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茶馆由来已久,从长江流域的茶馆到两广的茶楼。再到京津的茶亭,还有茶肆、茶坊、茶社、茶室、茶屋等各种称谓。正因为茶馆悠久的历史,所以这里也就浓缩了一个城市经过岁月打磨后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与气质。
在中国,倘若说到民众好茶,当数浙江的杭州和四川的成都。在这两个城市里最常见到的景观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街边喝茶、聊天或打牌。泡茶馆是这两座城市所具有的城市文化。见到这些地方的朋友,他们的第一句话通常会说:我带你去喝茶吧。并不昂贵的价钱使喝茶、泡茶馆成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它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杭州胜在茶好景更美,所以在这里露是茶座是最惬意的享受、到了成都,摆上龙门阵,体验一下最专业的掏耳朵服务则成了主打。
可北京的茶馆,大多已没有了亲民的价格,新兴的咖啡厅和酒吧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所以在北京,去茶馆已变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与品住的象征。而且,北京的很多茶馆就像前门的建筑一样,说好听是中西结合。说不好听则有些不伦不类。当然,在这样的历史变迁中,北京的茶馆也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定位与方向。
与北京相反,上海和广州的茶馆与茶楼里却保留着很多古旧的气息。在上海的茶馆里,老式电话、煤油灯这些老物件会使人闻到现代与古典水乳交融的味道,就像周璇的老歌加上嘻哈的节奏,既新鲜又回味无穷。而在广州的茶楼里,举家品茶和历久不变的嘈杂则成了这里一道奇特的风景。
北京:褪了色的老茶馆
在全中国,似乎没有谁比北京人更幽默、健谈以及关心时政了。在早年间,茶馆成为显示口才的好地方。至于喝茶这一行为本身,反而是次要的——这使精于茶艺的南方人十分鄙夷确实,北京的茶馆,远离那神圣的茶道,北京人也不相信品茗就能羽化登仙。但这恰好证明了北京人喝茶的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人来客往的茶馆是个大舞台,泡茶馆是为了看戏、听戏,侃大山……
如今,各种形式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在京城扎了根,真正具有北京特色的茶馆却在被慢慢淹没。老舍先生喜欢去茶馆,因为在这里聚集着他感兴趣的素材以及鲜活的北京人;如今去茶馆的人,更多是谈事情或者聊天。茶馆的风格及文化显得无足轻重。因为人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安静说话的“咖啡馆”,茶馆不过是一种形式的“话吧”。放眼北京的大街小巷便不难发现,京城的茶馆多是聚集在商业区或是办公楼附近,而居民区却是很少有茶馆痕迹的。
当然,京城快节奏的生活及价格不菲的茶钱也是导致北京人无法像成都人一样整天“泡”在茶馆里的原因。
广州:茶楼式生活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已成了传统,因此,在这里,早上见面打招呼,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则变成了“饮左茶未”。(方言,意为您吃早茶了吗?)饮茶不仅仅是广州人的生活习惯,更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广州的茶馆也自然成了城市的招牌标识。
“茶馆?广州只有茶楼。没有茶馆。”这是广州茶楼的最大特色。广州人说饮茶,其实不仅是喝茶,还包括吃点心。去茶楼最主要的就是吃点心,从点心的制作和品种就能看出茶楼的品位。在我的印象中,广州人最在乎的就是茶楼里的点心,甚至连装修都是次要的。
广州的茶楼是幸运的,比起北京的茶馆和杭州的茶座,这里变化似乎最小。在北京,年轻一代都已淡忘了茶馆这个名词。在杭州,茶座等新兴形式也正在像当年的酒吧一样成为时尚、精英一族的休闲场所。但在广州,茶楼里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依旧是多年积淀下来原汁原味的生活味道。除了从服务员用小车推着点心供餐到多了即点即蒸的点心,外地游客几乎想不出更多茶楼里的变化。也许从另一个层面上说。茶楼已经成了广州人正在有意维护的一块精神自留地,因为只有在这里,忙于生计的人们才愿意停下脚步感受和享受生活的自由自在。
成都:泡出来的味道
解放前民间曾有这样的说法:北京的衙门多,上海的洋行多,广州的店铺多,四川的茶馆多。可以说,茶馆对于四川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成都的茶馆有个奇景:早上五六点钟,茶馆便陆续有客人光顾,甚至到茶馆里来洗漱,然后喝茶吃早点。成都人去茶馆,讲究个“泡”,可谓“茶客之意不在茶”。花上10块钱。沏上一杯茶,桌边放个暖水瓶,翻翻报纸,听听鸟鸣……逍遥自在,各得其所。这一“泡”就是一天的光阴,更有甚者直至次日凌晨。即便如此。老板也不会表现出丝毫不满。来茶馆,最享受之事要算是掏耳朵了。掏耳时,弄得你浑身痒痒酥酥,非常受用,还可做头部、肩部、颈部按摩,常常是掏着掏着,茶客已酣然入睡,鼾声大作。
