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循环利用意义重大,但在我国高校这项工作的开展还难尽人意。有必要充分利用办学条件优势,加大宣传促动,营造诚信文化氛围,合理选择教材,建立有效机制,对此项工作予以大力推行。
【关键词】 教学管理;教材管理;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13-01
当前,随着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教材的循环利用已成为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那么,在高校如何推行这项工作呢?
1 目前我国高校的工作状况
在我国,高校学生循环利用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所谓的非正规渠道进行的。这些非正规的渠道包括校园网、校外书店、校内摊点、个人关系等等。这几年,在武汉一些高校的校园网上,学生经常发布诸多二手教材和各类学习参考资料的需求信息,有出售的也有求购的,交易甚是频繁。在南京师范大学,则很流行“借”书上课,低年级学生向高年级的学哥、学姐借用旧的教材,一来预习课文时有所依照,二来可省下几百元钱的书本费,还可节约有限的学习资源。据观察,现今在武汉大学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家经营二手教材的书店,开学前后的生意用红红火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至于校内设摊售买二手教材,在绝大多数高校已成了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可喜的是,由校方主导、按照规范程序而进行的学生教材循环利用工作,也在有的高校正在做着有益的尝试。首先是政策层面上由允许到支持,接下来是实际推行。
2 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2.1 政府部门认识不足、决心不大
教育属于公共事业范畴,公共事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主导。从上可知,学生教材的循环利用之所以在国外尤其西方发达国家与地区得以普遍推行,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即使与之相关的市场化行为,也是在政府的规范与指导下进行的。在社会主义中国,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教育事业更是如此。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高校学生教材循环利用这项工作的认识、支持力度仍有待深入与加强。
2.2 实际工作操作起来有难度
首先,教材怎么回收、用什么标准收、谁去收,以什么价钱卖给学生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尚无先例可循;其次,一些教材的版本更新较快,往往这一届学生用得合适,但下一届就不一定适用了;再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依赖教科书,习惯于在书上划段落、圈重点、做记号,令书本破相无法重复使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无不影响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2.3 牵动各方利益
高校学生教材的循环利用必将牵动多方利益。每年全国高校的教材用量很大,这对出版社和教材发行商来说蕴藏着巨大的利润,事实上,现在出版社和书刊发行商靠教材吃饭的现象很普遍。如果推行教材重复利用,那无疑动了他们的生存之本,出版发行界肯定不会乐意。从高校方面来看,学生教材的循环利用要从自发状态走向组织有序,还存在诸多顾虑,教材涉及自身的利润虽然越来越少,但做好这件事还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财力,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4 学生使用学习用品的习惯不易改变
中国学生的读书观念深受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对学习用品尤其是教材的依赖性很强,在书本上直接勾勾画画已成为自打小时候就养成的习惯。为了应付考试,有些学生总想在考场上投机取巧,甚至将一本教材活活肢解以便于分页夹带,对他们来讲,一学期下来,教材的完整性是不可能存在的。高校实行学生教材循环利用的前提之一是旧教材要有好的品相,改变学生十几年养成的老习惯看来十分必要。
3 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1 发挥高校的办学条件优势
高校设置有专门的教材管理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库房、教材发放渠道等有利条件,结合学生教材循环使用的工作要求,逐步开展相应的业务工作。高校还拥有藏书量惊人的图书馆,可以组建大图书馆模式,在储藏图书资料、正常发挥其传统功能的同时,为适应学生教材的循环使用,而在一定时期(寒暑假)内储藏超过正常容量的学生教材,以供学生重复借阅使用。
3.2 建立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
学生教材的循环利用问题,看似教学过程的一项微观活动,但实际上牵扯到学校财务、学生工作、教学管理等诸多环节,可谓动一发而牵全身,切不可小觑。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部分高校在学生教材管理上不做赔本买卖的观念已不合时宜,即使学生教材循环利用要额外耗费学校一定的财力和人力,最终满足了部分学生的迫切要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是值得提倡与推行的。
