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文化交际的中学英语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i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与英语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英语语言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是英语世界文化的传播。汉语和英语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我们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适应跨文化接触。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英语语言教学 文化背景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既塑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塑造;语言既反映社会现实,又对社会产生影响。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的思想、信息等的交流,是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的文化接触。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其一是:认为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主要目的应当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语法的扩充、语法与句型知识等);其二是认为目前中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法进行。这种模糊认识已经对中学生的日常交际产生了不良影响。
  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交际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学习外语,又通过了解语言背景去理解其文化,使二者互相贯通,互为表里,相互促进呢?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要贯穿于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始终
  
  1.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产生各具特色,其交流方式就有很大差异。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场合也要用不同的语言而表达。如:在英语里要表达歉意,可以说“Excuse me.”,也可以说“I’m sorry.”,但使用范围不同。如果无意中伤害了某人或有约而迟到了,可以说“Excuse me for being late.”或者“I’m sorry that I’m late.”。
  在英语中,一个简单的见面问候,也因不同的情景而异。与人初次相识彼此问候,须用正式语言“How do you do?”其答语也只能是“How do you do?”;向熟人打招呼,多用问候身体状况的寒暄语“How are you?”;若只是一般随便向人打招呼,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等。再如,打电话过程中简单的用语“你是谁?”“我是……”,其表达方式与汉语就不同,须用固定句式“Who is that?”“This is...speaking.”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
  在JEFC和SEFC教材中,上述交际语言在对话课中出现很多,在教学中随时可遇,而这些交际语言与我们民族的语言差异很大,因而要引导学生尊重这些文化差异,以客观、理智的态度来接受、学习,体会隐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2.文化背景不同限制着交际过程中交流的内容和行为方式。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不同,通常所表达的行为亦有差异。如在我国新结识一个人总习惯于拉家常,问及家庭、工作、年龄、薪水等状况;而在英美国家人眼中,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是相当亲近的朋友是不能随便询问的,并视为不友善的行为,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在英美国家中,既要避免初次见面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又要展开交流,就只好谈天说地、谈运动、谈晚会、谈比赛等,以求在爱好和欣赏上产生共识。例如,在英美国家中,受人邀请做客,赴约时尽可能正点;用餐时,你可以尽可能地去享受各种食物而无需担心会不礼貌,反而主人会因为你喜欢多食而感到高兴。
  3.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过程中,对方表达信息的反应不同。
  一个女子若长得漂亮,或某人具有某种让人羡慕的东西或工作干得很出色等,遇上一个美国人当面就会道出些赞美之辞:“You are beautiful!”“How nice your coat is!”“What a good job/you’ve well done!”等。然而要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子正面接受一个陌生人或不了解的男子对自己容颜的夸赞,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会引起严重的误解。西方文化强调自我,如果按照中国传统习惯,以恭谦的方式作出反应,道出“不”“不怎么样”“哪里”等语,那就会引起很大的误会,甚至无意中伤害了别人。人家会觉得你认为他是一个说假话、浮夸的人。你应当对这些赞美之辞理所当然地接受,并用“Thank you”来回应他。
  
  三、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词句的教学有必要进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众所周知,英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沧桑,这无疑对其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既然英语是一种多民族的混合体,这就使它的产生背景更神秘,更复杂了。如猪、羊、牛活着时被称为pig,sheep,cow或ox,而宰杀后上了餐桌就成了pork,mutton,beef。这是因为英国本地人Saxons(撒克逊人)把它们喂养大后上贡给Normans(诺曼人),宰杀后变成美味佳肴被法国人享用时,就变为法语了。英国中很多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外来语不断融进英语中,而词汇本身也会因历史文化的变迁发生一些或进或退周期性的变化,如Negro一词,过去提到美国黑人时,用Negroes,而种族歧视主义者则称他们为Blacks,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黑人掀起了反种族歧视运动(高中英语第二册下),开始为自己的肤色感到骄傲,于是自己改用了Black或the Black people,Negro这个词反倒被认为含有贬义,很少使用。同时,一种语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吸收很多典故,形成文化经典,用以纪念古人或告诫后人。如经常遇到的Sandwich,jeep,cat’s paw等词组或成语都各有其来源背景。再者,对一些成语更不能望文生义,以免造成笑话。例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无意中泄露了机密)。在这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讲清两种政治文化背景在具体词汇上的烙印,否则是不可能达到准确运用的。
  