小憩片刻。正是茶香四溢、茶味儿正浓之时,“龙门阵”便也正式摆开来。茶客们从三皇五帝一直聊到油盐酱醋,从阎王老爷一直说到UFO。老友新知,一进茶馆皆是谈友,大事小情都能说个天方地圆。龙门阵伙着摆,茶钱各付各。茶水淡了,茶客才神清气爽地回去。
提到茶馆,自然不能不谈麻将。美国《时代》周刊曾用乐山大佛、熊猫及一男一女坐在四川地图上打麻将为封面。不难看出,这是美国人眼中的四川特色。到了晚上或是周末,一些茶馆里如火如荼的搓麻场面,任凭谁看到了谁都要手痒痒的。更让人不可思议地是,四川的麻将,两人可以打,六七个人亦可“血战到底”。
其实,无论是茶馆抑或是茶楼,它们都是人们生活的载体,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最好呈现。如果说茶水让人解渴,那么茶馆让川味儿得到充分地发酵。
杭州:西子湖畔的绝妙点缀
说到杭州的茶馆,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那时,偏安江南一隅的小朝廷定都临安(今杭州),统治阶级追求的安逸生活使杭州这个产茶地的茶馆业随即兴旺起来,发展成“处处有茶坊”的壮观景象。而如今,茶馆依然是杭州最有特色的城市文化。
杭州的气候和水质不仅养人也同样养茶。在杭州,水是灵魂,只有这样优厚的自然条件才能培育出上乘的好茶,所以,在杭州茶馆里,水是道具。
据统计,杭州坊巷间共拥有近千家茶馆,这样的密集度,即使放眼全国也依然是数一数二的。从星罗棋布般散落在杭州城里的茶馆就可看出杭州人对茶馆的依赖与钟情。就像法国巴黎街边的咖啡店,德国慕尼黑路边的啤酒屋一样,中国杭州的茶馆也成了所有游人不能错过的体验。
在杭州,不少人都碰到过这类事情,西湖边美味的茶叶带回家中却变了味道。其实。杭州的茶与茶馆之所以美妙。正是应了茶好、水好、人美、景更美这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近些年,除了各种装修风格的茶馆,西湖边的露天茶座也越来越受欢迎。搬张桌子,几把椅子,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也许是树下,也许靠近水旁,再约上三五好友,无论是午后的艳阳还是清冷的月光,无论是聊天还是沉默,在游客的心中。这都成了最佳场景。
杭州的茶馆不仅有着令别的地方艳羡的好茶好水,更有令顾客满意的价格。各式几十元的自助茶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足以喂饱肚子。整整一个下午或晚上。美食、美茶与美景的包围甚至会使不熟悉杭州的游客感到无从消受,但是,只要你亲身体会过了这种身心的舒爽,就会不知不觉地上瘾。
在中国,倘若说到民众好茶,当数浙江的杭州和四川的成都。在这两个城市里最常见到的景观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街边喝茶、聊天或打牌。泡茶馆是这两座城市所具有的城市文化。见到这些地方的朋友,他们的第一句话通常会说:我带你去喝茶吧。并不昂贵的价钱使喝茶、泡茶馆成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它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杭州胜在茶好景更美,所以在这里露是茶座是最惬意的享受、到了成都,摆上龙门阵,体验一下最专业的掏耳朵服务则成了主打。
可北京的茶馆,大多已没有了亲民的价格,新兴的咖啡厅和酒吧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所以在北京,去茶馆已变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与品住的象征。而且,北京的很多茶馆就像前门的建筑一样,说好听是中西结合。说不好听则有些不伦不类。当然,在这样的历史变迁中,北京的茶馆也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定位与方向。
与北京相反,上海和广州的茶馆与茶楼里却保留着很多古旧的气息。在上海的茶馆里,老式电话、煤油灯这些老物件会使人闻到现代与古典水乳交融的味道,就像周璇的老歌加上嘻哈的节奏,既新鲜又回味无穷。而在广州的茶楼里,举家品茶和历久不变的嘈杂则成了这里一道奇特的风景。
北京:褪了色的老茶馆
在全中国,似乎没有谁比北京人更幽默、健谈以及关心时政了。在早年间,茶馆成为显示口才的好地方。至于喝茶这一行为本身,反而是次要的——这使精于茶艺的南方人十分鄙夷确实,北京的茶馆,远离那神圣的茶道,北京人也不相信品茗就能羽化登仙。但这恰好证明了北京人喝茶的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人来客往的茶馆是个大舞台,泡茶馆是为了看戏、听戏,侃大山……
如今,各种形式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在京城扎了根,真正具有北京特色的茶馆却在被慢慢淹没。老舍先生喜欢去茶馆,因为在这里聚集着他感兴趣的素材以及鲜活的北京人;如今去茶馆的人,更多是谈事情或者聊天。茶馆的风格及文化显得无足轻重。因为人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安静说话的“咖啡馆”,茶馆不过是一种形式的“话吧”。放眼北京的大街小巷便不难发现,京城的茶馆多是聚集在商业区或是办公楼附近,而居民区却是很少有茶馆痕迹的。
