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伦理小说《小妇人》由美国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所著,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马奇家四姐妹——乔、梅格、贝思和艾美,四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但又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特别是乔生性豪放,强调自我奋斗。本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作者和主人公乔的性格,从而阐明《小妇人》是作者奥尔科特的自传体小说,乔是作者的影子。
关键词:《小妇人》 独立 自尊 反叛意识
引言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国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所著的《小妇人》诞生,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此小说以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突出体现了他们追求自尊与独立的精神品格。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分析了自己和主人公乔的性格,从而阐明《小妇人》是作者奥尔科特的自传体小说。
一、创作《小妇人》的社会背景
小说的创作背景是19世纪中期,此时,美国正在发生内战。而奥尔科特与小说中乔生活的年代相近。此时美国文学界正盛行超验主义,其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此外,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其资本主义的矛盾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女性的独立意识十分强烈,而此小说正是通过写乔的心路历程,来表现出一种独立意识,进而凸显出女性作为主体的反叛思想。
二、内容简介
《小妇人》中的主人公乔对抗父权主义,她极其渴望在男性垄断社会下做出一番成就,特别强调想要由从属走向独立,借以实现自己的女性主体地位。[1]而小说中,乔在追求自立、自尊的过程中,完全突出了其反叛的性格。主人公乔这种强烈的生存意识已经成为我们所追求的精神基石,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其实在奥尔科特之前,就曾有众多作家以不同的创作风格,给美国社会留下了诸多感人而不朽的著作,如惠特曼、梭罗、霍桑等。尤其是爱默生的思想对其作品影响巨大。艾默生提出“人就是一切”,世界为人存在,人决定自己的命运,人必须要自信,自尊,自助,他觉得人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所以,他主张发挥人的超验作用,尤其推崇人的至高无上。而这些特性在主人公乔身上则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小妇人》的诞生,对美国一百多年前的社会和家庭文化而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小说不仅继承了一些先前作家的思想,而且还给美国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些影响。
三、自尊与反叛在乔·马奇身上的体现
乔性格豪放,追求独立与自由,并且在小说的一开始,乔就有意识地抵抗父权主义对自己的限制,她极其渴望在男性垄断社会下做出一番成就,由从属走向独立,实现自己的女性主体地位。而这篇小说在塑造乔·马奇整个形象的过程中,自尊与反叛在主人公身上则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一)乔的反传统意识
19世纪时期,男性居于社会主体地位。他们要求女性要温良恭顺,要按照他们的思想意愿去做事。而主人公乔则不愿意成为这种循规蹈矩、任人宰割、被社会规范所拷上枷锁下的“小妇人”。所以,乔极其排斥当时的社会和道德标准,她厌烦上流社会女子的装束,她的言行举止和当时社会格格不入。而正是由于乔这种男性化的性格,才使得她的反传统意识更加强烈,进而才促使她不断思考并走向成熟。[2]
从乔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她的反叛意识十分强烈,而她的这种特立独行的性格则完全与男权社会下所要求的女性标准所背离。而作者奥尔科特却与乔的性格特别相似,所以,这篇小说看似在写乔,而实则是在写作者自己,即作品中奥尔科特通过乔来表述自己的性格。作者厌倦了19世纪中期的社会准则,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无声的抗争。在生活中,奥尔科特是天生就具有独立精神的女性,她一直在努力使家庭摆脱贫困,同时也深刻意识到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要独立。而要想真正做到独立,就必须先要做到经济上的独立,进而才能取得精神上的独立。根据自传体作家Charles Strickland的记述,奥尔科特很小就开始挣钱养家,15岁时曾做过佣人,但自从15岁时写出第一部情节剧,21岁开始发表诗歌及小品。直到逝世,她一直靠写作来贴补家用。在当时的社会,人们认为奥尔科特的出去工作有失淑女风范,但奥尔科特就是喜欢出去工作,希望男人们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她认为只有工作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才能使自己更加自信和独立。
