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吉林动画学院学生的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既有自身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也有外部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本文针对这些有关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进一步思考,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学生只有从思想上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才能起到提高身体素质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状况 身体素质 锻炼情况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253-02
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1985年以来由原国家教育委、原国家体委、2002年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表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其中身体素质是人才建设的出发点,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储备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更需要健康和强壮的体魄作为基础。近年来各地大学生在体质测试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身体素质指标还停留在多年以前的水准,甚至多数还呈现下降的趋势。文章主要针对上述情况展开研究,试图从多视角、多层面来揭示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并为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探寻科学有效的对策。高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学生就读环境越来越好,图书馆、塑胶跑道、体育馆等,不论是读书、学习、锻炼的场所应有尽有。但是每年进行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中,学生的体质数据呈现了下降趋势。在常规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女学生跑800m晕倒或者中途弃跑的情况。
经实践调查在吉林动画学院的各个专业学生中大都存在不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而学生身体素质差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后的就业。因此,该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应引起学校各领导部门的重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按时出早操、下午1h课外活动等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 结果与分析
1.1 体质测试项目的成绩直接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状况
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的体质水平重要标志之一。它是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运动时肌肉活动所表现的能力,这种能力分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协调、柔韧等。具体的说,它体现在我们所测试的考试项目中,如耐力跑(男100 0m、女800m),快速跑(50m)、跳远、篮球、排球等。在身体素质项目中,速度、力量、耐力、跳跃是最基本的素质,不论是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还是现在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它都是主要的构成因素。
1.2 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虽然国家加大了对高校体育设施以及场地的投入,但与成千上万名学生的需求量对比仍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对体育指导员的需求也急需增加,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任何项目的选择与学习。学校场馆的场地使用多数仅限体育学院学生的专业课使用,场馆远远不能满足公体课学生上课的需求。除此之外,学生对体育的自我认知能力也不够,不能在课外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锻炼身体。
2 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主要因素
2.1 生活方式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营养过剩的情况屡见不鲜,平时又缺乏运动,仅靠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不足以达到每周规定的运动量;信息时代下,足不出户,仅靠手机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无形中减少了学生每天的运动量,从而导致肥胖的系数越来越年轻化,然而肥胖是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2.2 学生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表现,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勇敢性、主动性、自治性等。我们的大学生正缺少这方面的品质。怕吃苦、怕困难特别是在耐力、跑等素质项目练习中,想方设法躲避,找各种借口请假;在稍难的体育项目练习中,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课外练习内容,很少看到同学们自觉去练习。师范类院校女生居多,尤其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2.3 体育场地的器材的缺乏
高校体育场地器械的缺乏也是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在经费的投入上也在增加,但是这些只能满足学生的住宿、重点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建设,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所需场地,器材的经费少之又少。在缺乏必要的健身条件下,学生自然减少了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身体素质肯定会下降。
通过本论文的调查研究,发现该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进校时间和入学年级同时下降的趋势,造成下降因素多样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没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能自觉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二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体育课运动量不足和体育场地的相对缺乏,使学生被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类别减少,不能达到学生体育锻炼的各种需求。
3 建议
3.1 加强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
该校开展的体育课程主要都是以实践为主,而相应的理论课程较少,要加强学生的自主锻炼性,就必须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掌握,理论知识是技能学习的基础,技能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发展,因此,只有让学生从意识上改变对传统体育的观念,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3.2 扩大体育场地对学生使用的开放度
增加体育场地建设的完整性和体育场地对学生使用的开放性。体育场地的建设和使用率是学生能参与体育锻炼的根本保障,有足够的体育场地才能让学生参与更多类别的体育锻炼,增加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热情。
3.3 丰富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该校学生倾向于参加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尤其是女生更习惯于被动参与。该校可以定期组织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形成良好氛圍,唤起该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鼓励组建体育俱乐部、体育锻炼小组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帮助我校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养成健身习惯;同时将每名学生每个学期的运动量计入学分成绩并严格考核,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重视体育锻炼,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传统惯性思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4 找准学生参加锻炼的切入点,促进自觉锻炼习惯的形成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受自身热爱程度影响的。目标的达成,是推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种内部动力。我们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找准切入点,因势利导,引导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入手,投身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我们应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学生加强锻炼,培养学生间的交流能力。使学生大大增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 陈晓峰.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浅议[J].山东体育科技,1999(1):57-58.
[2] 付戈弋,高美琼.我院学生身体素质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08-110.
[3] 王戌楼.学生身体素质评分和评价改革性尝试[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2):16-18.