当然,京城快节奏的生活及价格不菲的茶钱也是导致北京人无法像成都人一样整天“泡”在茶馆里的原因。
广州:茶楼式生活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已成了传统,因此,在这里,早上见面打招呼,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则变成了“饮左茶未”。(方言,意为您吃早茶了吗?)饮茶不仅仅是广州人的生活习惯,更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广州的茶馆也自然成了城市的招牌标识。
“茶馆?广州只有茶楼。没有茶馆。”这是广州茶楼的最大特色。广州人说饮茶,其实不仅是喝茶,还包括吃点心。去茶楼最主要的就是吃点心,从点心的制作和品种就能看出茶楼的品位。在我的印象中,广州人最在乎的就是茶楼里的点心,甚至连装修都是次要的。
广州的茶楼是幸运的,比起北京的茶馆和杭州的茶座,这里变化似乎最小。在北京,年轻一代都已淡忘了茶馆这个名词。在杭州,茶座等新兴形式也正在像当年的酒吧一样成为时尚、精英一族的休闲场所。但在广州,茶楼里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依旧是多年积淀下来原汁原味的生活味道。除了从服务员用小车推着点心供餐到多了即点即蒸的点心,外地游客几乎想不出更多茶楼里的变化。也许从另一个层面上说。茶楼已经成了广州人正在有意维护的一块精神自留地,因为只有在这里,忙于生计的人们才愿意停下脚步感受和享受生活的自由自在。
成都:泡出来的味道
解放前民间曾有这样的说法:北京的衙门多,上海的洋行多,广州的店铺多,四川的茶馆多。可以说,茶馆对于四川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成都的茶馆有个奇景:早上五六点钟,茶馆便陆续有客人光顾,甚至到茶馆里来洗漱,然后喝茶吃早点。成都人去茶馆,讲究个“泡”,可谓“茶客之意不在茶”。花上10块钱。沏上一杯茶,桌边放个暖水瓶,翻翻报纸,听听鸟鸣……逍遥自在,各得其所。这一“泡”就是一天的光阴,更有甚者直至次日凌晨。即便如此。老板也不会表现出丝毫不满。来茶馆,最享受之事要算是掏耳朵了。掏耳时,弄得你浑身痒痒酥酥,非常受用,还可做头部、肩部、颈部按摩,常常是掏着掏着,茶客已酣然入睡,鼾声大作。
小憩片刻。正是茶香四溢、茶味儿正浓之时,“龙门阵”便也正式摆开来。茶客们从三皇五帝一直聊到油盐酱醋,从阎王老爷一直说到UFO。老友新知,一进茶馆皆是谈友,大事小情都能说个天方地圆。龙门阵伙着摆,茶钱各付各。茶水淡了,茶客才神清气爽地回去。
提到茶馆,自然不能不谈麻将。美国《时代》周刊曾用乐山大佛、熊猫及一男一女坐在四川地图上打麻将为封面。不难看出,这是美国人眼中的四川特色。到了晚上或是周末,一些茶馆里如火如荼的搓麻场面,任凭谁看到了谁都要手痒痒的。更让人不可思议地是,四川的麻将,两人可以打,六七个人亦可“血战到底”。
其实,无论是茶馆抑或是茶楼,它们都是人们生活的载体,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最好呈现。如果说茶水让人解渴,那么茶馆让川味儿得到充分地发酵。
杭州:西子湖畔的绝妙点缀
说到杭州的茶馆,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那时,偏安江南一隅的小朝廷定都临安(今杭州),统治阶级追求的安逸生活使杭州这个产茶地的茶馆业随即兴旺起来,发展成“处处有茶坊”的壮观景象。而如今,茶馆依然是杭州最有特色的城市文化。
杭州的气候和水质不仅养人也同样养茶。在杭州,水是灵魂,只有这样优厚的自然条件才能培育出上乘的好茶,所以,在杭州茶馆里,水是道具。
据统计,杭州坊巷间共拥有近千家茶馆,这样的密集度,即使放眼全国也依然是数一数二的。从星罗棋布般散落在杭州城里的茶馆就可看出杭州人对茶馆的依赖与钟情。就像法国巴黎街边的咖啡店,德国慕尼黑路边的啤酒屋一样,中国杭州的茶馆也成了所有游人不能错过的体验。
在杭州,不少人都碰到过这类事情,西湖边美味的茶叶带回家中却变了味道。其实。杭州的茶与茶馆之所以美妙。正是应了茶好、水好、人美、景更美这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近些年,除了各种装修风格的茶馆,西湖边的露天茶座也越来越受欢迎。搬张桌子,几把椅子,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也许是树下,也许靠近水旁,再约上三五好友,无论是午后的艳阳还是清冷的月光,无论是聊天还是沉默,在游客的心中。这都成了最佳场景。
杭州的茶馆不仅有着令别的地方艳羡的好茶好水,更有令顾客满意的价格。各式几十元的自助茶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足以喂饱肚子。整整一个下午或晚上。美食、美茶与美景的包围甚至会使不熟悉杭州的游客感到无从消受,但是,只要你亲身体会过了这种身心的舒爽,就会不知不觉地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