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o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再次回到村庄的时候,发现磨渠沿上的果园的一堵墙又倒坍了。
  这堵墙早晚要倒掉,这是预料当中的事情。一堵墙和另一堵墙是一起活了几十年的老伴儿,谁离开了谁,谁就站立不稳了。
  前年我路过时,就看见园子南面的一堵墙到了,当时我也没在意,只是喊上媳妇,从不远处砍了三棵黑刺,象征性地把豁口堵住了。
  我不想再费工夫用土块或者砖头把这个豁口砌起来,是因为这个园子已经成为我的负担了。
  我走出村莊后,唯一的一畦地留给别人种了,刚开始别人打下粮食后,还给我送来十斤八斤,让我媳妇用新面蒸一扇馍馍,后来问我要不要煨炕的麦草,要是需要,就去庄稼地里收拾几背篼,再后来,我的地好像真的成了别人家的地。我没办法把一畦一亩五分的地带到县城里去耕种,日子就留给别人过了。
  想一想,这是多么没有颜面的事情。
  自从我搬离村庄后,没有颜面的事情很多。比如眼前的这个园子。才几年时间,原来的大豆、糖萝卜、黄瓜就被灰条、苦苦菜、冰草取代了,成了园子的主人。
  在那些需要收成的年份里,父亲和母亲把园子当成了自己的脸面。
  那时候生产队解散了。生产队的大园子成了每家每户的小园子。那一个秋天,父亲和母亲一直在替别人打墙,别人反过来为我们家打墙。
  父亲挽起裤管,脱掉鞋子,倒背着双手和三四个男人一起在墙板里踩,母亲与其他女人们使劲往十四板的墙头上撂土。墙一截截地就筑高了。四四方方的园子也圈起来了。
  那时候,他们谁也没想过墙会在若干年以后倒掉,他们踩实的泥巴会像当时满脸的汗水一样滚落在地上。
  父亲用庄廓里宽宽窄窄的木板钉了一扇门,安在朝河滩的方向。父亲说,这边路虽然难走一些,但是一出园子门,就有一河滩水,烧个开水洗个手很方便。
  第二年春天,当父亲提着斧头把园子门前的一片稀稀拉拉的黑刺砍倒,在原地势栽上了几十根白杨树苗时,我才懂得了父亲朝这个方向安门的用心,他要把门前头的这片河滩地也要圈入自己的光阴。
  园子里本来就有的十三棵苹果树开花了,引来一大片蜜蜂的吵闹,蝴蝶也从别人家的墙头上不断地搧过来,飞上飞下。我们家的园子就有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景象。
  阴历四月初八的后半夜,父亲就出门了,他把园子里头一天扫堆的树叶引燃了。父亲说,一年瓜果的收成就看你勤谨不勤谨,只要把“四月八”的黑霜压住了,就有摘不完的果子,手头就有要花的钱。
  父亲蹲着塄坎上,卷了一棒黄烟。园子里弥漫的炊烟融化着那个春天最后的寒冷,火光一明一暗地照耀着父亲不断咳嗽的身影。
  天渐渐亮了。
  密密麻麻的苹果长到指头蛋大小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又商量着要在园子里盖一间房子。
  无论如何,他们不能让一年的希望让别人偷去享受掉。
  父亲利用早晚时间开始打土块,母亲则用几条破麻袋片缝制挡风遮雨的门帘,家里实在找不到半片可以用来钉门扇的木板。
  等到一间简陋的土屋盖成了,父亲又在里面盘上了只能容纳一个人睡觉的土炕。其实园子里的苹果在立冬前早已摘下来卖完了,那一洞炕从来没冒过一次炕烟。
  父亲只不过是把园子当成了家,他想闻着一些丰收的气息睡一个安稳觉。
  那一年,苹果丰收了,全家人踩着凳子、扒着梯子、攀着树枝,把十五袋苹果整整齐齐摆在草地上。等别人开着手扶拖拉机把最后一袋苹果拉走后,父亲破天荒地跑到街上买了一包三毛钱的高级纸烟。
  父亲一辈子,就舍得了这么一回。