[4]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状况 身体素质 锻炼情况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253-02
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1985年以来由原国家教育委、原国家体委、2002年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表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呈持续下降趋势。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其中身体素质是人才建设的出发点,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储备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更需要健康和强壮的体魄作为基础。近年来各地大学生在体质测试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身体素质指标还停留在多年以前的水准,甚至多数还呈现下降的趋势。文章主要针对上述情况展开研究,试图从多视角、多层面来揭示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并为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探寻科学有效的对策。高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学生就读环境越来越好,图书馆、塑胶跑道、体育馆等,不论是读书、学习、锻炼的场所应有尽有。但是每年进行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中,学生的体质数据呈现了下降趋势。在常规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女学生跑800m晕倒或者中途弃跑的情况。
经实践调查在吉林动画学院的各个专业学生中大都存在不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而学生身体素质差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后的就业。因此,该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应引起学校各领导部门的重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按时出早操、下午1h课外活动等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 结果与分析
1.1 体质测试项目的成绩直接反映学生身体素质状况
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的体质水平重要标志之一。它是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运动时肌肉活动所表现的能力,这种能力分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协调、柔韧等。具体的说,它体现在我们所测试的考试项目中,如耐力跑(男100 0m、女800m),快速跑(50m)、跳远、篮球、排球等。在身体素质项目中,速度、力量、耐力、跳跃是最基本的素质,不论是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还是现在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它都是主要的构成因素。
1.2 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虽然国家加大了对高校体育设施以及场地的投入,但与成千上万名学生的需求量对比仍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对体育指导员的需求也急需增加,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任何项目的选择与学习。学校场馆的场地使用多数仅限体育学院学生的专业课使用,场馆远远不能满足公体课学生上课的需求。除此之外,学生对体育的自我认知能力也不够,不能在课外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锻炼身体。
2 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主要因素
2.1 生活方式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营养过剩的情况屡见不鲜,平时又缺乏运动,仅靠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不足以达到每周规定的运动量;信息时代下,足不出户,仅靠手机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无形中减少了学生每天的运动量,从而导致肥胖的系数越来越年轻化,然而肥胖是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2.2 学生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表现,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勇敢性、主动性、自治性等。我们的大学生正缺少这方面的品质。怕吃苦、怕困难特别是在耐力、跑等素质项目练习中,想方设法躲避,找各种借口请假;在稍难的体育项目练习中,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课外练习内容,很少看到同学们自觉去练习。师范类院校女生居多,尤其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2.3 体育场地的器材的缺乏
高校体育场地器械的缺乏也是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在经费的投入上也在增加,但是这些只能满足学生的住宿、重点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建设,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所需场地,器材的经费少之又少。在缺乏必要的健身条件下,学生自然减少了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身体素质肯定会下降。
通过本论文的调查研究,发现该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进校时间和入学年级同时下降的趋势,造成下降因素多样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没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能自觉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二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体育课运动量不足和体育场地的相对缺乏,使学生被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类别减少,不能达到学生体育锻炼的各种需求。
3 建议
3.1 加强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
该校开展的体育课程主要都是以实践为主,而相应的理论课程较少,要加强学生的自主锻炼性,就必须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掌握,理论知识是技能学习的基础,技能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发展,因此,只有让学生从意识上改变对传统体育的观念,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3.2 扩大体育场地对学生使用的开放度
增加体育场地建设的完整性和体育场地对学生使用的开放性。体育场地的建设和使用率是学生能参与体育锻炼的根本保障,有足够的体育场地才能让学生参与更多类别的体育锻炼,增加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热情。
3.3 丰富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该校学生倾向于参加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尤其是女生更习惯于被动参与。该校可以定期组织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形成良好氛圍,唤起该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鼓励组建体育俱乐部、体育锻炼小组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帮助我校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养成健身习惯;同时将每名学生每个学期的运动量计入学分成绩并严格考核,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重视体育锻炼,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传统惯性思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4 找准学生参加锻炼的切入点,促进自觉锻炼习惯的形成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受自身热爱程度影响的。目标的达成,是推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种内部动力。我们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找准切入点,因势利导,引导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入手,投身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我们应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学生加强锻炼,培养学生间的交流能力。使学生大大增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 陈晓峰.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浅议[J].山东体育科技,1999(1):57-58.
[2] 付戈弋,高美琼.我院学生身体素质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08-110.
[3] 王戌楼.学生身体素质评分和评价改革性尝试[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2):16-18.
[4]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