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大都在十六岁至十八岁之间属于未成年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是一个人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近年来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的违法现象却是渐高不下,他们的成长让人担忧。他们的成长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违法 预防违法犯罪 中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0033-02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国家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对他们的培养关系到祖国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学生违法率渐高,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为了加强教育,预防违法犯罪,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现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违法行为渐高不下现象予以思考分析。
导致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违法甚至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探究原因,从以下角度对他们进行的分析,以利于更好地对他们开展教育工作。
1 违法学生的个人主观方面
1.1 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诱发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享受,好逸恶劳,产生所谓有钱就有一切夸大金钱的功能的心理,最终使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以身试法。
1.2 没有责任感,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低下。在成长的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事不积极、不认真,总是从自己的喜好利益出发而不顾及他人利益。
1.3 没有稳定的心理状态,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冲动。当遇到不法分子的引诱时,缺乏理性思考,易上当受骗走向违法。
1.4 缺乏基本的法律观念。虽然现在学校都进行了法律的宣传与学习,但由于法制教育方式比较落后,加之学生没有用心学习的良好习惯,法律知识未能真正深入他们的心,甚至有相当一些学生仍处在法盲的状态。
1.5 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力,突发性违法甚至构成犯罪。当失去自控能力时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一种爆发式的力量,这种行为很容易使自己走向违法甚至犯罪。
2 青春期学生在心理上存有几组在这个阶段的特殊矛盾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还处不成熟阶段。身心矛盾突出;①精力过剩与调节能力低的矛盾。②兴奋性高和控制力低的矛盾。③性机能发育成熟和道德观念缺乏的矛盾。
3 违法学生的社会学方面分析
据调查走向违法的学生受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大:家庭、学校、社会是同时在影响着学生。
3.1 家庭的负面影响。家庭是他们社会化过程的起点。①家庭结构有缺陷。父母双方因为离婚、死亡、服刑以及其他原因失去了的一方或双方时,致使家庭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在这种家庭中,易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另外,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很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②家庭不懂科学地教养孩子。一些家长不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而是按成年人的心理要求孩子,致孩子的叛逆走向违法犯罪。少年犯中有80%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有关。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监护人的教养娇宠、溺爱。b.监护人教育方式只是简单粗暴。c.监护人对孩子放任自流。d.监护人的期望值过高。e.监护人不注重对孩子人格的培养以物质满足为主。③父母行为不良。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良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④家庭气氛不和睦。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厮打等不和谐的气氛,会给子女带来极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长此下去会造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等人格障碍。有些子女为逃避这种不和睦的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⑤家庭过于贫困。家庭条件过于贫困,容易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很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和敌视社会的心理,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往往铤而走险。家庭居住的环境和周边条件不良,周边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治安管理、文明程度等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孩子容易受周围不良青年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2 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也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对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起到弥补和矫正的作用。但是,学校教育还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和失误,不利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3.2.1 学校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方法简单、陈旧或是流于形式,而且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在教师队伍中也有不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师。这样就更加削弱了教育的权威性。在一些学校中,成绩好坏论学生,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失去了进取心和自信心,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厌学、辍学,流失到社会上形成不良群体,无所事事,在坏人的教唆下。很容易堕落为犯罪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3.2.2 学校法制教育效果不佳。目前,我国学校的法制教育时间晚,方法落后,效果不佳。法制教育课老师基本上是非法律专业毕业生,而且多数由政治老师兼任,效果可想而知。上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制教育也只是停留在法律知识的传授上,不能使学生形成与法律规范的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把学与行为分离,法律的学习并不能避免学生的违法甚至犯罪。
3.2.3 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目前,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上仍是空白。由于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只是将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教育中,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和引导而更加严重。当他们不能承受时,很可能走向极端,通过暴力等方式宣泄出来,造成暴力、强奸等犯罪。
3.3 他们受社会大环境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3.3.1 同龄群体不良行为相互影响。一些被家庭和学校排斥和抛弃的少年流入社会,在不良亚文化的吸引和感召下,由于相同的感受聚集起来,通过不健康的娱乐、游荡、交谈等方式形成不良交往的亚文化群体。他们通过密切的接触、相互观察和模仿,使得原有的错误的社会意识、不良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强化,最终走向违法犯罪。
3.3.2 社会文化市场的影响。由于文化市场的失控,不良文化泛滥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各种充斥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等等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腐蚀作用。媒体上大量的暴力渲染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由于他们的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产生尝试的念头。沉溺于上网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原因。痴迷于网络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为了支付高昂的上网费用,很可能实施抢劫、盗窃等财产性犯罪。
要预防和减少这些未成年人的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使他们度过人生的危险期,走向成材,必须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共同管理教育。
3.3.2.1 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抓紧对家庭教育者的教育,通过法令的方式强化家长的教育职责,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
3.3.2.2 完善学校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对于职业学校的教育来说更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培养出学生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品质,强化纪律教育,重在树德树人。
3.3.2.3 拓宽渠道,解决未成年人的升学就业问题。针对初高中学生毕业升学、就业难的现状,各级政府、社会要加大对教育的投人,增加普高,发展职中、职技、农中等学校,为初中毕业生继续求学创造条件。
3.3.2.4 加强宣传力度,健全预防犯罪网络。对无闲散人员加强监督和管理并进行引导,对违法的各类小案件加强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削弱犯罪分子嚣张气焰,达到减少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3.2.5 消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愈演愈烈,青少年正处在可塑年龄段,较容易受其影响。物质利益的诱惑使一些青少年极易失去心理平衡而走上犯罪道路,