奥尔科特虽然作为一名女子,而且她还出生在男性社会主义主权下,但是她不服输,敢于反传统。她不喜欢作为女孩子的那些约束,反而更向往男孩子那种自由的生活。她渴望独立,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即她通过自己写作来补贴家用。父权主义,虽然对女性进行了约束,但是这并不能禁锢女性的思想。奥尔科特在小说中,强烈反对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的淑女身份,对当时社会的性别观念极其否定,而特别推崇女性的独立性。并且在自己的无声抗争下,最终用独立的意志和坚强的精神,实现了女性的主体性。
(二)乔的自我反叛意识
乔生活的年代,其自我意识深深地被父权主义所压迫,而她又特别想要追求独立与自由,所以,乔的自我反叛意识极其强烈。弗洛依德认为“本我是本能作用的我,以快乐为原则,超我是道德的我,以道德、良心为原则,自我是夹在中间的一个我,它负责协调满足本我和超我的要求,以现实为原则,也是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人格”。乔在《小妇人》中以“自我”为中介,以此来协调“本我”“超我”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对家人的爱是她的“超我”意识,而她的悲伤则展现出“本我”的一面。和奥尔科特一样,乔有独立的性格特征,乐观地承担起了养家的重担。她认识到要摆脱贫困就要依靠自己,正如乔所说“我不喜欢别人的恩惠,他们让我觉得像一个奴隶。我宁愿为自己做一切事情,完全独立”。 她认识到要摆脱贫困就要依靠自己。当她拿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资时,她首先想到了贝思,就出钱送贝思和母亲去海边度假。通过这些努力,乔希望人们能够看到她的女性价值并获得社会的认可。 在对乔和奥尔科特进行对比后,我们发现,他们都是家庭的支柱,这恰恰体现了她们女性的主体地位。她们一直在努力获得社会的认可,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有意识地抵抗父权社会对自己的限制,打破男性垄断地位,从而实现女性主体地位。
(三) 乔的微观反叛意识
在父权社会下,女性想要建构独立个体,实现自己的话语权,其最佳途径便是写作。《小妇人》诞生时,美国内战刚刚结束,在父权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女性被禁锢于家庭的传统思想束缚了女性的成长。奥尔科特意识到了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因此努力创作,希望通过文学作品解放女性思想,发挥自己的个性。所以小说中,在她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她特别注重要自强自立,并且始终强调要坚持个性与尊严。
《小妇人》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乔的伟大女性形象,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构建了女性话语主体权。乔与奥尔科特一样,从小就喜欢写作和阅读,虽然没有钱去买书,但当作家却一直是乔的梦想。事实上乔与奥尔科特有着相似的写作风格,奥尔科特曾声称“她内心追求的是耸人听闻的风格”(Sanderson,1994)。唯心论的想法和反常的人物性格,使得乔的小说充满了恐怖的幻想。乔为女性追求独立地位树立了良好典范,乔通过依靠自己写作来养家。并且写作使得乔从父权社会主义压迫下逐渐解放出来。[3]这打破了父权社会对女性主体地位的限制,同时,也体现出了女性强烈追求独立地位的思想。
(四)乔的独立意识
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女性应专注于家务,而并不支持女性发展自己的事业,受此思想的影响,所以大多数女性对婚姻都持有消极的态度。美国在19世纪前期,开始兴起了一场女权主义运动。女性要求应赋予他们与男子一样的平等地位,在物质与精神上获得独立,即女性有选择生活方式和参与工作的权利。这样就可以使得她们发展自己的事业,并且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使得女性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这种提倡独立与平等的主张,完全符合女性的心理要求,因此,便得到了越来越多女性的支持。此外,在小说中,作者的独立意识还体现在她对婚姻的态度上,她与同时期的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及英国女诗人罗赛蒂一样,她们认为婚姻是人生的一个陷阱。事实上她拒绝婚姻的真正原因是他不想成为丈夫的附属品,想和男性一样成为独立的女性主体。
乔在小说中极其反感婚姻,她认为婚姻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有的经历。虽然乔最终和拜尔教授成婚了,但这并没有阻碍她的创作。因为拜尔教授和乔的性格相似,开朗乐观而独立,最为重要的是他赞成乔写作并支持乔的想法。所以,乔的婚姻并没有使她失去自由,相反却使得她的事业越来越成功。拜尔教授把乔作为独立的女性个体来对待,这在当时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乔在结婚后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她开办了学校,这种生活比写作更加有意义。小说的这一结局表明奥尔科特希望自己也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在男性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和其同等的话语权地位。语
参考文献
[1][美]奥尔科特·路易莎.小妇人[M].洪怡,叶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及研究出版社,2002.
