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亭作品互动短评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reter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寒(90后诗人。作品散见《诗歌月刊》《广西文学》等。)
  这是一篇典型的具有南方特质的小说,有南方生活经验的读者应该能体悟作者对家族、小村景象的深切刻摩,以及诗意呈现的隐忍氛围和拉紧身体的神秘感,让读者在一张一弛的节奏中产生共鸣。不可思议的是,南方的大山给守旧观念提供了土壤,无论是仪式感的祭祀还是巫风文化,以及闭塞的交通和固执守旧的村民,这在当今南方的某些村落的确存在着,只是小说更浓缩更强化而已。读这篇小说,似乎说谎的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关于人性的探讨,谜底的模糊性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
  >>杨运祥(90后作者,出版著作《伟大的念头在孤独中不朽》。)
  作者以主人公成长经历来看待谎言的虚实,莫力在成长中遇到各种人各种事,而人的谎言一个比一个说得生动,让主人公无法分清哪个是真相,最可恶的莫过于颠倒是非的小人。文章叙写主人公母亲受害的原因,以細腻的文字描写局中人的心理和言行,道出了一个悲剧:年轻人以热血愤怒行事,反而更容易掉进年长老者设好的圈套。
  >>大瓠(博士,资深读者,偶有文章发表。)
  这篇小说很耐读,小说的线索是寻找说谎的人,而重点却在“说谎”二字上,在隐微的叙事中折射出人的迷惘和不安。“说谎”始终映照着一种人心现实,主人公的多疑不可信,周围的人不可信,连最后似乎揭开谜底的医生的话也不可信。结尾貌似揭开了谜底,而实际上“阴影”也暗示了老者仍然可能在说谎,“起风了,梅树的阴影又笼罩过来”,留下了一声挥之不去的叹息,让人产生刺骨的悲哀和寒冷,深感人性的荒芜、人生的荒诞。冷漠、猜疑、不可信,也许这就是现实存在的精神危机吧。笔力沉稳老道,语言具有诗歌的多义性和精炼。作者通篇写得隐忍克制,这给文本带来一定的忧郁气质和回味性,但更放开更大胆也许会写得更辛辣更出彩。
  >>甄明哲(90后,主要写短篇小说。)
  小说叙述流畅,语言简洁、短促、有力、多变且富有诗意。小说中描述了一个脱离现代生活的原始领域,荒村、梅花、陶罐、毒药、姑娘、骸骨,尤其是私刑、掘墓和祭祀等元素和情节,让人想起了爱伦坡那些黑暗、具有哥特式风格的作品,尤其是第七天掘墓的一段,非常精彩!可以看出作者对节奏极强的掌控力。这篇小说具有哥特式小说的元素,同时也写出了具有中国风味的美学风格,许多写法具有启发性,是一篇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品。略感欠缺的是小说题目过于直白。
  >>周阳依(90后,发表作品《高山镇的姑娘》等。)
  从行文第一个字开始,就有一股隐藏的魔力,吸引人读下去,类似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同样写乡土,同样写家族遗传历史,同样的消亡和毁灭,同样的诡异和匪夷所思,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篇幅《百年孤独》的缩影。是遗传病导致了悲剧,还是固守传统千百年的小村排挤渴望独立自主的异类?谁才是说谎的人,反复阅读,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庄凌(90后,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
  小说巧在结构与叙事,将固守传统与反叛精神的冲突上升到人性层面,在怪诞紧张的故事中呈现人性的幽微。结局竟是一场幻觉,但这样的结局似乎预示着没有结局,到底是真是幻,无从说起,生活本是一出怪诞的戏剧。
  >>陌邻(本名贺东东,90后。诗文散见《诗刊》《星星》《中国诗歌》《飞天》《天津诗人》《青年文摘》等。)
  荆轲刺秦,“图穷而匕首见”。对一篇作品而言,图穷匕见给人以冲击,而图穷匕未见,则给人以深思,显然《谁是说谎的人》属于后者。小说一个又一个连环后,结尾处的老人说,“父亲发病时掐死了她”,但很显然这个说法和祖父、父亲的说辞一样,并不十分值得信任。谁是说谎的人?我们终究也无法确认。文章明线写莫力寻找杀害母亲的凶手,实际的暗线是莫力对母亲思想的认同、对愚昧无知人性的挑衅。“寓言式”的叙述,增强文本可读性的同时,构成小说主旨的多义性。“梅花手帕”、“老梅树”等具有象征意味的事物贯穿始终,则强化了小说的传奇色彩。
  (责编:周朝军)
其他文献
