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蒙城县乐土镇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以“乐土”命名的乡镇之一,“乐土文化”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现象与庄子思想一脉相通,研究“乐土文化”对于发掘和弘扬蒙城县本土文化,丰富人文蒙城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蒙城县;乐土文化;中国梦;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在蒙城方言中,“乐土”的“乐”读作(luǒ,裸),“乐土”就成了“裸土”,与“骆驼”音非常相近,久而久之,“乐土”演变成了“骆驼”,还演绎出神奇的传说故事。“乐土”这个象征无处不公平无处不保暖的安乐国从古代社会就存在着,真正在《蒙城县志》有记载是民国五年的乐土镇。
一、乐土的文化内涵
“乐土”(英语翻译为:land of happiness)一词最早出于《诗经·国风·魏风》,“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乐土”是古代社会劳动人民设想的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秩序井然、自由平等幸福快乐的地方,是理想的王国,是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蒙城县城南二十多里处有个乐土镇,距离乐土镇有几里路的地方横穿蒙凤公路有一条芡河(古称濮水),跨河有座大桥,名曰陈仙桥,相传是五代宋初陈抟老祖睡梦中经庄子点化修道成仙的地方。离陈仙桥不远处就是民间流传的“四十五里上天梯”,在古濮之畔有棵直通天上的大柳树,爬上这棵柳树树梢就会发现天堂就在不远处,再往前去就进入天堂成为神仙。“乐土”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现象,与道法自然、顺势而为的庄子思想、与我们努力实现的中国梦一脉相承。
二、“乐土”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意义
“乐土”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向往与追求,为人们向前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这个词从古代就有,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要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后来小康发展到仅仅是低于“大同”社会的以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维持的社会。从奴隶社会的到封建社会的农民再到社会主义的全体公民共同向往的“乐土”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了清晰的实现目标,自古及今人民期盼的“乐土”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庄子的“逍遥”思想与“乐土”的内涵
庄子主张全性保身的处世哲学,重视个人本身的价值,重视人的生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认为一切要顺乎自然,保存人的本性,做到无名、无功、无己,才能解决人生的困境,达到逍遥的境界。庄子的逍遥思想与“乐土”內涵具有一致性,都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只有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尊重人权、注重自我的发展的社会才是人们心中的“乐土”,才会“爰得我所”。
四、“乐土”与“中国梦”的关系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总书记习近平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一次又一次地作了阐述:实现中国梦就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我们有更好的教育环境,更舒适的住房,更便捷的交通,更干净更美丽的自然环境,更好的工作生活。 “乐土”就是快乐舒适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我们每个人都能过的越来越好,不仅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文化生活也将很丰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我们每个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乐土”实际上是和“中国梦”是一致的都是每个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国家振兴、民族富强、人民幸福。
五、建设人民群众心中的“乐土”
建设人民群众心中的“乐土”就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有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乐土”的领导核心。
空谈兴国,实干兴邦。建设人们心中的“乐土”必须脚踏实地,立足国情、市情、县情、镇情,立足自身现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实现人民群众心中的“乐土”。
距离两淮古镇的乐土镇东1.5公里处就是远近闻名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双龙村。八米宽的乐双路从乐土镇直通双龙,公路的北面是条清澈见底港沟,沟的两岸设有护栏和防波堤,一座古香古色的牌坊迎面而来,牌坊上雕刻两条惟妙惟肖的青龙戏珠。一座别具特色的公共服务中心大楼特别显眼,村民在这里可以申请办理农保、农合、低保、户籍、土地、上学、计生、入托、外出等各种村级证明和代理手续。村里有娱乐室,村民可以在那里读书、看报、下棋。这里有古朴的民风、小康奋进道路上的缩影,显示着乐土人民奔向“乐土”努力的方向。
六、“乐土”的梦想对建设美好蒙城的启示
蒙城是庄子故里,楹联之乡,千年古城,文化底蕴厚重,民风淳朴,王安石曾诗赞蒙城“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蒙城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把“工业蒙城、宜居蒙城、人文蒙城”美好蒙城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目标任务。
美好蒙城建设既推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又改善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极大增加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都是人民所想、所盼。有梦想才有希望,有梦想才有未来,有梦想才有动力。正是因为“乐土梦”才启示县委、县政府制定建设美好蒙城的目标任务。
美好蒙城建设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群众是美好蒙城建设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更是受益的主体。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其建设美好家园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同时搭建合理的诉求空间与平台。
