿,但却是我睡得最舒心的一夜。
“死里逃生”升格为男人
那件海蓝色的工作服就像一张记录纸,随着它上面越来越多的清洗不掉的污渍,我越来越熟练地驾驭手头的工作,从传接工具的新兵转为第一线焊接工种。当然,以我的水准还不能焊接精密仪器,我具体要操作的对象是脚手架上被探伤机检测出来的隐患部位,属于高空作业,需要搭乘升降梯至钢架顶部再利用保险绳悬在半空。
把绳索的一端按照老沈的方法打好结后,我便从架项荡了下来。只是简单的一悠一荡,老沈给我示范了无数遍,我事先也练习了无数遍,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那样的干净利落,不是挤肿了脚趾就是磕破了膝盖。
今天虽然也荡得不怎么顺,但好歹还是站稳了双脚,然后开始用焊接机上的火焰一点点抹平钢架上的裂隙。突然,我的前方传来了一阵悠长的锯轮声——有人切割钢管。我顺着声音看去,吓出一声冷汗:正在锯开的管子不就是我固定保险绳索的那根么?
我急忙招呼那位工友,偏偏被锯子的声音盖了过去,慌乱中去解腰间的绳索,手指却抖得根本不听使唤。眼见钢管就要被锯断,我将被拉着坠下高空,我才想起手里还攥着电焊机,当下一挥将绳索烧断,下一秒,钢管“呼呼”地从耳边滑过。等我下到地上,双腿都软了。老沈问我死里逃生是什么感觉,我笑说自己终于升格为男人。
虽然是笑谈,我的实践工作还是因此告一段落,为期一个月零二十天的炼钢生涯到此结束。不过那钢水翻腾的壮观景象,会变成一种终身的回忆,那些和工友们一起有笑有泪的上工,那些受伤后难忍的疼痛,特别是那命悬一线的惊险,在多少多少年以后都不会失去它鲜活的色彩。因为正是那段热血沸腾的日子,让我蜕去青涩的外壳,变得柔韧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