我可以给万物一击  风起时,万物摊开  静候我一击  这一击,苍茫到位  这一击,在花开时节  柳絮纷飞  纵使一击,没有击出  而成幻象  我与万物,结为尸骨  这一击顿成空悲  天涯,低到尘埃  我心,哀如死灰  若无这一击  我不会,把你带走  帶进无边荆棘  对你一击灿烂  对万物,一击磅礴  你令我,死灰复燃
期刊
水牛城记事  天空像一把无声手枪,大雪过后  世界倒在一片白茫茫的寂静中  你笑容可掬地搂着我的陶醉,依偎在  水牛山庄洁白的怀里  水牛睁开着诱人的桔红色眼睛  面带桃色,像喝醉了酒  瞪着桌上一堆五光十色的筹码  我们喝完一杯免费啤酒,在灯光幽暗的  赌场,买了一次青春的賭注  这时候,青春是可以拿来做赌资的  庄家手背的时候,我们也  难以赢得原路返回的资费  那场雪,一直下着  从一张照片
期刊
跑来的雪  从湖泊跑来一部分  从不安分的海里跑来一部分  从屋后的树林,白云的舌尖  琥珀包裹的灵魂里跑来的  冬天的第一场雪  窗外朦胧,那远处的开阔地  孩子和我,跑过来的  雪落在头顶,岁月落在头顶  它们花白了我的发  雪落在双肩,我的肩头没有重负  雪落入了我的心,  它在冬天的干枯里,滋润我  哪里也不走吧  我就是这样地拥有了雪  雪就这样地变成了我的一切  沉 默  我们不再说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工具和自媒体在全社会的出现和普及,使诗歌写作从20世纪末的文化边缘境地彻底沦为大众把玩的波普生活。这个时候,人数或多或少的各种诗人群体更为容易地滋生起来,当他们上来就以什么流派自封的时候,根本不去思量自身是否具有流派的构成要素:时段性、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审美风格、价值取向和得到公认的代表人物,等等。即使某些诗人群体具有上述的一些构成要素,其是否成为流派,还要经过时间和机遇来接
期刊
一  那天晚上七点多钟,我和刘嘉明从徐山地家出来。我们边走边说,还为我们讨论过的话题兴奋不已。其实,也就是三个理想主义者的疯话,不值一提。刘嘉明提议去附近的小饭馆再喝一杯。我拒绝了。我说,家里还有几本书等着我去看完。那时,因为对望城学院里的一些事情看不惯,甚至是厌恶,我辞职了。刘嘉明说,那么用功干什么?我说,也不是用功,是习惯。刘嘉明说,好吧。他摇晃着醉醺醺的身体,对着路边一棵柳树撒尿。可以闻到一
期刊
1  用什么来形容好呢!奇遇?见了鬼?  但就此刻而言,似乎用对峙来描述更为贴切一些。  是的,可谓是对峙。而初始并非如是的。初始时我以为那是一粒砂石。待我想用手指去拾起他时,他居然滚动了起来。显然他是避开我的手指的。我便想是一只蚂蚁罢了,我是近视眼。但瞬间他长大了数十倍,赫然地立于我的书桌上,我不由得被吓得失魂落魄了。  我们对峙了,他在书桌上,我在椅子中。  他像一只大蚂蚱,形体酷似。他是有面
期刊
1.内蒙古通辽赵文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篇披着科幻外衣的预言小说。几个跳跃不定的瞬间,像文中的绚丽异常的蝴蝶一样串联了整篇小说,乍看使人目不暇接,无法把握作者的意图。但读到最后,混乱的思绪瞬间集合,原来,作者在表面的荒诞里隐藏了一个预言。  对文学而言,如今是一个转型且极为敏感的时期。当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先锋文学的手法和思想,转瞬变得老套而陈旧时,作家们一时集体陷入蛰伏期,不知该往何处去。2
期刊
一天,我正躺在一棵桐树的树杈上睡觉,一个人老远地走过来。  “嗨,树杈小孩。”  我被惊醒了。我抬头朝下看,只见那人正叉开双腿,站在马路中央,弯着腰从胯下看我。他的脑袋朝下悬着,我很难看清他的面貌。  “树杈小孩。”他又朝我喊起来。  “怎么啦?”  “树怎么把你吸住啦?”  “什么?”  “你看见树妖了吗?”  “没有。”  “树妖就在树里藏着呢。”  “什么?”  “他吸住你啦?”  我吓得从
期刊
门“咣当咣当”响着,一直没被打开。  尔萨平躺在床上,侧着头听,数着门响动的次数。听了好久,门还是没开,他无心再听下去,转过头对着天花板,闭上了眼睛。  一声轻轻的可以被忽略的“咚”声后,有人走了进来。尔萨睁开眼,再一次转头,看到了母亲。母亲小心翼翼地朝床边走来,生怕吵醒尔萨,她这可怜的孩子几天都没好好睡觉。这时她突然注意到,尔萨那双向前突出的眼睛正盯着她。  母亲坐到床边,在尔萨的额头上亲了一口
期刊
1.陕西西安阿探  小说以被强力抑制的浪漫与淤积的辛酸凝成穿透生命常态的幽默,调侃了都市凡人生命到诗意与远方遥不可及的距离。幽远郊区社会病象横陈,悲喜的交替,现实的扎心,背离人性的行动集中上演,这恰恰是时代器质性的呈现。“青木原”究竟是康复之所,还是致疯之地?个体的命运,不是梅妝诠释的重心,时代虚影却被几个不相干的人物淋漓尽致地演绎。历经青木原的两世为人,对所有人而言,似乎从来都是生活在调侃着被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