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评价是联结课程与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评价不仅要看最后结果“对学习的评价”,更应关注“为了学习的评价”。在日常课堂评价中存在随意性较强、评价试题与课程标准要求不适切的现象。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处理好三组关系,即知识立意与素养立意、学情与标准、表现性评价与纸笔评价的关系,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试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326
引言:高中地理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环节,应该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便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找出教学的侧重点,改善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学评价不能结合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而是结合其他学科的评价方法,不能有针对性地结合地理教学方法,也不能及时发现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环节不能客观地评价自身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上过于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客观,只是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教学评价的指标过于单一,不够灵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都采用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策略
(一)知识立意与素养立意的关系
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常以知识点为中心组织教学,虽然新课程倡导问题式教学,要求改变以教知识为主的课堂,但在日常操作中常常要求做到讲清知识,力求做到“堂堂清”。于是我们常常会发现课堂检测题绝大多数是关于该课程标准必备知识的选择题或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而地理学中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基本不涉及。如果一直延续这种评价方式,学生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就不会得到持续提高,国家赋予高中地理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不能得到落实。课程标准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要求进行素养评价,即对学生具备的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进行评价,要求设计出能够反映学生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问题时,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必备知识、关键能力,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评价试题。
(二)学情与标准的关系
在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环节中,应该涉及教学的整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的意义,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例如,在学习地球运转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开动脑筋,掌握地球运转的规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环节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征,因此,要对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制订总体评价指标的方式,改善传统的评价方式。教师既要结合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在分析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温度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播放,使学生获得更多生动和直观的感受,了解温度变化的规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了解我国处于什么温度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描述自己旅游去过的国家都有哪些气候特征,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做出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尊重学生的想法,提升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表现性评价与纸笔测试评价的关系
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表现性评价”,即对学生在完成教师提供的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及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定。表现性评价非常适合对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进行的评价。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表现性评价的核心是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全面、综合、多元化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在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此外,教师在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表现性评价更有借鉴意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本着赏识教育原则,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以“调动高中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兴趣”为目的,创设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评价反馈实施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要注重从评价反馈的工作方面加强重视,在进行评价的标准呈现及探究中要注重要点的把控,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教师要提出相應的评价反馈,为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如对于“前结构”思维的学生及单点结构思维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引导,提升其对教材中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读图及分析图的能力。教师可为学生呈现知识点相关的视频资料,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鼓励学生从网络上搜索相应的知识点,这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能起到促进作用。
结论:总之过程性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习过程,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外显为具体行为,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是一种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是对传统纸笔测试评价方式的有益补充。 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地理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评价。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不仅仅要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倩.表现性评价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3):58-61.
[2]王卫兴.表现性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95.
[3]黄雯君,林惠花.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J].地理教学,2019(20):36-38+27.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试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326
引言:高中地理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环节,应该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便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找出教学的侧重点,改善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学评价不能结合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而是结合其他学科的评价方法,不能有针对性地结合地理教学方法,也不能及时发现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环节不能客观地评价自身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上过于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客观,只是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教学评价的指标过于单一,不够灵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都采用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策略
(一)知识立意与素养立意的关系
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常以知识点为中心组织教学,虽然新课程倡导问题式教学,要求改变以教知识为主的课堂,但在日常操作中常常要求做到讲清知识,力求做到“堂堂清”。于是我们常常会发现课堂检测题绝大多数是关于该课程标准必备知识的选择题或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而地理学中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基本不涉及。如果一直延续这种评价方式,学生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就不会得到持续提高,国家赋予高中地理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不能得到落实。课程标准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要求进行素养评价,即对学生具备的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进行评价,要求设计出能够反映学生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问题时,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必备知识、关键能力,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评价试题。
(二)学情与标准的关系
在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环节中,应该涉及教学的整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的意义,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例如,在学习地球运转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开动脑筋,掌握地球运转的规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环节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征,因此,要对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制订总体评价指标的方式,改善传统的评价方式。教师既要结合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在分析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温度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播放,使学生获得更多生动和直观的感受,了解温度变化的规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了解我国处于什么温度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描述自己旅游去过的国家都有哪些气候特征,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做出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尊重学生的想法,提升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表现性评价与纸笔测试评价的关系
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表现性评价”,即对学生在完成教师提供的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及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定。表现性评价非常适合对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进行的评价。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表现性评价的核心是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全面、综合、多元化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在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此外,教师在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表现性评价更有借鉴意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本着赏识教育原则,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以“调动高中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兴趣”为目的,创设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评价反馈实施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要注重从评价反馈的工作方面加强重视,在进行评价的标准呈现及探究中要注重要点的把控,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教师要提出相應的评价反馈,为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如对于“前结构”思维的学生及单点结构思维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引导,提升其对教材中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读图及分析图的能力。教师可为学生呈现知识点相关的视频资料,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鼓励学生从网络上搜索相应的知识点,这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能起到促进作用。
结论:总之过程性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习过程,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外显为具体行为,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是一种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是对传统纸笔测试评价方式的有益补充。 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地理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评价。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不仅仅要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倩.表现性评价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3):58-61.
[2]王卫兴.表现性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95.
[3]黄雯君,林惠花.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J].地理教学,2019(20):36-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