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很容易对带有刺激性的问题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发生兴趣,因此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可以低层次、多起点的进行教学,使优等生在听课过程中不等待,又能使差生得到辅导,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的喜悦。同时我们还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方法;地理学习;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刻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地理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地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现就如何提高地理课堂学生学习兴趣这一问题作以下初探。
1 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学生很容易对带有刺激性的问题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发生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巧妙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去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教学中,我采用雄伟壮观的和经过西南大旱后几近断流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作为本课的导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几近断流的黄果树瀑布图产生了困惑和兴趣,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黄果树瀑布有如此鲜明的瘦身呢”。在讲“宇宙中的地球”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最热的地方不是赤道?为什么冰島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等等。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巧妙的练习题。比如学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让学生归纳同一条经线上有哪些地理现象?同一纬线上呢?假如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地球上的温度带怎样变化,进而又会导致各种自然现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去学习地理知识,教学效果非同一般。
2 低层次、多起点,激发学生求知欲
我们知道,在同一个班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致。这就要求我们低起点、多层次地进行地理教学,既能使优生在听课过程中不等待,又能使差生得到辅导,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的喜悦。从而引起全体同学强烈的求知欲,最终达到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如在讲“地球公转运动”时,先举一个容易的题目“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每年月初离太阳最近,其公转的速度比较 ”。全体同学根据学过的地理知识可以很快得出答案:1年;1;快。然后就在此题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如果将一年分为冬半年(秋分日——春分日)和夏半年(春分日——秋分日),试问,北半球的哪个半年的时间长?这是为什么?该题对于差生来说有些困难,但对于优生来说也不敢轻视。这就促使全体同学都积极主动地思考答案,再逐步由教师提示引导——根据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来确定。
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为本。教师在精心备好每一课的同时,还应思索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另外让学生尝试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创设情景角色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而教师适时给以点评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比单纯的教师讲会有更大的成效。如在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教学中,创设了企鹅妈妈和企鹅宝宝的对话情景以及学生讲课和学生补充、教师点评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4 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5 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到“影响气候的因素”时,需要复习的内容较多,如果单靠教师口头归纳总结,很难一下子说清楚,也很枯燥。若运用投影来展示“我国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再结合谈话式教学法,可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和原动力。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 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郭国金.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策略与实验研究.福建地理,第18卷.
[3]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4):35-36
关键词:教学方法;地理学习;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刻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地理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地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现就如何提高地理课堂学生学习兴趣这一问题作以下初探。
1 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学生很容易对带有刺激性的问题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发生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巧妙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去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教学中,我采用雄伟壮观的和经过西南大旱后几近断流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作为本课的导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几近断流的黄果树瀑布图产生了困惑和兴趣,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黄果树瀑布有如此鲜明的瘦身呢”。在讲“宇宙中的地球”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最热的地方不是赤道?为什么冰島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等等。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巧妙的练习题。比如学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让学生归纳同一条经线上有哪些地理现象?同一纬线上呢?假如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地球上的温度带怎样变化,进而又会导致各种自然现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去学习地理知识,教学效果非同一般。
2 低层次、多起点,激发学生求知欲
我们知道,在同一个班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致。这就要求我们低起点、多层次地进行地理教学,既能使优生在听课过程中不等待,又能使差生得到辅导,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的喜悦。从而引起全体同学强烈的求知欲,最终达到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如在讲“地球公转运动”时,先举一个容易的题目“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每年月初离太阳最近,其公转的速度比较 ”。全体同学根据学过的地理知识可以很快得出答案:1年;1;快。然后就在此题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如果将一年分为冬半年(秋分日——春分日)和夏半年(春分日——秋分日),试问,北半球的哪个半年的时间长?这是为什么?该题对于差生来说有些困难,但对于优生来说也不敢轻视。这就促使全体同学都积极主动地思考答案,再逐步由教师提示引导——根据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来确定。
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为本。教师在精心备好每一课的同时,还应思索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另外让学生尝试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创设情景角色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而教师适时给以点评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比单纯的教师讲会有更大的成效。如在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教学中,创设了企鹅妈妈和企鹅宝宝的对话情景以及学生讲课和学生补充、教师点评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4 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5 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到“影响气候的因素”时,需要复习的内容较多,如果单靠教师口头归纳总结,很难一下子说清楚,也很枯燥。若运用投影来展示“我国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再结合谈话式教学法,可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和原动力。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 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郭国金.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策略与实验研究.福建地理,第18卷.
[3]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