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现代林业的含义与发展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ssus198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为此,本文从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的转变着手,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和谐发展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现代林业 原则 对象 目标 发展思路
  
  为了加快林业发展,进一步明确林业发展思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加快生态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1 “现代林业”的内涵
  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1.1 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
  1.2 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1.3 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1.4 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
  2 现代林业的发展思路
  2.1 要树立正确的观点
  2.1.1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人们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人问题,保护合法权益,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增加收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问题,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2.1.2 树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就是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造子孙孽”,过度使用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即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又要不断发展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
  2.1.3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就是要改变人主宰世界、征服世界的观念,实现“天人合一”。在林业发展上,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力,提高生产力。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是充分利用自然力,尊重自然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减少劳民伤财,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应当作为林业建设最起码的评价指标来实施。
  2.2 要推进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 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建设要承担改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战略步骤上,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需要和森林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培育和保护不同功能的森林资源。在生产组织和技术措施上,应调整生产技术规程,使森林植被建设由注重取材的经营行为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转变,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乔灌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同时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的多种功能利用实际,加大科技研究和成果推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经营者能够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技术指导,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引领林业发展各领域新的技术潮流;在生产关系上,应调整管理体制、投资经营政策等,明确新时期政府和市场在林业建设上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财政支持体系和市场调控体系,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
  2.3 寻找使市场得以表达生态学真理的途径,用经济的办法和手段,建立生态建设的动力机制 要培育生态服务市场,推动生态效益货币化、资本化。生产或消费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应当计入成本,予以折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应当包括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包括资源开采和获取的成本,环境损坏和恢复的成本,以及当代人占用后代人资源的“用户成本”。
  要发展高效益的木材加工业,以加工业发展拉动森林培育,增加“经济人”的利益驱动。应以科学合理的采伐利用引导造林业营林业的发展。森林发达的国家往往是林业加工业发达的国家,如芬兰、瑞典、加拿大等。实践证明,造林和管护不与人们的经济利益追求相一致,消极的保护和被动的建设,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负效应的。
   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其他文献
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机器自然语言理解的本质是在形式化的自然语言基础上,用形式化的逻辑工具和形式化的知识去输入文本进行释义和推理.如何提高计
闻名天下的世界遗产、道教名山——武当山;  孕育灿烂汉水文化、纵贯中西部的母亲之河——汉江河;  亚洲最大、碧波浩瀚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  举世瞩目、投资巨大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丹江口  ……    在华夏大地,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拥有名山秀水这独一无二的风姿,有引世人为之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尤其那209亿立方库容的一湖碧水,标准的二类水质,为丹江口赢得了“中国水都、亚洲天
城市化是国家发展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有可能带来某些负面后果。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拉美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有些经验教训很值得关注。
威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中央作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后,我们秉持“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这一理念,以建设国家生态市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在更高层次上打好环境和开放“两张牌”,逐步在全市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资源低度消耗的生产体系和效益持续增长的经济运行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前,威海居中国综合竞争力城市排名第27位,所
作为福建重点新兴旅游区,泰宁将紧紧抓住京福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十佳魅力名镇相继成功等历史性机遇,以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动力,高点站位,全面对接,努力把泰宁建成名副其实的“海西”明珠。    一、建设海峡西岸一流实力的旅游县。以旅游带百业,百业促旅游,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格局。一是做大旅游产业。围绕泰宁旅游要“当好全市龙头、挺进全省三甲、跻身全国前列”的总体要求,主动融入大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