  在往后的几年里,我们把树下的杂草连根挖掉,种上了人吃的蔬菜和喂猪的饲料。再后来,苹果树陆陆续续地老死了,园子里只剩下一棵苹果树的时候,草长出来了,塄坎上的青苔也长出来了,盖起来后也许只睡过一晚夕的房子也开始漏雨了。
  父亲把最后一背篼洋芋挖出来,蹲在塄坎上吸了三锅黄烟后,做出了一个决定,把最后一棵果树挖掉,在园子里栽上白杨树。
  来年春天,我们全家五口人满满当当干了六天,把一个果园变成了树园。
  这虽然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但是,我们家境一天天好起来了,苹果树已经不是唯一的指望了。我们还有另外的事情要干,将近四亩的庄稼需要喷药,圈里的两头肥猪要赶紧加料,趁天冷塌膘前要卖掉,草房里的三只羊要早晚赶出去啃点露水草,鸡蛋快装满一笼子了,要提到街上卖掉,紧赶慢赶一眨眼,树叶又黄了,事情还是一件追着一件,把我们追大了,把父母亲追老了。
  我们再没有多余的力气把没干完的事情干完。有好多事情即使干上一辈子也干不完。就像庄稼,一茬吃完了,还得种一茬,没完没了,直到躺进棺材里,才有个消停。
  大史家的一切,都搁在那儿了,包括一个光溜溜的锄头把、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一张凹进去的铁锨、一个四面漏烟的烤箱,还有我们曾经走过无数遍的巷道、骂过的脏话、粗大的饭碗、盛过水腌过菜的瓷缸。
  好在园子里再没有别人可偷的苹果了,土房子里的泥炕早已坍塌了,再不担心老鼠翻乱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亲手栽植的白杨树长大了,根已经牢牢地扎进泥土深处,再不怕牛羊啃折,也不用担心天旱雨涝。
  有没有园墙已经无所谓了。
  我能忘掉很多事情,但我忘不掉园子的位置。
其他文献
雪落塔拉滩  家门前的路不见了  风变了颜色  今天必须骑马出行  否则,雪的重量将击穿整个冬天  沙丘消失在视线之内  白茫茫的风景裹着双眼  原野苍茫  羊群和大雪互相搀扶  是羊群走过了雪地  还是雪地在羊群的脚下移动  似乎神灵在铭记昨天的足迹  用下雪的方式向过去忏悔  有一种柔和的伤痕  在流淌,越来越近  对于塔拉滩的这场雪  整個四百五十万亩的草场  所有依靠草场生存的牧人  以及
期刊
一  雨一直下,悄無声息的时光  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撑开了朵朵花伞  没有阳光的日子,一把伞  撑起的一片小小空间  被温馨和甜蜜充满,伞下的情侣  彼此心中也开出了一朵花  二  这是画里的乡村,乡村里的画  南湖的烟雨滋养了四百年的宏村  被一孔拱桥拴着的湖水  用一汪通透碧绿,诠释  画家绝妙的笔力——  虚实浓淡皆融于水天一色中  三  游人如织。一颗飞扬的心  在人群中抬头  迎面款款而
期刊
夜色,我的迷你裙  与西面的彩虹一色  却融不进街头闪烁的霓虹  我的迷你裙被六月熏香  醉倒江南的梦幻  终不见君归来  带走留给我的所有惆怅  和我们俩暮色无语的倘佯  有一些伤飘在柔软时光  朝露滑下的瞬间  我看到那个熟悉的背影  走进我的心里  一只长笛袅袅娓娓  戚戚亲亲浅浅  攪动满城的相思都醒来  夜色,我的迷你裙轻舞  所有欲念之花  两杯香醇的红酒  晚霞一般盛开  雨霖铃  
期刊
月 色  这是多么值得汲取的一幕  看一棵树把一个人引到云上  它自在的叶子愿帮她找回失踪的闪电:  “果实在哪你的祖国就在哪”  “千里送鹅毛,那比鹅毛更轻的——”  “我的年轮可以帮你说出血液的循环节”  ……  在很久很久以前  灯有三盏,人有两类  道路只有一条  走着走着,我们就到了周末  走着走着,我们就到了一朵花  我们各自都给起了个名:  我的叫发呆,你的叫九里香  它共同的名字叫
