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7日,开心麻花签约演员常远的工作室发出讣告:“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及亲朋好友的关心,常宝华先生已于2018年9月7日上午10:46在北京海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8岁。常宝华先生临终之时,神态安详,宛若熟睡,家人徒弟皆随侍在侧,福满归去,未留遗憾。”
又一位相声大师走了,虽然消息属实,却难以相信。
为养家少年卖艺
回忆往事,常远唏嘘不已。常远小时候最怕在爷爷面前说相声了。15岁时和爷爷在一所知名大学演出后,爷爷让他站在大厅中央,当着好几位明星的面说:“他叫常远,是我的孙子,刚才他说了段相声,下来还有脸问我说得怎么样。这位少爷说的就不叫相声,嘴里含着茄子呢,不清楚。”“从小到大,爷爷从没有当面表扬或鼓励过我。小时候有一次吃饭,我在吃软炸虾仁,爷爷问我,虾仁好吃吗?我说好吃。爷爷说那你就要长能耐,有能耐了,虾仁就往你嘴里蹦。”长能耐,三个字,深深地印在他儿时的记忆中。
蔡元培先生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以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一门好的家风,胜过千万名校。
初识常宝华老师是在21年前相声大赛的颁奖仪式上。获奖的常老手捧奖杯站在领奖台上问评委会主任姜昆:“有奖金吗?”台下一片哗然。这是什么场合呀,都装模作样的呢。不愧是相声表演艺术家,真敢“开牙”。
姜昆乐了:“有奖金, 三千。”
常宝华:“多给一点行吗?”
姜昆:“我做不了主,定好了就三千。”
常宝华:“给整的行吗?”
姜昆:“都是一百元一张的。”
这一逗一捧,台上台下笑成了一片,发奖仪式改成相声表演了。忽然,常老收起了笑容,一脸庄重严肃,大声说道:“我将全部奖金捐给希望工程,让10个贫困孩子念上一年书。”全场掌声雷动。常老深情地说:“我也是苦孩子出身,小时候只念了一年书,最大的梦想就是读书。如今条件好了,我要献上一片爱心。”
江南的古镇上常见一副对联:世上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常宝华生于1930年,那年头,靠卖艺糊口的常家,生活十分艰辛。他比上面几位哥哥幸运,上了一年学。8岁那年,父親常连安要让他弃学从艺,赶上老人过生日,他不下跪不磕头,叫着:我想读书,我要上学。父亲一个大耳刮子扇了过来,去厨房拎出空面口袋,让常宝华看:老四,咱得吃饭,难不成让你姐姐妹妹去挣钱养家糊口?每每谈到这些,常老都要忍不住拭去脸上的泪水。
那时的社会之于他们,多的是刻薄,还有冷眼、侮辱。少年时期的卖艺生涯,在常宝华的记忆里大多混沌了,但有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他和三哥在一家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里,给一位军阀姨太太演出。太太躺在内屋抽着大烟,门上挂着竹帘,小哥俩对帘而语。说得汗湿长衫,嘴角泛起白沫,大方的太太,嘻嘻一笑之后,所惠之报酬,却是竹帘后传出的一个字:“滚!”小哥俩饿着肚子含着眼泪逃出深宅。
“蘑菇”世家
“常氏相声”的奠基人常连安是京剧科班出身,后来嗓子坏了,唱不了戏了,就靠变戏法、说相声,在张家口、天津一带卖艺谋生。民国时期的曲艺界还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社会边缘群体,有着强烈的排外性和封闭性,不允许别人在自己的碗里抢食吃。为了维系行业传承,艺人群体在内部执行一套严格的传承制度:如果没有拜师,便是师出无名,不能登台演出,更不可以收徒传艺。1932年,常连安让自己的大儿子常宝堃拜在名艺人张寿臣名下。两年后,他自己又作为张寿臣的“代拉师弟”,拜在已故艺人焦德海的名下,正式进入相声界。
