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的“冷”:来自围观者的暴力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pao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鲁迅作品《祝福》的现实意义作一探讨。详细阐述了鲁镇人对祥林嫂冷漠的拒绝、冷血的围观和冷酷的恐吓,并在与当下社会现象相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性之恶与无力向善、生活之重与苟活以轻以及集体的杀戮消减了个体的罪恶感三方面总结出“冷”的由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鲁迅作品;祝福;现实意义
  讲到《祝福》,似乎是“前人之述备矣”。但即便带着前人的经验上路,还是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祝福》的现实意义在哪里?鲁迅作品对于现今的高中生来说又有什么现实价值?在现今课堂里学习鲁迅作品的是全新的一代人。他们有时似乎无所不知,有时却又显得很幼稚;有时待人接物“宽容”之至,有時却又尖酸刻薄毫无同情心。面对身心还不够成熟的90后,语文教师无不感到“叫喊于生人之中”的滋味。那么,老文章的现实意义,老作品的现代价值,理应成为师生坦诚交流的重要契合点。
  一、祥林嫂们不能承受之“冷”
  品读《祝福》,不难发现鲁镇人身上一些现代人似曾相识的特点。故事的主角祥林嫂,是底层中的一员,当她遭遇到悲惨命运之时,我们看到了一股来自她本阶层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在绑架祥林嫂上船时,呈现出一种赤裸裸的肢体冲突;在祥林嫂改嫁时的洞房之夜,呈现出一角鲜红的血色。其余的时间,它是无形的。最大的暴力,也许正是杀人不见血的。
  我们不妨把昔日“鲁镇人”和今天国人的种种作一对照,不难发现二者之间有某些相似性。在写此文的前两天,苏州某小区有一个年轻男子从五楼跳下,身受重伤。记者采访时发现,事发地是一处被隔出许多间的群租房。面对记者的提问,一个小伙子说:“我没跟他说过话……他们说他精神有问题。”说话时脸上带着不耐烦和嬉笑的表情。事实上他们不仅是舍友,还是在同一个工厂里打工的工友。这与《祝福》开头“短工”对祥林嫂死亡的态度何其的相似:“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短工的淡然与打工仔的淡然没什么区别,也许这种冷漠的拒绝所带来的孤独无助,只有祥林嫂和年轻的跳楼者最为懂得。
  冷漠,成了这世界的怪病;冷暴力,让受难者濒于绝望的深渊。现今的国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围观”。写微博,是为了求围观;上各种电视节目,是为了秀自己;而追求粉丝数量的同时,也成为别人的粉丝,所谓“互粉”,正是互相“围观”。
  自古至今,看热闹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无聊、有闲、事不关己、满足一时的好奇心。这些从表面看上去,似乎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危害,但对于受害者来说,其实是一种杀伤力极大的力量。比如,祥林嫂被婆婆绑架时,人们在围观;祥林嫂被迫改嫁,以死明志时,人们在围观;祥林嫂死了丈夫,死了孩子,回到鲁镇街头哭诉时,人们还是在围观。这和现在每日一新的网络新闻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应。全民上网,面对层出不穷的奇闻异事和悲欢离合的人生遭遇,无不充斥着无聊、好奇、冷漠的旁观者。没听到祥林嫂故事的人,还要“特意寻来”“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而今天的网民也会对某些消息趋之若鹜,有时为了满足好奇心和窥探欲,还要“人肉”一番。
  同样的,还有人们的“眼泪”和转瞬即逝的“同情”。鲁镇大街上的老女人,在祥林嫂“说到呜咽”之时,“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满足”“纷纷评论”。然而不久,这“悲惨的故事”大家就“听的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眼里也不再有一点泪的痕迹”。直到祥林嫂在除夕夜里寂然死去,人们早已将她彻底忘却,甚至带着一种鄙夷和厌倦。围观者的同情,来得快也去得快。现代社会这样“遗忘”的例子,也并不在少数。
  围观者又是残忍的。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一个故事在鲁镇人的眼里是不算什么的。当新鲜感退却,他们再一次抛弃了祥林嫂。这对她来说,无疑是残忍的。然而更为残忍的是,围观者又在她身上寻找着新的乐趣,以供玩味。例如柳妈这个角色,对祥林嫂的第二轮围观,就是她发起的。她对祥林嫂的洞房之夜穷追猛打地问,逼得老实的祥林嫂慌不择言,柳妈还把她逼问的“趣事”在鲁镇的男女间散布,使得他们又“发生了新趣味”。来自柳妈的最大暴力,还有她对祥林嫂恶毒、残忍、赤裸裸的恐吓。“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听了这话后,祥林嫂一夜之间形容枯槁,直到最后在鲁镇街头乞讨,她始终没能摆脱柳妈恐吓给她带来的心理阴影。可以说,祥林嫂也是被柳妈吓死的。
  冷漠的拒绝、冷血的围观、冷酷的恐吓——鲁镇人,怎一个“冷”字了得。这“冷”,就是来自民间的暴力。它看不见,摸不着,既不是屠刀,也不是拳脚。但它可以做屠刀和拳脚的帮凶,将受害者活活冻死。不夸张地说,这和今天的网络暴力,颇为相似。
  二、“冷”从何而来
  为什么同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会如此相恶?缘何底层的暴力如此触目惊心?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点原因:
  1.人性之恶与无力向善。这群面目模糊的人,并非十恶不赦之人,他们对自己之于祥林嫂的迫害,也并非有知有觉。比如柳妈,她再歹毒,也不至于巴望祥林嫂死去。说到底,鲁镇的人是人的原始状态,他们保留着人性原始的缺陷、欲望,他们渴望刺激、自私冷漠、制造流言、对他人无动于衷,正是顺应了天性中的“恶”而导致的恶果。现今网络事件中的吐槽跟帖者,也未必想到自己在整件事中扮演的角色。想围观,就围观了,想吐槽,就吐槽了,想怎样就怎样,全不管别人的感受,正是这些人的共同点。所以说施暴的原因之一,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恶,以及对这种“恶”的放任。