期刊
春色微啟,雨后的湿润和清香  改写了冬的凉意  春风中有沁人心脾的甜意  穿过精巧气派的牌楼  把古村的气质嵌进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  青石板路像历史的册页在眼前延伸  白墙灰瓦的建筑临溪蜿蜒  起落有致,暗合水的曲线  楼栋相接如翰墨歙砚滋养的宣纸  透着一份徽派的娴雅和从容  抬头,远山含黛  低头,残荷淡定  穿堂过巷的脚步,踩过  东园、西园、凌云阁、履福堂……  像重新推演一段历史  那句
期刊
一  傳说中谜一样的世界,需要  一条江,一座山来布局  彩色的风车,红色的灯笼、铁索的桥  像锦上添花的注脚  给“花山迷窟”尽力铺垫未知的惊奇  “神工鬼斧”“千古之谜”的石刻  犹如古老拙朴的广告词  在花木亭台和飞禽走兽之中不断闪现  给一段旅途注入更多悬念  二  无数的洞窟,被形态各异的石柱支撑着  清澈见底千年不涸的翡翠潭  折射如梦如幻的炫光,把奇丽的地下宫殿  装扮得璀璨而华贵 
期刊
松林叫我去他家看看,说了几次了。  其实我跟松林不熟,先是他请人吃饭,顺便请了我,然后我回请了一次。他老家在南几列岛,字写得不错。  我送过一支善琏庄的湖笔给他。有一阵他经常打电话给我。说他以前上班的公司每年有多少收入,说他怎么下决心不干了,一路打工过来,受很多白眼。说他跟家里别的人不一样,他父亲一辈子没离开过岛上一步;他三个姐姐都嫁在岛上离自己家不远的地方。说他家屋前有两株桃树,春天开白花。我就
期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是我很早就想写的一篇文章。近日,我在整理着去年9月去新疆的游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歌声又触动着我的心弦,是因为这首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歌,在我的想象中,这歌声也表达了当今众多的人群为追求纯真、寻找自然洁净气息和情感发出的心声;这歌声,在风靡了半个多世纪后,如今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向往,仍然在繁华的都市和美丽的乡村,在那远离人间尘嚣的冰山以及辽阔、悠远的沙漠草原和湖泊中荡漾着。 
期刊
我很庆幸我今天没有走出去。很多时候,我会无缘无故地走出去,在村庄的一个角落里溜达,或者看一只麻雀觅食,或者看一群蚂蚁搬家,一看就是一个后晌。全然忘了地里的活,忘了家里的活。  早上我把一些快要熟烂了的杏子摘下来,一个一个掰开,晾晒在很光鲜的日头底下,把一些开了花的萝卜拔出来倒掉,然后坐在宽大的屋檐下砸着吃了几个杏核,又抽了三根纸烟。  这是这个季节里最悠闲的一天。  两亩地的庄稼已经收拾清舒了,十
期刊
(一)  屋漏偏逢连夜雨。苏丽云在得知丈夫宋岩不仅酗酒,而且在外面有女人,这个女人满脸雀斑、丑陋不堪。最重要的是,宋岩将自己的私房钱,总共二十万元全部给了这个女人的时候,整个人像被重锤击中似的,头一歪,身子软绵绵地朝前方晕了过去。  这,已经不是苏丽云第一次感受到被重锤击中的滋味了。  而这个重锤,并不是真的由钢铁所浇铸的攻击性武器,它是由生活这个血泪、屈辱与艰辛组合而成的大炼狱里锤炼出的一把重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