上世纪80年代,侯耀文已成为如日中天的相声名家,因为从小没有拜师,成了其父侯宝林大师的一件心事。后作为天津相声名家李伯祥的“代拉师弟”,拜在已故的、当年为常宝坤捧哏的赵佩茹先生名下,算是师出名门了。常宝华1954年拜师相声大师马三立。
常连安1939年在北京创立了当时著名的相声演出场所——启明茶社。茶社荟萃了当时北京相声界的骨干艺人,最为夺目的就是常家这一窝“蘑菇”:常连安艺名“老蘑菇”,当时他四个说相声的儿子依次是:“小蘑菇”常宝堃、“二蘑菇”常宝霖、“三蘑菇”常宝霆,“四蘑菇”就是常宝华——少年时在启明茶社演出他就红了个透。
关于常家人的艺名为什么叫“蘑菇”,我曾请教过多名曲艺名家,众说不一。一日,在漫画大师、民俗专家李滨声老师家做客聊天,李老揭开了谜底。常连安早年在张家口地区卖艺,张家口盛产蘑菇,称为口蘑。后来就有艺人称常连安为“老蘑菇”了。常氏“蘑菇”世家渐成中国相声的名门望族,为相声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因为写作和策划演出,我常常去拜会常宝华老爷子,交往很多,也有了聊闲天的工夫。那时老爷子退休在家。常老说,对相声艺术的追求,不敢有半点懈怠,他这一辈子就是为了百姓们得到欢笑、享受欢笑。“笑一笑, 十年少。笑可以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医疗领域就研究出了‘笑疗’,据说效果很好。一辈子能给大家伙带来无数的笑声,我很欣慰。我就是为相声而生的。”
常老深情地说:“我的人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大哥常宝堃,不仅是艺术上,还有做人上。”上世纪50年代初,多少热血青年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常宝华几次向组织请求赴朝鲜,没被批准,大哥常宝堃到了抗美援朝第一线。在慰问演出中,遭到敌机扫射,中弹牺牲。常宝堃为亲爱的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不仅是中国人民敬仰的烈士,更是曲艺界骄傲的楷模。宝华为大哥悲痛,为大哥骄傲。他踏着烈士的足迹,义无反顾地奔赴炮火连天的战场。回国后,他参加了海军政治部文工团。
不是“大腕儿”是“大蔓儿”
又一位相声大师走了,虽然消息属实,却难以相信。
为养家少年卖艺
回忆往事,常远唏嘘不已。常远小时候最怕在爷爷面前说相声了。15岁时和爷爷在一所知名大学演出后,爷爷让他站在大厅中央,当着好几位明星的面说:“他叫常远,是我的孙子,刚才他说了段相声,下来还有脸问我说得怎么样。这位少爷说的就不叫相声,嘴里含着茄子呢,不清楚。”“从小到大,爷爷从没有当面表扬或鼓励过我。小时候有一次吃饭,我在吃软炸虾仁,爷爷问我,虾仁好吃吗?我说好吃。爷爷说那你就要长能耐,有能耐了,虾仁就往你嘴里蹦。”长能耐,三个字,深深地印在他儿时的记忆中。
蔡元培先生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以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一门好的家风,胜过千万名校。
初识常宝华老师是在21年前相声大赛的颁奖仪式上。获奖的常老手捧奖杯站在领奖台上问评委会主任姜昆:“有奖金吗?”台下一片哗然。这是什么场合呀,都装模作样的呢。不愧是相声表演艺术家,真敢“开牙”。
姜昆乐了:“有奖金, 三千。”
常宝华:“多给一点行吗?”
姜昆:“我做不了主,定好了就三千。”
常宝华:“给整的行吗?”
