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教育路径探析

来源 :知识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人民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现阶段,用抗疫精神作为串联整个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主线索,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更强的时效性、针对性,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成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军事噪声暴露时间对军人听力的影响,为其早期听力损伤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将163例(326耳)炮兵按兵龄分成三组,A组107例(214耳),年龄20~30岁,平均25.2±3.2岁,军
作为北美华文文坛常青树的张翎,从早期专注故乡温州书写的“江南”三部曲,到近年来长篇巨作《阵痛》《流年物语》《劳燕》,其文学创作广受关注与赞赏。新近整合出版的“生命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中华民族勠力同心,团结一致,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战疫过程中,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深刻地体现,具体体现为:坚定信念,冲在一线的中国共产党的
西西自传体小说《候鸟》采用儿童视角,叙写了林素素一家为躲避战乱迁往香港的故事,其叙事结构具有细节化和碎片化的特征,语言具有鲜明的儿童化特色。儿童视角下的叙事态度较
1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维吾尔族,因“发现右耳后渐大肿物1月”入院,自诉1月前发现右耳后皮下肿物,约蚕豆大,无疼痛;半月内增大至鸡蛋大小,伴疼痛,呈持续胀痛隐痛,表面皮肤散
《钱包》是高晓声1980年依据抗战时期民间传说改写的短篇小说,曾为高晓声所叨念,但未得到学界的深度关注。结合文本的细读发现,《钱包》运用时空的错置、社会背景的同质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