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潇湘文化核心区的本土舞蹈文化是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基础,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地方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地方特色浓郁,群众基础深厚,融入当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本土舞蹈文化进入高校的趋势已经初步形成,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投入机制和评价机制。本文以文化如何融入的对策研究为切入点,首先解读其文化内涵,再对双方的联系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三方面展开可行性对策构想。
关键词:潇湘文化核心区;本土舞蹈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1 潇湘文化核心区域本土舞蹈文化内涵
1.1 潇湘文化核心区域的概念
永州始称零陵,因舜帝葬于九嶷而得名。永州秦代设县,汉元鼎六年设零陵郡,隋开皇九年改设永州总管府。从此,零陵、永州一地二名,因潇水、湘江汇于苹岛,俗称潇湘。吕国康的《潇湘考》、谷庵的《潇湘史话》、靖波《试谈潇湘》均对“潇湘”的来历及内涵进行了深入考证,尤其是蔡自新在《知我永州》中对“三湘”的内涵有过权威论述,提出自湘江上游始,源头有漓湘,接潇水有潇湘,接烝水有烝湘。漓湘、潇湘、烝湘谓之“三湘”,都属零陵郡范围。[1]大致从汉到唐,人们都把“三湘”作为古零陵的泛称。后随湖南及零陵行政区划的变化,零陵三湘的界定失去了原来的内涵,而作为文化记忆符号的“三湘”却被人们继承下来,扩展为湖南的代称。
纵观永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光绪《湖南通志·人物志》收录元代以前永州各类杰出人物114人,对潇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至深至远。永州历来被称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其渊源有四。
(1)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据《史记》记载:“舜南巡守,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从此舜帝与九疑、零陵便融为一体。有学者指出,舜帝南巡、藏精九疑是上古时期的重大事件,舜帝及其随行,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沿湘江、潇水南行的中原人,他们把华夏文明首先带到此地,对永州的早期开发作出开拓性的贡献。《史记》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可谓中国树立明确的道德观和原则都是从虞帝时代开始的。缘于此,舜帝所创立的道德文化就成了潇湘文化的根脉。
(2)宋明理学鼻祖周敦颐。周敦颐,北宋道州(今永州道县)人,是潇湘本土诞生的文化巨人,他被视为湖湘文化的奠基人。在湖湘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直至宋代周敦颐儒道思想的创立,加之后来湖湘学派的兴起,湖湘文化才在中国主流文化中占得一席之地,故有“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之说。他的学说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儒家思想,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3)一代文宗柳宗元。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贬谪永州,因为有了柳宗元,永州遂名闻天下,永州的历史文化更加厚重而精彩。柳宗元贬谪永州,他的“永州八记”描绘了幽深奇绝的永州山水,文笔明丽峻洁,多有所寄托,具有卓越的艺术独创性,将我国的山水游记文学推向了巅峰。
(4)湖湘学派。南宋湖湘学派的几位大儒与永州有着不解之缘。湖湘学派是南宋时期兴起于湖南的重要理学学派,由著名学者胡安国、胡宏父子奠其基,理学大家张栻继其统,而由张栻弟子承其风、衍其流。史载胡安国于绍兴初年以“徽猷阁待制知永州”,以文学饰吏治,号称名太守;张栻则因其父张浚两次贬谪永州,前后随父寓居永州长达十多年,永州实为张栻的第二故里,他与本地名士张纡、严昌裔、蒋昺等交游,研治理学。从一定意义上说,胡安国和张栻的学说皆发轫于永州。
1.2 潇湘文化核心区域所涵盖的本土舞蹈文化范畴
永州地处楚粤桂边界,曾是中原、楚、百越文化交汇之地。经历史演进,形成了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祁剧、零陵花鼓戏、木偶戏、山歌、龙舞、灯舞、狮舞、长鼓舞、伞舞、傩舞、巫舞等都是本土舞蹈文化的经典,其中祁剧、零陵花鼓戏、瑶歌、长鼓舞全国闻名。祁剧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其历史比京剧久远,对京剧乃至粤、桂等周边地区的剧种产生较大影响,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辉煌篇章。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艺术都属于潇湘文化核心区域本土舞蹈文化
的范畴。
2 潇湘文化核心区域本土舞蹈文化与潇湘文化核心区域高校的联系
2.1 本土舞蹈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政策扶持。近年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了对地方优秀舞蹈文化的保护和促进发展的力度。目前,潇湘文化核心区的本土舞蹈文化进入高校的趋势已经初步形成,值得欣慰的是弘扬传统文化,活跃校园文化,创新办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要想推动高校应有的文化功能建设和教学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投入机制和评价机制。