姜昆:“都是一百元一张的。”
这一逗一捧,台上台下笑成了一片,发奖仪式改成相声表演了。忽然,常老收起了笑容,一脸庄重严肃,大声说道:“我将全部奖金捐给希望工程,让10个贫困孩子念上一年书。”全场掌声雷动。常老深情地说:“我也是苦孩子出身,小时候只念了一年书,最大的梦想就是读书。如今条件好了,我要献上一片爱心。”
江南的古镇上常见一副对联:世上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常宝华生于1930年,那年头,靠卖艺糊口的常家,生活十分艰辛。他比上面几位哥哥幸运,上了一年学。8岁那年,父親常连安要让他弃学从艺,赶上老人过生日,他不下跪不磕头,叫着:我想读书,我要上学。父亲一个大耳刮子扇了过来,去厨房拎出空面口袋,让常宝华看:老四,咱得吃饭,难不成让你姐姐妹妹去挣钱养家糊口?每每谈到这些,常老都要忍不住拭去脸上的泪水。
那时的社会之于他们,多的是刻薄,还有冷眼、侮辱。少年时期的卖艺生涯,在常宝华的记忆里大多混沌了,但有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他和三哥在一家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里,给一位军阀姨太太演出。太太躺在内屋抽着大烟,门上挂着竹帘,小哥俩对帘而语。说得汗湿长衫,嘴角泛起白沫,大方的太太,嘻嘻一笑之后,所惠之报酬,却是竹帘后传出的一个字:“滚!”小哥俩饿着肚子含着眼泪逃出深宅。
“蘑菇”世家
“常氏相声”的奠基人常连安是京剧科班出身,后来嗓子坏了,唱不了戏了,就靠变戏法、说相声,在张家口、天津一带卖艺谋生。民国时期的曲艺界还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社会边缘群体,有着强烈的排外性和封闭性,不允许别人在自己的碗里抢食吃。为了维系行业传承,艺人群体在内部执行一套严格的传承制度:如果没有拜师,便是师出无名,不能登台演出,更不可以收徒传艺。1932年,常连安让自己的大儿子常宝堃拜在名艺人张寿臣名下。两年后,他自己又作为张寿臣的“代拉师弟”,拜在已故艺人焦德海的名下,正式进入相声界。
上世纪80年代,侯耀文已成为如日中天的相声名家,因为从小没有拜师,成了其父侯宝林大师的一件心事。后作为天津相声名家李伯祥的“代拉师弟”,拜在已故的、当年为常宝坤捧哏的赵佩茹先生名下,算是师出名门了。常宝华1954年拜师相声大师马三立。
常连安1939年在北京创立了当时著名的相声演出场所——启明茶社。茶社荟萃了当时北京相声界的骨干艺人,最为夺目的就是常家这一窝“蘑菇”:常连安艺名“老蘑菇”,当时他四个说相声的儿子依次是:“小蘑菇”常宝堃、“二蘑菇”常宝霖、“三蘑菇”常宝霆,“四蘑菇”就是常宝华——少年时在启明茶社演出他就红了个透。
关于常家人的艺名为什么叫“蘑菇”,我曾请教过多名曲艺名家,众说不一。一日,在漫画大师、民俗专家李滨声老师家做客聊天,李老揭开了谜底。常连安早年在张家口地区卖艺,张家口盛产蘑菇,称为口蘑。后来就有艺人称常连安为“老蘑菇”了。常氏“蘑菇”世家渐成中国相声的名门望族,为相声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因为写作和策划演出,我常常去拜会常宝华老爷子,交往很多,也有了聊闲天的工夫。那时老爷子退休在家。常老说,对相声艺术的追求,不敢有半点懈怠,他这一辈子就是为了百姓们得到欢笑、享受欢笑。“笑一笑, 十年少。笑可以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医疗领域就研究出了‘笑疗’,据说效果很好。一辈子能给大家伙带来无数的笑声,我很欣慰。我就是为相声而生的。”
常老深情地说:“我的人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大哥常宝堃,不仅是艺术上,还有做人上。”上世纪50年代初,多少热血青年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常宝华几次向组织请求赴朝鲜,没被批准,大哥常宝堃到了抗美援朝第一线。在慰问演出中,遭到敌机扫射,中弹牺牲。常宝堃为亲爱的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不仅是中国人民敬仰的烈士,更是曲艺界骄傲的楷模。宝华为大哥悲痛,为大哥骄傲。他踏着烈士的足迹,义无反顾地奔赴炮火连天的战场。回国后,他参加了海军政治部文工团。
不是“大腕儿”是“大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