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应遵守的三“性”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a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是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因此,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问题的设计呢?
  
  一、问题设计的程序性
  
  目前多数教师优化程序的观念十分淡薄,有的一节课就树立四五个目标,而这些目标之间又缺乏有机联系,或教师不能将这些目标按学科的顺序使之贯串为一个整体,课堂教学显得凌乱,学生云里雾中,思维混乱。有位教师在上《七根火柴》时,依次提出了以下问题:1.主人公无名战士具有怎样的品质?2.小说叙述了怎样的事情?3.线索是什么?4.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思想?5.环境描写的句子是哪些,有何作用?6.卢进勇这个次要人物对主人公的作用如何?这里教师首先让学生讨论主人公的品质,就相当突兀,学生缺乏思维的基础,结果并不复杂的问题弄得复杂起来,后面几个问题的次序也很混乱,整个课堂条理不清,很不顺畅。有的教师注重思维的程序设计,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有位教师处理《变色龙》时设计了如下问题:1.小说叙述了怎样的事情?2.主人公作了几次判定,发生了几次“变色”?“变色”的原因是什么?3.由“变色”中,你看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4.通过人物的性格特征,想象一下当时沙皇社会的特点是什么?5.如果你处于那样的社会,你会怎样做?这样的问题设计,像一座立交桥,既能使学生思维畅通无阻,又可向四处发散,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引发学生思维的波澜,展开丰富多彩的智慧浪花。
  
  二、问题设计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新信息的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学生阅读思维是否灵活有创见,发散思维强弱是一个重要标准。教学中若能经常在好像没有问题的地方巧设问题,造成障碍,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波澜,并引导学生去跨越,就能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质量。如学完《范进中举》后,为拓宽学生思维,加深对课文理解,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假若你是范进,在乡试中又未曾中举,你将如何去面对?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讨论结果五花八门:会发疯、会上吊、会消沉、会打人、会骂上天不公、会千方百计治疗、会认命、会重整旗鼓、会回家种田、会一游泰山……尽管以上结论难免有偏颇之处,甚至有点出乎常情,但学生通过思维讨论,概括力、判断力和想象力都有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问题设计的自主性
  
  语文课改总目标特别强调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权利,尊重他们独特的体验,给他们以自主设计问题的机会。如在教学泰格特的《窗》时,学生探究了十多个问题,涉猎的有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性格、文章给我们的启示以及字词读音、句子的修辞、词语的运用等方面。如1.两人一开始的关系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靠窗病人讲述窗外美景时,不靠窗病人的感受如何?后来呢?3.靠窗病人生命危在旦夕之际,另一位病人是如何做的?其原因是什么?4.故事的结局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5.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如何?6.文章结局语具有怎样的特点?7.本文以“窗”为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8.当今社会有没有这两种类型的人?请举两例加以分析……这些问题都是同学们自己设计和提出的。这样,整个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内容就是按学生想了解的来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所以在探究中常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教师惊叹不已,在课堂上激起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由上观之,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勇于创新,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使他们由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转变。
其他文献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密不可分的。在实际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了“导”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不能有机结合。所以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思考,既不能使学生自主发展,也与素质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要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主动参与,自我调控、自我创造、自我评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就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期刊
摘要:英语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阵地,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师生感情的第一座桥梁。  关键词:导入 艺术 小学 英语课堂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名教师从一堂课的开始就善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孩子们就有可能在整堂课中轻松愉快的学好英语。正如特级教师刘显国所写: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有赖于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激发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课堂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在新一轮中学课程改革中必然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能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数学概念、难以想象的数学规律和一些复杂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
期刊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所以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建设一个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有组织、有纪律,蓬勃向上的班级体,与班主任的作用息息相关。对此,我  深有感触,我认为要管理好班级班主任首先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班主任的形象    一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甚至一些活动都与班主任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
期刊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
期刊
摘 要:通过对20世纪五十年代末发起的纷争,经理几十年逐渐平复而今烽烟再起的关于数学教育思想的“现代派”与“传统派”之争进行回顾,展开客观思考,从历史的演变中获得启发,结合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有关现代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育 改革思路    一、“现代派”与“传统派”的数学教育理论核心及纷争     20世纪五十年代末,由美国数学界引发并波及几乎整个世界的关于数学教育思
期刊
我们可以把创作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积累阶段、构思阶段和表现阶段。要想使学生创作成为个性创作,从而展现自我,我们就必须从这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和训练。    一、积累阶段的培养和训练    创作的准备阶段,是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生活经验的积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验。写作的源泉来自社会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做基础,写作就失
期刊
我班有个学生叫杨赛。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
期刊
摘 要:古往今来有关“教育是什么”论述的共同基础是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确实以活动的形态存在。人们为了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经验,使知识得以延续和发展,靠的是教育。教育活动中,师生往往以面对面直接交往的形式进行教育。可以说没有人际交往活动就不存在教育,就这个意义而言,教育的实质是交际。  关键词:英语教学 交际 特点    教学过程交际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物质(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