(2)个案研究。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经70余年的办学历程,现已成为一所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下设的音樂舞蹈学院,开设了本土音乐舞蹈课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传承发展机制,在本土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上硕果累累:《蝴蝶歌》《女书缘》获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文艺节目展演一等奖;《打起铜锣追男崽》《跳盘王》参与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舞蹈世界》栏目的录制,后者获“舞蹈全民星特别荣誉奖”;《盘王大歌》获得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因重视舞蹈教学,着力特色办学,名气斐然。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该校原设有音乐表演师范类高职专科专业,现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融入3年制专科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本土舞蹈文化传承内容涉及将江华瑶族长鼓舞、祁阳祁剧、零陵渔鼓等相关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设为选修课程。原零陵师范经典保留剧目《瑶族长鼓舞》也将进行复排。校园文化由校团委主抓,宣传部、文艺部、艺术团、社团部等相关部门配合,目前风生水起,大有登上新台阶之势。
2.2 本土舞蹈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各高校可根据地域特点、人文环境及校情,选择性地引入本土舞种。采取课堂教学、校园环境熏陶、开展舞蹈社团、艺术实践排演剧目、推行校园集体舞等方式,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推进本土舞蹈文化融入高校校园。
(1)融入课程教学。第一,与通识类课程相结合,纳入校内公共选修课程。舞蹈是表演的艺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舞蹈文化的独特魅力。针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本土舞蹈文化赏析课程,普及本土舞蹈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本土舞蹈文化有所了解,增加美学知识。第二,与表演艺术类课程相结合,针对艺术专业学生开设舞蹈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为传播本土舞蹈文化奠定基础。第三,与艺术设计类课程相结合,针对艺术设计、美术专业的学生开设舞蹈服饰、头饰、道具、化妆设计等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校园环境熏陶。第一,举办专题讲座,普及舞蹈知识,营造良好氛围。有计划地聘请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学术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独特魅力。第二,创办大学生舞蹈社团,开展舞蹈推广活动,把古老的本土舞蹈文化带入校园,拓展本土舞蹈文化的观众范围。通过社团,学生可以自发学习舞蹈知识,参与节目排演,提高人文素质。
(3)开展实践活动。本土舞蹈文化是集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展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效率。永州本土舞蹈文化蕴含着当地社会人文、历史、风俗、地域等独特的文化基因,是永州特有的品牌。要想全面了解,就必须深入其中,切身体验,才能学到精髓。
2.3 潇湘文化核心区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本土舞蹈文化是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基础,集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地方性表演艺术,融入当地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一,有利于促进高校沐染地方特色文化,形成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的独特风格;第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第四,有利于拓宽本土舞蹈文化的观众面。古往今来,本土舞蹈文化一直存活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给人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2.4 对潇湘文化核心区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本土舞蹈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校园传承弘扬本土舞蹈文化,可以培养青年學子热爱家乡的情怀,促进多元化文化体系的形成。既为湖湘文化深入扎根校园打下基础,又为弘扬潇湘文化作出积极贡献。更重要的是鲜明的特色校园文化是高校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蕴含正能量,是高校兴旺发达的表现。