  2.生活之重与苟活以轻。我们不能否认,冷漠有时是因为生活的重压。单说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工作的强度应该是很大的。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阿Q,他没吃的没穿的没住的,过一天算一天,常常为生计发愁。如果说他是被围观的对象,那么难道欺侮他,给他施加“冷暴力”的王胡、小D、吴妈之流、在他上刑场之前看热闹的人们,又生活得多么轻松富有吗?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贫穷和挣扎的状态,让底层社会趋于麻木,对上流社会羡慕、仇恨,又无力反抗,于是产生了冷漠的根源。甚至,因为被施暴,他们更崇尚暴力,对比自己更苦难的人毫无同情,继而滋生了底层之间的互暴。另一方面,当生活“重”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需要以“轻”来化解。中国的底层社会,从不缺少“苟活以轻”的智慧。用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充实重压下的生活,用无聊低俗的趣味来缓解无力生存的痛苦,用看客的轻松与幸运来建立在“不幸者”面前的心理平衡。甚至弱小生命的消亡,也成了这些人寻找刺激、排解压抑的触发点。鲁镇人正是用这样的智慧,消解着同是苦难生活中的无聊、贫困和悲哀。
  3.在集体的杀戮中消减了个体的罪恶感。祥林嫂的死亡,到最后是原因不明的。没有凶手也没有目击者。鲁镇的新年依旧在祝福的鞭炮声中噼里啪啦地过着。人们对于一个生命的逝去,不痛不痒,不感到惋惜,也不感到罪孽。鲁四老爷一家,婆婆和小叔子,卫老婆子和柳妈,大街上寻来的男男女女,他们都对祥林嫂的死负有一定的责任,然而他们都不会受到惩罚。当集体犯罪的时候,个体在集体中消减了内心的罪恶感。
  唯一一个感到自责不安的,却是偶然回乡的“我”。在所有人都厌弃的老乞丐祥林嫂的面前,“我”停了下来,努力回答着祥林嫂一生中最后的问题,关于灵魂有无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看到,这个悲惨的老女人即便活到了这步田地,依然怀有一丝希望,这和她的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让人唏嘘不已;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朝夕相处的同乡们、同是底层劳动者的穷人们都抛弃了这个老女人的时候,一个外地回来的年轻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停下了他的脚步,给予了这个受害者一生中最后的关注。可惜的是,小说只有一个“我”让我们看到了一点希望和亮色。鲁镇人在集体的无知觉中谋害了一个又一个祥林嫂。
  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感叹鲁迅及其作品的伟大。昔日鲁镇人身上集合的中国国民的多少特点和共性,也许在现今还时有反映。通过《祝福》,去接触可怜的祥林嫂,去反思冷漠的鲁镇人,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拷问自己的灵魂,学会在享受幸福的时刻不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学会友善,学会关怀,学会时刻反省,拒绝生命中的“冷”,这正是鲁迅作品在现今高中课堂上存在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在学校的教育中总有一些学困生出现,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成绩一直不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往往低着头,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行为举止总是懒洋洋的。时间一长,他们逐渐变得厌学,教师的讲解对他们来说如同听“天书”。怎样让学困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幸福地学习数学知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让学困生幸福地学习数学。  一、维护学困生的自尊  自尊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小学生,让他们从小做
期刊
幼儿集体歌唱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纵观幼儿园唱歌教学的现状,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有时,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了。有时,教师会一味地让幼儿记歌词,一句句地按教师的要求学唱,轻重强弱和快慢全听教师的。其实,这是教师太重视自己的教学结果了,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歌曲內容和歌唱技能的传授上,关注的是“教什么”,却忽略了幼儿的主动发展。教师往往凭个人经验进行传授,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当代大学生对计算机运用需求正逐步提升,针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因此本文结合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好地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会议上,公布了由川师基础教学学院编制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报告》,《报告》目标明确,
期刊