3.3.2.6 打击违法犯罪,预防为重,强化法制教育。采用现身说法、法庭旁听等的教育形式强化法制教育。
望我们社会各界对职业院校的学生齐帮共教,使当代青少年学生能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关键词:违法 预防违法犯罪 中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0033-02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国家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对他们的培养关系到祖国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学生违法率渐高,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为了加强教育,预防违法犯罪,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现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违法行为渐高不下现象予以思考分析。
导致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违法甚至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探究原因,从以下角度对他们进行的分析,以利于更好地对他们开展教育工作。
1 违法学生的个人主观方面
1.1 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诱发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享受,好逸恶劳,产生所谓有钱就有一切夸大金钱的功能的心理,最终使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以身试法。
1.2 没有责任感,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低下。在成长的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事不积极、不认真,总是从自己的喜好利益出发而不顾及他人利益。
1.3 没有稳定的心理状态,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冲动。当遇到不法分子的引诱时,缺乏理性思考,易上当受骗走向违法。
1.4 缺乏基本的法律观念。虽然现在学校都进行了法律的宣传与学习,但由于法制教育方式比较落后,加之学生没有用心学习的良好习惯,法律知识未能真正深入他们的心,甚至有相当一些学生仍处在法盲的状态。
1.5 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力,突发性违法甚至构成犯罪。当失去自控能力时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一种爆发式的力量,这种行为很容易使自己走向违法甚至犯罪。
2 青春期学生在心理上存有几组在这个阶段的特殊矛盾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还处不成熟阶段。身心矛盾突出;①精力过剩与调节能力低的矛盾。②兴奋性高和控制力低的矛盾。③性机能发育成熟和道德观念缺乏的矛盾。
3 违法学生的社会学方面分析
据调查走向违法的学生受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大:家庭、学校、社会是同时在影响着学生。
3.1 家庭的负面影响。家庭是他们社会化过程的起点。①家庭结构有缺陷。父母双方因为离婚、死亡、服刑以及其他原因失去了的一方或双方时,致使家庭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在这种家庭中,易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另外,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很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②家庭不懂科学地教养孩子。一些家长不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而是按成年人的心理要求孩子,致孩子的叛逆走向违法犯罪。少年犯中有80%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有关。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监护人的教养娇宠、溺爱。b.监护人教育方式只是简单粗暴。c.监护人对孩子放任自流。d.监护人的期望值过高。e.监护人不注重对孩子人格的培养以物质满足为主。③父母行为不良。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等不良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④家庭气氛不和睦。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厮打等不和谐的气氛,会给子女带来极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长此下去会造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等人格障碍。有些子女为逃避这种不和睦的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⑤家庭过于贫困。家庭条件过于贫困,容易使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自卑感,很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和敌视社会的心理,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往往铤而走险。家庭居住的环境和周边条件不良,周边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治安管理、文明程度等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孩子容易受周围不良青年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2 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也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对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起到弥补和矫正的作用。但是,学校教育还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和失误,不利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3.2.1 学校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方法简单、陈旧或是流于形式,而且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在教师队伍中也有不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师。这样就更加削弱了教育的权威性。在一些学校中,成绩好坏论学生,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失去了进取心和自信心,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厌学、辍学,流失到社会上形成不良群体,无所事事,在坏人的教唆下。很容易堕落为犯罪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3.2.2 学校法制教育效果不佳。目前,我国学校的法制教育时间晚,方法落后,效果不佳。法制教育课老师基本上是非法律专业毕业生,而且多数由政治老师兼任,效果可想而知。上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制教育也只是停留在法律知识的传授上,不能使学生形成与法律规范的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把学与行为分离,法律的学习并不能避免学生的违法甚至犯罪。
3.2.3 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目前,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上仍是空白。由于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只是将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教育中,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和引导而更加严重。当他们不能承受时,很可能走向极端,通过暴力等方式宣泄出来,造成暴力、强奸等犯罪。
3.3 他们受社会大环境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3.3.1 同龄群体不良行为相互影响。一些被家庭和学校排斥和抛弃的少年流入社会,在不良亚文化的吸引和感召下,由于相同的感受聚集起来,通过不健康的娱乐、游荡、交谈等方式形成不良交往的亚文化群体。他们通过密切的接触、相互观察和模仿,使得原有的错误的社会意识、不良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强化,最终走向违法犯罪。
3.3.2 社会文化市场的影响。由于文化市场的失控,不良文化泛滥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各种充斥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等等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腐蚀作用。媒体上大量的暴力渲染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由于他们的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产生尝试的念头。沉溺于上网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原因。痴迷于网络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为了支付高昂的上网费用,很可能实施抢劫、盗窃等财产性犯罪。
要预防和减少这些未成年人的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使他们度过人生的危险期,走向成材,必须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共同管理教育。
3.3.2.1 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抓紧对家庭教育者的教育,通过法令的方式强化家长的教育职责,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
3.3.2.2 完善学校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对于职业学校的教育来说更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培养出学生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品质,强化纪律教育,重在树德树人。
3.3.2.3 拓宽渠道,解决未成年人的升学就业问题。针对初高中学生毕业升学、就业难的现状,各级政府、社会要加大对教育的投人,增加普高,发展职中、职技、农中等学校,为初中毕业生继续求学创造条件。
3.3.2.4 加强宣传力度,健全预防犯罪网络。对无闲散人员加强监督和管理并进行引导,对违法的各类小案件加强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削弱犯罪分子嚣张气焰,达到减少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3.2.5 消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愈演愈烈,青少年正处在可塑年龄段,较容易受其影响。物质利益的诱惑使一些青少年极易失去心理平衡而走上犯罪道路,
3.3.2.6 打击违法犯罪,预防为重,强化法制教育。采用现身说法、法庭旁听等的教育形式强化法制教育。
望我们社会各界对职业院校的学生齐帮共教,使当代青少年学生能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