3 湖湘舞蹈文化与高校结合的可行性对策构想
3.1 肩负历史使命,建立长效传承机制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无论是培养专业性人才或是综合性人才,其目的是培养出能服务社会的各类优秀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热爱祖国,献身事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加强高校本土舞蹈文化课程的建设,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潇湘文化核心区高校要高度重视本土舞蹈文化教育,为本土舞蹈文化教育提供保障。可在高校内建立本土舞蹈文化研究开发机构,开设舞蹈课程,将本土舞蹈文化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3.2 融入大学艺术教育,完善专业学科建设
潇湘文化核心区拥有丰富的民族舞蹈资源,该区所辖高校目前对于本土舞蹈文化课程的开发比较薄弱,舞种少,深度浅,缺系统,一般认为是缺教材、缺师资、缺资金所导致的,殊不知,“湖湘”地方特色舞蹈课程的开发已有成功范例,如吉首大学对湘西地区本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做法可作借鉴。在学习他人经验时,重点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创新教学,走出新路,可开设潇湘舞蹈文化音韵、曲牌、作曲类课程,培养本土舞蹈文化表演与创新人才;开设潇湘舞蹈文化舞美、服装、灯光类设计课程,为潇湘舞蹈文化培养辅助性创作人才;开设潇湘舞蹈文化剧本写作课程,培养编剧编导人才。这样潇湘舞蹈文化的创作及表演人才就会逐渐增多,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必将成果斐然。
3.3 融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国务院出台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重要的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建立在多元化的育人体系中,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创业是时代的呼唤,培养人才则是高校的重大责任。从培养审美能力出发,将创新创业思维运用到舞蹈本身以及群众的艺术需求中,找准方向,明确创新创业方式,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的尝试方向。
参考文献:
[1] 吕国康.千古零陵擅风月——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01):29-30+59.
[2] 徐雷.曾国藩廉政思想的理学底蕴[J].原道,2017(01):169-179.
[3] 曹蒙瑶.潇湘文化核心区本土舞蹈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8.
作者简介:赵岚,女,艺术学硕士,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和舞蹈文化。
关键词:潇湘文化核心区;本土舞蹈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1 潇湘文化核心区域本土舞蹈文化内涵
1.1 潇湘文化核心区域的概念
永州始称零陵,因舜帝葬于九嶷而得名。永州秦代设县,汉元鼎六年设零陵郡,隋开皇九年改设永州总管府。从此,零陵、永州一地二名,因潇水、湘江汇于苹岛,俗称潇湘。吕国康的《潇湘考》、谷庵的《潇湘史话》、靖波《试谈潇湘》均对“潇湘”的来历及内涵进行了深入考证,尤其是蔡自新在《知我永州》中对“三湘”的内涵有过权威论述,提出自湘江上游始,源头有漓湘,接潇水有潇湘,接烝水有烝湘。漓湘、潇湘、烝湘谓之“三湘”,都属零陵郡范围。[1]大致从汉到唐,人们都把“三湘”作为古零陵的泛称。后随湖南及零陵行政区划的变化,零陵三湘的界定失去了原来的内涵,而作为文化记忆符号的“三湘”却被人们继承下来,扩展为湖南的代称。
纵观永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光绪《湖南通志·人物志》收录元代以前永州各类杰出人物114人,对潇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至深至远。永州历来被称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其渊源有四。
(1)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据《史记》记载:“舜南巡守,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从此舜帝与九疑、零陵便融为一体。有学者指出,舜帝南巡、藏精九疑是上古时期的重大事件,舜帝及其随行,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沿湘江、潇水南行的中原人,他们把华夏文明首先带到此地,对永州的早期开发作出开拓性的贡献。《史记》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可谓中国树立明确的道德观和原则都是从虞帝时代开始的。缘于此,舜帝所创立的道德文化就成了潇湘文化的根脉。