  四、语言材料的教学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内及跨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理解语言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将课文背后的西方价值观作为主线,把课本中散落的文化知识点贯串起来,也可采用“文化旁白”(胡文仲、高一虹,1995)的方法,给学生加入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讨论。例如学习China Daily时,可以介绍当今世界的几种大报,以及它们的政治倾向和读者群等。JEFC和SEFC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文学名篇,教师可以以此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美感。因为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能生动具体地反映该民族的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高中第三册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代表性,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对话的特色,从欣赏入手,去领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学家格林说:“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文化。”因此,不了解文化,想要轻松地学习、熟练地运用体现该种文化的语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学习外语最大的障碍是由文化语言的生疏带来的心理隔阂。外语教育专家认为:交际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再者,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增进学生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大纲语),对英语语言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成为能与其他民族和文化正常交往的新一代,能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瑞清,田德新.跨文化交际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Sandra,L.M.Nancy,H.,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 Language and Teaching Reach Press,1999.
  [4]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国外外语教学,1995,(1).
  [5]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1997,(2).
  [6]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外国语,1997,(3).
  
  本文为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启动项目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教学。文中具体说明了如何利用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氛围;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背景知识,加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内容;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网络资源 自主学习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语用能
摘要: 本文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英语课程标准,深入探讨和阐述了我校对此理念的认识及我校开发中学英语校本课程教学过程和实践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经验的总结。  关键词: 新校本课程 实践 创新 评价 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创造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要克服“整齐划一”、“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状况,促进每位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具有活力的学校课程制度
摘要:1996年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按照人民防空法的要求,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必须按总建筑面积的2%--3%配套建设人防工程。本文从人防工程的现状入手,提出了传统人防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海外及发达地区人防工程建设的先进经验,从战略意义角度,对我国传统的人防工程建设提出了战略思考。   关键词: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房地产开发  Abstract: in 19
期刊
摘要: 汉英翻译是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汉英翻译训练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汉英翻译训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汉英翻译训练必须把握的两个原则。  关键词: 汉英翻译训练 输入装置 输出装置 英语语言 语感    翻译是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相互转化,汉英翻译训练则是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训练,学好一门外语,这种转换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高中教学是基础教育,因此,我们要
本文以金融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为视角,提出货币供应量(M2)变动更可能是导致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原因,同时也通过把CPI数据的变动和房价指数的变动进行比较,通过收集数据,进
期刊
摘要:单体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不仅仅影响了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同样城市空间的设计也直接决定了单体建筑的风格,两者的有效结合会使两者都散发出更耀眼的光彩。本文从城市空间与单体建筑的求同存异对单体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提出了些许看法。  关键词:城市空间、建筑设计  Abstract: single building as part of the urban space not only hurt t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阐明了任务型教学法非常适合高职英语教学,尤其是在听说教学中可以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并针对任务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高职英语 听说教学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的一种实用性外语教学模式。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任务型教学法要求语言课堂教学在计划和教授语言的过程中以运
摘要: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超高层的建筑的实施,高层建筑的质量隐患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现浇的混凝土结构其表面裂缝更是最为突出。虽然是不会影响整体建筑质量的隐患,但是感观质量的存在也较为突出。本文从高层建筑较易出现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楼板裂缝的出现原因及改进措施给予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质量隐患、沉降、裂缝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期刊
摘要: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多媒体教学往往课堂信息量加大,师生间缺少交流,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的提高,而合作式教学法则注重交流互动,重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操练与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将二者结合起来,大幅度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合作式教学 交流互动    随着国家发展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高校不断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