3.3 合理选择教材
一是多选择一些内容变动有限、印刷版次相对稳定的教材,比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以及相应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二是选择制作质量较好的教材,这些教材用纸讲究,容易使用保护,使用寿命较长。三是选择定价相对较高的教材,由于书贵,不但学生保护新书的意识强些,而且在价钱上买旧书更划算,循环利用起来也要方便许多。
3.4 采取教材循环利用的科学方式
首先,是教材的科学回收。依据新教材的价格、使用年限以及使用人次等制定旧教材的合理价格,由学校教材管理部门或者图书馆统一回收。其次,是做好教材的卫生处理保持工作。再次,是旧教材的合理使用。学校通过教材管理部门或者图书馆向学生租借旧教材,可参考图书馆图书借阅的模式,从中收取部分使用费、折旧费,以保证这项工作在学校的正常实施。最后,是教材的报废处理。
3. 5 营造诚信文化熏陶氛围
教材怎么回收、用什么标准收、谁去收,以什么价钱卖出去,应在有效的监督下进行;不论学校具体工作人员,或者是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要“诚”字当头,抛弃一切肮脏的念头和做法。学校要通过制度、宣传、网络等渠道与方式,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全程监管,通过不懈努力,力求形成诚信、廉洁、高尚的文化氛围。
3.6 加大宣传促动工作
学生教材的循环使用作为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具体行动,宣传促动工作理应走在全面。学生教材循环使用有什么意义,如何有效推进,应首先使全体师生员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具体工作开展起来才会得到大家的充分理解。同时,宣传促动工作到位了,不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而且能够争取校外人士对此项工作更多的赞成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凌.湖北工业大学旧教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让学生受益[W].荆楚网,2009-11-28
[2] 李晋悦.降价,即将席卷美國大学教材[N] .中华读书报,2009-4-1
[3] 陈冶胜等.关于石家庄经济学院课本回收再利用的方案设计[W].http://www.sjzue.edc.cn,2009-3-12
[4] 吕小艳.高校教材循环利用问题探析[J]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26)
【关键词】 教学管理;教材管理;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13-01
当前,随着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教材的循环利用已成为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那么,在高校如何推行这项工作呢?
1 目前我国高校的工作状况
在我国,高校学生循环利用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所谓的非正规渠道进行的。这些非正规的渠道包括校园网、校外书店、校内摊点、个人关系等等。这几年,在武汉一些高校的校园网上,学生经常发布诸多二手教材和各类学习参考资料的需求信息,有出售的也有求购的,交易甚是频繁。在南京师范大学,则很流行“借”书上课,低年级学生向高年级的学哥、学姐借用旧的教材,一来预习课文时有所依照,二来可省下几百元钱的书本费,还可节约有限的学习资源。据观察,现今在武汉大学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家经营二手教材的书店,开学前后的生意用红红火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至于校内设摊售买二手教材,在绝大多数高校已成了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可喜的是,由校方主导、按照规范程序而进行的学生教材循环利用工作,也在有的高校正在做着有益的尝试。首先是政策层面上由允许到支持,接下来是实际推行。
2 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2.1 政府部门认识不足、决心不大
教育属于公共事业范畴,公共事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主导。从上可知,学生教材的循环利用之所以在国外尤其西方发达国家与地区得以普遍推行,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即使与之相关的市场化行为,也是在政府的规范与指导下进行的。在社会主义中国,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教育事业更是如此。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高校学生教材循环利用这项工作的认识、支持力度仍有待深入与加强。
2.2 实际工作操作起来有难度
