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治疗前后HBV全基因序列检测对比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94918572317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同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及病情急性恶化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株的结构基因组.方法对治疗前及出现病情急性恶化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两株HBV全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各读码框架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化.结果出现病情急性恶化后的HBV株与治疗前毒株比较,共有30个氨基酸发生替代(包括YMDD基序的M550V变异和上游的L526M变异),P、X、S和PreC/Core 4个开放读码框架的替代氨基酸数(变异率)分别为10(1.2%)、4(2.6%)、8(2.0%)和8(3.8%),氨基酸总变异率为1.9%.其中,HBV PreC区的第1898位核苷酸发生G→A变异,产生一个终止密码子,导致HBeAg缺失;PreS2的起始密码子出现ATG→ATA变异,可致PreS2表达缺陷;另有变异位点分布于已知CTL、B和T细胞的细胞表位.结论对拉米夫定耐药并致病情急性恶化的HBV株在YMDD基序之处共有29个氨基酸变异.

其他文献
患者女,53岁,因间断乏力、纳差18年、反复呕血9次入院.患者于18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乏力、纳差,未诊治.2年前因呕血、血便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后血止.同年因再次呕血住外院,行脾切除+门脉断流术,术后1年多病情稳定.4个月前又出现反复呕血、便血,每次出血量1000 ml以上,经止血、降门脉压等治疗后出血停止,但出血间隔时间日趋缩短,至本次入院,共出血7次.
一般情况下,通过外观识别坦克装甲车辆可分两步,第一步,主要从国别、流派、种类和年代方面识别。对一些外形特征区别较大的,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有关知识就不难识别,以下年代与型号有兴趣的读者应当牢记。  二战结束至今,主战坦克发展了三代,正在发展第四代,第一代为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产品,代表有苏联T-54、T-55、美国M47、M48、英国“百人队长”、日本61式坦克等;第二代于60年代列装,包括苏联T