(2)宋明理学鼻祖周敦颐。周敦颐,北宋道州(今永州道县)人,是潇湘本土诞生的文化巨人,他被视为湖湘文化的奠基人。在湖湘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直至宋代周敦颐儒道思想的创立,加之后来湖湘学派的兴起,湖湘文化才在中国主流文化中占得一席之地,故有“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之说。他的学说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儒家思想,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3)一代文宗柳宗元。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贬谪永州,因为有了柳宗元,永州遂名闻天下,永州的历史文化更加厚重而精彩。柳宗元贬谪永州,他的“永州八记”描绘了幽深奇绝的永州山水,文笔明丽峻洁,多有所寄托,具有卓越的艺术独创性,将我国的山水游记文学推向了巅峰。
(4)湖湘学派。南宋湖湘学派的几位大儒与永州有着不解之缘。湖湘学派是南宋时期兴起于湖南的重要理学学派,由著名学者胡安国、胡宏父子奠其基,理学大家张栻继其统,而由张栻弟子承其风、衍其流。史载胡安国于绍兴初年以“徽猷阁待制知永州”,以文学饰吏治,号称名太守;张栻则因其父张浚两次贬谪永州,前后随父寓居永州长达十多年,永州实为张栻的第二故里,他与本地名士张纡、严昌裔、蒋昺等交游,研治理学。从一定意义上说,胡安国和张栻的学说皆发轫于永州。
1.2 潇湘文化核心区域所涵盖的本土舞蹈文化范畴
永州地处楚粤桂边界,曾是中原、楚、百越文化交汇之地。经历史演进,形成了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祁剧、零陵花鼓戏、木偶戏、山歌、龙舞、灯舞、狮舞、长鼓舞、伞舞、傩舞、巫舞等都是本土舞蹈文化的经典,其中祁剧、零陵花鼓戏、瑶歌、长鼓舞全国闻名。祁剧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其历史比京剧久远,对京剧乃至粤、桂等周边地区的剧种产生较大影响,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辉煌篇章。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艺术都属于潇湘文化核心区域本土舞蹈文化
的范畴。
2 潇湘文化核心区域本土舞蹈文化与潇湘文化核心区域高校的联系
2.1 本土舞蹈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政策扶持。近年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了对地方优秀舞蹈文化的保护和促进发展的力度。目前,潇湘文化核心区的本土舞蹈文化进入高校的趋势已经初步形成,值得欣慰的是弘扬传统文化,活跃校园文化,创新办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要想推动高校应有的文化功能建设和教学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投入机制和评价机制。
(2)个案研究。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经70余年的办学历程,现已成为一所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下设的音樂舞蹈学院,开设了本土音乐舞蹈课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传承发展机制,在本土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上硕果累累:《蝴蝶歌》《女书缘》获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文艺节目展演一等奖;《打起铜锣追男崽》《跳盘王》参与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舞蹈世界》栏目的录制,后者获“舞蹈全民星特别荣誉奖”;《盘王大歌》获得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因重视舞蹈教学,着力特色办学,名气斐然。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该校原设有音乐表演师范类高职专科专业,现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融入3年制专科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本土舞蹈文化传承内容涉及将江华瑶族长鼓舞、祁阳祁剧、零陵渔鼓等相关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设为选修课程。原零陵师范经典保留剧目《瑶族长鼓舞》也将进行复排。校园文化由校团委主抓,宣传部、文艺部、艺术团、社团部等相关部门配合,目前风生水起,大有登上新台阶之势。
2.2 本土舞蹈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各高校可根据地域特点、人文环境及校情,选择性地引入本土舞种。采取课堂教学、校园环境熏陶、开展舞蹈社团、艺术实践排演剧目、推行校园集体舞等方式,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推进本土舞蹈文化融入高校校园。
(1)融入课程教学。第一,与通识类课程相结合,纳入校内公共选修课程。舞蹈是表演的艺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舞蹈文化的独特魅力。针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本土舞蹈文化赏析课程,普及本土舞蹈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本土舞蹈文化有所了解,增加美学知识。第二,与表演艺术类课程相结合,针对艺术专业学生开设舞蹈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为传播本土舞蹈文化奠定基础。第三,与艺术设计类课程相结合,针对艺术设计、美术专业的学生开设舞蹈服饰、头饰、道具、化妆设计等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校园环境熏陶。第一,举办专题讲座,普及舞蹈知识,营造良好氛围。有计划地聘请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学术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独特魅力。第二,创办大学生舞蹈社团,开展舞蹈推广活动,把古老的本土舞蹈文化带入校园,拓展本土舞蹈文化的观众范围。通过社团,学生可以自发学习舞蹈知识,参与节目排演,提高人文素质。
