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国民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对新时期的人才培养也提出更加多元化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培养,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正确认知世界与解决问题,通过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更好应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以下,本文就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从几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重要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20-01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了数学思考、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四个方面。而解决问题能力不仅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为了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数学问题不仅是教科书上的问题,也包括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小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不足,生活能力有限,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强,也无法将知识转化成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心态
小学数学教学是指导学生不断进行数学演算、公式变换的过程,归根结底,也就是不断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潜能得到有效激发,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品格。
2.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兴趣
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钻研、探索过程中,将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并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索与进步,使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提升。例如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鸭兔同笼”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对价格、数量等多种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图示法、假设法、列表法等多种问题解决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小学数学课程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提升课堂参与的兴趣。
3.培养良好数学意识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审美以及问题的分析过程都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今天是星期一,一百天后是周期几?这种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设计,使学生对余数除法的本质进行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提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1.对小学生的数学意识与数学兴趣进行激发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小数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同时,小学数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其抽象性更强,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小学阶段处于学习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思维能力不强,学习方法有待优化。基于这一特点,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之前,就应当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小学生智力特征,对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进行激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如以故事进行课程引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数学问题等,通过以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切入点,为切实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基础。
2.运用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1)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
小学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基于小学数学的应用性特点,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时,可以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法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作用,即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抽象知识点迁移到具体生活内容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形象、深刻。例如在进行“长度测量”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学生相互进行身高的测量,在课后,鼓励学生自主的测量家中桌椅的长度,从生活化入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生动的认知。又如在进行“人民币”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模拟进行人民币兑换,或者要求学生在放学后自主进行学习用品的购买等,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并对数学知识深刻理解。
(2)开展故事情境法教学
故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快速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在故事教学内容设计中,进行知识的探究,寻找到解决的方法。小学阶段学生个性活泼,乐于游戏,针对学生这一个性特点,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性的故事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融合。例如在进行加减法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一次《猴子摘玉米》的故事设计,让学生扮演小猴子,经过一片玉米地摘了15个玉米,后面遇到西瓜地、苹果园,又丢掉了8个玉米,摘了1个西瓜、10个苹果。问小猴子一共摘了多少水果。通过极具亲合力的小猴子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穿插在数学问题之中,充满童真童趣的教学氛围将使数学概念、公式变得生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热情提升,解题思路更加多样,有效提升了学生数学问题解決能力。
(3)合理运用现代技术辅助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除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将使数学知识更加立体、生动。教师将数学知识制作成小视频,或者运用幻灯片进行图片呈现,使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中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平面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图形进行翻转拼接,使学生清楚了解求解面积的原理性内容,增强学生解题的领悟能力。
3.对学生问题解决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同时也要通过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将知识实践运用于生活当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数学问题解决实践活动。如进行统计知识学习时,可以安排学生连续对一周的晚间温度进行测量,并尝试制作统计数据表、运用图表方式或者轴线方式进行数据的表现。在这一问题解决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统计能力的培养,并在后续生活中将这些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结语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优化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模式。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才能真正推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才能推动现代教育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PPT课件的使用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刘鑫瑶.面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段丽莎.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集中编排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重要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20-01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了数学思考、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四个方面。而解决问题能力不仅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为了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数学问题不仅是教科书上的问题,也包括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小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不足,生活能力有限,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不强,也无法将知识转化成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心态
小学数学教学是指导学生不断进行数学演算、公式变换的过程,归根结底,也就是不断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潜能得到有效激发,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品格。
2.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兴趣
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钻研、探索过程中,将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并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索与进步,使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提升。例如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鸭兔同笼”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对价格、数量等多种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图示法、假设法、列表法等多种问题解决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小学数学课程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提升课堂参与的兴趣。
3.培养良好数学意识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审美以及问题的分析过程都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今天是星期一,一百天后是周期几?这种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设计,使学生对余数除法的本质进行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提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1.对小学生的数学意识与数学兴趣进行激发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小数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同时,小学数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其抽象性更强,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小学阶段处于学习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思维能力不强,学习方法有待优化。基于这一特点,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之前,就应当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小学生智力特征,对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进行激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如以故事进行课程引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数学问题等,通过以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切入点,为切实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基础。
2.运用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1)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
小学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基于小学数学的应用性特点,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时,可以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法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作用,即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抽象知识点迁移到具体生活内容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形象、深刻。例如在进行“长度测量”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学生相互进行身高的测量,在课后,鼓励学生自主的测量家中桌椅的长度,从生活化入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生动的认知。又如在进行“人民币”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模拟进行人民币兑换,或者要求学生在放学后自主进行学习用品的购买等,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并对数学知识深刻理解。
(2)开展故事情境法教学
故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快速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在故事教学内容设计中,进行知识的探究,寻找到解决的方法。小学阶段学生个性活泼,乐于游戏,针对学生这一个性特点,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性的故事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融合。例如在进行加减法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一次《猴子摘玉米》的故事设计,让学生扮演小猴子,经过一片玉米地摘了15个玉米,后面遇到西瓜地、苹果园,又丢掉了8个玉米,摘了1个西瓜、10个苹果。问小猴子一共摘了多少水果。通过极具亲合力的小猴子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穿插在数学问题之中,充满童真童趣的教学氛围将使数学概念、公式变得生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热情提升,解题思路更加多样,有效提升了学生数学问题解決能力。
(3)合理运用现代技术辅助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除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将使数学知识更加立体、生动。教师将数学知识制作成小视频,或者运用幻灯片进行图片呈现,使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中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平面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图形进行翻转拼接,使学生清楚了解求解面积的原理性内容,增强学生解题的领悟能力。
3.对学生问题解决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同时也要通过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将知识实践运用于生活当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数学问题解决实践活动。如进行统计知识学习时,可以安排学生连续对一周的晚间温度进行测量,并尝试制作统计数据表、运用图表方式或者轴线方式进行数据的表现。在这一问题解决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统计能力的培养,并在后续生活中将这些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结语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优化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模式。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才能真正推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才能推动现代教育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PPT课件的使用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刘鑫瑶.面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段丽莎.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集中编排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