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骨髓干细胞快速筛选-富集-复合系统治疗四肢骨不连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k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利用自主创新研发的骨髓干细胞快速筛选-富集-复合系统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植骨材料治疗四肢骨不连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对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4例四肢骨不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20~65岁,平均42.8岁;其中股骨骨不连17例,胫骨骨不连4例,桡骨骨不连1例,肱骨骨不连1例,腓骨骨不连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富集骨髓干细胞技术治疗,手术同期采集约80 mL骨髓血,通过干细胞快速筛选-富集-复合系统于手术同期制备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β-磷酸三钙颗粒进行植骨。留取富集前、后的骨髓血液进行干细胞计数,术后1、3、6、9个月摄X线片评估骨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每次采集骨髓血耗时平均为13.5 min,骨髓干细胞富集效率约81.2%,每例患者植入干细胞平均为(11 751±1 011)个。所有患者术后获9~48个月(平均19.2个月)随访。截止术后9个月,共22例(91.6%)患者获得临床愈合,2例患者由于植骨尚欠足量而愈合不佳,愈合时间平均为6.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植入相关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取骨髓血区及植骨区域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利用骨髓干细胞快速筛选-富集-复合系统在术中快速制备生物活性植骨材料可有效治疗四肢骨不连,该方法操作快捷、耗时短、创伤小、成骨能力优良,可避免自体骨移植带来的相关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高负压与常规引流对跟骨骨折术后失血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6例男性闭合性跟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抛一元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高压组36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8.1岁;采用真空高负压引流装置。常规组30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7.5岁;采用普通硅胶管加普通引流瓶。两组患者由同一组医生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处理
目的探索在保留移植物的基础上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使用创面负压治疗联合背阔肌肌瓣逆行翻转技术治疗的4例脊柱内固定术后延迟深部感染患者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62~75岁,平均69.2岁。通过美兰引导下进行严格清创、创面负压吸引治疗,待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阴性,相关炎性反应指标降至正常范围后,行背阔肌逆行翻转填塞创面,并继续于切口外行创面负
目的比较斜行小切口和传统横行切口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的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纳入符合标准的79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斜行切口组与横行切口组进行对照研究。斜行切口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37.4±13.2)岁;骨折Robinson分型: 2A2型9例,2B1型16例,2B2型12例。横行切口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38.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接骨板固定(MIPPO)技术在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3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男4例,女9例;年龄23~64岁,平均41.4岁;左侧5例,右侧8例;骨折Neer分型:ⅡA型8例,ⅡB型5例;均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并应用MIPPO技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也称之为无放射影像学异常颈髓损伤,作为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脊髓损伤,放射影像学检查表现轻微而症状重,若对此疾病认识不足,仅凭放射影像手段给予不恰当的诊治就会造成不良后果。目前对损伤机制以及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了解其损伤机制,结合影像学检查,运用良好的分型系统,早期积极给予有效的手术干预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现就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损伤机制、影像学特点、损伤分型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分别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髓内钉与钢板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Springer、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Embase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中、英文骨科杂志,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方式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0月国内外关于髓内钉和钢板治疗成人胫骨远端骨折效果的随机对照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病灶截骨清创、置管冲洗治疗合并骨缺损的Cierny-Mader Ⅳ型慢性胫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9例Cierny-Mader Ⅳ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3例,女6例;年龄8~54岁,平均33.8岁。清创并于病灶处截骨,采用2/3环外固定支架固定,于胫骨远或近干骺端截骨进行骨搬运,本组患者2处截骨11例,
目的研究枢椎乳突的测量方法,并对枢椎乳突进行简单分型,依据其分型和临床经验改良传统进钉点,进而探究改良进钉点对经皮前路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120例颈椎疾病患者的正中矢状位CT影像学图像,男63例,女57例;年龄31~59岁,平均41.6岁。在CT正中矢状位影像学图像上绘制并测量AB两点距离,即为枢椎乳突的高度,根据测量结果的X25%和X75%数值及临床经验找出改良进钉点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发生远隔部位疼痛的临床特点,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有远隔部位疼痛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行PKP治疗的98例OVCF患者资料,根据疼痛部位不同分为两组:远隔部位疼痛组34例,无远隔部位疼痛组64例,记录远隔部位疼痛组患者出现远隔部位疼痛的位置,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
目的探讨腰背部软组织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效果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52例由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行PVP或PKP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MRI的脂肪抑制序列(FSE)情况分为两组:FSE(-)组38例,男9例,女29例;平均年龄(75.1±6.0)岁;FSE(+)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