(3)开展实践活动。本土舞蹈文化是集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展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效率。永州本土舞蹈文化蕴含着当地社会人文、历史、风俗、地域等独特的文化基因,是永州特有的品牌。要想全面了解,就必须深入其中,切身体验,才能学到精髓。
2.3 潇湘文化核心区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本土舞蹈文化是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基础,集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地方性表演艺术,融入当地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一,有利于促进高校沐染地方特色文化,形成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的独特风格;第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第四,有利于拓宽本土舞蹈文化的观众面。古往今来,本土舞蹈文化一直存活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给人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2.4 对潇湘文化核心区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本土舞蹈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校园传承弘扬本土舞蹈文化,可以培养青年學子热爱家乡的情怀,促进多元化文化体系的形成。既为湖湘文化深入扎根校园打下基础,又为弘扬潇湘文化作出积极贡献。更重要的是鲜明的特色校园文化是高校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蕴含正能量,是高校兴旺发达的表现。
3 湖湘舞蹈文化与高校结合的可行性对策构想
3.1 肩负历史使命,建立长效传承机制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无论是培养专业性人才或是综合性人才,其目的是培养出能服务社会的各类优秀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热爱祖国,献身事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加强高校本土舞蹈文化课程的建设,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潇湘文化核心区高校要高度重视本土舞蹈文化教育,为本土舞蹈文化教育提供保障。可在高校内建立本土舞蹈文化研究开发机构,开设舞蹈课程,将本土舞蹈文化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3.2 融入大学艺术教育,完善专业学科建设
潇湘文化核心区拥有丰富的民族舞蹈资源,该区所辖高校目前对于本土舞蹈文化课程的开发比较薄弱,舞种少,深度浅,缺系统,一般认为是缺教材、缺师资、缺资金所导致的,殊不知,“湖湘”地方特色舞蹈课程的开发已有成功范例,如吉首大学对湘西地区本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做法可作借鉴。在学习他人经验时,重点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创新教学,走出新路,可开设潇湘舞蹈文化音韵、曲牌、作曲类课程,培养本土舞蹈文化表演与创新人才;开设潇湘舞蹈文化舞美、服装、灯光类设计课程,为潇湘舞蹈文化培养辅助性创作人才;开设潇湘舞蹈文化剧本写作课程,培养编剧编导人才。这样潇湘舞蹈文化的创作及表演人才就会逐渐增多,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必将成果斐然。
3.3 融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国务院出台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点。重要的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建立在多元化的育人体系中,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创业是时代的呼唤,培养人才则是高校的重大责任。从培养审美能力出发,将创新创业思维运用到舞蹈本身以及群众的艺术需求中,找准方向,明确创新创业方式,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的尝试方向。
参考文献:
[1] 吕国康.千古零陵擅风月——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01):29-30+59.
[2] 徐雷.曾国藩廉政思想的理学底蕴[J].原道,2017(01):169-179.
[3] 曹蒙瑶.潇湘文化核心区本土舞蹈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8.
作者简介:赵岚,女,艺术学硕士,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和舞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