美好蒙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凝聚群众力量,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各界支持的机制和格局,让农民得到应有的利益和实惠,才能为美好蒙城建设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关键词:蒙城县;乐土文化;中国梦;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在蒙城方言中,“乐土”的“乐”读作(luǒ,裸),“乐土”就成了“裸土”,与“骆驼”音非常相近,久而久之,“乐土”演变成了“骆驼”,还演绎出神奇的传说故事。“乐土”这个象征无处不公平无处不保暖的安乐国从古代社会就存在着,真正在《蒙城县志》有记载是民国五年的乐土镇。
一、乐土的文化内涵
“乐土”(英语翻译为:land of happiness)一词最早出于《诗经·国风·魏风》,“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乐土”是古代社会劳动人民设想的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秩序井然、自由平等幸福快乐的地方,是理想的王国,是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蒙城县城南二十多里处有个乐土镇,距离乐土镇有几里路的地方横穿蒙凤公路有一条芡河(古称濮水),跨河有座大桥,名曰陈仙桥,相传是五代宋初陈抟老祖睡梦中经庄子点化修道成仙的地方。离陈仙桥不远处就是民间流传的“四十五里上天梯”,在古濮之畔有棵直通天上的大柳树,爬上这棵柳树树梢就会发现天堂就在不远处,再往前去就进入天堂成为神仙。“乐土”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现象,与道法自然、顺势而为的庄子思想、与我们努力实现的中国梦一脉相承。
二、“乐土”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意义
“乐土”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向往与追求,为人们向前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这个词从古代就有,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要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后来小康发展到仅仅是低于“大同”社会的以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维持的社会。从奴隶社会的到封建社会的农民再到社会主义的全体公民共同向往的“乐土”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了清晰的实现目标,自古及今人民期盼的“乐土”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庄子的“逍遥”思想与“乐土”的内涵
庄子主张全性保身的处世哲学,重视个人本身的价值,重视人的生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认为一切要顺乎自然,保存人的本性,做到无名、无功、无己,才能解决人生的困境,达到逍遥的境界。庄子的逍遥思想与“乐土”內涵具有一致性,都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只有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尊重人权、注重自我的发展的社会才是人们心中的“乐土”,才会“爰得我所”。
四、“乐土”与“中国梦”的关系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总书记习近平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一次又一次地作了阐述:实现中国梦就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我们有更好的教育环境,更舒适的住房,更便捷的交通,更干净更美丽的自然环境,更好的工作生活。 “乐土”就是快乐舒适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我们每个人都能过的越来越好,不仅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文化生活也将很丰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我们每个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乐土”实际上是和“中国梦”是一致的都是每个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国家振兴、民族富强、人民幸福。
五、建设人民群众心中的“乐土”
建设人民群众心中的“乐土”就要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有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乐土”的领导核心。
空谈兴国,实干兴邦。建设人们心中的“乐土”必须脚踏实地,立足国情、市情、县情、镇情,立足自身现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实现人民群众心中的“乐土”。
距离两淮古镇的乐土镇东1.5公里处就是远近闻名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双龙村。八米宽的乐双路从乐土镇直通双龙,公路的北面是条清澈见底港沟,沟的两岸设有护栏和防波堤,一座古香古色的牌坊迎面而来,牌坊上雕刻两条惟妙惟肖的青龙戏珠。一座别具特色的公共服务中心大楼特别显眼,村民在这里可以申请办理农保、农合、低保、户籍、土地、上学、计生、入托、外出等各种村级证明和代理手续。村里有娱乐室,村民可以在那里读书、看报、下棋。这里有古朴的民风、小康奋进道路上的缩影,显示着乐土人民奔向“乐土”努力的方向。
六、“乐土”的梦想对建设美好蒙城的启示
蒙城是庄子故里,楹联之乡,千年古城,文化底蕴厚重,民风淳朴,王安石曾诗赞蒙城“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蒙城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把“工业蒙城、宜居蒙城、人文蒙城”美好蒙城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目标任务。
美好蒙城建设既推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又改善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极大增加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都是人民所想、所盼。有梦想才有希望,有梦想才有未来,有梦想才有动力。正是因为“乐土梦”才启示县委、县政府制定建设美好蒙城的目标任务。
美好蒙城建设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群众是美好蒙城建设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更是受益的主体。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其建设美好家园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同时搭建合理的诉求空间与平台。
美好蒙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凝聚群众力量,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各界支持的机制和格局,让农民得到应有的利益和实惠,才能为美好蒙城建设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