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体现技术进步增长的贡献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沿用传统的Solow模型方法,着重分析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特征和趋势.结果 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波动状态,且有下行趋势,表明传统的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制造业发展的规模扩张模式正在快速弱化,而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内涵增长动能尚未实现转换接续,迫切需要实施有效举措,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向由高水平、高效益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降的内在原
【机 构】
: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院);南京大学教育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体现技术进步增长的贡献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沿用传统的Solow模型方法,着重分析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特征和趋势.结果 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波动状态,且有下行趋势,表明传统的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制造业发展的规模扩张模式正在快速弱化,而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内涵增长动能尚未实现转换接续,迫切需要实施有效举措,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向由高水平、高效益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降的内在原因包括: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不断减缓的重要原因,有效供给不足和产业深陷低端困局是外在不利影响因素,内生动力不足和技术成果尚未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资源错配和机制不健全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更为深层次体制因素.在对策方面,建议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动力,把投入产出作为衡量要素投入质效的主要标准,把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作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手段,把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作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保障.
其他文献
“十四五”时期是江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利用生产函数的基本原理,考虑资本、劳动产出弹性以及技术水平的动态时变性,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对“十四五”时期江苏经济增长潜力展开测算,估算出资本产出弹性将逐渐走低,劳动投入产出弹性将逐渐走高,全要素生产率稳步增长,经济平均潜在增速为5.532%.在此基础上,建构结构化经济增长支撑分析框架,分析得出,“十四五”时期江苏可从战略、需求、产业、要素、空间5个方面寻求经济增长支撑.考虑到“十四五”时期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程度不断增强.为探究数字经济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基于理论层面进行机理分析,其次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应强调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加强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地区协同创新发展.
“十四五”拉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幕.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根本和前提,作为工业大省,江苏工业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应该在率先实现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并为全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提供支撑.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定位和表现形态,全面总结了江苏工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突出问题,分析了“十四五”期间江苏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江苏“十四五”期间推进工业现代化建的目标定位和具体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医疗器械产业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维护人民健康安全、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支撑.国内外医疗器械产业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江苏作为医疗器械产业大省,呈现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实力持续增强、集聚发展趋势明显等特点,但仍存在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本土头部企业缺乏、高附加值产品较少、配套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基于“十四五”时期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江苏应重点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医用机器人、植介入医疗器械、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智慧医疗等方向,以及加强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本土头部企业培育、推
由于传统单向静态规制难以适应平台经济系统利益网络交织、传导路径复杂、范式涌现超前等特点,在平台经济领域监管失位、越位、缺位并存.为达到保护持续创新、避免市场失灵,推动平台经济生态系统格局由寡头垄断向共生共益演进,促进数字化平台经济系统稳健发展,针对新兴业态与传统规制之间的突出矛盾,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及演进机理,从技术生态系统共演的视角,构建包含“内部生态系统”“外部生态系统”和“制度环境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的数字化平台经济生态系统,提出共益演进的治理范式,包括聚焦市场失灵领域的生态边界治理范式、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普遍实施封闭式管理.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将大学生个人属性和时空利用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模型,探究校园环境感知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客观建成环境下,不同时空利用行为的大学生主观上对校园建成环境可达性和安全性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对校园购物/就餐的便利性和基础建设完善性的环境感知显著影响大学生对健康的自评.此外,疫情期间大学生长时间“宅”在宿舍内的时空利用行为和频繁的网络社交行为也能降低大学生对健康的自评.
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平台经济的兴起与飞速发展,但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和异化行为日益凸显,亟待高效治理.明确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属性特征和内容构成,借鉴多中心治理理论,构建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元治理模式与高效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主体多元性、多重关系性、治理复杂性和内容扩展性的属性特征;多中心治理理论与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在治理主体、权力向度、实现方式等方面具有内在契合性;政府、平台型企业、社会公众、公共媒体、基层党组织和第三部门等主体应被纳入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多元治理体系中
当前,产出标准模糊的准经营性PPP项目缺乏一套系统性的产出绩效评价体系.以我国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从质量、数量、成本和安全4个维度识别准经营性PPP项目运营阶段产出绩效评价指标,基于规范性标准、参照性标准和物有所值评价,选择评价标准取值基础和制定产出绩效评价目标值.通过对高速公路段大修PPP工程项目的案例分析,验证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培育和壮大企业新动能是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战略方向.既往研究单一聚焦于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忽视了从制度主义视角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和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江浙沪地区334份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厘清了合法性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机制,并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战略性地增加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合法性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创新绩效之间产生中介作用,同时竞争强度对
事故致因存在于某类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部位和环节,对项目实施过程具有各种类型和程度的约束.选择“2-4”模型对某类工程项目进行事故致因分析,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构建工程项目事故致因分析方法和步骤,有助于工程项目相关人员理解和掌握事故致因分析的具体内涵和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