摘 要:音乐欣赏作为音乐实践中的接收环节,主要表现为欣赏主体的心理活动,因此使综合体验式欣赏在教学中顺利进行,关键在于音乐欣赏中学生心理因素的调动和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和理解认识能力的培养。本文对高等艺术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中的音乐欣赏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综合体验;音乐欣赏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欣赏心理  1.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着力于表达情感,音乐欣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语篇教学论和图示教学法理论为指导,从一节Task展示课入手,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和综合运用所学语言,探讨了有效的牛津高中英语Task板块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关键词:语篇教学论;图示教学法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体系编写,每个单元由七个板块组成。在重点几个板块中以语篇为载体,体现了新课标“做中学(do to learn)英语
期刊
伴随着新课改的春风,我校领导在研究“洋思经验和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锐意改革,研究出了适合我校的“二环五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中,模式得到了广大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较强。  这学期我校开展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笔者聆听了二十多节课,感受较多,发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努力在教学中摸索前行,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希望能够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下面谈一下看法
期刊
摘 要: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占用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体育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体育训练的目标和任务。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详细论述了游戏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游戏法;初中体育;体育教学;应用  体育游戏,指的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规则地按照一定的原则将游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这是一种主动性、创造性、意识性很强的活动,是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疑似山的静止,更似水的灵动。青春聪慧的学生,应该培养其灵性和悟性,增强兴趣、提高素养,陶冶情操、砥砺意志,学会学习:善思、善疑、善问、善学,盖因数学而激起读书与学习的自信。数学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靠学生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获取的,善待学生的每次发言,把握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欣赏其闪光点、动情点、新鲜点,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通过思考去欣赏数学的美丽。  
期刊
摘 要:王维的山水小诗诗画并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然的花开花落间,尘世已红尘万千。唯有自然中获得纯然清寂的观想亘古不变。他的诗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王维的禅境寂静,禅心空灵;宁静淡雅为意境,给人以诗画享受,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典型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  关键词:王维;诗画;宁静;禅意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诗作为一种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一堂《电话礼仪》课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主体性,注重情境的创设,有效激活课堂,挖掘学生学习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愉悦中探究学习,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演绎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教学设计;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独舞”的课堂,教师是台上的主角,口若悬河、光彩夺目,而学生好像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压抑的状态。新课程、新课改的目标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