首先,教材怎么回收、用什么标准收、谁去收,以什么价钱卖给学生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尚无先例可循;其次,一些教材的版本更新较快,往往这一届学生用得合适,但下一届就不一定适用了;再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依赖教科书,习惯于在书上划段落、圈重点、做记号,令书本破相无法重复使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无不影响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2.3 牵动各方利益
高校学生教材的循环利用必将牵动多方利益。每年全国高校的教材用量很大,这对出版社和教材发行商来说蕴藏着巨大的利润,事实上,现在出版社和书刊发行商靠教材吃饭的现象很普遍。如果推行教材重复利用,那无疑动了他们的生存之本,出版发行界肯定不会乐意。从高校方面来看,学生教材的循环利用要从自发状态走向组织有序,还存在诸多顾虑,教材涉及自身的利润虽然越来越少,但做好这件事还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财力,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4 学生使用学习用品的习惯不易改变
中国学生的读书观念深受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对学习用品尤其是教材的依赖性很强,在书本上直接勾勾画画已成为自打小时候就养成的习惯。为了应付考试,有些学生总想在考场上投机取巧,甚至将一本教材活活肢解以便于分页夹带,对他们来讲,一学期下来,教材的完整性是不可能存在的。高校实行学生教材循环利用的前提之一是旧教材要有好的品相,改变学生十几年养成的老习惯看来十分必要。
3 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1 发挥高校的办学条件优势
高校设置有专门的教材管理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库房、教材发放渠道等有利条件,结合学生教材循环使用的工作要求,逐步开展相应的业务工作。高校还拥有藏书量惊人的图书馆,可以组建大图书馆模式,在储藏图书资料、正常发挥其传统功能的同时,为适应学生教材的循环使用,而在一定时期(寒暑假)内储藏超过正常容量的学生教材,以供学生重复借阅使用。
3.2 建立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
学生教材的循环利用问题,看似教学过程的一项微观活动,但实际上牵扯到学校财务、学生工作、教学管理等诸多环节,可谓动一发而牵全身,切不可小觑。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部分高校在学生教材管理上不做赔本买卖的观念已不合时宜,即使学生教材循环利用要额外耗费学校一定的财力和人力,最终满足了部分学生的迫切要求,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是值得提倡与推行的。
3.3 合理选择教材
一是多选择一些内容变动有限、印刷版次相对稳定的教材,比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以及相应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二是选择制作质量较好的教材,这些教材用纸讲究,容易使用保护,使用寿命较长。三是选择定价相对较高的教材,由于书贵,不但学生保护新书的意识强些,而且在价钱上买旧书更划算,循环利用起来也要方便许多。
3.4 采取教材循环利用的科学方式
首先,是教材的科学回收。依据新教材的价格、使用年限以及使用人次等制定旧教材的合理价格,由学校教材管理部门或者图书馆统一回收。其次,是做好教材的卫生处理保持工作。再次,是旧教材的合理使用。学校通过教材管理部门或者图书馆向学生租借旧教材,可参考图书馆图书借阅的模式,从中收取部分使用费、折旧费,以保证这项工作在学校的正常实施。最后,是教材的报废处理。
3. 5 营造诚信文化熏陶氛围
教材怎么回收、用什么标准收、谁去收,以什么价钱卖出去,应在有效的监督下进行;不论学校具体工作人员,或者是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要“诚”字当头,抛弃一切肮脏的念头和做法。学校要通过制度、宣传、网络等渠道与方式,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全程监管,通过不懈努力,力求形成诚信、廉洁、高尚的文化氛围。
3.6 加大宣传促动工作
学生教材的循环使用作为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具体行动,宣传促动工作理应走在全面。学生教材循环使用有什么意义,如何有效推进,应首先使全体师生员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具体工作开展起来才会得到大家的充分理解。同时,宣传促动工作到位了,不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而且能够争取校外人士对此项工作更多的赞成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凌.湖北工业大学旧教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让学生受益[W].荆楚网,2009-11-28
[2] 李晋悦.降价,即将席卷美國大学教材[N] .中华读书报,2009-4-1
[3] 陈冶胜等.关于石家庄经济学院课本回收再利用的方案设计[W].http://www.sjzue.edc.cn,2009-3-12
[4] 吕小艳.高校教材循环利用问题探析[J]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