关键词:《小妇人》 独立 自尊 反叛意识
引言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国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所著的《小妇人》诞生,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此小说以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突出体现了他们追求自尊与独立的精神品格。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分析了自己和主人公乔的性格,从而阐明《小妇人》是作者奥尔科特的自传体小说。
一、创作《小妇人》的社会背景
小说的创作背景是19世纪中期,此时,美国正在发生内战。而奥尔科特与小说中乔生活的年代相近。此时美国文学界正盛行超验主义,其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此外,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其资本主义的矛盾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女性的独立意识十分强烈,而此小说正是通过写乔的心路历程,来表现出一种独立意识,进而凸显出女性作为主体的反叛思想。
二、内容简介
《小妇人》中的主人公乔对抗父权主义,她极其渴望在男性垄断社会下做出一番成就,特别强调想要由从属走向独立,借以实现自己的女性主体地位。[1]而小说中,乔在追求自立、自尊的过程中,完全突出了其反叛的性格。主人公乔这种强烈的生存意识已经成为我们所追求的精神基石,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其实在奥尔科特之前,就曾有众多作家以不同的创作风格,给美国社会留下了诸多感人而不朽的著作,如惠特曼、梭罗、霍桑等。尤其是爱默生的思想对其作品影响巨大。艾默生提出“人就是一切”,世界为人存在,人决定自己的命运,人必须要自信,自尊,自助,他觉得人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所以,他主张发挥人的超验作用,尤其推崇人的至高无上。而这些特性在主人公乔身上则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小妇人》的诞生,对美国一百多年前的社会和家庭文化而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小说不仅继承了一些先前作家的思想,而且还给美国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些影响。
三、自尊与反叛在乔·马奇身上的体现
乔性格豪放,追求独立与自由,并且在小说的一开始,乔就有意识地抵抗父权主义对自己的限制,她极其渴望在男性垄断社会下做出一番成就,由从属走向独立,实现自己的女性主体地位。而这篇小说在塑造乔·马奇整个形象的过程中,自尊与反叛在主人公身上则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一)乔的反传统意识
19世纪时期,男性居于社会主体地位。他们要求女性要温良恭顺,要按照他们的思想意愿去做事。而主人公乔则不愿意成为这种循规蹈矩、任人宰割、被社会规范所拷上枷锁下的“小妇人”。所以,乔极其排斥当时的社会和道德标准,她厌烦上流社会女子的装束,她的言行举止和当时社会格格不入。而正是由于乔这种男性化的性格,才使得她的反传统意识更加强烈,进而才促使她不断思考并走向成熟。[2]
从乔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她的反叛意识十分强烈,而她的这种特立独行的性格则完全与男权社会下所要求的女性标准所背离。而作者奥尔科特却与乔的性格特别相似,所以,这篇小说看似在写乔,而实则是在写作者自己,即作品中奥尔科特通过乔来表述自己的性格。作者厌倦了19世纪中期的社会准则,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无声的抗争。在生活中,奥尔科特是天生就具有独立精神的女性,她一直在努力使家庭摆脱贫困,同时也深刻意识到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要独立。而要想真正做到独立,就必须先要做到经济上的独立,进而才能取得精神上的独立。根据自传体作家Charles Strickland的记述,奥尔科特很小就开始挣钱养家,15岁时曾做过佣人,但自从15岁时写出第一部情节剧,21岁开始发表诗歌及小品。直到逝世,她一直靠写作来贴补家用。在当时的社会,人们认为奥尔科特的出去工作有失淑女风范,但奥尔科特就是喜欢出去工作,希望男人们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她认为只有工作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才能使自己更加自信和独立。
奥尔科特虽然作为一名女子,而且她还出生在男性社会主义主权下,但是她不服输,敢于反传统。她不喜欢作为女孩子的那些约束,反而更向往男孩子那种自由的生活。她渴望独立,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即她通过自己写作来补贴家用。父权主义,虽然对女性进行了约束,但是这并不能禁锢女性的思想。奥尔科特在小说中,强烈反对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的淑女身份,对当时社会的性别观念极其否定,而特别推崇女性的独立性。并且在自己的无声抗争下,最终用独立的意志和坚强的精神,实现了女性的主体性。
(二)乔的自我反叛意识
乔生活的年代,其自我意识深深地被父权主义所压迫,而她又特别想要追求独立与自由,所以,乔的自我反叛意识极其强烈。弗洛依德认为“本我是本能作用的我,以快乐为原则,超我是道德的我,以道德、良心为原则,自我是夹在中间的一个我,它负责协调满足本我和超我的要求,以现实为原则,也是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人格”。乔在《小妇人》中以“自我”为中介,以此来协调“本我”“超我”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对家人的爱是她的“超我”意识,而她的悲伤则展现出“本我”的一面。和奥尔科特一样,乔有独立的性格特征,乐观地承担起了养家的重担。她认识到要摆脱贫困就要依靠自己,正如乔所说“我不喜欢别人的恩惠,他们让我觉得像一个奴隶。我宁愿为自己做一切事情,完全独立”。 她认识到要摆脱贫困就要依靠自己。当她拿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资时,她首先想到了贝思,就出钱送贝思和母亲去海边度假。通过这些努力,乔希望人们能够看到她的女性价值并获得社会的认可。 在对乔和奥尔科特进行对比后,我们发现,他们都是家庭的支柱,这恰恰体现了她们女性的主体地位。她们一直在努力获得社会的认可,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有意识地抵抗父权社会对自己的限制,打破男性垄断地位,从而实现女性主体地位。
(三) 乔的微观反叛意识
在父权社会下,女性想要建构独立个体,实现自己的话语权,其最佳途径便是写作。《小妇人》诞生时,美国内战刚刚结束,在父权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女性被禁锢于家庭的传统思想束缚了女性的成长。奥尔科特意识到了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因此努力创作,希望通过文学作品解放女性思想,发挥自己的个性。所以小说中,在她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她特别注重要自强自立,并且始终强调要坚持个性与尊严。
《小妇人》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乔的伟大女性形象,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构建了女性话语主体权。乔与奥尔科特一样,从小就喜欢写作和阅读,虽然没有钱去买书,但当作家却一直是乔的梦想。事实上乔与奥尔科特有着相似的写作风格,奥尔科特曾声称“她内心追求的是耸人听闻的风格”(Sanderson,1994)。唯心论的想法和反常的人物性格,使得乔的小说充满了恐怖的幻想。乔为女性追求独立地位树立了良好典范,乔通过依靠自己写作来养家。并且写作使得乔从父权社会主义压迫下逐渐解放出来。[3]这打破了父权社会对女性主体地位的限制,同时,也体现出了女性强烈追求独立地位的思想。
(四)乔的独立意识
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女性应专注于家务,而并不支持女性发展自己的事业,受此思想的影响,所以大多数女性对婚姻都持有消极的态度。美国在19世纪前期,开始兴起了一场女权主义运动。女性要求应赋予他们与男子一样的平等地位,在物质与精神上获得独立,即女性有选择生活方式和参与工作的权利。这样就可以使得她们发展自己的事业,并且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使得女性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这种提倡独立与平等的主张,完全符合女性的心理要求,因此,便得到了越来越多女性的支持。此外,在小说中,作者的独立意识还体现在她对婚姻的态度上,她与同时期的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及英国女诗人罗赛蒂一样,她们认为婚姻是人生的一个陷阱。事实上她拒绝婚姻的真正原因是他不想成为丈夫的附属品,想和男性一样成为独立的女性主体。
乔在小说中极其反感婚姻,她认为婚姻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有的经历。虽然乔最终和拜尔教授成婚了,但这并没有阻碍她的创作。因为拜尔教授和乔的性格相似,开朗乐观而独立,最为重要的是他赞成乔写作并支持乔的想法。所以,乔的婚姻并没有使她失去自由,相反却使得她的事业越来越成功。拜尔教授把乔作为独立的女性个体来对待,这在当时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乔在结婚后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她开办了学校,这种生活比写作更加有意义。小说的这一结局表明奥尔科特希望自己也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在男性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和其同等的话语权地位。语
参考文献
[1][美]奥尔科特·路易莎.小妇人[M].洪怡,叶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及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